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1800000045

第45章 两宫返京(1)

从逃亡北京到居留西安期间,慈禧太后一直犹豫不决。这种行为与她在义和团运动及北京陷落时无异。这可能一部分归咎于其年迈体衰,另一部分则要归结于占星师和算命先生对她的影响。危难之际,慈禧太后总是相信这些术士之言,将他们所说视为真理。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太后容易受到各种征兆和迷信的影响,因此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现在,她年岁增高,更容易受到迷信思想影响,其返京途中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恰好给了我们充足的凭证。

西安的荣禄、北京的李鸿章均劝谏太后返回京城。不能否认,他们的建议确实触动了太后。此时,京城议和条约已经谈好,她也接受大臣劝谏,下旨治了几个义和团首领的罪。一切似乎都妥当了,但是慈禧太后心中依然充满了猜疑和担忧。她下令火速离开太原府向西逃至西安,便是心中疑虑所致。

打从一开始,李鸿章就认为朝廷支持围攻使馆区一举愚蠢至极。后来,在他不断劝谏下,慈禧太后也逐渐意识到当年自己采取那样的政策确实是愚蠢的。1900年6月21日,中国国内危机白热化,慈禧太后意识到中国义和团和清兵远远不是那些源源来华的洋军的对手,京城亟需一个擅长与洋人打交道的外交使臣。情急之下,她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命其火速从广东赶到北京。为此,她竟然建议李鸿章借一艘俄国轮船从上海赶到天津。李鸿章对此发了一封电报交给了袁世凯,由袁世凯转送给了太后。虽然,这封电报措词用字看似毕恭毕敬,字里行间却明显暗示,大清遭遇如此灾难,太后责无旁贷。电文内容如下:

仰蒙倚任优隆,曷胜感悚。惟念前在北洋二十余年,经营诸务,粗有就绪,今一旦败坏,扫地尽矣。奉命于危难之中,深惧无可措手,万难再当巨任。

接着,他指责太后对其行程的建议完全没有意义,说道:

上海无俄国轮船,现在战事为止,俄国即有船,亦必不借。

最后,他请求太后原谅自己不能火速从命,称英国使臣要求,直到所有外国使臣从北京被安全护送到天津后,他才可以离开,为此他说道:“不知现在能安送外使至天津否。”最后,他请求袁世凯转告太后,若自己体气稍复,即陆行北上。这封电文言简意赅,慈禧太后的回复同样言简意赅,仅朱批两行而已,说道:

李鸿章电悉。现在事机甚紧,著仍遵前旨,迅速北来。毋再藉延。

尽管,朝廷圣旨不容违抗,但李鸿章不理会这些。他清楚自己的处境,继续留在上海,表面上是在协商,实际上是在观望,想看围攻使馆区最后导致的结果。7月23日,上海《泰晤士报》记者采访了他,在采访中,他称若有充足证据表明太后已经意识到之前政策的愚蠢,他会遵旨北上就职,又称自己将要针对盛怒的列强,采取和解策略。7月底,李鸿章获悉,两宫已经决定逃离京城,遂拟了一份著名奏折,派专人送至京城。他请求太后,明布谕旨,急速改变政策。太后离京之前,就收到了这份奏折。它彰显了李鸿章最盛时期之貌,展现了他的智勇双全,正是这样的特点,造就了他的官场传奇,二十年来,堪称中国官员中的佼佼者,得到全世界的承认和赞扬。这份奏折有些部分非常有价值,值得在此列出:

