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500000013

第13章 中国贪官文化 (1)

写下标题,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贪污是文化吗?我说,可能吧,因为在中国,贪污早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了,再不客气点儿,我们甚至可以推断说,贪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寻找“贪”字早期的仙迹

其一、“徇财曰贪,玷官曰墨”。(见于宋代《册府元龟》卷307《外戚部·贪黩序》)

其二、“贪以败官为墨”。(见于《左传·昭公十四年》)

其三、“贪夫徇财,烈士徇名”。(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其四、“贪人败类”。(见于《诗经·大雅·桑柔》)

从这些最早的有关贪的记载里,可以看出,贪官是以谋求财产为标志的,谓之“徇财”。“玷官”是“有污点的官”,我觉得叫“脏官”最合适不过了,至于“墨”,其原意是指“贪污不廉洁”,可叫作“赃官”。这里我们就可以下定义了,贪官,是以追求财产为目的的官员,其表面是黑的,其本质是肮脏的。问题是这么一种肮脏东西自古就有,后来居然层出不穷,越涌越多,导致我们不得不把它列为文化现象之一种来进行研究了。

中国从尧舜时期就开始反贪,可是后来贪官居然层出不穷,越反越多。贪官始于何时

其一、始于“汉时”。(见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十三《除贪》)

其二、“西周时已有贪污受贿的记载”。(见刘泽华、王兰仲《论古代中国社会中的贪污》,载《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

其三、认为自“殷商以降,跟着私有财产制度和阶级国家的成立,贪污遂成为统治阶级的职业”。(见翦伯赞《贪污列传序》,载《新华日报》1945年9月2日版。)

其四、贪官大约在原始社会晚期尧舜时期即产生,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见周怀宇《贪官传》序。)

有关贪官起源的时间,就这么四种说法。也许我这么一种排列方法很让人泄气:华夏文明有多悠久,那贪污历史也就有多悠久,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伴随着五千年的贪污史!

传统贪污之手法

贪污不外是贪钱、贪权、贪色这三样,现在的贪官不成器,在这方面也没有创新能力,时至今日,仍是钱、权、色三字。至于贪污手法,古今似乎也没什么大变化。这里,拣关键的说几种。

【一】买官卖官

现代国人比较实在,买官卖官就叫买官卖官,一点儿也不含糊,可古代比较文雅,不这么叫,客气地叫作“赀选”,“赀”,指财货,“纳赀”,指向政府交纳金钱或财物,拜官授爵。故“赀选”又叫“卖官鬻爵”。而国家政府,就是个最大的卖主。

秦时,纳粟授爵。西汉文帝时,为了培养民众抵抗匈奴的爱国情操,政府“令边民入粟边”,拜爵,同时,又颁布纳赀钱可为官的法令。中国的卖官制从此大兴。更奇怪的是,这种卖官制始建的初衷竟是为了反贪:西汉初,中下级官吏俸禄不高,恐家贫者为吏,必贪,故也。按当时的行情,交钱十算(十万钱)乃得为官,有市籍的商人,不得为官,遂造成“贾人有钱不得为吏,廉士无赀又不得为官”的局面。景帝时,鉴于廉士寡欲易足,赀算四得为官,也就是说,皇家卖官打了折扣——四折,算是优待廉士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里说,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中国史料向来不屑于数字的精确,所以,一代名人司马相如到底用多少钱换来一“郎”之职,景帝给他打了几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至于汉代有名的清官张释之,居然也是“以赀为骑郎”,后升至廷尉,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买官去当清官,可见古人为人民服务之觉悟甚高。

武帝后期,自由之风甚炽,大开卖官之范围。东汉中后期,卖官几成国家财政主要收入。汉灵帝一代明君,在售官方面做到了公开透明,童叟无欺,在京城皇宫宫门外,公开贴榜,标价出售。《文献通考·选举八》载:崔烈出钱五百万买了个司徒,灵帝后悔打折太低了,说,我真有点后悔,太便宜了。《资治通鉴·卷五八》载:巨鹿太守司马直是个清官,灵帝因“以有清名”而减价,让他出三百万钱升官。吴思给司马直算了一笔账: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俸禄每年两千石,按当时的粮价折算,应该是二千万钱,皇帝让司马直出钱三百万,便宜透了,打折不足二成。问题是,三百万的钱相当于太守十九年的工资总和,不打折,则相当于太守一百二十八年的工资总和。最后的结果是:司马直二折的钱也拿不出来,请辞,上不准,司马直自杀!

