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0400000013

第13章 深度批评(1)

诗歌中的地理和地理中的诗歌

——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的一个视角

张清华

一 诗歌史评价: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转换中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地理”和“历史”从来不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东西。在各个文明圈彼此隔绝的时代,在人类未进入“现代”这种“与时间赛跑”式的社会形态之前,“地理”本身就是“历史”。很显然,那时的文化带有无可逾越的地域性,各种文化类型彼此几乎是静态的、井水不犯河水式地存在着,延续着,几乎千年如一日。只有到了所谓的“现代世界”、特别是其“全球化”的极致时代之后,世界才缩小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历史也才缩小为一个虚构的中心主义的、有“整体性”的叙事。或者说,关于历史的观念才被“时间”彻底统治了,而“空间”——世界与文明的广阔的本体则被弱化和抹杀,被排挤出了历史的叙事。

这样的一种“现代的历史”和进步论的历史概念,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当然会很远,但其最直接和最经典的论述者应该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在他们如椽的巨笔之下,历史和时间被“总体化”了,壮阔的平面空间被线性的“时代”和诗意的“时代精神”覆盖和统摄了,具有了“理性”、“进步”和“必然”的属性,并进而变成了革命的寓言。在更晚近的当代,这些历史思想则渐渐生成了“发展”的价值学说,并成为一种强大的、属于集团和国际的政治,“全球化”即是这种政治的最新形式和结果。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于文明的地理属性缺乏认知,马恩的革命理论中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有许多是建立在对文化的地域性构造或“政治地理学”的论述之上的。在黑格尔的笔下,历史也仍然具有“地理”的原始属性,他说,“爱奥尼亚的明媚天空固然大大地有助于荷马诗歌的优美,但是这个明媚的天空绝不能单独产生荷马。而且事实上,它也并没有继续产生其他的荷马。”为什么注定要出现更多荷马的地方没有出现?因为“在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就没有出过诗人了”①很显然,黑格尔认为地域和文化类型注定了这样的结果。当然,这段话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在荷马之后,希腊还是出现了伟大的悲剧诗人和抒情诗人,土耳其的文明也并非完全不会诞生诗人,但他所说的地理文化或文化地理的某些根本性的不同,还是有道理的。他还说,“在寒带和热带上,找不到世界历史民族的地盘。因为人类觉醒的意识,是完全在自然界的影响的包围中诞生的。”“世界的新与旧,新世界这个名称之所以发生,因为美洲和澳洲都是在晚近才给我们知道的。”②换句话说,文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确与其所处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所谓“现代”概念的产生,是因为一些“落后”的地理文明的发现,证明了所谓文明的“先进”与“落后”的性质之分。这也是中国在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侵凌与催逼之下才“睁了眼睛看”,具有了启蒙和现代意识的原因。事实上,一切都是从魏源留下的那本《海国图志》开始的,有了作为“文化地理”的《海国图志》,才有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他自己写的《原强》,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进化论”历史观才得以萌生和确立。

的确,在寒带和热带的许多民族文化,即使没有被完全埋没,也变成了一种弱势的或“被观赏”的文化,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大洋岛屿及非洲赤道丛林里的部族,他们要么被认为依然过着原始野蛮、置身世外的生活,要么已经成为了文明人“度假旅游的天堂”。但也有温带的例外,生活于“文明中心”的欧洲的吉卜赛——波西米亚人,原来广泛分布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不也同样被挤出了文明的“新世界”吗?如果考虑到这样的一些历史概念和文化理论,再加上19世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在社会领域的影响,二次大战时期的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就不是偶然的了。

显然,如果我们说黑格尔的思想改变了人类世界的格局和历史轨道,并不是夸张。但是这种“历史中心主义”的认识论在20世纪以后受到了挑战和反思。从施宾格勒和汤因比这样一些历史学家开始,一种“地理文化”的历史认知重新抬头。而在福柯那里,上述观念遭到了强有力的反思和批判,他说,“这是起始于柏格森还是更早的时候?空间在以往被当做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和静止的东西;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的、辩证的。”总之,“19世纪沉湎于历史”。③一位当代的历史理论家爱德华?W?苏贾也随之指出,“在1980年代,学者们一致呼吁对(历史的)批判想象需要进行广泛的空间化……因此,一种具有明显特色的后现代和批判的人文地理学正在形成”。它“重新将历史的建构与社会空间的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将历史的创造和人文的构筑和构形结合在一起。从这种富有创造性的结合中正生出各种新的可能性。”④

