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600000015

第15章 科举:万春园里误春期 (2)

尝读吕汲公《杜诗年谱》,少陵诗首见于冬日洛城谒老子庙时,为开元辛巳,杜年已三十,盖晚成者也。李长吉未及三十已应玉楼之召,若比少陵,则毕生无一诗矣。然破锦囊中石破天惊,卒与少陵同寿,千百年大名之垂,彭殇一也。优昙之花,刹那一现;灵椿之树,八千岁为春秋。岂计修短哉!

文章说,自己曾读吕汲公《杜诗年谱》,才知道杜甫最早的诗写于开元辛巳年,杜甫当时已经三十岁了,真是大器晚成呀。而李贺呢,没到三十岁就死去了,如果比起杜甫,怕要算毕生都没到写诗的时候吧。但是李贺的诗雄奇瑰丽之笔石破天惊,足以与杜诗相颉颃。千百年盛名之下,一晚成,一早殇,又有什么不同呢?就像昙花只在半夜开放一刹,而《庄子》中的椿树以八千年为一春,以八千年为一秋,寿命的长短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这篇小文就像一个谶语,恰恰应在了成德自己和朱彝尊的身上。朱彝尊直到晚年终于出人头地,入值南书房,康熙帝准其在紫禁城骑马,赐宅景山之东,在经学上蔚为一代儒宗,一部《经义考》到现在仍是我们作思想史研究的案头必备之物,在文学上更是文坛宗主,单在词坛便开创了浙派宗风,浩浩然影响波及全国;成德早岁成名,一生未离锦衣玉食,却和李贺一样早殇。任谁人到此,能不感叹命运之奇?

[2]勿欺之忠:一颗默默生长的南瓜

然后知所谓勿欺者随地可以自尽。

——纳兰容若《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

这时候的成德虽然已经被词这种文学形式深深迷住了,但他毕竟不是离经叛道的贾宝玉,他还有“正途”要做,那就是每个读书人都要经历的足以影响终生的关卡:科举。

科举,几乎就是贫寒士子鲤鱼跳龙门的唯一机会,尽管对于成德,不走这条道路也一样可以步入仕途,甚至可以更容易地步入仕途。毕竟清政府对科举的态度很有几分复杂:旗人子弟可不可以参加科举,这是一个屡经反复的政策问题。

统治者担忧的是:科举会使旗人汉化,这对维护本民族的优越感可没有什么好处。作为明珠大人之子,成德自然深知这里面的玄机,也知道族内的许多顽固分子对参加科举的旗人是如何地嗤之以鼻,但是,他早已被汉文化迷住了,他渴望能像一名普通的汉人士子那样,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一步步地过关斩将,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竞技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他更加知道,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真正赢得那些汉人士大夫的尊重和认同,而这对他来讲恰恰是最值得珍视的。

康熙十一年八月,十八岁的成德参加了顺天乡试,毫无悬念地过了关,以实力为自己赢得了举人的身份。在这次乡试里,同榜及第的还有韩菼,这是他极要好的朋友,将来成德的神道碑铭就出自韩菼之手;还有一位也是成德的知交,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寅——红学里有一个说法,是说《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原型就是纳兰成德,这虽然缺乏铁证,但旁证是极多的,曹家和成德的关系就是其中的一证。

对于成德来说,这次顺天乡试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结识了徐乾学,这位闻名已久的大学者恰恰就是乡试的主考官之一,成德因此和徐座主有了一层师生的名分。

那是考试结束之后,按照惯例,主考官举办宴会,招待这次中举的举子们。一种风俗的背后总会有它很功利的意义,这样的宴会也不例外:举子们将来还要通过会试和殿试,不知道其中有哪些人就会成为朝廷大员,共同中举的考生们,还有主考官,都将是同一个舞台上的演员,趁着举子们还没有发迹之前互相联络感情,以后也好互相声援、互相照应。作为一名新中举的举子,宴会上的这些人,就是自己今后最重要的人脉,所谓官官相护,其实从没做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往往越是贫寒出身的人,功利心就越强,对这些世俗的智慧就越发看重,成德却不同,他早已经习惯了高门显贵的生活,他不需要维系人脉,他不需要谨小慎微地在这种场合上看人眼色。他就是他,就是他自己,纯真地被汉人的学问陶醉着,纯真地向往着更高明的学问、崇拜着更渊深的学者。