到了清朝,赀选改称捐纳。雍正时期担任过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的李卫,就是康熙年间捐纳出身的。详情参见《清史稿·李卫传》。乾隆时,每年卖官收入300万两白银,子比父强,嘉庆时则达到400万两。

【二】买法卖狱

在中国办案,靠的似乎不是律师的专业本事,而是非专业之外的交情,比如他给你办案,向你吹的,不是他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辩才,而是他跟法官的交情。而这交情,一靠熟,二靠钱,我把它总结为买法卖狱。如果不信,请看方苞的《狱中杂记》。清朝文学家方苞蹲过中央级的监狱,遂成《狱中杂记》之名篇。篇中说:犯人临刑前,有人会找你谈心。如果是凌迟处死,刽子手可以先刺你的心,也可以先卸你的胳膊腿儿。如果是绞刑,可以一上架就断气,也可以绞上它个两三回。总之,一切全看你的意思了。意思够了,就给你来个痛快的死刑,意思不够,叫你生不如死,死又不得好死。

看了方苞的文章,你就会明白,武打影片里的死刑犯临刑前跟刽子手说的那一句“哥们儿,来点痛快的”,竟然全是虚的。如果没有银子打点,你临死找痛快,没门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就是被缢了三次才死成的。维新人士谭嗣同“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地走上了刑场,他却不知,他的家人为了他能全尸,费了多大的周折。谭受的是“斩刑”,斩刑也有诸多讲究,一刀下去,头滚老远,痛快是痛快了,可家人不愿看见人首分离的惨象。如果一刀下去砍不死,需要再补一刀两刀的,更不是个意思了。最高级的斩法是,一刀下去,头断皮连,人即咽气。后人再出钱找人,用专业手法把死者的头与脖子缝到一块才好下葬。问题是,要想得到如此斩法,需重重地下贿钱,否则刽子手不干!

一个社会,若出现上述两种贪污现象,整座大厦就完了。大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种贪污小伎俩层出不穷,更关键的是,似乎也用不着什么伎俩,只要当个官就行,直接往家拿就是了。试举一例,淮军统领卫汝贵,临上朝鲜作战前,领饷二十二万,老小子一点也不含糊,先往家里送了八万,嘿嘿,够黑的,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回扣啦。

古代中国如何反贪

【一】尧舜时期,中国即开始反贪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得澄清三个侧面:一、那时候是否有官员?二、是否有反贪条例?三、是否有贪官落马的事实?当然,如果能找到尧舜时期就有反贪局的史料记载就更好了。

众所周知,尧舜时期的社会组织是一种松散的部落联盟,即我国原始社会中行将崩溃瓦解的父系社会晚期。其时生产力相对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占有剩余产品的私有制已逐步形成。为了维护这一制度,国家机器胚胎开始形成,氏族中的贵族阶层联合起来,设立百官,统称为“百姓”。《尚书·尧典》上有“平章百姓”的记载,含义就是“处理百官事务”,同时还记载制订了“五刑”。尧用舜做自己的辅佐大臣,舜修订并放宽了“五刑”,用“流放”代替死刑,同时在“五刑”中确立“官刑”,说明当时对官员有了专门的约束。不服从“官刑”,就要受到处罚,怎么处罚,《尚书·尧典》记载说:鞭作官刑。孙星衍解释其含义为:在官有禄者,过则加之鞭笞。其实不用解释大家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外是打屁股罢了,估计跟明朝的“廷杖”差不多。《左传·文公十八年》里记载,春秋时鲁国史官太史克讲述了尧帝时的一个反贪故事: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个缙云氏不才子太不像话了,贪侈过分,就被流放到边远地方打鬼去了。

舜为帝时,也处置了一个贪官,名叫伯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里这样描述他:

实有豕心,贪婪无餍,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

这话翻译过来就有意思多了,说伯封贪得像猪。不过,拿贪官比作猪,实是对人家猪类的一种侮辱。人家猪倒是吃了一身肥膘,可是不吃得肥些,怎么对得起自己的主人?所以,对不起了,猪们!人类知道猪类是高尚的,可是换下他们,用另一种畜类比作贪官,比如驴啊什么的,人家驴也委屈啊!我曾经想用狗换下猪来,可是我刚说出我的建议,我的一些网络哥们儿就动了怒,令我住口,切不可如此侮辱忠诚的狗类动物,这一切导致我不知如何形容贪官了。

禹建夏,由法官皋陶作《禹刑》,也叫《夏刑》,里面仍有惩贪条例。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向处罚贪官羊舌鲋时,援用的就是夏刑,说: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请从之。最后叔向是这样给羊舌鲋定罪的:贪以败官为墨,羊舌鲋被论“墨”罪,杀,弃尸于市。

【二】殷商时不任用贪官

商朝初建,继承古代“鞭作官刑”,制订《官刑》。《尚书·伊训》载:制官刑,儆于有位……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这话翻译过来更有意思了,苦口婆心的,跟政府反贪一个腔调,连哄带吓:贪财,贪色,贪出国游玩,身为官者,占其一,就把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给毁了!

