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4100000012

第12章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

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掌中,手心主脉所过之处。盖真心不受邪,受邪者手心主耳。干呕也。心病则火盛,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灵枢·口问》篇曰:噫者,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经曰:脾主四肢。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嗽、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洒淅寒热,肺主皮毛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善恐,欠;其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肾气不足则为恐,阴阳相引则为欠,泄而下重,少阴泄也。

十七难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可尽知也。

此篇所问者三,答云可尽知也。而止答病之死证,馀无所见,当有阙漏。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肝开窍于目,闭目不欲见人,肝病也。肝病见肺脉,金克木也。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浮涩而微者,死也。

病实而脉虚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脱血脉实,相反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阳病见阴脉,相反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泄而脉大,相反也,大腹,腹胀也。

十八难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此篇立问之意,谓人十二经脉,凡有三部,每部之中有四经。今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也?盖三部者,以寸、关、尺分上、中、下也。四经者,两两相比,则每部各有四经矣。手之太阴、阳明,足之太阳、少阴,为上下部,肺居右寸,肾居左尺,循环相资,肺高肾下,母子之相望也。经云:藏真高于肺,藏真下于肾,是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

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居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手太阴、阳明金,下生足太阳、少阴水,水性下,故居下部。

足少阴、太阳水,生足厥阴、少阳木,木生手少阴、太阳火及手心主火,火炎上行,是为上部。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居中部,后生肺金。此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此盖因手太阴、阳明,足太阳、少阴为上下部,通推广五行相生之道。越人亦以五藏生成之后,因其部分之高下而推言之,非谓未生之前,必待如是而后生成也。而又演为三部之说,即四难所谓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者中州之意。但彼真以藏言,此以经言,而藏府兼之。以上问答明,经此下二节俱不相蒙,疑他经错简。

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

上部法天,主胸已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审而刺之者也。

谢氏曰:此一节当是十六难中答辞,错简在此,而剔出“脉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十字。审而刺之,纪氏云:欲诊脉动而中病,不可不审,故云:审而刺之。刺者,言其动而中也。陈万年传曰:刺候,谓中其候,与此义同。或曰刺,针刺也,谓审其部而针刺之。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此下问答,亦未详所属。或曰当是十七难中“或连年月不已”答辞。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结为积聚之脉。肺脉见结,知右胁有积气。右胁,肺部也。

积气有微甚,脉从而应之。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肺脉虽不见结,右手脉当见沉伏,沉伏亦积聚脉,右手所以候里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此承上文,复问外之痼疾与内之积聚,法将同异。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

结为积聚,伏脉行筋下主里,浮脉行肉上主表,所以异也。

前举右胁为例,故此云左右同法。

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

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有是脉,无是病,有是病,无是脉,脉病不相应,故为死病也。

十九难曰:经言脉有逆顺,男女有恒。而反者,何谓也?

恒,胡登反,常也。脉有逆顺,据男女相比而言也。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此男女之别也。逆顺云者,男之顺,女之逆也。女之顺,男不同也。虽然,在男女则各有常矣。反,谓反其常也。

然。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故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是其常也。有图。

此推本生物之初,而言男女阴阳也。纪氏曰:生物之初,其本原皆始于子,子者万物之所以始也。自子推之,男左旋三十而至于巳,女右旋二十而至于巳,是男女婚嫁之数也,自巳而怀娠。男左旋十月而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右旋十月而生于申,申为金,阴也。谢氏曰:寅为木,木生火,又火生在寅而性炎上,故男脉在关上。申为金,金生水,又水生于申而性流下,故女脉在关下。愚谓阳之体轻清而升,天道也,故男脉在关上。

阴之体重浊而降,地道也,故女脉在关下。此男女之常也。

反者,男得女脉,女得男脉也。

男女异常,是之谓反。

其为病何如?

问反之为病也。

然。男得女脉为不足,病在内,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也。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

惟其反常故太过不及,在内在外之病见焉。

二十难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藏而言伏匿邪?

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

居,犹在也,当也。阴脉尺,阳脉寸也。乘,犹乘车之乘,出于其上也。伏,犹伏兵之伏,隐于其中也。匿,藏也。丁氏曰:

此非特言寸为阳,尺为阴。以上下言,则肌肉之上为阳部,肌肉之下为阴部。亦通。

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此五十九难之文,错简在此。

二十一难曰: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何谓也?

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此大法。

周仲立曰:形体之中觉见憔悴,精神昏愦,食不忺美,而脉得四时之从,无过不及之偏,是人病脉不病也。形体安和,而脉息乍大乍小,或至或损,弦紧浮滑沉涩不一,戕贼冲和之气,是皆脉息不与形相应,乃脉病人不病也。仲景云: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气,神虽困无苦。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生气,卒眩仆不识人,短命则死。谢氏曰:按本经答文,词意不属,似有脱误。

二十二难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变为二病者,何也?