自古制夷之法,莫如洞悉虏情,衡量彼己。自道光中叶以来,外患渐深,至于今日,危迫极矣。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都,毁圆明园,文宗出走,崩于热河,后世子孙,固当永记于心,不忘报复。凡我臣民,亦宜同怀敌忾者也。自此以后,法并安南,日攘朝鲜,属地渐失,各海口亦为列强所据,德占胶州,俄占旅顺、大连,英占威海、九龙,法占广湾,奇辱极耻,岂堪忍受?臣受朝廷厚恩,若能于垂暮之年,得睹我国得胜列强,一雪前耻,其为快乐,夫何待言!不幸旷观时势,唯见忧患之日深,积弱之军,实不堪战,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以卵敌石,岂能幸免?即以近事言之,聚数万之兵,以攻天津租界,洋兵之为守者,不过二三千人。然十日以来,外兵之伤亡者,仅数百人,而我兵已死二万余人矣。又以京中之事言之,使馆非设防之地,公使非主兵之人,而董军围攻,已及一月,死伤数千,曾不能克。现八国联军,已将来华,携带大炮无算,不知中国何以御之?但有十万洋兵,节节进攻,即得京师,易如反掌。皇太后皇上即欲避难热河,而今日尚无胜保其人,足以阻洋兵之追袭者。若至此而欲议和,而今日尚无胜保其人,足以阻洋兵之追袭者。若俟至彼时,乃欲议和,恐今日之势,且非甲午之比。盖其时日本之伊藤,犹愿接待中国议和之使。若今日任用拳匪,围攻使馆,犯列强之众怒,朝廷将于王公大臣之中,简派何人,以与列强开议耶?以宗庙社稷为孤注之一掷,臣思及此,深为寒心!若圣明在上,如拳匪之妖术,早已剿灭无遗,岂任其披猖为祸,一至于此?历览前史,汉之亡,非以张角黄巾乎?宋之削,非以信任妖匪,倚以御敌乎?臣年已八十,死期将至,受四朝之厚恩,若知其危而不言,死后何以见列祖列宗于地下?故敢贡其戆直,请皇太后皇上,立将妖人正法,罢黜信任邪匪之大臣,安送外国公使至联军之营。臣奉谕速即北上,虽病体支离,仍力疾冒暑遄行。但臣读寄谕,似皇太后皇上仍无诚心议和之意,朝政仍在跋扈奸臣之手,犹信拳匪为忠义之民,不胜忧虑!臣现无一兵一饷,若冒昧北上,唯死于乱兵妖民,而于国毫无所益。故臣仍驻上海,拟先筹一卫队,措足饷项,并探察列强情形,随机应付,一俟办有头绪,即当兼程北上,谨昧死上闻!

李鸿章这道直言劝谏的奏折,深深触动了慈禧太后。她分别于八月十九日与二十日,以皇帝名义在怀来下诏,首次向外界表明,朝廷已经决定采取怀柔调和的政策,为回京做准备。关于回京一事,她已预见到联军内部之间滋生、蔓延的分歧和猜忌,认为这些都会对自己回京一事,大有益处。

八月十九日的诏书,对外宣称义和团运动以及对外国使馆区发起的进攻,是中国的基督教民与非教民之间的分歧导致的。她抱怨道,列强派兵剿杀义和团暴民,本出自好意,但他们的行事方式暴露出对中国觊觎之嫌。她悲叹,列强完全不顾国家友谊,实在令人心寒。此外,她还不无幼稚地称,中国政府竭尽全力,即便困难重重,依然尽心尽力保护京中洋人生命及财产安全,声称大清对他们以礼相待,他们却如此恩将仇报。多亏洋人对中国政治的可信度很是了解,否则怎么会相信如此一番幼稚的话竟然出自这样一位智慧卓群的君主之口。然而就这样,谕旨下发时,慈禧太后就已经得到了谅解和支持。俄国甚至已经开始用同样的论调为清政府开脱责任,支持慈禧太后在北京的政策。

谕旨结尾处,太后命令荣禄、徐桐和崇绮留在北京担任全权议和大臣。她承认,现在洋人有军队撑腰,又取得节节胜利,不免嚣张跋扈,肯定很难达成令人满意的和议结果。她遂将决定权留给全权议和大臣,称要么直接与外国相关官员发电报协商,要么咨询上海的总领事馆,请求他们介入议和。