盘庚是最注重反贪的一位人民领袖,《尚书·盘庚》载盘庚一段话:“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作丕刑于朕孙。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盘庚的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我不任用贪财之人,那些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能让人民安居乐业的人,我将按贡献的大小依次任用。今天我把自己的主张告诉你们,就是希望你们听我的话,不要贪恋身外之物,要紧紧团结在我的周围,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三】西周出现惩贪法

周穆王时期,吕侯制《吕刑》,内有“五刑”、“五罚”、“五过”、“五疵”。“五疵”里就有两条有关贪污的,一是“唯货”,二是“唯赇”。“唯货”是贪,“唯赇”也是贪,因为“赇”字可以理解为“求贝”,当然,“赇”也可能是早期的贿赂,因为“赇”字也可以理解为“以贝相求”。

【四】春秋时贪污泛滥

上梁不正下梁歪。周王任用贪官,各诸侯国君也以身作贼,带头贪污,下面的小官小吏竞相效尤,贪风甚炽。《诗经》里的名篇,如《硕鼠》《伐檀》等,皆有刺贪之意,这些名篇,当是当时民间流行的民谣,一句话,政府反贪不力,民谣即兴。所以政府反贪时,似可以民谣为线索。

【五】封建社会反贪

汉代惩治官吏的经济犯罪,有两条刑律:主守盗,受赇。前者,打击利用职务盗窃国家物资的人;后者,惩治官吏枉法受贿行为。从行政制度上,汉文帝规定“官吏以饮食免”,相当于现在中央政府禁止大吃大喝之类的红头文件,用意相同,惟一的区别是,现在的官吏可以四菜一汤地小吃小喝,而文帝的规定就严多了,上级官吏吃下级官吏一顿饭,免职!汉元帝时规定: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意味着贪官一旦事发,政治生命从此结束,尚没有出现易地为官的变通之法。到了东汉时,规定更严酷:赃官子孙,三代不得为官。

宋代重视反贪,赵翼云:“宋以忠厚开国,凡罪罚悉从轻减,独于赃吏最严。”王安石也说:“今朝廷之法所尤重者,独贪吏耳。”行政上,宋设反贪局,时称武德司,皇城司。神宗时,更是重禄重法,一边给公务员增加工资,一边加大法制建设,两手齐抓,不过,也没发现有什么效果。

到了元代,官吏赃罚,轻则打屁股,重则处死。明代,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苦,了解劳动人民的不容易,所以,反贪决心最大,力度也最强: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他还采用挑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等酷刑来吓唬众官员。当然,元璋还特会做思想工作,他经常在地方官上任之前,与之谈心,告诉他们如何对待低工资,如何反贪拒腐防变,可谓是语重心长和蔼慈祥。为反贪,元璋甚至始创特务政治,让特务们监督官员;他甚至不惜让残疾人——太监们也参与了反贪。太监是皇上最后的武器,太监不好色,没有老婆,没有儿女,一人吃饱全家不饥。

同类推荐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穿越晋江

    穿越晋江

    晨曦,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晋江大地,一群晋江人从岩洞里走出,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可他们并不怕冷,不管男女老少,都清一色裸露着身子。他们的模样有些奇怪,前额很低,嘴巴前突,个头也不高,最高的也不过1.6米。他们来到离岩洞不远的一个空地上,地上堆满了前一天吃剩的鱼虾、贝壳以及用来生火的木柴。他们围坐一圈,一边生火,一边用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说话。说到动情处,他们会手舞足蹈起来,原来是正在安排新一天的工作。一起来翻阅本书吧!
  •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位置

    位置

    沈天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幸运地进了预算处。他是那种德能勤绩都很突出的机关干部。靠着自己的才华和业绩,沈天涯从科员一步步做到副处级,再做到副处长,正处级副处长做了几年后,终于盼来了非常难得的做预算处长的大好机会。沈天涯数度起落浮沉,终于凭自己的智慧和胆识,获得局长和市委常委主要领导的赏识,做上了预算处长。然而预算处长虽然位显权重,终究处于权力和金钱的漩涡中心,并不是谁都玩得转的,精明如沈天涯这样的能人,最后还是败走麦城。好在沈天涯没有就此沉沦,他又另辟蹊径,从命运的阴影里脱身而出,全身心投入到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业中,从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 像林徽因一样完美

