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9600000010

第10章 投放

一颗落日七粒井盐

我要减轻些筏子的重量

把对你的念想

托付给逆流而上的黄河鲤鱼

它们要游回源头

回到女神的祭坛

它们各个因此都快要瘦成一根刺了

(25—34行)

“羊毛湿了”,是黄河的波浪打湿的?胡须一同湿了,那分明是思念的泪水。不止于此,因为思念,“我”、羊毛、盐、灯(以及灯照亮的村落)、古渡、河水、岸、乌鸦、“落日”、“七粒井盐”(星星?),运载来的和留下的,把羊皮筏子压得快要沉没了,在此之前,“我要减轻些筏子的重量”——把落日、盐、羊毛……都投进水里,把思念都投进水里,“托付给逆流而上的黄河鲤鱼”,回到源头——巴颜喀拉,回到雪山女神的脚下。“祭坛”,——实际上是不是意味着把自己也投放进了水里,自己就是那鲤鱼?黄河水要一如既往地奔流,而我要逆流而上,我要逆流而上,而黄河水要一如既往地奔流,——在水的冲刷下,黄河鲤鱼(我)都瘦成一根刺了,——思念也成一根刺了。刺的意象,表示这个献祭没有完成,在进行中,要进行下去。从源头开始,又(要)回到源头,这种结构上的往复和意象之间的互相渗透,使“爱”相当饱满。或许,只有在此刻,万物都低下了头,服从于诗人的指挥,服从于“思念”这神圣的情感。在句式上,“我”始终是主动的,语势流畅,无阻无碍,显示了爱的强大和无畏。

要说说“一根刺”。它使我想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独憔悴”,这两句更为柔弱些,是柔中见刚,给人的疼痛是“浸透”式的。而“一根刺”,更为现代,侧重于疼痛,尖锐,“不悔”隐藏于行为中,隐藏于刺尖。

本节的写作中,现实和传说交叉,虚实互换,空间跨度极大,但抒写集中,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功力。特别是那种逆向思维,随物附形,取法自然,在达到科学般严密的同时,意象血肉丰满。

这是爱的一种仪式,“变数”存在于有没有一条鲤鱼跳过“龙门”。

(第四节)(35—43行)

(第三节)中的“一根刺”,回到了现实,回到了古渡。

渡口的芦苇

请记住那泅渡到尽头的人最后回望的

眼神

请藏好落日最后一滴哀怨的密

(35—38行)

渡口,河水,芦苇,夕阳,这样的一幅画我似在哪儿见过。在现实,历史,梦境?古马古马,我忽然明白了你笔名的真正出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元人的这首曲子,作为古马这四行意境的补充是最好不过了。从这首曲中,还发现了古马拼贴技巧的又一个渊源。三行十八字九个物象,这么大的密度,谁人敢为?现代诗歌,由于语言的关系,已很难达到这种效果。继承与变化是肯定的,古马进行了浓缩。“哀怨的蜜”是一例,四个字,两种物象,三种读法:“哀怨”对应于对“落日”的内在感觉,“蜜”对应于“落日”的颜色(视觉);抽象的“哀怨”和具体的“蜜”属于“互文”性质,互相修饰和补充;对应于前一行的“眼神”,哀怨的眼神,同时又是甜蜜的(爱)。“那泅渡到尽头的人”,将(第三节)和(第四节)贯通,仿佛是(第三节)的延续,也为(第四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我常常感觉古马的每一行诗承担了很多东西,总是发散出去,把触角尽可能多地伸向未知领域。但同时,那些伸出去的触角,总是跟行文中的某一点关联着,形成一个“网”,自足的网。

芦花飞白,芦花如孝

顺风又顺水的芦苇

戛然惊起于苍茫中白鸟

恍惚寡妇的新月

恍惚麻鞋踏上一条青石大道

(39—43行)

读到这儿,“芦苇”可以作为一个女人来读了,记住的“眼神”和藏好的“哀怨的蜜”,表示了对那个撑“羊皮筏子”的、“泅渡到尽头”的男人的忠贞,甚至给他披麻戴孝。“芦花飞白”,那种悲哀是巨大的,但是,但是,这个逆来顺受的女人(“顺风顺水的芦苇”),却在一片新月的照耀下,穿着“麻鞋”(暗示丧期)“踏上一条青石大道”。她要去干什么?在感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中,出现了“变数”。如果爱是真实的,诗人,你在强调人性吗?还是,爱也是虚幻的?两只乌鸦在孤独中相爱,黄河鲤鱼在时间的长河中逆流而上,芦苇在人世苍茫中惊起白鸟,结果又如何?

