登陆注册
849500000038

第38章 农业与农民文化 (2)

中国人多子多福的观念导致人口的非理性增长,而人口超过传统农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后,社会危机就会爆发。遗憾的是,执政者发现不了人口压力与执政危机、社会危机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发现了,马尔萨斯就会首先出现在中国,而不是英国。鸦片战争前几十年,英国牧师托马斯·马尔萨斯担心人口会对人类构成危胁,于是呼吁大英人民要讲道德——晚婚、婚前守节、夫妻自我限制同房频率等。事实上,马尔萨斯的呼吁在英国,像中国的杞人一样可笑,因为以前及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了马尔萨斯的担心完全多余,相反,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诸多国家,现在担心的倒是人口的负增长问题了,特别是法国,政府甚至认为一个法国女人生孩子,就是热爱法兰西民族了。

如果说马尔萨斯的呼吁有些可笑的话,那么面临早婚早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三妻四妾等状况导致的人口非理性的增长,中国知识分子中竟没有出现一个马尔萨斯这样的学者,就是很可悲的了。人口问题,中国的康熙倒是发现了,认为“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清圣祖实录》卷240),可是英明如他,除了感叹“朕常以为忧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编:《康熙起居注》)之外也没有任何法子。乾隆在位时,也学着祖父的样子“朕甚忧之”(《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四集》卷93)。乾隆帝发愁的同时,大清有个叫洪亮吉的学者,也在发愁,并且因此而被人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问题是这中国的马尔萨斯所能想出的高招仍然可能导致生育的增长,他的措施如下:垦荒、移民、减税、防止土地兼并、艰苦朴素、开仓济民等。总之,这些最英明的帝王与学者,怎么着也不会想到限制生育这一条路上去。传统条件下,那是多么不道德的一个想法啊。当然如果想到了,我们现在也不会这么气极败坏地急煞车“只生一个好”了!

中国人口问题很不幸地验证了马尔萨斯的理论,人口达到一定的极限,战争、瘟疫和其他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的措施,贫困也就成了全体中国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死伤最惨,效果最不理想!

古代农民造反的时候,除了把自己的穷困归罪于贪官污吏与皇帝的无能之外,他们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如今,中国的史者一般仍习惯于在政治方面找农民战争的原因。政治虽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全部的,甚至不是首要的原因。我上学的时候,就发现历史老师讲农民起义有个固定的套路,某朝某代末年,吏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忍无可忍,终于揭竿而起。所到之处,从者如云,义军势力大增,摧枯拉朽,沉重地打击了地主反动势力。但是,由于农民缺少先进阶级的领导,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最后还是失败了。其实,封建社会之体制,吏治何时不腐败呢?至于土地高度集中,也并不一定导致阶级矛盾尖锐,比如英国圈地运动后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大地产制,阶级矛盾虽然有所升温,但是与圈地运动大约同时兴起的济贫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一矛盾,所以它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所以,对于中国传统农民来讲,可怕的不是做长工,也不是做佃农,可怕的是,不管做什么,仍然填不饱肚子。站在经济学角度分析,人口压力首先意味着大量多余的劳动力,多余的劳动力就意味着流民与饥民的增加。人口压力还意味着劳动力的贬值,劳动力一旦贬值,即使没有天灾人祸,长工的温饱维持仍然有危机;如果再遇上天灾人祸,那么佃农的日子也将成为问题。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农民们再蒙昧,也会选择前者,于是战争不可避免。所以,所谓的阶级矛盾,首先是一个膨胀的人口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其次才是社会公正及分配不均等问题,第三就是政府对饥民的处置问题。就像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一样,如果政府处置得当,那么危机就会过去,如果处置不当,危机就会转化为政治危机与社会危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德日意的社会走向与美国的社会走向就是最好的例子。遗憾的是,中国封建政府既发现不了人口问题,又搞不好社会公正问题,更对天灾人祸对农民的影响缺少有效的管理及弥补措施,其王朝的倒台就是必然的了。

