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13000000028

第28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1)

回到京师,大帝柴荣就带着病躯下诏,宣布了他那个艰难的决定:免去张永德的官职,赵匡胤则由原先的义成军(今河南滑县)节度使改为忠武军节度使,由检校太保改为检校太傅,由殿前都指挥使改为殿前都点检。

就在这一时刻,历史出现了拐点。

《宋刑统》震烁古今

公元957年夏到公元959年冬,两年多的时间里,周世宗柴荣做了三件大事:一、完善帝国管理制度;二、平定江北淮南全境;三、恢复燕云关南之地。

三件大事做完,大帝柴荣还有更多大事要做,但是上苍没有给他更多时间。

柴荣下诏修缮永福殿,命宦官孙延希监督工程。但是当柴荣到修缮场所,看到农民工们在使用木片削成的勺子吃饭,而饭菜都盛在瓦片中时,大怒,当即将孙延希推往街市正法。从此改善了农民工的待遇。

帝国管理制度中,柴荣首先想到的是"法制"。但他用法严峻。

早年,柴荣在后汉时,做一个禁卫军的将军,曾经到一个县城去玩,当地的县令正在聚众赌博,没有接见柴荣。柴荣从此心里有了怨恨。等到柴荣践祚,这个县令跟部下某人犯了聚敛罪,以权谋私,在民间搜刮了几百匹布帛。宰相范质主持审理后,将这事草拟了一个处理意见上奏。

柴荣一见,是这个混蛋,就动了气,对范质说:"亲民之官,赃状狼藉,法当处死。"管理地方的县令父母官,贪赃之状如此恶劣,按法当处死。范质回奏道:"做官搜刮聚敛,有罪;但是仅仅是搜敛,虽然数量不少,但按律法,还没有到死罪那一条。"柴荣大怒,厉声道:"法者,自古以来为帝王所创制,其根本,就是用来防备奸邪。朕立法杀这两个赃吏,算不上酷刑!"范质又回道:"陛下真要杀他,就杀。但是如果将二人案移送政事部门,我这个宰相是不签署的。"柴荣气稍平,最后还是饶了这个县令一条命。但柴荣从此知道法令中仅仅搜敛还够不上死罪,不免心有不甘。于是下令:"今后再有犯搜刮聚敛之罪的人,加一条"枉法",以"枉法"论!"范质于是奉诏,在后来主持《刑统》工作时,补充了一条"强率敛入,己并同枉法者",做官以权力搜刮聚敛,中饱私囊,按"枉法"处理。

范质曾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大宋六朝,除了后梁之外,五朝为官,其中后周、大宋两朝为相。

范质幼时聪明好学,据说九岁能诗文,十三岁读《诗经》,十四岁即招生收徒。五代后唐长兴四年考中进士,开始出仕。后周太祖自邺起兵,进取京城时,范质避乱,藏匿民间。时当酷暑,范质一日坐于封丘巷茶肆之中,摇扇吃茶。手中的扇子有两行字:"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正摇着扇子,忽然有一人走上前来,范质看时,只觉得这人貌甚怪陋,他对范质作揖说:"世之酷吏冤狱,何止大暑?相公他日当深究此弊。"世上的酷吏冤狱,大暑如何能比?相公他日应深研这类案例。

说罢,还把范质的扇子带走了。范质怅惘很久,不懂啥意思。后来他来到火神庙后门,见一土木短鬼泥塑,很像茶肆所见怪陋之人,有趣的是,那把扇子也在这个土偶手中。范质不免惊异。但此事之后,范质从此关心刑法。到他在后周做官时,就与名相窦仪等人一起,参与主持制定了大名鼎鼎的《刑统》。显德四年,公元967年,柴荣又下诏,认为范质、窦仪主持制定的《刑统》初稿,集中了五代以来的律令,文辞古奥,难于知晓,格式、敕令等,又繁杂不一,于是又命御史知杂事(略相当于御史府中的轮值主席)张湜等人,对律法诸条做出注释。范质等人又对此做了评定。后来通行的《刑统》,就是范质、窦仪、张湜等人斟酌修订的文本。

此事不可小瞧。《刑统》即《大周刑统》,直接承接《唐律疏议》以来诉诸公正主题的司法精神,是中国文明史至为重要的一部文献。范质历五代终始,知道天下最后一定有一个归宿,他当初选择后周时期来主持《刑统》,其深意在于寄希望于邦国政治之展开,应由法制推演。这相当于"制礼作乐"之后的文明深化。范质期待中的圣贤愿景是礼乐与刑法的合流。