上述理论观念足以能够成为一个理由,让我们来讨论“中国当代民间诗歌地理”这一诗歌和文化命题。在过去的很多年中,我们一直是在“时间”的范畴中来讨论新文学和现代诗歌的,时间使现代文学和诗歌的历史具有了某种价值和方向,从陈独秀所说的“文学艺术,亦莫不有革命,莫不因革命而新兴进化”,“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⑤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徐敬亚所宣称的“新的,就是新的”⑥所使用的都是这样一种逻辑。直到眼下的所谓“现代性”讨论,也仍是如此。人们谈论文学、包括诗歌的基本观念仍然习惯于使用时间维度所派生的价值标准。然而正如英国人彼得?奥斯本在《时间的政治》一书中所揭示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及‘先锋’都是历史的范畴,它们是在理解历史整体的水平上建构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一种将“历史总体化”的结果,是一种“与这些时间化相关联的……历史认识论”,因而也是一种“特定的时间的政治”。“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与保守主义、传统主义和反动一样——侵入了时间的政治的领域”⑦奥斯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这样一种看起来天然正确和优越的观念,在其内部所存在的一个权力和统治的实质,人类正是用时间维度上的制高点虚构了种种观念与价值,并以此构造了充满权力与压迫性的历史叙事。

有意思的是,对于文化地理的发现使中国人走上了现代化进程,而对于西方来说,文化地理的发现则几乎是相反,是催生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情怀——转而怀念古代、东方、中世纪的原始森林与陌生的异域情调。斯达尔夫人正是从欧洲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差异中,解释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与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动力,并且提出了在地理的差异(欧洲北方和南方)中包含了时代和价值的对立(古代和中世纪、骑士精神和希腊罗马制度的对立)⑧的一般规律。这一定律到了中国人这里也反过来了,在古今之争中,正是包含了陈旧与现代、进步与落后、乃至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对立。因此,关于中国现代历史、包括文学与诗歌的历史的叙述,显然也充满这样的虚构与规则:改良、革命、变革、进步、先锋、新潮、后、新新、后后……这样一些概念构成了一个个关于文学进步的新神话。五四时期是这样,二三十年代革命文学运动时期、延安文学时期也是这样,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文革”以及“文革”后的“新诗潮”运动、超越“朦胧诗”一代的“新生代诗歌”也是如此。但在这样一个历史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诗歌确实是一直在变,但却未必总是在真正地“进步”。

二 中国诗歌的地理文化传统

在进步论的历史观诞生之前,中国人的历史构造只有朝代的自然更迭所产生的叙述线索,其基本的叙事逻辑是以“断代史”为单元,基本的历史观或“历史诗学”则是循环论。循环论的理论基础大约首先是出自《易经》和老庄哲学中原始的“道”的观念,所谓“坤道其顺,承天而行”(《周易?上经?坤》),大道行天,周而复始。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十四章》),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也正因为他们如此看待生死与物我的关系,庄子几乎可以把时间剔除到世界之外,“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这些思想在东汉以后又结合了来自佛教的轮回观念,逐渐生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循环论的历史观与世界观。可以说,查遍汉语的词典,在近代以前恐怕找不到“发展”这样的词语,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才是中国人的历史想象与历史美学。

上述话题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可就太长了,我们尽量简化之。也确乎奇怪,和上述的认识论方式完全匹配,中国第一部文学总集——孔子编订的诗歌集《诗经》,竟也是典型的按照“文学地理”而不是“历史”的方式编成的。“十五国风”完全是按照出产地域与诗歌内容风格的不同而分类设定的,根本没有考虑时间要素,尽管这些作品的诞生跨越了至少数百年的时间。出产地的文化决定了它们不同的语言与美学特点,几乎每一国风都有鲜明不同的内容与风格特色。以至于孔子也多次提到诸如“《雅》《颂》,各得其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郑声淫”,“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颂《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这些说法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化地理或诗歌地理概念,但很显然,孔子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地域诗歌的差异性,其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多样和重要性。他一方面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褒奖《关雎》“乐而不淫”,另一方面又“恶郑声之乱雅乐”,这说明他也意识到了美感风格的地域性差异。十五国风的分类法固然与周代的分封政治、与资料来源有关,但主要还是与这个时期相对“静态”的历史理解有关。也就是说,时间的周流变化在这时期并不那么重要,所以孔子只能采取这种空间分类法,来体现他的诗歌资源与内容的丰富性。

