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当选副总统以后,蒋介石就免去白崇禧的国防部长,遗缺以何应钦继任。白夫人马佩璋有一天对我板着面孔说:“思远!你同邱毅吾(邱昌渭)做了一桩好事:把德公选为副总统,而把我们健生拉下台了。”
在五月三十一日蒋发表何应钦为国防部长以前,已对白崇禧说要任命他为华中“剿总”总司令。这表明李宗仁要来南京,白崇禧必须他去,这是蒋对李、白采取隔离安置的一种安排。
两年以前,白崇禧任南京政府首任国防部长,陈诚是参谋总长。白不仅有职无权,且不能参加黄埔路官邸的作战会报。因此,白向我发过多次牢骚,对参加作战会报的那些人,异常蔑视。一九四七年,台湾人民发动了“二二八”武装起义,反抗蒋介石政权的残酷统治。事变以后,蒋介石需要派一个有威望的国民党军政大员前往台湾,办理善后工作。他考虑结果,以为白崇禧最为适宜。三月十七日,白崇禧飞抵台湾,宣布处理台变四项基本原则,危机卒告解除。白返南京后,蒋拟以白任张群内阁的副院长仍兼国防部长以酬其功,但白力辞。这是蒋白关系比较融洽的一个时期。是年十一月十日,蒋介石召见白崇禧,以人民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率的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于夏秋间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直接威胁南京,他要白崇禧在九江设立国防部长指挥所,以对抗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十一月中,国防部长九江指挥所正式成立。这是白自任国防部长以来蒋首次给他以部队的指挥权。他所以反对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就是害怕李氏此举会危及他的固有地位。
现在蒋介石要把白崇禧外放,白乘机提出一个建议,认为守江必守淮,这是一个战略原则,主张华中只能成立一个战区,以期兵力能够集中使用。因此他的华中“剿总”总部将设在蚌埠,而以重兵运动于江淮河汉之间,以巩固南京这个政治中枢的防卫。但是蒋介石说,徐州将成立另一个“剿总”,以刘峙(1892—1971,民国江西五上将之一,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1971年病死于台湾。)为总司令;华中“剿总”将设武汉,仅指挥江北上游部队。白崇禧以为中原划分两个战区,缓急不能相顾,根本违背了他的“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方针,如此分兵使用,前途不堪设想。但蒋不允所请,径将任命发表。六月六日,白崇禧邀李宗仁和我在他的大悲巷雍园一号寓所午餐,说他将赴上海住一个时期,非俟蒋答应他的要求,绝不接受此项任命。
不多几天,蒋介石派吴忠信到上海去劝白崇禧回南京接受新命,白不为所动。后来又叫黄绍竑去劝他,黄一到上海即打电话给住在虹口的白崇禧。白在电话中说:“你如果代表那个人来劝我,那我们便没有什么好谈。”黄说:“当然是那个人叫我来,但我自己还有别的看法。”等到两人一见面,黄绍竑就开门见山地说:“人家都说你是小诸葛,现在我看你这个诸葛亮,实在太不‘亮’了。这些年来你在南京,不过是笼中之鸟,既然蒋介石要放你出去,你何不借此机会远走高飞。你到武汉之后,把广西部队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到时机成熟,就可以制造形势,迫蒋介石下台,让德邻(李宗仁)出来代理总统,开创一个新的政治局面,岂不是一举而数利吗!”白一听此说于己有利,随即回南京,同李宗仁面谈一切。六月二十八日,白崇禧在汉口就华中“剿总”职务,他的“守江必守淮”的主张也就搁置不谈了。
何应钦继白崇禧任国防部长以后,司徒雷登曾向蒋介石建议,在作战部署上要保证使何应钦同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密切合作。可是蒋口头答应却并不实行,因此司徒雷登于六月十四日报告美国务院,说蒋介石曾保证同意他的建议:“令何应钦将军与巴大维将军密切合作,共同指挥作战,其后蒋委员长食言,仍由其本人用命令经由无能之参谋总长(指顾祝同),而亲自指挥作战。”(美国务院:《中美关系白皮书》。)八月二十二日,司徒雷登又报告说:“巴大维将军曾就当时军事行动所引起之若干特殊问题,向委员长有所建议,但此项建议每不为其所重视。巴大维将军执行其使命所遭遇之最严重困难,全因中国统帅部不能达成其任务所致。”(美国务院:《中美关系白皮书》。)这表明美蒋关系在继续恶化。
一九四八年九月间,在解放济南的同时,毛主席抓住当前经济、政治、军事形势均对中国人民革命有利的大好时机,毅然发动了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战略决战,先后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十月十九日锦州解放,辽沈战役的胜利已成定局。十月二十三日,即长春解放的关键时刻,司徒雷登针对当时蒋家王朝所面临的恶劣情势,向马歇尔主持的国务院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中第二项,即“是否可建议委员长退休,让位与李宗仁”(美国务院:《中美关系白皮书》。)。尽管马歇尔对此议提出的答复是:“美国政府不应置身于建议委员长退休或其他华人为中国政府领袖的地位。”(美国务院:《中美关系白皮书》。)但司徒雷登仍悄悄地在进行和谈运动,以期借此逼蒋下台。