这次宴会,成德给徐乾学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而在三天之后,成德单独上徐府拜访,更使十八岁的成德久久为之心旌荡漾,终于给徐乾学写了这样一封长信,字里行间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不意获受知于钜公大人,厕名贤书。榜发之日,随诸生后端拜堂下,仰瞻风采,心神肃然。既而屡赐延接,引之函丈之侧,温温乎其貌,谆谆乎其训词,又如日坐春风令人神驰。由是入而告于亲曰:吾幸得师矣!出而告于友曰:吾幸得师矣!即梦寐之间,欣欣私喜曰:吾真得师矣!

夫师岂易言哉!古人重在三之谊,并之于君亲。言亲生之,师成之,君用而行之,其恩义一也。然某窃谓师道至今日亦稍杂矣。古之患,患人不知有师;今之患,患人知有师而究不知有师。夫师者,以学术为吾师也,以道德为吾师也。今之人谩曰:师耳,师耳,于塾则有师,于郡县长吏则有师,于乡试之举主则有师,于省试之举主则有师,甚而权势禄位之所在则亦有师。进而问所谓学术也,文章也,道德也,弟子固不以是求之师,师亦不以是求之弟子。然则师之为师,将谨谨在奉羔、贽雁、纳履、执杖之文也哉!

洙泗以上无论矣。唐必有昌黎而后李翱、皇甫湜辈肯事之为师。宋必有程朱而后杨时、游酢、黄干辈肯事之为师。夫学术、文章、道德,罕有能兼之者,得其一已可以为师。今先生不止得其一也。文章不逊于昌黎,学术、道德必本于洛闽,固兼举其三矣,而又为某乡试之举主,是为师生之道无乎不备,而某能不沾沾自喜乎?

先生每进诸弟子于庭,示之以六经之微旨,润之以诸子百家之芬芳,且勉之以立身行己之谊。一日进诲某曰:为臣贵有勿欺之忠。某退而自思,以为少年新进,未有官守,勿欺在心,何裨于用,先生何乃以责某也?及退而读《宋史》,寇准年十九,等第时崇尚老成,罢遣年少者。或教之增年。准不肯曰:吾初进取,何敢欺君。又晏殊同年召试,见试题曰:臣曾有作,乞别命题,虽易构文,不敢欺君。然后知所谓勿欺者随地可以自尽。先生固因某之少年新进而亲切诲之也,某即愚不肖敢不厚自砥砺奋发,以庶几无负君子之教育哉!承示宋元诸家经解,俱时师所未见,某当晓夜穷研,以副明训。其余诸书,尚望次第以授,俾得卒业焉。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

看得出来,成德已经被徐乾学的大儒之风彻底迷醉了。他忙不迭地告诉父母:“吾幸得师矣!”同样的话,又忙不迭地告诉所有的朋友,就连在梦寐之间也常常为“吾幸得师矣”而欣然笑醒。

有了老师,这是什么很要紧的事吗?——成德在信里说,师之道,今天和古代有了太大的不同。今天提起老师,私塾里的教书先生是老师,考试的主考官是老师,学生们向老师学习,要么是学习科举考试的技术,要么是搭建人脉以图日后的关照,老师自然也就不那么崇高了。但古人把君、亲、师三者并列,认为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人伦,父母有养育之恩,老师有成人之恩,君主有使人才得以施展之恩。

遥想古人,唐朝先有了大儒韩愈,之后才有李翱、皇甫湜这样的大贤甘心做他的学生,宋朝先有程颐、朱熹,之后才有杨时、游酢这样的人才愿意以师事之。古代的师道,道德、文章、学术,三者并重,今天已经很难见到这样的古风了。只有这几天在徐先生面前,才真正感受到了古代的师道,真是令人心驰神往。

成德回忆这几天里徐乾学对自己的提点,徐乾学叮嘱他“为臣贵有勿欺之忠”,成德一开始并不明白这话的意思。是呀,这话应当是对朝廷大臣说的,可自己虽然中了举人,却还不过是一介布衣,何来臣道可谈呢?