(第五节)(44—56行)

我突然想到一面驼皮鼓了

(44行)

诗人的视角转移了,从芦苇转向驼皮鼓,从人世的爱转向历史。

我们有必要先澄清一些问题。在(第三节)中说“今夜的古渡”、“投放一颗落日”,(第四节)中又说“寡妇的新月”,似乎表示了时间上的一种变化,已进人夜晚。但为什么“落日”又出现了?我想理由和(第一节)中的“篝火如灭”是一样的。诗人在写“落日”时,总是被即将来临的“夜晚”所打断,那是很自然的联想。我想关键是作者写“夜晚”是实写还是虚写,那是一种写作策略。

——诗人注视着“驼皮鼓”,竖起了想象的耳朵。但:

被腥涩的河成潮湿,鼓声滞重难起

即使擂鼓的壮士手腕酸了头发变白

即使边塞的黄沙如亡魂暗中等待着进军的密令

一面驼皮鼓……总之,如果我们捕捉到了什么

——那只是它声音的泡沫,那只是蟋蟀的叫声

(45—49行)

诗人将鼓声与河水声化为一体来写,不知是写鼓声还是河水声?仿佛鼓声是一对翅膀,被河风打湿而难以飞起,它在努力着、挣扎着、扑打着,即使鼓手的头白了,即使死去的人愿意再一次前赴后继,——像滔滔河水,只剩下了泡沫,不如现实中一只蟋蟀的叫声真切。历史是多么的虚幻,因为

随太阳西沉的驼皮鼓

是淤血的驼皮鼓

(50—51行)

鼓声中充满了太多的血腥,把落日都染红了。那鲜血又染红了大地。鼓声响起,但淤血使它喑哑。“一将功成万骨枯”,黄沙一样多的亡魂,为谁创造了丰功伟绩?鼓声每响起一次,历史每跨出一步,多少人烟消云散?

古渡口

一根水泥电线杆

替代了霍去病立马横槊的形象

替我遥遥目送——

啊驼皮鼓

(52—56行)

这儿出现了一个细节:霍去病那样战功赫赫者,他立马横槊的英雄形象也被一根水泥电线杆替代了,历史是残酷无情的。那些通过反抗,似乎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人,也被历史轻而易举抹掉了。还有什么是真实的?是爱吗?但爱“充满了变数”。

落日在逐渐远去,要坠下去了,要坠人沉沉夜色,但没有答案。或者已有答案:电线杆,它输送的是光明,——对历史的前进在疑惑的同时给予肯定。这种矛盾的态度中,衍生出更大的无奈。一个诗人,更多是被逝去的事物所折磨,并倾注全部的情感。

“咦,灭了”,落日灭了,霍去病灭了,生死情爱灭了,河水在内心汹涌,“我”遥遥目送着“驼皮鼓”: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夜幕降临,天地冥合,孤独像无边的黑暗,笼罩了古渡。摸一把,握住河风吹凉的泪水。

从结构上讲,此节对应于首节的第四行,是本诗的又一个高潮,出现了很长的句子,仿佛从大地深处涌上来的悲哀,短小的句式已很难容纳。在那儿,诗人几乎忍不住,要把那些“腥涩”一一历数,虽忍住了,但“总之”包含的散文因素证明了诗人在竭力控制着这种冲动。