锦州失守以后,何应钦深深感到:徐淮会战可能随即展开。二十二日,他召集了参谋总长顾祝同(1893—1987,曾任黄埔军校教官,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1950年3月去台湾。)、次长刘斐(1898—1983.4.8,刘斐是国民党桂系高级将领,中将衔,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军令部厅长、军政部次长。1949年后刘曾于北京任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等职。)、肖毅肃(1899—1975,1937年,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参加抗战。1945年,任陆军总参谋长。国民党败往台湾后,任国民党军委副总参谋长、国防部计划局长等职,升陆军二级上将。)、第三厅厅长郭汝瑰等举行会议,研究中原作战的计划。结果决定: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所属的部队,以期集中兵力,保卫南京中枢。这本来是白崇禧六月初提出的计划,可是被蒋介石否决了。现在危机迫切,又由何应钦旧事重提,请蒋重新考虑。此一方案,二十三日由郭汝瑰送北平请蒋核定。郭汝瑰临行时,顾祝同再三对他说:“白健生统一指挥是暂时的,会战结束后,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仍分区负责。”可是蒋介石听了,却对郭汝瑰说:“就叫他统一指挥下去好了。”二十四日,何应钦电白崇禧告以由他统一指挥大军的决定,并以“酉敬阳挥电”下达此项作战指示。
十月二十七日廖耀湘(1906—1968,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第六军军长。黄埔学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辽西大会战,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赫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受迫害致死。)兵团在辽西大虎山地区全部覆灭。蒋介石在东北亲手丢掉了三个机械化兵团之后,于十月三十日自北平飞回南京。他一下飞机,即召集翁文灏、何应钦、张群等举行紧急会议。会上,蒋介石放弃了平常的乐观腔调,描述目前的军事情势为抗日战争结束以来之“最严重者”。据合众社报导,“蒋以最阴郁和最悲观的腔调讲话”。会后,蒋嘱何应钦即用长途电话召白崇禧即日从汉口飞南京,就中原统一指挥问题,作进一步的洽商。
十月三十日下午四时,白崇禧飞抵南京,五时即参加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的关于讨论中原作战的会议。在会上,白崇禧答应统一指挥中原各军,并对华中“剿总”所属部队作了一些更动部署的拟议。可是三十一日上午十时继续开会时,白突然改变主意,坚决不肯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个“剿总”。为什么一夜之间,白崇禧就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这里面大有文章。原来白一贯主张“守江必守淮”,而为达此目的,应将主力部署淮河以南,采取攻势防御。可是此时,徐州“剿总”所属的几个兵团,却以徐州为中心,像一字形布置在陇海线上,要想变更部署,已经时不我与了。他怕蒋介石造成圈套,要他上当,并且他发现那时宁沪一带政治气氛有点异样,呼吁和谈的声浪正在兴起,他觉得还是在汉口静观风向为好。
十一月二日,沈阳解放,至此历时五十天的辽沈战役,以歼灭东北境内国民党军队四十七万余人的伟大胜利结束。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总数迅速增至三百万人,国民党军迅速减到二百九十万人,因此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十一月六日,人民解放军在毛主席的领导和指挥下,又发动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爆发后,蒋军又节节惨败,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当时蒋介石曾电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要河南省主席张轸(兼兵团司令)带领吴绍周、罗广文(1905—1956,是陈诚系的重要将领之一,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第四、第十五兵团司令官。其弟罗广斌为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早年参加革命,后被逮捕入狱。西南解放时,罗广文率残部起义投向人民,罗广斌也逃出了重庆渣宰洞监狱,兄弟异途同归。)、胡琏(1907—1977,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蒋介石嫡系,是国民党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到台湾,率部参加金门海战,是解放军未解放金门的重要因素。)三个军由河南东开,以支援淮海战区。张轸觉得去则必败,所以不愿前往。后来蒋才派了黄维去。十一月二十二日,人民解放军在徐州以东全歼黄伯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两天以后,黄维兵团的二十二万人马,在东进途中,被压缩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包围圈内,重重被困,插翅难逃。这时,蒋介石为解黄维之围,忙于把宋希濂(1907—1993,抗日名将,陆军中将。黄埔第一期,学校期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山舰事件后与共产党脱离关系。随蒋介石参加北伐。曾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曾任七十一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1949年在川康边境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9年获大赦。)兵团的第二十八军和第二十军东调,白崇禧对此迭加硬阻,几经顾祝同出面疏通,最后才答应放走。可是到了后来蒋要调走第二军时,白崇禧就以辞职为要挟,在调兵这个问题上使蒋白关系到了破裂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