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五月八日,所谓“行宪”后第一届立法委员首次在南京举行会议。是日中午,蒋介石在他的黄埔路官邸约集CC系、政学系、朱家骅系和黄埔系的国民党的中常委兼立法委员的骨干分子陈立夫、张道藩、谷正鼎(1903—1974,与其兄谷正伦、谷正纲称国民党的“一门三中委”。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政治部主任兼国民党特别党部书记长、三青团陕西支团筹备处主任。抗战胜利后,调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部长, 1949年去台湾。)、赖琏(1900—1983,1939年任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1944年赴重庆任教育部常务次长。1945年调任中央执行委员会海外部副部长。1946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吴铁城(1888—1953,国民党政要,陆军中将。1927年后追随蒋介石,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等。)、王启江(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后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刘健群(1902—1972,早年知遇于何应钦,曾任黔军军法处长、军需处长。1972年因心脏病卒于台北。)、黄宇人(黄埔军校第四期生,英国伦敦大学毕业。1929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干事、总干事。抗日战争期间被聘为第一、二、三、四届国民参政会贵州省参政员。1946年出席制宪国民大会。1948年当选为行宪第一届立法院立法委员。)、倪文亚、汤如炎、白瑜等举行午餐会,就立法院院长和行政院院长人选问题征询意见。实际上是想在立法院选举正副院长和对新任行政院院长使用同意权时,都应受党的约束,也就是唯蒋之命是听,不能有所异议。
席间,蒋介石先提行政院院长的人选问题。他说他想就张岳军(张群)、何敬之(何应钦)两人中选择一位担任行宪后的首任行政院院长,希望大家表示意见。久之无人出声。随后黄宇人起立发言,说:“何以不提胡适之?”蒋闻语面色一沉说:“书生不能办事。”停了一会,赖琏说:“我赞成何敬之先生。”蒋介石又说:“他要负责军事。”这就表明蒋介石要人们赞成张群当行政院院长,但没有人讲话。蒋等得不耐烦,即宣布表决:“赞成张岳军同志的请起立!”在座的人都站起来。
之后,蒋介石又提孙科、陈立夫为立法院院长、副院长候选人。大家对孙科当立法院院长都一致支持,但黄埔系的黄宇人、汤如炎和朱家骅系的王启江却对陈立夫当立法院副院长表示反对。于是他们同CC系的张道藩、赖琏展开激辩。反对陈立夫的理由是“立法院的正副院长,应以平素在党内党外少有恩怨的同志来担任,才能协调各方面的立法委员,为民主宪政树立良好的基础”,而陈立夫显然不能担负此一使命。蒋介石看到双方相持不下,即宣布表决,要赞成陈立夫的人起立。结果,不仅CC分子一致应声而起,就是黄埔系分子也相继起立,只黄宇人坐着不动,汤如炎做半坐半立状,蒋介石问汤:“你这个样子是赞成,还是反对?”汤如炎说:“我原来是反对的,既然大家赞成,我只好服从。”蒋又对黄宇人说:“民主是要少数服从多数的,你是否服从多数的决定?”黄宇人起立说:“我不过是代表一票,起立与否都没有实际的意义。”蒋听了十分震怒。宋美龄发现情形不对,对蒋低语道:“今天谈了很久,可以休息了吧?”蒋于是宣布散会。
几日后,经过酝酿,黄埔系、三青团、朱家骅系、政学系以及其他无党派的立法委员在新街口东南角一家银行二楼上举行午餐会,相约另举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当立法院副院长,以与陈立夫抗衡。在会上,政学系的文群发言,列举反对陈立夫和支持傅斯年的理由,要求大家整齐步伐。刘不同则抨击蒋介石的亲信腐败无能。其他发言的人都认为立法院副院长不应当由一个搞派系的人来担任,会场情绪十分热烈。合众社驻南京的记者张国兴也到场旁听。
自是以后,他们每隔一两天就在原处举行午餐,餐费由参加者分摊。如有不足,则由邱昌渭支付。有一次邱昌渭带的钱不够,由他在账单上签字。次日邱派人到供应午餐的安乐餐厅清偿欠款,并索回签字的账单。餐馆经理说,欠账登在簿上,但账单找不到了。过了一两天,黄埔系的刘健群、黄宇人就听到与军统有关系的立委说,中统已向蒋报告,说这次反对陈立夫、支持傅斯年的竞选活动,是李宗仁发动的,并附上邱昌渭签字的那张账单为证。这样,蒋对李宗仁的恶感更深了。
五月十七日,立法院投票选举院长、副院长,孙科、陈立夫当选,反对CC的联合阵线终于失败。其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傅斯年自美国来信,说他正在养病,无意参加竞选。因此有人中途退出,也有一部分人给CC收买了。
五月十八日,第一届立法院第一次会如期正式开会。二十日,蒋介石、李宗仁就首任总统、副总统职。二十一日,蒋介石召集国民党籍的全体立法委员到丁家桥中央党部举行谈话会。会上,蒋介石提出以张群为行政院院长,要大家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权时一致支持。蒋发言后即先离席,谈话会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主持。CC的立委一致主张用假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以供蒋介石的参考。吴铁城知道他们的意图是借此来反对张群组阁,因而主张投票后不要当场开票,容后由中央党部秘书处将投票结果提出报告。但此一意见未为参加投票的立委所接受。开票结果,何应钦得票最多,张群见此情形,当晚离开南京去上海,表示不就行政院院长,而何应钦也谦逊一番。五月二十四日,蒋不得已始提名翁文灏(1889—1971,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第一位对中国煤炭按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的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开发中国第一个油田的组织领导者。)组阁。
五月间,蒋介石有一次召集CC和黄埔系的中常委兼立委到黄埔路官邸午餐。席间有人提出,国民党籍的立法委员可不可以组织一个像俱乐部性质的组织,借以联络感情。蒋介石点头答应。CC看到机不可失,即抢先在立法院内成立了一个“革新俱乐部”。与此同时,政学系的立法委员在吴铁城的支持下成立了“民主自由社”。三青团的刘健群和朱家骅系的王启江发现此种情况,深恐反对CC的联合阵线从此分裂,主张组成一个坚实的团体,定名为“新政俱乐部”。不久,立法院内国民党籍的立委即分为两大组合:即“革新俱乐部”和“新政俱乐部”。后者包括“民主自由社”和“一?四座谈会”。
一九四八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战争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此不利形势下,蒋介石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批准翁文灏辞职,提名孙科为行政院院长。十二月二十日,孙科宣布新内阁组织完成,吴铁城、张群、陈立夫等均参加新阁,号称“全党一致”的实力内阁。
孙科、陈立夫既离开立法院,CC即与刘健群接触,表示愿意拥他出任立法院副院长,希望“新政俱乐部”方面能同意CC提名的人为立法院院长。与此同时,“民主自由社”提出以吴铁城为立法院院长,得“新政俱乐部”同意。可是不久,孙科提名吴铁城为行政院副院长,势须放弃立法院院长的选举。“民主自由社”和“新政俱乐部”多次协商,改提童冠贤(1894—1981,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1925年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1947年,童冠贤当选立法委员。1948年,当选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50年迁居香港。)为立法院院长候选人以取代吴铁城。十二月二十四日,立法院改选院长、副院长,童冠贤、刘健群当选,CC提出李培基为院长候选人落选。童冠贤当选为立法院院长,后来对李宗仁所发起的和谈活动,起了一种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