是徐先生说错了吗?成德后来阅读《宋史》,才体会到了徐乾学的用心良苦。《宋史》里边记载了寇准参加科举的故事:那时候皇帝用人爱用老成持重的人,对年纪太小的考生一律罢遣。寇准当时虽然才学过人,却只有十九岁,眼见得要耽误了功名。好心人劝他改一下自己的履历,把年岁虚写几年,寇准却严肃地说:“我刚刚踏上进取之道,哪敢欺君!”还有晏殊的一则故事。神童晏殊被皇帝召来考试,发现试题恰好是自己曾经练习过的,赶紧交代了缘由,请皇帝换一道题再考。寇准和晏殊在还没有踏入仕途的时候就以“勿欺”自许,哪怕事情对自己不利,也不违背自己的原则。

是的,尤其是晏殊,如果他自己不讲,任何人也不会知道,况且就算大家都知道了,也只能说他运气好,说他试前的准备功夫做得足、压题压得准,哪会有一丁点的批评呢?真诚,不止是一条用来待人处事的原则,更是一面用来面对自己的镜子。

“勿欺”二字后来被成德镌刻成了一方闲章,用毕生来践履。他的真诚足以感动任何一个哪怕铁石心肠的人,无论对情侣还是对朋友,无论对人还是对事,他都像一个孩子一样真诚,当然不可避免的,也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受伤。

因纯真而受的伤,在神那里,抑或是值得炫耀的勋章;但在尘世,很多时候,不是灰头土脸地变成闲人茶余饭后的笑话,就是沦为习惯以最大恶意进行揣度的绝大多数眼中的谎话。纯真是需要一点固执的,否则难以为继。

就如于尔克·舒比格的一首小诗: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

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

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

南瓜不说话,默默地生长着。

容若就是一棵默默生长的南瓜,以纯真,以诚恳。

和徐乾学的这几日交往,还有一件事情让成德大开眼界。徐乾学因为极器重成德,特意把他历年搜罗的一些珍本图书拿来出来,都是相当罕见的宋元经学著作。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古人称之为经学,从五经到九经,再到十三经,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学者为之作注作疏,各自阐发,使得儒学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学术系统,不断吸纳着崭新的思想。

如果成德只是一个安分守己、一心只想通过科举求取功名的年轻人,只要念好科举要求的功课也就是了,不必旁骛,那么,那许多汗牛充栋的儒学著作对他来讲便完全都是闲书。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大多读书人都是这种心态,读书不是为了求知、求道,而是为了功名利禄,所以,太多学者们苦心孤诣的作品根本就赢得不了几个读者,不是一出世便被束之高阁,就是在世事变迁中渐渐散落,他们的思想、见解仿佛从来不曾出现在这个世上。

大众需要的书永远只有两种:速效的实用书和庸俗的闲书,阳春白雪永远是曲高和寡的。时至今日,亦是如此,君不见教参和言情类书籍销量居高不下,所向披靡。商品经济社会,利字当头,它们有市场,当然被无限繁殖,哪怕已糜烂。

《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曾忧心忡忡地提醒众人,有两种方法可以使文化精神彻底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这场文化瘟疫并不只在美国蔓延,从我们的畅销书排行榜便可窥见端倪,甚至已不仅是端倪。

同类推荐
  • 你的心是我的故乡

    你的心是我的故乡

    本书是一本极具个性化的情感诗集,楚筱用心去感悟情感中的细枝末节,并把每一个细节意境化。她的心思细腻而深沉,字里行间皆能读到淡雅的忧伤和别样的情怀。在当今这个喧嚣时代,楚筱的诗一如黄昏古刹,带着浓浓的沧桑感和宿命感,给人以宁静,给人以平和,给人以爱的纯洁和心的真诚。
  •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在菲菲细雨中孤自吟唱,或在浪漫的暮春时节做着一帘幽梦,他们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充满无奈与惋惜,他们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怀着无限眷恋,他们遥想他乡的朋友,他们思念远方的双亲……他们的笔调或轻灵,或俏皮,或沉着,还或者富有哲理,无论如何,总有些油盐酱醋蕴含其中,让人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 感谢贫穷