如果按王朝轮回的大致时间推算,我们可以发现,战争会使人口大量地减少,但是二三百年过后,人口问题会再次出现。至于农民缺少先进理念先进政党云云,倒是十分确切的。因为农民不代表先进力量,不代表先进生产关系,他们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盲目的。这种盲目导致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成功是有限的。这种有限表现在:第一,农民起义大都失败了。第二,即使成功了,也不是农民的成功,而是某个农民领袖的成功,天下是他家的天下了。第三,战争导致人口锐减,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张力相对扩大,农民的肚皮危机暂时缓解。第四,新王朝对于新到手的天下,相当于一个小资女人对于新买到手的新衣服,穿着时还是有些爱护的,所以统治者还是比较亲民爱民的。第五,农民杀了旧皇帝,代之而起的是新皇帝;农民杀了旧地主,代之而起的是新地主;可农民依然是农民,仍然是皇帝、儒家和小农构成的金字塔体系的最下层。最后,战争过去了,但是和平时期,政府鼓励人口无限制地增殖与开荒辟地,意味着整个社会已开始为下一次战争准备人力、物力与财力。

中国农业政府分析

如果说传统中国农民是蒙昧的,那么中国的农业政府更是蒙昧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这一逻辑放到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似乎最成立了。农民发现不了穷困的根源,政府也发现不了倒台的原因。双方在较量的时候,不是你吃我就是我吃你,不像英国的农民领袖泰勒那样会与国王谈判,提出明确的政治与经济要求。结果,领袖虽然被国王杀了,但是政府的运作会朝着农民领袖所提的建议前进,历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进步的。

纵观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没有一届王朝能绵延不绝地持续下去,没有一家一姓能让江山永固。比如秦始皇,忙活了那么长时间,杀了那么多人,光长平一役,赵国就为这个秦始皇的大一统付出了四十万士兵的性命,但是上天似乎并不照顾始皇家,小板凳还没暖热,就被人踹出局了。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每一届新王朝似乎都不傻,他们在坐稳江山之后,整个心思都放到江山永固这一方面了,特别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方面最积极,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都会搞中央集权这一老把戏。士大夫们在这方面也不甘寂寞,纷纷献言献策。比如范仲淹改革、王安石改革、张居正改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还有那不赞同改革的,比如苏轼,干脆认为富强对一个政府来讲并不是好事,并且举例说秦强隋富,但是国运却不长,还不如按老规矩老传统,以仁义示人,以德服强邻,打不过咱就不打,能打过咱也不打,苏才子倒是不幸言中了,北宋南宋虽然病病歪歪哼哼叽叽的,但是寿命反而在中国的朝代中名列前茅。这导致我们直到今天,给中国的传统政府开不出一个公认的药方来,比如,汉武帝与文景之治,哪个更好呢?更重要的是,哪个能江山永存呢?王朝末年,人口超过了警戒线,作为皇帝本人,饶是再英明,个人品德再完美,那又如何呢?更何况,一般的执政者在自身道德与执能能力上本无值得称道之处!

总之,中国传统政府是低能的,这种低能除了因农民本身的蒙昧而对它没有促进以外,更多的是它自身的痼疾。

【一】传统中国政府就是个事实上的大农户

传统农业政府每日里关心的就是两件大事,一件是天事:天公没有干旱,雷公没有雨涝,黄河没有决口,运河没有淤塞,蝗虫没有飞来,疫病没有袭来。种地不需要智商,管理种地者,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甚至也不需要效率。所以低效与低能是中国传统政府的特色。我们常规的说法是小农经济导致了官僚主义。还有,中国政府是靠天吃饭的,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与西方的一些商业国家是有很大区别的,商业国家是靠人吃饭,靠冒险吃饭,靠交易吃饭,民众的素质决定了商业政府的高效与高智。

