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5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文化中国女人 (3)

更没意思的是刘向,其作《列女传》,本意是在劝喻汉成帝及其后宫的淫乱,但是却被政府推行于下。犹如老蒋时代,军匪混战不已,百姓苦不堪言,他老兄却倡导“新生活运动”,说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也不想想大家有饭吃没有。那时候的道德建设,常给人一种老妓女给良家女做思想工作的嫌疑!

不过这工作做得还很有成效,到了宋代,由于二程兄弟、朱熹师徒的不断努力,终于创造了天下奇迹:从朝廷到民间,都将寡妇再嫁视作奇耻大辱。到了元明两代,政府更是四处造就宣传表扬守节明星,守寡二十年以上的被树为“大牌寡妇”,不但上光荣榜,还给予外资企业待遇——免税,原话叫“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到了清代,政府对寡妇守节的表扬再创高峰。像祥林嫂那样,不愿改嫁贺老六,成亲当天碰头求死没有成功只磕了一点皮的,就不值得表扬一回了。像元代冯姓寡妇,乳房长疮,坚决不给医生看,最终病死之类的,才够格称作女英雄。总之,宋元明清时代,天下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贞女烈妇,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明史》中留名的,万人之多,明星有三百人。《古今图书集成》中收录的明代烈女节妇有三万六千多人。前仆后继跟着烈女走,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三】七出三不出之礼

七出三不出之礼,是有关古代中国女人被休之问题的。主动权完全在男家手里。

《礼记·大戴礼》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其一,所谓的不顺父母,字面上看,是不顺从父母,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看不顺眼。如焦母之对刘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已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最终结果,焦仲卿扭不过老娘的。因为《礼记》里有规定: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这话翻译过来,很简单:男人喜欢妻,但是老娘不喜欢,休掉;男人不喜欢妻,但是老娘喜欢,男人就跑不掉,得终身行夫妇之伦。这例子就太多了。《后汉书》载:东汉时,姜诗的母亲喜饮江水,姜诗妻需到江边打水,来回十来里的路,有一回遭遇大风,误了姜母喝水,姜母告诉儿子,姜诗大怒,休妻。鲍永妻着急,在婆婆面前骂一条狗,鲍永觉得妻不像话,休妻。我怀疑鲍永妻当着婆婆的面,骂老狗之类的,被人听来,有影射之嫌,也就是说,国家搞文字狱,那家里也没闲着,跟着搞呢。至于近代,也有不少名人可作例子。比如老蒋不喜欢毛福梅,但老娘喜欢,所以美龄第五者插足,也只能插走第三者姚怡诚和第四者陈洁如,福梅作为第二者,那是谅谁也插不走的。同样的例子还有鲁迅之妻朱安女士。总之,古代社会,聪明的媳妇首先跟婆婆搞好关系,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唐婉没做到,珍妃也没做到。

其二,无子,去。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中国传统女人,生子多,那是劳动模范,开国元勋;生子少,那是事业不景气。尽生女孩那样的赔钱货,更是相当于企业连年亏损的厂长,由婆婆与丈夫组成的董事会当然要撤你的职。当然,也有补救的办法:借贷丈夫。具体说来,就是主动给丈夫纳妾。

其三,淫,去。原先我以为,所谓的淫,就是指潘金莲那样勾搭外人的妇人,当然应上道德法庭。现在才知道,所谓的淫,不但指对外,而且也指对内。也就是说,妻子不能对丈夫有过多的房事要求,或者说,妻子在丈夫面前,也得做出圣女的样子。比如孟子就曾因为妻子在卧室内有不雅的举动而意欲休她,最后在老娘的教导下才罢休。这就导致传统中国女人不知道如何做女人才好。正经,还是不正经?真正经,还是假正经?不正经,还是假不正经?总之,挺有意思的,这里我想用班家两位圣女作例子。第一个叫班婕妤,第二个,就是班昭。前者是后者的姑奶奶。