    感谢贫穷

    本书介绍了中国资本市场纵横驰骋的“猎手”沈南鹏和熊晓鸽的人生经历,介绍了那些经典的投资案例中隐藏的财富智慧,他们对企业运营者和创业者提出的建议,他们人生中蕴含的成功密码以及他们给在财富道路上的“猎人”的思考和启发。
  • 先读唐诗再旅行

    先读唐诗再旅行

    本书分为“帝都长安”、“西出阳关”、“黄河岸边”、“西署巴南”、“吴楚春色”、“人间天堂”等六个部分。
热门推荐
  • 十住经卷第一

    十住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美人:一笑乱天下

    绝世美人:一笑乱天下

    21世纪著名的神偷无意间脑抽了准备盗墓于是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去了暂未发掘的古墓,谁知竟然墓中身亡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本文绝对宠!女主绝对有钱!女主绝对能吃!女主人脉绝对广!男主绝对帅!男主绝对腹黑!男主绝对能装!男主绝对扮猪吃老虎!自己的身体还竟然是已入棺的皇后,她没想到,无意间自己买的小饭馆一经改造会成为第一酒楼。她也想不到自己会在一国国君面前坑一个王爷自己当。当爆笑傻傻的千朵遇到扮猪吃老虎的腹黑太子,谁能更胜一筹?本文是宠文是爽文,邪魅太子最后悔的就是太宠女主了。因为他,让后来女主和他姐妹一起祸害了天下众人。简介太仓促,内容保准完善。
  • 妖本修道

    妖本修道

    因果轮回,今生再见。当初舍生相许的青隐,却已忘前尘往事。只是一次偶遇,却牵动了千千万万个年华。从此我便不再一心向道。白山圣母问她:“你为何这么刻苦的修炼?”尹青青看向远处,不语。很久后尹青青不再是翠绿衣衫,通透的黑与黑夜融为一体,声音缥缈的看着远方道:“想再见他一面。”
  •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

    本书通过各种富于哲理、生动有趣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作为这个社会中的成员,要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就应该花点时间来学习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诡计:彻底揭开社会经济运行的真相》的阅读和学习,读者会从中获得经济学的思维训练,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绝世店小二

    绝世店小二

    他,林乐天,本来是高级工程师,却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架空了的历史时代。他不会武功,身旁却自有美女保镖;他没做过官,却在那个官场爬地飞快,翻云覆雨,左右逢源;他为人正直,却屡有美女投怀送抱,就连纯洁的仙子和妩媚的妖女也不能拒绝他的玫瑰攻势……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给我一个机会,店小二也能权倾朝野,叱咤风云!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讲述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让人敬佩的,不仅仅是出神入化的医术,还有神医们为钻研医术而度过的一个个不眠之夜。让人欣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中医的热忱依旧,更有名医的方子流传至今,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 仙根的传说

    仙根的传说

    本书系永德仙根的民间故事集,其内容从四个方面:“仙根的由来”、“仙根托梦于人”、“向仙根借兵因迎战”以及和“仙根”有关的其他传说来收集民间故事。
  • 神迹圣神

    神迹圣神

    这是一部穿越转世再生,前世仙界记忆灵魂慢慢苏醒,找寻单紫烟灵魂复活的坎坷旅程,也是主宰圣神对他的继任圣神的考验,他的神迹在这一刻开始,,,
  • 寄修睦上人

    寄修睦上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蝴蝶梦

    蝴蝶梦

    这是一个全新的江湖,一个梦里才会出现的江湖,所有人都脱不开,甩不掉的梦,他们永远都会在梦里去相逢,相爱,相离,等梦醒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刚刚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