中国传统政府关心的另一件事是人事:雇工没有偷懒,佃户没有漏租,官员没有贪污,农民没有起义,生意人没有耍奸,读书人没有谤政。围绕这些人事,政府的牧民政策就是愚民,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至于读书人,一读书就变得很不老实,知识越多越反动,所以,把科举的笼头戴到他们头上,还在上面加了一个文字狱做成的紧箍咒,即使他们当官了,什么时候想勒勒笼头,念念咒,都随政府的便。如此情况下,中国传统政府的日子总的来讲是舒坦的,舒坦到执政者无需打理他的天下,比如万历深藏内宫,不理朝政,而他治下的整个国家机器仍会按照惯性继续运作下去而不出什么大的纰漏。于是,管理技术不需要提高与进步,执政者的执政素质也就永远在一个最低的水准徘徊。

这种水准,在解决传统问题时就很吃力,比如赋税改革,比如农民起义方面。解决不好,政府整个就玩完了。更关键的是,这种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缺陷使得中国的王朝统治者在面对异质文明的时候,既无积极的反应,不得不反应时又缺少有效的措施,整个一个无所措手足。比如资本主义国家在近代对中国做出战争行为之前,要求的只是商业贸易与平等外交。但是这些新鲜玩艺儿,不只明朝的统治者不明白,清朝十几个皇帝也不明白。这种不明白跟一个帝王的英明与昏庸根本没有关系,甚至跟整个统治集团的腐败也没有关系,而是几千年的农业政府自身的痼疾所决定了的。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蒙昧于世界大局,再英明的帝王也在局内!一个人没有本事掂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大地,一个帝王,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中国的皇帝耕帝籍田,只是一种象征,而1769年奥地利的约瑟夫皇帝却真正耕种了一块土地。异域皇帝的这种实干精神真是让我们感叹不已。【二】传统政府的重农思维

政府知道,农业是一切财富的来源和基础;农业是保障百姓生存的基本手段;农业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农业是道德教化的前提和保证。贾谊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管子在《牧民》篇里强调:“仓廩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鉴于此,政府总是耐心地劝民务农,并且不惜以身作则——皇帝耕帝籍田,皇后去采桑。特别是耕帝籍田,已经成为政府每年要举行的国家仪式之一:每年的孟春之月(每季被分为孟、仲、季三段,孟春是立春至雨水这段时间),皇帝要选择合适的时辰,耕帝籍田(用来供应皇家祭祀的农田)。皇帝亲自用车载着犁铧,放在陪衬的护车武士和驾车的人中间,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帝籍田亲自耕作。天子推犁三下,三公推犁五下,其他诸官推犁九下。虽然这只是一种纯粹的仪式,百姓们从中领教的,只能是它的象征意义,但是其导向则是十分明确的。

这里插点闲话,西欧政治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鼻祖魁奈隔着千山万水,对中国皇帝亲自耕田的镜头向往不已。只可惜他老兄不是皇帝,不能亲自尝尝“犁子”的味道,但他是凡尔赛宫的御医,于1756年通过庞巴杜夫人,劝说路易十五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籍田仪式,十余年后,他又用中国皇帝亲自扶犁来劝导皇太子——路易十六,促成路易十六在1768年举行的一次宫廷典礼上,亲手拿着用丝带装饰的耕犁模型在众人面前展示。一年后,也就是1769年,奥地利的约瑟夫皇帝使用一张完全与真的农具一样大小的犁,耕种了一块土地。异域皇帝的这种实干精神让我感叹。维多利亚时期的诸多贵族包括维多利亚女王的那位来自德国的丈夫在内,都对农具改进与农业技术等活计深感兴趣并且亲自设计与操作,相形之下,农业大国中的中国贵族与知识分子本身对于农业的重视却仅仅停留于口头与仪式上,从来不屑于并且轻视稼穑之事,这一点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同类推荐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于本世纪中叶(1947-1952)在巴勒斯坦西部发现。本书反映了库兰宗团的思想,库兰宗团属于正统犹太教分裂出来的艾赛尼教派。
  •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巴人寻根:巴人·巴国·巴文化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