先说前者,成帝特别喜欢她,游于后宫,欲与她同辇,没想到小女人一本正经,辞曰:观古代图画,圣贤的皇帝,都有名臣在旁,只有三代的末主,才亲近女嬖。皇帝现在要妾同车,岂不和他们一样吗?史料中没有说成帝什么反应,只一句“成帝止”,但我想,丫头这么义正辞严,成帝可能很扫兴的。后来,成帝迷上了赵飞燕姐妹,也就把她给忘到脚后跟了。班姑娘最后卷入许皇后与赵飞燕争宠的漩涡中,差点没了小命。思及飞燕声势威赫,便退而自保,自请供养皇太后于长信宫。作诗自赋,内有“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相传班婕妤还作过一首《怨诗》: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没了皇帝的宠爱,丫头也挺痛心的,只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后宫老虎数千,自己又想扮演一个不吃腥的老虎,容易吗?不过,落个圣人名号,也算值得。

至于班家第二位圣人班昭,却完全是因了著有《女诫》一书,这丫头比她的姑奶奶还要绝,认为丈夫对于妻子,是恩人的关系。妻子不能跟丈夫玩笑,免得容易引起侮夫之心。我不知道她丈夫曹世叔如何地守着一位不跟丈夫开玩笑的女人过日子,我只知道,她小姑子曹丰生曾坚决反对她的观点,可惜文已不传。可见,历史就是统治者及其帮凶阉割思想的过程。

其四,妒,去。也就是说,女人不能吃醋,而反对丈夫纳妾就是吃醋。据说,吃醋的典故来自于唐管国公任瓌。太宗以功赐二侍子,任拜谢,不敢归。太宗召其妻,赐酒,谓之曰:妇人妒忌,合当七出。若能改行无妒,则毋饮其酒,不尔,可饮之。没想到任夫人对曰:妾不能改妒,请饮其酒,遂饮之。比醉归,与其家共死诀,其实非鸩也,乃是醋。

从此,妒妇与醋妇成为同义词。

晋,谢太傅安,妻颇妒,欲置姬妾而不敢,兄子辈微达其意,因方便,称《关睢》《螽斯》有不忌之德。夫人知以讽己,乃顾问云:“此诗是谁所撰?”答曰:“周公。”夫人答曰:“周公是男子,想为之耳,若使周姥撰诗,当无是言。”壮哉,谢安妻。真是不愧为宰相夫人,反驳得精彩极了。而谢安最终也没能讨上妾,当然,嫖妓还是可以的。

汉魏六朝,妒妇们妒性强烈,夫们无可奈何。刘宋时,明帝的尚书右丞相荣彦远,被醋妻打得脸上都带伤了,明帝可怜自己的臣下,问:“我为治之,如何?”荣曰:“听圣旨。”结果,明帝赐药杀之。大臣刘休的妻也妒,明帝亲自赐妾给刘休,并打刘休妻二十大板。问题是,皇帝不能天天管臣下的家务事,精力有限,也管不过来,只好叫虞通之写个基础知识读本,名曰《妒妇记》,以期给妇人们做好思想工作。

当然,女人吃醋吃成功的也不少。除了谢安妻以外,卓文君、管道昇,都成功了。文君年老时,相如动了纳妾之念,文君一听,气坏了,作《白头吟》,赌气说“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相如吓得不敢再纳妾。

而管道昇,乃是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夫人。赵书法家有了纳妾之念,就作词给夫人:我为学士,你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管道昇一看,作词回: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婆媳关系大概是最难处的一种关系。《女诫》规定:婆婆不是也是,是更是是,不得与婆婆辩论,要二话不说的旋转在以婆婆为核心,以丈夫为半径的圈圈之内。管道昇不愧是大政治家管仲的遗族后代,就这么三下两下地捏了几个小泥人儿,就把丈夫纳妾的念头给捏没了,功夫自是了得。只可惜,会这么捏泥人的中国女人并不多,所以,女人们只好把醋意深深地埋心底。比如风情万种的王熙凤同志,因贾琏在外头胡混,吃了那么一回醋,就受到了上级领导贾母的强烈批评:“什么要紧的事儿,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哪里保得住呢?这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喝了几杯酒,又吃起醋来了。”总之,醋是不能随便吃的。轻者挨批评,重者休家去。

其五,多言,去。女人切忌多嘴。《女论语》交待:是非休习,长短休争,从来家丑,不出外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司马光更是吓唬大家:长舌厉阶,画地成狱;妒悍相残,身攒百镞。

其六,有恶疾,去。到底什么是恶疾,现在也没有个说法。我估计可能是麻风病或者羊癫疯之类的病吧。

其七,盗窃,去。女人被训得天性胆小,又是小脚,又是不出门的,这盗窃功夫,估计也没几个人会,也找不出例子来,大家知道就行了。

至于三不出,也就是女人在三种情况下不得被休,算是对女人的一种额外保护吧,具体如下。《大戴礼》曰: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这就是所谓的七出三不出,作为一种道德礼教,它形成于汉代,唐代时,变成了法律。《唐律疏义》《元典章》《清律》都把它纳入了法律条款中。

