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4500000007

第7章 惠公谏魏太子葬父

惠施

约前366年

背景导航

惠施(约前370——约前310),战国中期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先秦名家中科学主义一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一位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还是一位十分着名的政治家。非常可惜的是,惠施的着书已全部散失,现存于世的只有《庄子·天下篇》所记述的“历事十事”及“辨者二十一事”中的某些论题。因而想弄清惠施的思想,就不能不提及他与先秦时期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的关系。因为惠施于庄子不仅在个人关系上是非同一般的朋友,而且在思想上也是一对诤友,惠施的许多思想也是由于通过与庄子的交往而被记载于《庄子》中保留下来的。正因为如此,致使后来的学者往往将惠施化入道家,并采取“以庄解惠”的方法来研究和评价惠施的思想。庄周在《庄子》一书中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惠子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学者。惠施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也就是说,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区别。惠施对此做了极端的夸张,并且“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惠施又推衍出“卵有毛,鸡三足”,“马有卵”,“火不热”等观点,于是流于诡辩。

本篇选自《吕氏春秋·开春》。魏惠王死了,下葬的日子也定了。正赶上了天降大雪,道路难行,很难进行殡葬。太子却偏要按原订日期进行葬礼,为此,惠施向太子进行了说谏。

辩词精选

原文: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

群臣多谏于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司费又恐不给挤,请弛期更日。”

太子曰:“为人子者,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义也。子勿复言。”

群臣皆莫敢谏,而以告犀首。

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是其唯惠公乎。”

惠公曰:“诺。”

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

太子曰:“然。”

惠公曰:“昔王季历葬于涡山之尾,水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譆!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见之。’于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无嫌于欲亟葬乎?愿太子易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不为,意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葬日。”

译文:

魏惠王死了,下葬的日子也定了。正赶上了天降大雪,雪深能没过牛的眼睛。

很多大臣劝太子说:“雪太大了!如果这时举行安葬,百姓一定会为这事受痛苦,官家支出也怕不够开销,请延期另选一个日子吧!”

太子说:“作为儿子,用百姓辛劳和官家费用做理由,而不办先王的葬礼,这是不义呀!

你们不要多说了。”

群臣都不敢再劝,便把这事告诉了公孙衍。

公孙衍说:“我没有什么话能说服他。这事恐怕只有惠公了吧?请告诉惠公。”

惠施说:“好。”

于是,他坐车去见太子,说:“入葬的日子定了吗?”

太子说:“对。”

惠施说:“从前周文王的父亲季历葬在涡山的山脚下,水冲垮了他的坟墓,露出了棺材。

周文王说:‘咦!先父一定是想见一见群臣百姓吧,所以让水使他的棺木重现。’于是取出棺木并把他安置在朝廷上,百姓都见到了,三天之后重新改葬。这是文王的‘义’呀!现在下葬的日子定了,可是雪太大,都没了牛的眼睛,难以举行。太子为了赶日子,能避免那种想赶快葬完了事的嫌疑吗?希望太子改一个日子。先王一定是想稍微耽搁一下,来安定国家抚慰百姓,所以让雪下得这么大。就此延期重新选择一个日子,这是文王的‘义’啊!如果不这么办,我想那很难说是学习文王啊!”

太子说:“很好,遵命延期,重新选择下葬的日子。”

妙语佳言

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司费又恐不给挤,请弛期更日。

论辩技巧

这篇辩论词有理有据,惠施将自己出色的说谏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篇辩论词善于运用古代圣贤的事例和权威人士的语言来说服对方。魏惠王死后,天降大雪,道路难行,很难进行殡葬。太子却偏要按原订日期举行葬礼,否则就是不“义”。机警的惠施抓住了这个“义”字,向他讲述了周文王重葬其父季历的故事,劝他同意延期安葬,以合“文王之义”。惠施抓住太子观点的要害之后,顺势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惠子撇开枝节,在“义”字上大做文章,观点便分外鲜明有力。更妙的是他选择了一个绝好的事例做论据。这个事例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内容与所谏之事同为“葬父”,又同样表现葬父的态度,因而两件事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援来为例,颇为自然。第二,周文王为古代圣贤,具有典范必一、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第三,周文王的话表现了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态度,与魏太子背理逆情构成鲜明对比,是非显得格外分明。情,用在自己说辞中能以理服人,也能以情感人。“甚善。敬弛期,更择葬日。”所以魏太子最后被说得心悦诚服地同意改期安葬。

相关链接

惠施对庄子说:“人是没有情欲的吗?”

庄子回答:“是的。”

惠子进一步问:“人若无情欲,怎么能称作人?”

庄子答:“道给了人以容貌,天给了人以形体,怎么不能称为人?”

惠施再问:“既然称为人,怎能没有情欲?”