霍去病的出现也绝非偶然,他是西部这个巨大的背景凸现出来的。这种选择,也是一种写作经验。因为无论选谁,对意义来说影响不大,但就诗歌本身而言,会显得突兀和不自然。

结束语

这首五十六行的诗,在古马的诗中,是比较长的。古马对它的器重是不言而喻的。从个人的阅读来说,也确实如此。可以肯定,在古马已完成的作品中,这首诗必将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灵动厚重的风格中,历史的幻灭感和爱的苍茫交杂。也许,只有爱才能顶住来自历史的重压。

但我说了这么多,仍感觉意犹未尽。回头再读,感觉有一些问题,比如韵脚,比如词语的选用,比如节奏和视角的转换,比如结构等等,都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析。不过,还是算了吧。古马的作品不是直线式的,他往往是复线式或多线式的,加上拼贴的运用,给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许多问题是交错在一起的。这种几乎是逐行逐句的阅读,更是难上加难。好歹,即便蜻蜓点水,不同的地方我都提及了,我很高兴。

另外,有必要说说我如此阅读的原因。很简单,之所以这样,一是被他的作品所吸引,几天来难以走出;二是觉得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把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磨炼自己的诗艺;三是我想尝试一种新的赏析方法,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作品的阅读常常不求甚解,停留在感觉上,理性的批评很少,我想通过分析来说明诗歌创作的严密性。

经过这样的阅读,这首诗最起码在自己的心里变得比较清晰了。

它没有缺点吗?不清楚,因为我的阅读,是一种信任的阅读。我必须抱有这样一种态度:一切从语言和诗歌本身出发,相信我想到的,诗人比我想得更多。

夜深了,我终于走出了“意义的迷宫”。我不知道,如果再进去一次,是否还能够出来。现在,静静的灯光和窗外的黑暗请听着,让我试着背诵《古渡落日》:

篝火如鞋,柳丝提着鱼儿

篝火如歌,唱着去会情人

篝火如我,腮边涂满胭脂

篝火如灭,灭了生死你我

附诗:

古渡落日

古马

1.

篝火如鞋,柳丝提着鱼儿

篝火如歌,唱着去会情人

篝火如我,腮边涂满胭脂

篝火如灭,灭了生死你我

咦,灭了,长歌短棹漫说

2.

两只乌鸦

在树上观潮

黄河瑟瑟的波浪

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桌布

夕阳的铜盘空空如也

那亮铮铮的空盘子

乌鸦亲密的背影恰似两枚落到人间的

爱的水果

充满变数

3.

巴颜喀拉的雪

雪山女神的银梳子

只梳过黑夜的头发

从青海来的羊皮筏子

只运载

香日德的羊毛德令哈的盐

今夜的古渡

只亮我的灯

只想我的人

羊毛湿了

投放

一颗落日七粒井盐

我要减轻些筏子的重量

把对你的念想

托付给逆流而上的黄河鲤鱼

它们要游回源头

回到女神的祭坛

它们各个因此都快要瘦成一根刺了

4.

渡口的芦苇

请记住那泅渡到尽头的人最后回望的

眼神

请藏好落日最后一滴哀怨的蜜

芦花飞白,芦花如孝

顺风又顺水的芦苇

戛然惊起于苍茫中白鸟

恍惚寡妇的新月

恍惚麻鞋踏上一条青石大道

5.

我突然想到一面驼皮鼓了

被腥涩的河风潮湿,鼓声滞重难起

即使擂鼓的壮士手腕酸了头发变成白色的浪花

即使边塞的黄沙如亡魂暗中等待着进军的密令

一面驼皮鼓……总之,如果我们捕捉到了什么——那只是它声音的泡沫,那只是蟋蟀的叫声

随太阳西沉的驼皮鼓

是浴血的驼皮鼓

古渡口

一根水泥电线杆

替代了霍去病立马横槊的形象

替我遥遥目送——

啊驼皮鼓

原载《绿风》2007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原野童话:草家族的绿袖子

    原野童话:草家族的绿袖子

    本书收录了作者创作的《闻香》、《柳美人》、《种子》、《鸽子在天空流浪》、《发现》、《月光手帕》、《小女趣事》等八十余篇随笔。
  • 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经典前的经典、历史前的历史、文化前的文化、艺术前的艺术。近三十年来,中原神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搜集和不懈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被国际上称作中原神话学派。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应该保存和发扬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所选,既不是作者的原创,也不是某人的灵感,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创造的产物。既重古籍可考,尤重口碑有传,是古史却比古史丰富、鲜活,是口传却又焕发出精金美玉般的色泽和质感!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青年时代,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上世纪20年代起,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
  • 迷失的雨季