958年秋天,《大周刑统》定稿,下诏颁行。在后来的日子里,大宋帝国接纳了这个思想,增删损益之后,有了震烁古今的《宋刑统》。范质等参与制定《大周刑统》的重要性在于:从此以后,即使是出于帝王意愿的判案处理意见,也要遵循律法,不得逾越过当或随意赦免。过去做官,有"当赎之法",意思是做官的犯了法,依据他的品级可以赎罪豁免或从轻处理。但是哪一品级的官员可以有此待遇,历来不统一,因此就有了"临事议制",等于还是帝王或法官的"自由心裁"。这个制度,在石敬瑭时代开始有制度性规定,譬如,有品级的官员按品级"当赎";无品级散官,或有功的将校,按九品制度"当赎";但只是"徒罪"以上可以考虑"当赎","杖罪"以下,依照罚例,不适用"当赎"法,等。到柴荣时代,《刑统》明确规定:今后官员定罪,有品级的按照品级适用"当赎"法;其他,诸道行军司马、节度副使、副留守,尚未确定品级的,准从五品官例适用"当赎"法;诸道判官、防御、团练副使,准从六品官例;节度使掌书记、团练判官、两蕃营田使、判官,准从七品官例;诸道推巡及军事判官,准从八品官例;诸军将校内诸司使、使副、供奉、殿直,临时奏听敕旨。这个意见就法律的整合系统而言,不是公平的,因为它没有体现"法律平等"理念,不仅官员与士庶不平等,即使在官员内部也是不平等的。如有的官员,"诸军将校内诸司使"等,无品阶官员,就不能享用"当赎"之法,而要"临时奏听敕旨",临时接受皇上或政事堂的处理意见。但它的意义在于:程序的公正。举例来说,诸道的一个团练副使,如果犯罪,就必须按照"从六品官例"来适用"当赎"法。皇上如果心血来潮,说不按照"从六品官例"而按照"从五品官例"或"从七品官例"等等适用"当赎"法,就不可以。

史称《刑统》颁布之后,"由是内外品官当赎之法,始有定制焉",从此以后,朝廷内外诸品阶的官员适用"当赎"之法,开始有了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

范质"守正不回",遵守法令,不放弃自己的意见,为大周帝国的司法公正奠定了一点基础。

翰林学士窦仪,曾有过错,惹恼了世宗柴荣,要将其斩首。范质知道后,多次苦谏,说窦仪罪不该死,柴荣最终赦免了窦仪。

窦俨治国六荐

柴荣虽然有独断裁判的帝王之恶,但他世天下之志甚为宏阔,也关心帝国的制度建设。

他曾夜里读书,见唐代元稹的《均田图》,慨然叹道:"这真是天下大治的根本啊!王者之政应自此开始。"于是下诏颁其图法,使吏民都能习知,准备一年后,大均天下之田。说到"均田",一般以为是"平均田地",其实不是。均田,作为一项农业政策,从北魏到唐中期,都有实行。它的原则是:"计口授田"。也即将无主的土地按人口多寡分给农民耕作。这些土地为"国有制",但其中又有"桑田"(也称"永业田")和"露田"(也称"口分田")之分。"桑田"可由耕种者继承,事实上已经转化为私田;但"露田"则在耕种者年老或死亡后,由国家收回,重新分配。

北魏以后,人口变迁很大,流离失所者甚众,无主土地很多荒芜。国家将这些土地重新登记,分配给无土地者重新耕种,这应该算是一种德政。"均田制"下,所有人都有权利获得重新分配的土地,但所有人都有据得到的土地纳租税、服徭役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这又是庶民与国家互相得利的政制。

"计口授田",按家庭人口数量分配新的土地,唐时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丁男、中男(不包括老人),每人可获"露田"八十亩,"桑田"二十亩。"露田"也即"口分田"不可买卖,"桑田"也即"永业田"则规定,迁徙及贫无以葬者,可以出卖。贵族官员所获"永业田"可以买卖。