    像林徽因一样完美

    她从人间四月天走来,宛若白莲,顾盼生辉。她是林徽因,游走在再别康桥的诗句里,穿梭在古建筑的名词间,换得一世情缘,三生爱恋,千篇赞颂。无论岁月静好,还是时代激荡,她始终面不改色,优雅前行,用蕙质兰心,照亮一方天地。她是诗人徐志摩的痴恋,是建筑师梁思成的贤妻,是学者金岳霖的挚爱。她的诗句优美灵动,她的建筑成就斐然。她是女人渴望成为的范本,是男人眼中的女神。本书从自我、事业、婚姻、爱情、社交等几个方面展现了林徽因的别样人生,给当下的女性朋友以启迪和智慧。
  • 谁的年少不青春

    谁的年少不青春

    本文由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做出小小改动,赠送给那些在我的年少青春里出现过的人们,尤其是我那最好的朋友,我既然答应你用文字记下我们的点滴,就一定会做到。“大多数人青春其实并不会像《那些年》里那样暖伤,不会像《左耳》那般叛逆,也不会如《致青春》那般曲折,更不像《同桌的你》那样遗憾,绝大多数的人有的只是校园里的平平淡淡,但那些平平淡淡在以后的我们看来,却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不是之一!本文将讲述作者的全部高中生活以及部分大学生活——青春还在继续”
  • 爱的神话:为做鸳鸯不为仙

    爱的神话:为做鸳鸯不为仙

    一场意外,使她险些丧命,容颜尽毁,为此遭尽了冷眼。她以为此生必然孤老终生。直到遇见了他。一次偶然,他来到了不属于他的地方。他愿放弃一切,只为不让她再孤单。然而,一切没有那么简单……(万物有爱,一场意外,不是意外,几世轮回皆因爱。爱是神话,时时牵挂,世世牵挂,只有真爱胜神话。)
  • 一世倾城:独宠祸国妖孽

    一世倾城:独宠祸国妖孽

    她本是前朝公主,一朝得变风云突起。本以为能安心男扮女装安心做她的丞相,不想他杀光她的心腹却独把自己压在床榻。当一次又一次逃离失败,她被压在御书房的书桌上,耳边传来他的轻喃。“朕对你,势在必得。你休想从我这里逃离,不管是心还是身!”
  • 猛兽替身

    猛兽替身

    核子战争后期,天空常年被淡淡的烟尘笼罩。生物在辐射中开始脱变,人类在辐射中开始变异。而没有被核子武器波及的人类则探秘上帝的禁区,一个上帝之手才可以开启的脑域禁区。从此,一个由变异生物,边缘人类,觉醒者主宰的时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一个贫民生活区的普通少年开始了内心的征途。人类的命运最终掌握在谁的手中?
  • 抗癌直播

    抗癌直播

    一个充满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志向的平民子弟,通过高考千军万马的冲杀脱颖而出,入读名校中医系。毕业后进入中医肿瘤科实习,当他踌躇满志地想拯救病人于水火中时,才发现癌症是如此的可怕难缠,医学技术远远未达到攻克癌症的地步。身边的亲人、友人、陌生人一个个被癌症夺去生命,而自己无论是事业爱情均遭遇重创。少年时代的三剑客在故乡重逢,围绕着癌症治疗和探索所上演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一个西医转行中医的医学专家、一个底层奋斗出来的女企业家,这些人均因为癌症这件事碰撞在一起,演绎了商界、医学界的一幕幕人性纠葛。期间主人公们各自面对爱情的抉择,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101的爱恋

    101的爱恋

    在聘夫失败了100次后,终在101次时遇见了那个对的人,让她拥有了简简单单的幸福,平平淡淡的生活
  • 武行道

    武行道

    当人类可以使用基因药剂获得强大的力量,基因武者成为国家的终极力量。凌飞羽天资过人却拒绝使用基因药剂欲以人类之躯踏上强者之巅。面对世人的质疑和嘲笑他视若无睹,登临绝巅之时,俯视众生,唯我一人。
  • 無神诀

    無神诀

    武灵是灵域大陆之人修炼的根本,一个修炼者将来的成就大小,与其体内的武灵数量及强弱息息相关。一个叫做天無的少年,天生体内无任何一丝武灵。然而却凭借自身机缘,自创功法《無神诀》,带着自己召唤的神秘异兽小涂,踏上了纵横灵域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