显然,在中国历史中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矛盾:中国的社会历史叙事是发达的,但文学历史的叙事则是相对稀薄的,历史上有名的文学批评家都未在“文学史”上作何建树,而充其量只是写下了一些文本批评的断想,如关于“四大奇书”的批评,或是一些谈诗的只言片语,如宋代而下的大量“诗话”文字,或者只留下了各种分类方式的文学选本,如《诗品》是按照美学境界和诗学品位的层级来分类的,《全唐诗》或《清诗别裁集》是按照历史的断代来分类的,《山歌》是按照“民间”与“荐绅学士”的主流“诗坛”的对照来编订的,其处理方式完全没有现代历史中的那种“总体化”的方法。如果说有时间意识的话,那么在中国历代的文人看来,理想的和最好的文学不是因为其“新”,而是因为其“旧”,不是因为其将诞生于现在和未来,而是因为曾存在于昨天和过去。所以“古文运动”会时常作为一种“文艺复兴”的方式,寄托人们对文学的当代流弊的不满,成为变革的一种理想模式。

如前所述,上古时期文化与诗歌的“地理特点”大于“时间痕迹”的原因,是源于彼此相对的地理隔绝,道路遥迢,山川阻隔,各个文化板块之间以独立的方式存在着。虽然语言与政治作为主要的维系力量凝聚着华夏诸族,但文学的地缘之变却形同霄壤。以《楚辞》和《诗经》为例,今天我们虽认为其同属先秦的“汉语诗歌”,但它们却庶几为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楚地文化的巫风色调、浪漫气质在《楚辞》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它那灿烂的辞采和委婉的表达,同楚地丰富的物产、富庶的经济,以及绿树嘉禾、草木葳蕤的南国自然之间,甚至同它水乡多雨的氤氲、阴湿的忧郁之间,都可谓有着必然的派生关系;而相比之下,《诗经》则是出产于处在相对干燥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中原和北方,它的简练和质朴、率真与直接,同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是完全相匹的。当然,即使在十五国风中也有微妙和丰富的差异,有自然描写与人文风物的不同,如孔子在肯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同时,又强调说,“郑声淫……”然而一旦把它拿来与《楚辞》比,这些内部的差异便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上述差异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地理区分的一个“原型”。秦代几乎没有诗歌和文学的原因,固然是因为其过于短促,但更根本的可能,是源于其来自干旱西部的实用主义文化压抑了文学想象的可能;而汉代开国之初就有了诗歌,有了刘邦的壮阔而苍凉的《大风歌》,以及汉武帝的堪称哀婉动人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一位成就霸业的皇帝写下这样的诗句,不能不说是与来自楚地文化的遗传和滋养有关。而汉赋中语言的铺排奢华繁缛富丽,也是这种传统的延伸泛滥所致。这种差异延续到南北朝时期仍十分明显,南朝民歌的柔美绮丽,与北朝民歌的刚健粗粝之间,形成了多么鲜明的不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歌》,和“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南朝的《西洲曲》,还有那些“子夜歌”、“采莲曲”的缠绵民歌,都是至为典型的例子。甚至某种意义上中国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演变,也与文化与诗歌重心的南迁有关。五言和七言体在汉代的出现,同其文化的南方血缘应该不无关系,而东晋以后不止中国政治时常向“东南”方向迁移,中国文化的重心也显著地南移了,诗歌中普遍的江南/南方文化想象便是其证明和标志。不止五言到七言诗歌依次完备成熟,连自然风物、人文景观都与杏花烟雨、舞榭歌台的江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从“地理中的诗歌”演变成为了“诗歌中的地理”。唐代诗歌之达到极盛,并且在气象上也雄踞中国历代之首,与其时南北东西驿路的打通、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与盛唐广阔的疆域以及万国来朝的文化格局,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宋代,国家一下萎缩大半,再无雄霸四海的博大,其诗歌自然也就没有了前朝的格局与气象,变得精致而小器了许多。至于说到词,那几乎就纯然是南方地理的产物了,柔美、婉约,非南国的气息季候不能滋润其生长,非南朝的吴侬软语不能显其妩媚,非末世的衰败颓伤不能显其神韵。

同类推荐
  • 风中站立:诗歌卷

    风中站立:诗歌卷

    本卷收入了当代众多著名诗人的名篇和代表作品200多篇,均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有较高的欣赏和珍藏价值。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下册收录了自然灵异、万物灵性、英雄传奇、民风民俗等内容,如年的来历、春节由来、除夕传说、贴画鸡、元宵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传说、七夕的传说、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饼的来历、重阳登高节的来历、腊八节传说等故事。
  •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散文精选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散文精选