第二日,太后又以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谕旨,然而这道谕旨与先前截然不同。这是一封承认错误的悔过书,请求人民怜悯,劝勉臣民回归明智之路。诏书内容如下:

涤虑洗心,匡予不逮。朕虽不德,庶几不远而复,天下之悔祸可期矣。

整道谕旨读来,能够感觉到其中异乎寻常的诚意。它以皇帝名义接受了导致整个大清王朝陷入天翻地覆之灾难的全责,但又提醒诸位官员,称正是他们根深蒂固的懒惰奢侈之风才造成了帝国的灾难。从忏悔深度来说,这份诏书也完全承认了朝廷在此事中的责任。说道:

朕为天下之主,不能为民悍患,即身殉社稷,亦复何所顾惜?敬念圣母春秋已高,岂敢有亏孝养?

改革政策的诏令已明确颁布,被概括为未来清政府的基本政策。慈禧命令地方官立即进宫,以便改革方案快速实施。她嘉赏长江一带的总督能够依照条约,维持地方安全稳定,又对中国的基督教民做出承诺,定会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些诏令被一字不漏地由庆亲王和他的同僚转达给了各个列强,很快消除了皇室和大臣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取得预期的效果。九月初,所有总督大臣、高级官员联合上奏,催促朝廷立即起銮回京。如果联军有一丝对太后不利的可能,他们是不会提出如此的建议。同时,朝廷上下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将来皇都选址一事。

这份总督奏折是由袁世凯草拟,由他呈给了南京的刘坤一,又由刘坤一转发各省。奏折明确提出义和团和其首领应该为这次的巨大灾难负责,但令人庆幸的是,现在“困难已过,和议已开。”他们得知两宫很有可能离开太原府,继续西逃至西安,指出这是不明智之举。阅读这封奏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官员是如何处理高层政策策略的,以下摘选奏折部分内容,很有价值,内容如下:

伏查自古国家多难之时,亦有迁都之举,然必须敌人不能悬军深入,即深入亦不能持久,我使能立国图存。今日联军谋坚势众,实与古来不同。况陕西自宋元明志同治以来,屡次兵火,商稀民瘠,古称天府,今非雄都。又与新疆、甘肃为邻,新疆逼迫强俄,甘肃尤为回薮,内讧外侮,在在可虞,较之京师素云完善。即就目下言之,各国方以新胜之师,谋和图进,我能往,彼亦能往,不畏数万里之海,岂畏数千里之陆?

接着,奏折申明宗庙宫阙,列祖列宗之神灵都在北京,北京乃是根本重地,四方拱极,为朝宗者也。接着,朝中官员提醒太后,各国已经请求撤兵回銮,且不占中国土地。如果朝廷坚持继续向西,拂洋人之意,便无法达到预期结果了。如果联军永久占据京城,后果不堪设想,预计灾难会接连发生,包括财政危机,甚至无法保障朝廷在西安的生活供给,偏远地区的供给更无从谈起。如果朝廷决定继续西逃至西安,至少应该下谕,称这次西狩只是暂时之计,一旦议和成功,朝廷定会回銮京城。“存亡关键,实在于此。”奏折最后恳请两宫任命庆亲王为全权大臣告知外国使臣,果真退兵,示以必返。

后来,总督大臣和官员再次上了一封奏折,称俄国外交大使暗示中国驻圣彼得堡使臣,朝廷定都西安实在很不合适,那里非常贫穷,两宫势必会西行至甘肃兰州府。鉴于这件趣事,上奏大臣说道:

臣等闻各国议论,大率皆同,今日幸陕之举,议者必以秦中远隔海口,有黄海潼关之阻限,其险隘可守,敌来较难,拒敌较易。不知古今兵事,实有不同,八国环攻,与一国构兵,又不同。今日战斗,须凭枪力,守险须凭炮力,潼关同州等处之黄河,仅宽四五里,愈上愈狭。外国陆路行营快炮七生的口径者,及八九生的口径用马拖运者,可击七八里,新式长田鸡炮可隔山遥击七八里,中国皆无之,仅凭土炮小洋炮,岂能守关守河?各省枪少弹缺,自造无多,假使洋兵深入中原,运道必然梗阻,不过数战,弹子即罄,虽有忠义民兵,徒手亦难击敌。盖一国则深入难,八国则接济易,此陕省拒敌之难也。