    《细说万事之谜》一书囊括了宇宙、地理、自然、历史、人体、科技和动植物等领域,采用图文并茂的新颖体例,精编世界上最著名、最奇妙的未解之谜,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未知世界的情景,并对谜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给人们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揭开了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谜题的谜底。在这种严肃而充满趣味的探索中,书中不但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奥秘的丰富与变幻,同时也让读者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热门推荐
  • 云梦生

    云梦生

    本为今世才女,阴差阳错来到异世,一切熟悉而又陌生。拨开神秘云烟,原以为只是个千金小姐罢了,实则....看她踏遍那修罗殿,斥便那不公事。回首莞尔,与那至尊男主遇了个满怀。人世间的争斗与那股神秘力量的幕后一一尽收眼底。她的人生格言是:皇后是要当滴,法术也是要练滴。谁说二者不可兼得,一场旷世奇谭从我开始。
  • 占星术之亚特兰蒂斯的星空

    占星术之亚特兰蒂斯的星空

    穿越小说?不是网游?不是本文是我一些生活中想象的小故事结合而成的(我有很多时间是发呆的)第一次写文请亲们多多指教小说内容?提示:亚特兰蒂斯沉睡的原因及主人公的成长故事
  • 霸虎

    霸虎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头猛虎。猛虎出笼,从此势不可挡
  • 民国群侠传

    民国群侠传

    20世纪初,纽约地区发出一道世界各地高手排行榜,掀起了各国高手的腥风血雨。民国刚刚建立,中华大地百业待兴。一个流浪南美的中华少年回到了华夏大地,又将扰起一股巨浪!
  • 查理日记6:皇家学院的召集令

    查理日记6:皇家学院的召集令

    五年一届的“国际皇家学院交流会” 悄然来临!丹姆斯安皇家学院的校长,将率领一队踌躇满志的特优生前往罗伦市,进行一场名义上是 “友好的学术交流”,实质上是硝烟弥漫的跨国探访。皇家学院颁布一级红色召集令: 只有在全校统一的公平测试中胜出的人,才能以特优生身份, 隆重应战丹姆斯安皇家学院,其辉煌战绩将被永久载入史册。无上荣耀的背后,是热血沸腾、激烈角逐的PK赛!一声号令,千军万马涌向一座“独木桥”, 连向来低调隐秘的选拔生、学霸们也逐一现身,“神圣联盟”岂能甘于人后?查理和小伙伴们摩拳擦掌,欣然接受高难度挑战,然而他们的自信很快便受到致命打击,他们能否携手走到最后?谁能登上“巴别塔”之巅?
  • 柳意般含笑的眸眼

    柳意般含笑的眸眼

    如果可以相遇,我会在未来的时光用尽生命的去照顾你,去保护你;如果不能相遇,我会在蔚蓝色的天空下祝福你;如果可以在梦中相遇,我会用这短暂的时光去爱你;
  • 女娲娘娘

    女娲娘娘

    女娲氏是五氏之四,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她和伏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大地经过三皇的辛勤努力,中华世界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依然艰难。这时,伟大的各种神祇人物,应运而生。就在三皇之后,又经过漫长的若干年代,出现了下列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氏的“氏”的原意也是神祇,但神性比“皇”更少些,可列入第三个级别神祇。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
  • 喜嫁倾城

    喜嫁倾城

    许曼永远会记得,在那个炎炎夏日的学校走廊里,在眼保健操音乐的背景下,那个不羁的身影和蓦然一笑竟可以让人忘记夏日的烦躁。我以为遇到他是我这一生的情之所至,可是在今后的每个午夜梦回,我才觉得命运在无形之中给每个人都套上了枷锁,所以才让俩个紧紧拥抱的人在对方看不到的脸上写满无奈。我用一生中最美的年华换我们此后的永不相见。可是豆蔻年华的痴心错付,和现世安稳的温柔以待,究竟谁的痴心不悔能换来真心相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班上女混混要和我处对象

    班上女混混要和我处对象

    他曾经在学校受尽欺负,只因和班上女混混处对象,最后翻身变成国际顶级杀手组织老大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