"均田制"值得重视的是:所有有主的田地,不得剥夺,也不得"均田"。这样,传统的土地私有制度,并没有遭遇破坏。而重新分配的"永业田"也在一定条件下属于私人所有,所以,"均田制",事实上是土地公有和私有并存的一种土地政策。在帝制时代,甚至在民主时代,这样的"均田制",也有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是有道邦国的土地文明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唐以后,遭遇破坏。所以周世宗看到元稹的《均田图》决计要恢复,实现他的王道理想。周世宗留意农事、关心农业,后来还诏令左散骑常侍艾颍等三十四人分别视察各州,按土地多少均衡确定田租。他曾经要人用木头刻成耕田的农夫、养蚕的农妇,安置在宫殿庭院中,提醒自己不忘"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在完善帝国管理方向上,窦仪的兄弟、中书舍人窦俨上疏,提出六条政制意见,应该是大周帝国比较重要的制度和理念的建构,柴荣全部接纳。

窦俨的六条意见是--一、请令有司讨论古今礼仪,作《大周通礼》。二、考正钟律,作《大周正乐》。

正朔帝国的合理性、合法性、正当性,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制礼作乐"而完成。以上两条,犹如后世现代国家制定国歌、国旗、国徽,确定干部品级制度和责任、权利规定。

三、职官绩效考核的国家政制建设。包括官员级别与俸禄的挂钩,犹如后世不同干部享用不同级别工资和待遇一样。除此之外,窦俨在此还提出了用人和举荐的制度建构思想。这一番职官考核制度,为后来大宋王朝所沿用。窦俨说:为政之本,莫大于择人;择人之重,莫先于宰相。自从唐末年以来,轻易赐爵封官,初任辅弼,即兼三公、仆射之官。故很多人在未得职位时,就将心思放在追逐官位之上,得到职位后,就以沉默自保为事,只想着怎么解脱机要费力之政务,守住位高权重之官职,逍遥于林亭之中,保全宗族的平安。臣请求即日令宰相至尚书省三品以下,中书省及门下省给事中、中书舍人以上,各自荐举所知人材--若陛下素知其人贤能,自可提拔任用;若不清楚,暂以原来官位主持政事。一年之间,考察其业绩,若真能胜任,原来的官位已经很高,就正式授予平章事;若原来官位不高,就再加提升,代理主持政事照旧。若不称职,就罢免处理政事的资格,追究荐举者责任。此外,朝官班次行列之中,有名额无职责者占了大半,请衡量他们的才器,授官外任,在地方政务中试用,回京后按原职登录叙用,考察政绩,提拔能者,贬黜无能者。

这个意见极为重要,它直接与国家的组织路线相关联。后来大宋帝国的"冗官"现象,就是职官绩效考核制度疏略的结果。

四、弭盗与地方自治。让盗贼自己相互举告,将被告发者财产的一半赏给告发者;或有亲戚替他自首,就判处其党徒同伙而赦免自首者。这样,盗贼就不能聚集了。另外,新郑乡村自组织为"义营",分设将佐,一户为盗,连累一村,一户遇盗,罪其一将。每有盗贼发生,就击鼓举火,丁壮云集,盗少民多,盗贼便没有能漏网的。如此邻县盗贼充斥而新郑全境独清。请求下令其他州县都仿效新郑,这也是阻止盗贼的一个办法。

此法虽然严苛,但在盗贼蜂起之际,也不失为一个地方靖安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这个办法是新郑乡民在"乡约"条件下的地方自治自保,"义营"而得到官方首肯和推广,应该是传统中国"治安"史上的重要经验。

五、劝农与藏富于民。历朝以来,多次下诏,说听凭农民在私田以外多种广耕,只纳旧税。

但等到农民已经种上新田,有关部门就丈量实有田亩而增税。所以农民都因疑惧而不再开辟新田,这样就让更多无主田地成为荒地。臣以为实行政令之先决条件,没有比诚实信用更重要的,如果信用显着,田地会不断扩大,粮食就不断增多,粮食增多藏在农民那里就如同藏在官府一样啊。

这一番话,要义是"劝农",核心是"诚信",措施是"藏富于民"。民无信不立,正是儒学最重要的"平天下"价值观之一。窦俨有此议论,世宗"览而善之",证明后周时代已经具备有道邦国的大义。这些,正是赵匡胤需要学习的地方--而老赵在后来的日子里,做得比柴荣更出色。

六、关于平淮南。世宗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攻陷了寿州等江淮之地,但还没有取得淮南全境,因此,动兵还在酝酿中。窦俨有识于此,在这一篇上书中,还专门谈到了以后江淮用兵的一个基本意见:"行之贵速"。他说:陛下南征江淮,一举而得八州,再驾而平寿春,威灵所加,前无强敌。今以众击寡,以治伐乱,势无不克,但行之贵速,则唐民可免更多俘获流血之灾,周民可免更多转运输送之苦矣。