又查外洋通例,凡系有和约之国,必驻公使,若其国不能位公使驻者,即不视为与国。一立和约,即使迁都西安,各国肯允,已必遣公使,来陕驻扎。经此变故之后,使馆必留洋兵保守,距海愈远,洋兵愈多。且山西、河南、直隶必至于节节皆驻重兵。是无论迁都何处,必有使馆洋兵,徒使中原数千里皆为洋兵盘踞,此陕省建都之难也。总之,迁都之计,全在平日经营,若战败之后,敌人必不许我矣。守险远海,亦拒敌之一策,若海口既已属人,内地素无守具,则险者失其险矣。各国并力,各省纷扰,彼有接济不便,我无持久之力,腹背受敌,跋前疐后,则远者失其远矣。此须俟事定之后,从容筹之。遇一国生衅之时,必先结援数国,移跸陪都,军械充足,炮台周密,再行开战,然非所论于此时也。以上各情,恐议者或未详考,臣愚见所及,不得不据实上陈,以备朝廷裁夺。

做决定前,慈禧首先要完全确定列强不会将交出国家权力作为议和的前提。确定无疑后,之前关于回京的疑虑担忧一扫而空。保守大臣及文人学士当时皆预测,老佛爷一定不会再愿意回到被洋人亵渎的京师,再也不愿意祭奠遭到洋人亵渎的先祖皇陵。尽管太后很迷信,然而,她头脑平静,具有远见,不会让个人情感干扰国事,即使是在自己的统治面临危境之时,也不会让这些情感扰乱了自己的分寸,打乱了自己的平衡。她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只是碍于“面子”而已。

只有确保了她之前的位置和大权,她才会返回京城。就在议和时,她逐渐意识到,利用列强之间互相猜忌的老招数,不仅可以安然无恙地返回京城,还可能受到欢迎。她开始为提前回京做准备。

夏天下过暴雨,这里的道路几乎不能通行。因为收拾打包在西安期间收缴的贡银贡品,又耽搁了数日。太后还收到确切消息说,她在京城宫中的财物没有被联军抢掠一空,这个好消息让她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归京城。她要亲自监督这些财物的转移,不能让太监们先行盗窃了去。

八月二十四日(1901年10月20日),长长的队伍从两宫暂时居住的知府衙门出发,跟在后边的随从人员非常多。太后首先到城门外的一个小庙祭拜战神,也就是大清朝的保护神(也是义和团的的保护神)。自此之后,朝廷北行,每日约行二十五英里,首先在河南府休息,后行至开封,在那里庆祝了太后的六十六岁大寿,停留几周。这一路上,沿途的安排极为舒适和方便,与之前两宫西逃期间所经受的物资匾乏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她在开封时,议和条约在京城正式签署。九月底,离开开封前,李鸿章病逝。李鸿章对外交事宜得心应手,且在与洋人议和谈判方面才能突出,为太后和大清朝立下了卓越功勋。太后虽然极为赞赏他的才能,却从来没有给过他特别优待。还以李鸿章乡音过重,自己听不懂他讲话为理由,拒绝任命他为军机大臣。然而,他死后,太后却赐予他大清汉臣从没有享受过的殊荣:除了在他曾任职的各省为其建造祠堂之外,在京城也为他修建一座祠堂。

尽管太后责备李鸿章称其要为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最后的惨局负责,但当皇帝草率行事,要革去李鸿章直隶总督一职时,又不赞同。《辛丑条约》签订后,她特别赞赏了李鸿章的忠心耿耿,说道:“李鸿章乃最先劝谏剿灭拳匪第一人,彼除在军机处供职建功外,又为保护各国使馆最得力之人。”