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

呴,香勾反。濡,平声。呴,煦也,气主呴之,谓气煦嘘往来,熏蒸于皮肤分肉也。血主濡之,谓血濡润筋骨,滑利关节,荣养藏府也。此“脉”字,非尺寸之脉,乃十二经隧之脉也。此谓十二经隧之脉,每脉中辄有二病者,盖以有在气、在血之分也。邪在气,气为是而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留而不行,为气病。血壅而不濡,为血病。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先后云者,抑气在外,血在内,外先受邪,则内亦从之而病欤?然邪亦有只在气,亦有径在血者,又不可以先后拘也。详见《灵枢经》第十篇。

二十三难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

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人两足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十二经脉长短之数也。

此《灵枢》廿七篇全文。三阴三阳,《灵枢》皆作六阴六阳,义尤明白。按经脉之流注,则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手之三阴,从腹走至手,足之三阳,从头下走至足,足之三阴,从足上走入腹,此举经脉之度数,故皆自手足言。人两足脉,指阴也。阴脉,起于跟中,自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循腹上胸,里行缺盆,出人迎之前,入頄内廉,属目内眦,合太阳脉,为足少阴之别络也。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考工记》亦云:人身长八尺。盖以同身尺寸言之。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

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有图。

因者,随也。原者,始也。朝,犹朝会之朝。以,用也。因上文经脉之尺度而推言经络之行度也。直行者,谓之经。旁出者,谓之络。十二经有十二络,兼阳络、阴络、脾之大络,为十五络也。谢氏曰:始从中焦者,盖谓饮食入口,藏于胃,其精微之化,注手太阴、阳明,以次相传,至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也。络脉十五,皆随十二经脉之所始,转相灌溉,如环之无端,朝于寸口、人迎,以之处百病而决死生也。寸口、人迎,古法以侠喉两旁动脉为人迎,至晋王叔和,直以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后世宗之。愚谓昔人所以取人迎、气口者,盖人迎为足阳明胃经,受谷气而养五藏者也。气口为手太阴肺经,朝百脉而平权衡者也。

经云:明知终始,阴阳定矣。何谓也?

然。终始者,脉之纪也。寸口、人迎,阴阳之气通于朝使,如环无端,故曰始也。终者,三阴三阳之脉绝,绝则死。死各有形,故曰终也。

谢氏曰:《灵枢》经第九篇曰: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藏为纪,阴阳定矣。又曰: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此一节,因上文寸口、人迎处百病、决死生而推言之。谓欲晓知终始,于阴阳乃能定之,盖以阳经取决于人迎,阴经取决于气口也。朝使者,朝,谓气血如水潮,应时而灌溉;使,谓阴阳相为用也。始如生物之始,终谓生物之穷。欲知生死,脉以候之。阴阳之气通于朝使,如环无端,则不病。一或不相朝使则病矣,况三阴三阳之脉绝乎,绝必死矣。其死之形状,具如下篇,尤宜参看。

二十四难曰: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

可知其吉凶否?

然。足少阴气绝,即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无润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此下六节与《灵枢》第十篇文,皆大同小异,濡,读为软。

肾,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肾绝,则不能充于骨,荣于发,肉濡而却,谓骨肉不相着,而肉濡缩也。戊己,土也。土胜水,故以其所胜之日笃而死矣。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肉满;肉满,则唇反;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脾绝,则肉满唇[反]也,肉满,谓肌肉不滑泽,而紧急也。

足厥阴气绝,则筋缩引卵与舌卷。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

故脉不营,则筋缩急;筋缩急,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肝者,筋之合,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肝绝则筋缩,引卵与舌也。王充《论衡》云:甲乙病者,生死之期,常于庚申(辛)。

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即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

肺者,气之本,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肺绝,则皮毛焦而津液去,皮节伤,以诸液皆会于节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笃,癸日死。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绝,则脉不通,血不流,色泽去也。

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三阴通手足经而言也,《灵枢》十篇作五阴气俱绝,则以手厥阴与手少阴同心经也。目眩转、目瞑者,即所谓脱阴者。目盲,此又其甚者也。故云目瞑者失志,而志先死也。四明陈氏曰:五藏阴气俱绝,则其志丧于内,故精气不注于目,不见人而死。

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绝。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汗出而不流者,阳绝故也。陈氏曰:六府阳气俱绝,则气败于外,故津液脱而死。

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藏六府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

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此篇问答,谓五藏六府配手足之阴阳,但十一经耳,其一经者,则以手少阴与心主各别为一脉。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以此一经并五藏六府,共十二经也。谢氏曰:《难经》言手少阴、心主与三焦者,凡八篇三十一难,分豁三焦,经脉所始所终。三十六难言:肾之有两,左曰肾,右曰命门。初不以左右肾分两手尺脉。三十八难言:三焦者,原气之别,主持诸气。复申言其有名无形。三十九难言:命门者,精神之所舍,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其气与肾通。又云:六府正有五藏,三焦亦是一府。八难、六十二难、六十六三篇,言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十二经之根本也,其名曰原,三焦则原气之别使也。通此篇参互观之,可见三焦列为六府之义,惟其有名无形,故得与手心主合,心主为手厥阴,其经始于起胸中,终于循小指、次指出其端。若手少阴则始于心中,终于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此手少阴与心主各别为一脉也。或问手厥阴经,曰心主,又曰心包络。