婆媳之礼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婆媳关系大概是最难处的一种关系。俗语说:丑媳妇最怕见公婆。说得也是。按我的评价,感觉新媳妇一过门,公婆就先给她一个下马威的。《仪礼·士昏礼》载:婚礼第二天早上,拜见公婆,媳妇要给公公婆婆端饭,公公婆婆象征性地吃一下,媳妇儿要端过来他们的剩饭,也象征性地吃一下,这一象征不要紧,象征着媳妇儿一进门就是个吃剩饭的地位和待遇。至于其他礼节,更是详之又详:公婆走动,要跟着,公婆洗脸,要端水,公婆吃饭,要奉坐席,问清公公婆婆脚往哪个方向伸。公婆叫,则轻声嗳。公婆面前行走,要庄重,俯身拱首而行,不打吠嗝,不打喷嚏,不哈欠,不伸懒腰。站时不得偏倾一足,身体斜靠,不能流口水,不能淌鼻涕,公婆不让回自己的房间,不得私自回,有事,请示公婆……

《女诫》更是规定: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一句话,婆婆就是核心,婆婆不是也是,是更是是,不得与婆婆辩论,要二话不说地旋转在以婆婆为核心,以丈夫为半径的圈圈之内。

最后的综述

如果说中国男性遭受忠孝义三根锁链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女性还要多遭受一重,那就是来自夫权的压迫。也许是大家急于解放自己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并不容乐观。

【一】解放后女性解放之变种

典型的代表就是“文化大革命”中,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红卫兵,形象实在是不雅。如果说女红卫兵是政治变形的产物,那么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假小子则同样让人感叹。美籍作家赵浩生曾在《中国青年报》上哀叹:中国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女人了!女性解放,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怕就怕,中国传统女性美的精华没有继承,西方现代女性的糟粕却学来了。中国前一阵子流行宝贝,上海宝贝带个头,北京宝贝,成都宝贝蜂拥而上,特别是北京宝贝,分明还是个孩子,却……这事儿不说也罢。

【二】传统的回归

与假小子横行的现象相反的是,某些方面也出现了对于传统女性的呼唤,以及局部的回归。影视与政府主流舆论掀起了一股一股的军嫂热,凯丽扮演的刘慧芳之形象传入千家万户。何清涟的文章更是举例说明88级北大历史系的一些女生一进校门,就开始考虑把自己培养成家庭主妇。北大的女生部部长干脆宣布:女生部的宗旨就是要把北大的女生培养成未来的贤妻良母。也就是这么一种情况下,北大外语系的那位女生才说出了“给自己丈夫补袜子的妻子,其价值绝对不亚于一个女总统”的豪言壮语。我不知道现在这位女生是不是正在给自己的丈夫补袜子,但是我认为,女总统也可以给自己的丈夫补袜子啊,新西兰的女总统可以这样表白:给自己丈夫补袜子的女总统,其价值绝对不亚于一个妻子!我不知道,为什么国人总易走极端?宝贝不好,那刘慧芳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三】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

据研究者发现,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并没有随着经济改革而上升,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劣化趋势。根据七项指标测量,在世界160个国家中,我国妇女地位排名第132位。这七项指标是:

1.妇女就业率

2.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

3.男女青少年入学比例

4.男女青年就业比例

5.妇女在国家机构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职务比例

6.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7.妇女个人财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

七项指标,只有第一项领先,占世界第一,其他六项均不理想。依我看,第二项第五项可能最差,恐怕在以后很长时间内都是如此。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2

    世界文化博览2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对联楹联)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湘西山江苗族的开放历程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湘西山江苗族的开放历程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山江苗族的历史与记忆、山江苗族的日常生活世界、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山江苗区的旅游与惧感的文化再生产。
热门推荐
  • 傲世逆天妃:西游驭妖师

    傲世逆天妃:西游驭妖师

    傲雪迎寒举无亲,一笛魂曲话凄凉。一个出身不明的少女,一段不为人知的灭门惨案。一块神秘无比的石牌,一群来自异界的奇怪驭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牛魔王等穿越时空来到云起大陆,能否帮助徐傲雪重拾仙灵,成为绝代上仙,统一云起大陆,找出灭掉徐家的真凶?
  • 溺爱成宠:丞相,求放过