行动上要快,不要顿,不要拖,这样,于南唐、大周之士庶都可以免去更多苦难。战争虽必不可免,但集中力量尽快解决,不要像两年前下寿州那样,旷日持久,给人民带来长久痛苦。他想到的是战争中的国计民生、黎庶苦难。

窦俨的所有这些意见,涉及传统治国平天下的"礼、乐、政、刑、劝农、经武"六大方向。其中"礼、乐",是传统有道邦国不断讲述的儒学理念。展开来讲述"礼乐",会非常"枯燥",但这两个东西的大义其实就是四个字:"节制、当位",而且主要针对君王公侯和读书人而言。传统儒学之诉诸"节制"与"当位"的"中道"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修身治国的方法论,也是修身治国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由儒学来讲述,意在令君王公侯,以及读书人,在秩序规则下,认清自己的"角色化"存在,不要逾越"角色规定"--是君王,不要做臣下的事;反之亦然;是父亲,不要做儿女的事,反之亦然。而逾越了"角色化"存在,就背离了以"节制"与"当位"为主诉求的"礼乐"大防。对君王公侯,以及读书人,看好自己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就是传统中的种种"礼乐"讲述。

"窦六条",含有传统中国尧舜以来的道义与法统,是中原政制的价值推演。它也成为以后大宋帝国的政制制度和理念的来源之一。

在五代乱世,有此正见,且为世宗所接纳,已经预示了天下大乱之后,人心思治的大趋势。这些正见,仿佛在为大宋王朝的出现预作铺垫。

公元957年冬十月,后周开始设立"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诸科,以此荐举人才。《资治通鉴》胡三省解释说:这就是所谓"制举",也即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当时下诏告知天下应试者,不限以前资格、现任职官,道士僧徒、庶民百姓,都可以应诏。考生所在州府,要依每年贡举人式例,有合格者,送往尚书吏部。考题为策论三道,共三千字以上,当日取文理俱优者,如人物聪明俊秀,就可解送吏部,来年十月集京师。即使已经做了朝官的,也可以上表自我推荐。

此事可以考见大周对人才的渴求。这些事前后准备了不到一年时间,文治初见成效。周世宗也曾于戎马倥偬国家建设之余,弄弄诗词歌赋之类,有时也颇得意,就拿了自己写的诗歌向学士窦俨显摆,并问:"朕这诗,可向外宣布否?"窦俨看后说:"诗,是专门之学。如果下决心精心学习,那就妨碍国家机务;如果不能精心切磋,恐怕又不能尽善。"一番话,说动柴荣,史称"世宗解其意,遂不作诗",世宗明白了窦俨的意思(那诗写得还不够好,没有天分),从此以后,不再作诗。

第三次御驾亲征

同类推荐
  • 疯狂考古直播间

    疯狂考古直播间

    新建了一个群:542888123,砍刀营大家好,我是主播曹飞,欢迎来到疯狂考古直播间。在这里,我将带领大家探秘那些有意思的古代课题,吕布什么样?曹操长什么样?关羽和秦琼谁更厉害?杨玉环到底有没有狐臭?李白是怎么死的?武大郎到底是不是日本人的祖宗……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在这里得到解答。……观众:加油,飞哥!我们就喜欢看你这样一本正经的吹牛逼……
  • 隐唐

    隐唐

    当卫玄莫名其妙的来到大唐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封侯拜相的念头。明知归乡无望的他,只愿在乡野之中逍遥,平淡了却一生。然而世事难料,许多时候往往身不由己。人言最难消受美人恩,岂知君恩亲恩更难?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卫玄非隐者,夷犹隐庙堂。
  • 大明异星君

    大明异星君

    小吏问;来者何人,听闻你者小儿会妖法?回禀差爷,李佳仁是小的贱名,妖法不通,异能生来则成。县太爷审;你个小娘皮祖籍何方,家有何人,以何为生,流窜至大明京城意欲何为?回大老爷话,小的,家居于海蓝星球、明月帝国京都皇城“颐仙园”,家有父皇、母后、皇姐共计三位至亲,小的在明月帝国愧领;怒龙星际军团第三舰队司令官之职,小的流窜至大明京城观光而已!平日有空闲之时,小的经常流窜各星球位面寻美少女,抱养小萝莉,偶而救济下穷苦,顺带贩卖点小玩意,最后强调一点小的是男人哦!
  • 宋江山:金戈铁马下的海市蜃楼