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阴代相火行事,以用而言,故曰手心主;以经而言,则曰心包络。一经而两名,实相火也。虞庶云:诸家言命门为相火,与三焦相表里。按《难经》

止言手心主与三焦为表里,无命门三焦表里之说。夫左寸火右寸金,左关木右关土,左尺水右尺火,职之部位,其义灼然。於乎!如虞氏此说,则手心主与三焦相为表里,而摄行君火明矣。

三十六难谓命门其气与肾通,则亦不离乎肾也,其习坎之谓欤?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海外扶余

    海外扶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孝经(读好书系列)

    孝经(读好书系列)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荀子(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荀子(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新兰的永恒之神探归来

    新兰的永恒之神探归来

    灰原哀制作出解药让柯南变回新一,神探归来以后,连续发生的多次杀人事件,多半都是他身边的人,与黑衣组织最后的较量即将展开……
  • 非常琳妹妹

    非常琳妹妹

    《非常琳妹妹》讲述小主人公在完成作文作业时无意中得到了一个妹妹,这对“非常兄妹”间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快乐,让人烦恼的事。
  • 夏梓曦的完美复仇

    夏梓曦的完美复仇

    她的父母被同一人杀害,她立志要报仇,因此她从以前的活泼变得冷漠了。
  • 存存斋医话稿

    存存斋医话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见最美时光

    遇见最美时光

    叶苏晚:“墨轩,我要吃糖。”沈墨轩:“张嘴,给。”谢子安:“小紫乖,吃糖了”关暮紫:“不要”谢子安:“为什么?”关暮紫:“妈妈说,吃糖坏牙!”沐北辰:“我也要吃糖~~”兆玥:“居然卖萌!!”
  • 米凹

    米凹

    一只神秘的白猫守护一个神秘女生的故事。一座妖兽与鬼魂肆意穿梭的城市和一个千年流传的古老传说。米凹,一只身白如雪的猫,面对分割成正邪两派的十二神兽,他该何去何从?忠诚与背叛,爱与恨,正义与邪恶,究竟孰对孰错?为了自己的信念,一念杀魔,一念诛佛!
  • 花都剑圣

    花都剑圣

    剑圣穆不卓灵魂穿越而来,成为了燕京大学的贫困书呆子穆不卓,从此书呆子逆袭了,校花倒追了,女警花也缠上来了,总之该上手的都上手了,不该上手的也招惹过来了……!
  •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牧之所著《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全面系统地解析了自我疗愈心理学的原理,多角度探讨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剖析了自卑、愤怒、焦虑、忧郁、抱怨、悔恨、烦恼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内在根源,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有效的心理自愈方法,同时也阐明了职场、交际、爱情、婚姻、生活中心理问题的应对之道,为每一个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参考指南。
  • 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或许在我们眼中,成吉思汗只是众多成功帝王中的一个,但谁又能想到在外国,他却是众所周知的“一把手”皇帝。本书作者殚精竭虑,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地表达了成吉思汗从崛起到成功的每一个过程,行文幽默,风趣自然。
  • 真婚假妻,上司老公很霸道

    真婚假妻,上司老公很霸道

    正文已完结【新婚第二天,她带着女儿在相亲】“关景轩,你凭什么管我?”她气。凭什么他可以绯闻不断,身边女人不是当红女星就是国际名模;自己不过就跟男人吃个饭却受到他如此对待?“凭什么?凭你的身上贴着‘关太太’的标签,凭你是我的女人。”他怒,眼前浮现的是她对着别的男人眉眼弯弯的模样。“你的女人?不过是个虚名而已!”她的冷哼反驳让他一怔,下一秒的时候挑眉勾唇,邪气横飞:“关太太,你这是在向我控诉没有履行义务么?”什,什么意思?茫然的她看到的是他松着领口,嘴角噙笑着朝着自己步履优雅地走来……小胖妹,讨厌鬼,婚前,两看相厌;而婚后,却是精彩不断。情愫,在一次又一次的争锋相对中滋长;爱情来得太突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小女人已悄然走进了他的心,而他亦占据了她的心扉。她觉得自己好幸福,却不曾想结婚周年纪念上,一个陌生女人的出现却狠狠地将这一切粉碎。“她不是舒冉!”她以为自己做了一场梦,但那张张白纸黑字的证明却让她不能够自欺欺人。不是舒冉,那她,是谁?颤抖着的手,轻轻地覆在平坦的小腹上;这里,正孕育着一个仅仅只有三十五天的小生命,也是她准备给他的结婚周年纪念的礼物。却,来不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