    作文考试高分秘籍,青春文学阅读宝典。新概念在很多人的眼里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绝对不能否认的是它成就了那么多人的文学梦想。本书主要收录了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的散文作品。通过他们绘声绘色的描写,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讲述了爱情的温馨和浪漫,亲情的可贵和温暖,友情的美好与宝贵。当然也有他们对未知世界的迷茫和恐惧,以及对丑恶现象的讽刺和鞭挞。更多的,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总之,这是新一代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和心灵的“写真集”。
  •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热门推荐
  • tfboys有缘无分的我们

    tfboys有缘无分的我们

    第二部王源篇:开学后,他们成了同学,两人都不知道,在开学前两人就见过了,之前,就算错过吧,现在,还会再错过吗?,他总是一次次的帮助她,使她从黑暗的世界中逃离出来。可,爱情的路是坎坷的,他们究竟能不能跨过崎岖的道路呢?王源,你是太阳,可惜我只是月亮。你是大树,可惜我只是小草。“王源,谢谢你带给我不一样的人生,可惜,我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
  • 朝阳

    朝阳

    爱而不得,是这世间最悲哀的事情。他们都掉进了这个光怪陆离的圈子里,用尽了一身气力,剜出一颗心来,也见不到一丝光亮。而唯一剩下的一个她,是他剁掉双手也不肯放开的信仰,是沉寂了几生几世的黑暗世界里的朝阳。
  • 帕拉丁传奇

    帕拉丁传奇

    北欧古时,在一个叫做"佑拉"的大陆上,存在着以剑术来制裁邪恶武士们.他们,被誉为是茉莉安女神的"帕拉丁".一场神魔战争使茉莉安女神遗憾的消逝了.即使在若干年后,人们也从没忘记过带来幸福与和平的茉莉安女神,信仰依旧如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帕拉丁一代代的传下来.而我们的故事,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了……
  • 傲娇王妃:带着逗比闯天下

    傲娇王妃:带着逗比闯天下

    逗比穿越而来,先是遇见深山里逗比王爷,再遇见了现代来的逗比好友,最后十分逗比的某女莫名其妙的就被逗比皇帝赐婚了怎么办!这个世界对她充满了恶意,她简直不想活了!于是,月黑风高夜,她带着逗比好友逃离了逗比王爷的魔爪,却意想不到的被亲爹亲妈抓回家……被送去学院,遇见逗比院长,被送去历练,遇见逗比师傅,被送去旅游,遇见逗比师姐……这是一群逗比深陷逗比世界的泥潭无法自拔的故事。
  • 腹黑俏冤家

    腹黑俏冤家

    神经大条的女主——林小肚主张用暴力解决一切的野蛮家伙,虽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却是一个难得的热心肠。受父母之命女扮男装来到男校就是为了找到那个她憎恨了十几年的家伙。一个看似天真活泼的美丽少年,内心却有着极为复杂的仇怨与自私···莱奥希,从出生起就被人唾弃的少年,尝尽人情浅薄得不到一丝呵护,用自己可爱的外表去耍弄那些笨蛋,别人喜爱羡慕的那双北欧灰也不过像臭水沟里肮脏的污水一样浑浊,如此讨厌自己,剥开层层外衣只不过是得不到爱的孩子。不善言谈神经大条的女汉子与谎话连篇腹黑的小正太——这对搭档能发生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神话````````
  • 唐六典

    唐六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疆故事

    北疆故事

    本书是一本小说集,描写生活在北疆的一群人的传奇故事。全书分六个部分:抗日女杰红蝴蝶;世界为您而放歌;我的母亲是杀手;夕阳天使奇遇记;三闺秀今夜无眠;北疆爱国英雄传。
  • 生存的尽头

    生存的尽头

    生存的尽头,只有看不见如星耀般的回忆;而生存的前奏,早已吹起号角,整装待发。在一个名为S.N的密岛上,一个名为曙神的战斗探险队和名为缚人绝&天苍的战斗探险队进行着一场异常艰难的生存。他们的答案毫无疑问就是:活下去...
  • 情起时缘尽处

    情起时缘尽处

    他们在为未来奋斗的路上相遇,爱情、友情,什么是最好的归宿?奋斗的青春、迷茫的未来,原来,冥冥之中,缘分早已注定……
  • 僵尸王旱魃

    僵尸王旱魃

    老旱魃被杀留有尸气寄存于新旱魃,复活后血洗龙虎山,不料被封印于剑中,新旱魃拉拢旧部,炼成魔尸,重创魔界,打开通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