庄子说:“这不是我所讲的‘情欲’,我讲的无情欲,是说人不以好恶来损害自己的内在本性,往往顺其自然而不以人为来养生。”

惠施说:“不养生,又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

庄子说:“道赋予人以容貌,自然赋予人以形态,不要让好恶伤害本性。现在你却使自己精神向外操劳,劳费你的精力,倚在树下歌吟,伏着几案上休息,上天给了你形体,你却以‘坚白’之类的题目来争鸣。”

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上各有不同,如惠子喜欢倚在树底下高谈阔论,疲倦的时候,就据琴而卧(“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这种态度庄子是看不惯的。在学术观念上两人也相对立。庄子超然物外,惠子走向独我论;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惠子着重知识论的判断;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但是,在情谊上,惠子确是庄子生平唯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的一节纪念词上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那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他深切的表达了对惠施的怀念之情。

同类推荐
  • 学校不教,父母不讲,但你一定会用到的社会常识

    学校不教,父母不讲,但你一定会用到的社会常识

    在一个讲究拼爹的时代,要拼什么才能拼出未来?最有效的新生代生存指南来了!旨在为20几岁即将踏入社会或者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提供一剂处世良方、一个智慧锦囊,遴选出最为基本、最为必需,同时又最具操作性的社会常识。内容涉及与人相处、识人、社交心理学、人脉、办事、送礼、宴请等方面,针对社会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各种情景、事件、场合,深入解析人的微妙心理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各式潜规则、古往今来的老经验。
  • 年轻人必知的66个人生建议

    年轻人必知的66个人生建议

    一个人生活没有目标,就会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甚至听凭别人的摆布。反之,如果找到恰当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就会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展现自我,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 比尔盖茨为什么优秀

    比尔盖茨为什么优秀

    “愚笨的人,熬过痛苦,忘却经验;平庸之人,用痛苦换取经验;聪明之人,借他人经验以自用。”让我们借着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审查和激发自己,并重新调整自己的成功策略和创富方式,有效出击,去赢取人生的辉煌。
  •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

    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

    本书以西点军校的三大座右铭为出发点,在对西点精神进行系统与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引申,结合现代职场人的心理需求与时代特点,分别从责任、纪律、荣誉、品格、团队、忠诚、执行、拼搏等方面为读者揭示西点人在各行各业都能纵横驰骋、出类拔萃的经典法则,旨在引领读者了解西点精神、洞彻西点理念、感受西点魅力,汲取西点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以此激励、完善自我,推动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迈向更高的境界。
  • 心态就是本钱

    心态就是本钱

    本书从分析平常人的心态入手,试图与读者一起认识、改善并把握自己的心态,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来阐释某种心理的困惑或剖析某种心态的表现。
热门推荐
  • 养血美少年

    养血美少年

    我们都拥有红色的血液,我们是一类人。当红色血液的我们,遇到拥有蓝、绿、黑等颜色血液的人,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他们来自哪里,为何凭空闯入我们的世界?故事没结束之前,我都不得而知。你愿意和我边走边看吗?
  • 书生定国

    书生定国

    书籍承载着智慧,文明因为文字而耀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心存正念,诸邪避退,莫敢不服世界为强者张目!
  • 二部僧授戒仪式

    二部僧授戒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掌天握地

    掌天握地

    一个少年修炼了绝迹8000年的云魔法以及土系魔法,天地魔法的修炼开始了。它能够修炼到掌天握地的地步吗?
  • 圣经网咯个人解读

    圣经网咯个人解读

    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1-4)。
  • PK穿越:娃娃公主5岁附马【完结】
  • 极品神印少主

    极品神印少主

    玉晓天,一个地球上的国术爱好者,被洪荒至宝——天地玄黄印带着穿越而来,并且成为了武国亲王府的少主。且看拥有了鸿蒙至宝、天地玄黄印作为伴生神印的废物,如何逆袭天才,挑战权威,追求真情,看人们眼中的废物如何演绎极品少主,成为神印主宰。
  • 路过谁家倾城

    路过谁家倾城

    青春是一本书,我们一路奔跑,一边哭一边闹。或许成长会有痛,但是在这场名为青春的路上,有你,我很幸福。
  •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中国1864—1911:大清最后岁月非官方记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幕;1911年,清室退位,辛亥革命催生出了一个新中国。前者尴尬地意味着中兴,后者一度被寄望为民族新生。在这似是而非的中兴与新生之间,有一个王朝日趋一日地走向穷途末路;更有一个新时代艰难地萌芽和恣意的生长。洪秀全不满足于只做精神领袖、斌椿努力想用儒家术语把西方“清廷化”、曾国藩深信可以用“以命抵命”的模式处理教案、那些归国的幼童成了有原罪的“思想犯”、维新领袖康有为的作伪成癖……这些历史的细节背后,都潜伏着成败的契机;也唯有在这些细节里,才能窥见那一段历史的真实表情,还原一个真实的“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作为关注“辛亥革命”这一话题的通俗读物,本书另辟蹊径,把探索的目光远眺到辛亥革命发生之前的50年,细致梳理了从1864年太平天国彻底失败、清政府得以乱中求生,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在炮火声中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作者逐年考查了这一历史进程中清政府寻求变革、寻求国强民富及国家安定的努力,同时着重探究了政治精英群体的观念转型,以及统治阶层面对世界大变局的畏缩、试探、沮丧等心理。 同时本书稿以资料扎实见长,对史料的解读很有分寸,并在可读性上作了一定的尝试,每篇文章都以“年度事件”“相关言论”等几部分构成,全书可看作是一部1864—1911年间的简略编年史。
  • 网游之修罗出世

    网游之修罗出世

    游戏《星辰》横空出世,主人公凌风进去游戏,看他如何佛挡杀佛,神挡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