    溺爱成宠:丞相,求放过

    她凝子歌只是一家小药铺的老板,没啥医术,也就倒卖倒卖一些名贵稀有药材,偶尔背地里研发点“奇药”卖给贵妇赚点私房钱,可怎么一眨眼,她就死了?看来赚太多缺德钱也是有报应的。那死了也就死了,可偏偏遇到一个什么鬼,给她复活了!活了也就活了吧,本以为死而复生,必有后福,谁想又被拽进连皇帝都害怕的丞相府任命医治那个嗜血丞相!结果,一夜入府,探寻丞相之谜,被吓破狗胆之后仓皇而逃。原来,丞相是个吸血鬼!妖孽丞相端坐如画,捏着她的下巴,笑得一脸邪肆:“还逃么?”“不逃了。”“那给为夫暖床吧。”某人爬上大床,乖乖等着被吃掉……
  • 华公子传

    华公子传

    时众仙陨落,末法来临。龙兴一子名华,其人闻道而有志于仙途,随后半年即成仙道,六年而入玄妙之境,几为仙界千年来最有望于得太上者。然天有不测风云,其人方入玄妙数月,便失其修为,一身玄法旦夕之间竟消弭无踪。但是,对于华公子而言修士什么的不过是职业中的一种而已,既然被炒了那就跳槽换个工作就完了。正好华公子发现最近魔法行业挺热门的,于是便转身投入了魔法师们的伟大行业中去了,于是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位天才修士,多了一位天才魔法师。貌似应该是这样的展开,不过华公子的仙途还并没有就此完结。
  • 感悟生活点滴

    感悟生活点滴

    一个14岁少年走出学校大门,15岁时开始独自漂泊流浪异乡街头,他又是如何能快速在社会立足在他乡扎根的呢?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他不是最经典的却是唯一的,他没有创造很多奇迹却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和参考选择、、、
  • 无敌小肥猫

    无敌小肥猫

    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一个未知的世界,而且穿越到了一只身受重伤的狐狸身上,还好她认了老虎当老大,每天狐假虎威的跟着老大巡山,奈何有天来了群身穿古装的人类,于是她便变心了,因为前世吃惯各种美食的她,天天吃血腥的生肉太难受了,于是她变成了只可爱的小猫,使劲卖萌的榜上了名大款,奈何那名大款只是想把她送给自己的妹妹。妹妹就妹妹吧,反正都是大款,但是这个妹妹为什么晚上会变成吃毛茸茸小可爱的怪物?!不行!那位大款你要对我负责!
  • 薄冰之舞

    薄冰之舞

    无论你承认不承认,青春美文业已成为90年代文坛的一道风景。祝勇、邓皓、董文婷、周德东……当青春美文作家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全国大小期刊和报纸副刊上时,他们年轻的面孔和新鲜的笔触,他们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情绪和故事,都为自己的成长和定型亮出了一张张显眼的招牌……
  • 我心永恒

    我心永恒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望天京

    望天京

    天京是传说中的一座城,只有上天选定的人才有可能踏进它的城门。城里有宫殿、有金钟、有权杖。城里有妖兽、有宝藏、有利剑。但让整个世界仰望的,是城里有一扇门,有一把锁。传说,那里通向美丽的新世界。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珍藏版)

    纵览季老的人生,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再次将心灵打动。他的每一句话都那样严肃、真情而又生动。没有华丽辉煌的殿宇,却留给人们一座硕果累累的庄园。从季老丰富的阅历中抽取那些最能体现其锋芒、感情与人生转折的片段,加以淳朴、本色而富有敬意的点评,编织成一本智慧的集锦,希望可以通过本书继承先生的学识,发扬先生的学风,秉承先生的遗志,广大先生的精神。
  • 高冷猎人:恶魔娇妻你别跑

    高冷猎人:恶魔娇妻你别跑

    她意外掉入雪坑,醒来却变成了自己梦中吸血的恶魔,他是高贵冷艳的猎人,没有感情,一生只为杀尽天下吸血恶魔。而那一秒的眼神碰撞,却意外打开了他的心。“你是谁?为什么这里会痛?”“活得太久,我已经忘了为什么活着”“给不了你想要的未来,但至少我要让你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