    迷失的雨季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 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迷失的雨季》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林 锋的作品集。《迷失的雨季》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绮丽唯美的场景,悬念迭出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展现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热门推荐
  • 爱妻入骨:傅少别撩我

    爱妻入骨:傅少别撩我

    "随便拉个过路的当挡箭牌,谁想竟然是江城最豪最冷酷的存在!“亲了我你就想走?”傅以宸冷着一双眸子问。“我已经亲了你,我的吻价值五百万!”南兮心虚的回答,傅以宸又笑,那她有没有算过他的出场费?夜总会救她于水火,他要她以身相许,她却反抗,“傅以宸,你做梦,这辈子我只会站在我最爱的男人身边!”可为什么在他三番两次救场之后,她就沦陷在他的眼窝里了呢?本以为爱情就这样不期而至,谁想半路杀出来一个未婚妻?而她的傅以宸,竟然帮着那个女人欺负她?“要她还是要我?”南兮满怀信心的开口质问,他却答:“除了名分,我什么都能给你。”南兮冷笑,这就是说好会给她一生幸福的男人?她、不、稀、罕!!!
  • 重生之设计师

    重生之设计师

    他是时尚的领导者,是国内高级定制的推动者。他的服装让我们穿出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他就是国内的最早的服装设计师。他也是各路演艺明星的座上客。他为春晚舞台设计服装,他也为奥运会增光添彩。他以其独有的魅力——奢华、唯美、雅致、细腻,感染了整个中国。他,一直传承着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在一夜间让世界对于华服,有了全新的解读与认知。......我是裁缝师,更是服装设计师来自杨峰的呐喊。
  • 女红余志

    女红余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

    《四书五经入门》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本书内容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本书,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本书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原汁原味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出了详细解释,让人一目了然。
  • 中国2014:改革升挡

    中国2014:改革升挡

    随着十八界三中全会公告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决定》的公布,中国新一轮改革已经开启。国人的关注点也由是否重启改革转变为如何落实中央的政策。根据这一特点,本书选取各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企业家,就其所从事的研究、行业献言献策。为了力求拨开改革的迷雾,推动社会将改革的道路坚定走下去。书中选取的文章尖锐而犀利的指出中国在各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学者、企业家思维力度之强,行文尺度之大,充分展现了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医妃嫁到,邪王轻点宠

    医妃嫁到,邪王轻点宠

    风萧萧作为超现代的天才古医学的领军人物,命中注定有此一劫!待她穿越而来,便被迫替嫁出嫁给最最恐怖的九王。他们达成共识,在相处的时间慢慢的推移,两个人开始心有灵犀。时间推移,当他的脸被治好之后,他们的合作已然结束,但是他们的关系该何去何从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清水微澜

    清水微澜

    本书分为“德里印象”、“江南 之旅”、“诗歌”、“重逢安妮宝贝”、 “博客”几部分。
  • 拒嫁豪门:帝少的女人

    拒嫁豪门:帝少的女人

    初遇,她便沦为他的解药;再遇,他是空降总裁,神秘帝国的继承人,她的顶头上司。再之后,他竟直接把她拽到了民政局。“喂喂喂!”她着急拦下他,极力劝说:“你听我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你我可根本就还不熟,何必急于把自己埋葬?”冷眸,他毫无情绪:“没事,你我迟早躺一个坟。”这是他对婚姻的定义,自此,她被迫开始了懵懵懂懂,惊奇又惊喜的婚姻生活。他冷的似冰,唯有她能融化,但当真相层层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