    宋江山:金戈铁马下的海市蜃楼

    本书分为《金瓯缺》和《偏安恨》上下两编,共四章,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线索,分别讲述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以及南宋与金、南宋与元之间的战和交锋岁月,力求从大历史的视角来叙说宋朝与周围多个并立政权的复杂关系。 本书选择的人物,都是风云变幻中的人物,因此这其中的人物有两层内容:一是人物本人的血肉命运;二是人物透视的视角,折射出大时代的风云。因而本书既是一本关于历史风云人物的书,也是一本两宋时局的书,着重讲述了两宋的外患。所谓弱国无外交,外患从来就是起自内忧,本书也涉及宋朝自建国到灭亡的内政,涵盖了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林林总总的人物。 历史,从来就不该被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 守望吾土吾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

    守望吾土吾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

    本书收录33篇文章,介绍了阆中市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诀尘

    诀尘

    世间传说,紫耀真人因爱妻亡故,世间已无可恋便谱出一曲诀尘曲,凡是听过此曲的凡夫俗子便可白日飞升沐子尘无意中得到记录了诀尘曲的一块石头,听了小段曲子醒来就已经身在仙界……
  • 苍穹神君

    苍穹神君

    本为神界六大主神之首的四海领主龙破天被属下偷袭而坠入自己的故乡,魔灵大陆!但是事情却不会就此停息,神界的叛乱,将魔灵大陆卷入神与神的战场!最终,龙破天得到传承,成为苍穹神君!
  • 所有苦,因为放不下

    所有苦,因为放不下

    放下,你将解脱烦恼,享受自在人生。放下,你将快乐淡定,心灵刹那花开。现代社会多变、喧嚣、繁忙,在各种忧虑与压力之下,我们的身体与心智都受到重压。我们如何提起?又如何放下?我们要如何来治愈内心深处的忧伤?山水禅修,圆融智慧,《所有苦,因为放不下》带领你走进心灵世界,感悟智慧之光,让你在豁然开朗之际体验身与心的和谐。
  • 不灭龙丹

    不灭龙丹

    一个卑微的生灵,懵懵懂懂度过十八年,在他为生计担忧之时,一次偶然的机遇,获得至宝大帝舍利,从此踏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修仙世界!入宗门,踩小人,报血仇,屠戮天骄,一步步走上巅峰!身怀惊世至宝,寻天材,觅地宝,成就无敌仙途!
  • 妖神纪

    妖神纪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这是一个妖乱天下的年代!由血炼身,化身上古凶兽,造就妖神纪元!
  • 纵然光景绵长

    纵然光景绵长

    “你说,我喜欢那个人,但我不要求他和我在一起,那么两个人还是可以做朋友的,对吗?”“对啊……”“纪桐,我只想告诉你,我喜欢你五年了而已…….”“但是艾小艾,我不喜欢你的,你会遇到更好的!对了,你有空去看看《三傻大闹宝莱坞》吧。”“我知道。”“艾小艾,我纪桐发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喜欢你的,你死心吧……….”
  • 误惹总裁(大结局)

    误惹总裁(大结局)

    茹茹的微薄,期待大家的关注:http://weibo.com/u/1916624674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忘记一个人,只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蓝梓恩。她是平凡的女学生,如她所说没钱没家世没地位。他是天之骄子,苏氏集团太子爷,有钱有家世有地位。可这样的两人却被牵扯到一起。结果,她要面对前男友做另一个男人的妻子,这还不算,更大的麻烦接踵而来。丈夫的前女友胡搅蛮缠,想要做个称职的妻子,可是一切的一切,并非她想的这般容易。想要温暖他的心,却使自己的心变得更凉......************************茹茹每日暂且两更,但若是某天亲们多给力,日收藏过五十,茹茹就加一更,评论过二十条,茹茹再加一更。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霸天武神

    霸天武神

    一王府奴仆,偶得无上魔尊武学妙道,入江湖宗门,他以这样的身份,如何在门派中翻江倒海,泛起波澜?天下悠悠万载,沧海桑田,问谁争武霸天下,唯我墨邪踏苍穹!诸君可愿陪武神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