在开封,太后欣赏了几场为其祝寿的戏后,动身继续向京城进发。临走前夜,满族官员文悌?劝谏太后不要回京,称洋人奸险,太后若回京,洋人必会将太后圣体捉捕,以哗众取宠。太后很生气,狠狠地将其斥责了一番。

同类推荐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与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全球企业界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如果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制他的神话。
  •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本书从译诗、注释、赏析三个方面对徐霞客的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诠释。
  •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热门推荐
  • 三少爷的剣

    三少爷的剣

    穷则天地为席。富则横盖天下。这就是三少爷。三少爷是谁?薛一。
  • 明月照宫闱

    明月照宫闱

    如果你是飒箭横,会带着公主远走高飞吗?如果你是邪王隼,明知会伤害挚爱仍为完成统一大业攻占婉月时,心情如何?如果你是韩王后,会选择爱还是被爱?如果你是月牙,你还愿意来上邪么?
  • 像狼那样战斗:打造狼性销售团队的6大关键

    像狼那样战斗:打造狼性销售团队的6大关键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分别从“危机篇”、“重塑篇”和“复制篇”来详细解说,如何一步步铸造所有营销人心中的完美团队。本书内容浅显易懂,着重讲述步骤、方法、技巧、工具等,在不降低知识量的前提下,为读者奉上了一道最实用的阅读大餐。
  • 霸帝

    霸帝

    意外穿越到三国,创下神之奇迹!桃园结义插一腿,过人胆识收小弟!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逐鹿中原,饮马天涯。征讨倭岛,扬我华夏。英雄,美人,阴谋,爱情,且看我如何春风独立……
  • 惊世公主:前世情缘今世续

    惊世公主:前世情缘今世续

    前世,她是仙界的嫡长公主,受冰川子民爱戴的冰神;而他,是武功高强而又英俊潇洒的火神。两人准备成亲之时,魔界至尊将一切搞乱。这一世,他们三人又会发生哪些传奇故事,他们三人,是否找到自己最终的至爱?(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个爱你的人。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找到你,和你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桃之夭夭,旖旎其华

    桃之夭夭,旖旎其华

    因为爸爸工作调动,她不得不从一个小镇来到大城市。即使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还是融不进这样的环境。直到遇见他,他温柔、善良,带着她见识了太多美丽的风景,然后,也让她领会了爱情的美妙。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徒留下她一片伤心。
  •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

    大唐帝国的扩张(第2部):帝国雄途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唐代自开国至唐玄宗时代一百五十年的对外开拓史,着重突出其刚健雄强的国家精神。主要包括叛乱时代、帝国熊途、过渡时代、日落大草原、细线战争、决战中亚、盛唐终结七个章节。
  • 月下伊人落了谁人泪

    月下伊人落了谁人泪

    前世的我,从来都不信命。世人皆说,一入宫门深四海。可是为了他,我却也不得不踏进这红墙之中,成为后宫三千佳丽之一。明知,自古帝王皆薄幸,我却傻傻的等着他的那么一个承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现在才明白,那只不过是他为了取得我的信任而说出来的花言巧语,只为了让父兄帮助他夺取帝位。而我,只不过是这政治下可笑的牺牲品罢了,九族尽诛,这就是我最后得到的结果,夏司烨,你狠。一杯毒酒,了结了我的性命,可是我的一缕魂魄却系于宫墙内的梨花树上。夏司烨,你可知我是多么恨你。千年过去了,我这一缕幽魂,也修炼成了梨花仙子,这一世,如若再让我遇见你,那么我会站在这个世界的最巅峰看着你是怎么死的
  • 爱我,请将我禁锢

    爱我,请将我禁锢

    他可以冷酷无情到令人胆寒,他也可以温柔到令她哭泣。他的爱狂热似火,他的爱霸道蛮横。她要他的爱,她愿意飞蛾扑火,但蓦然回首,她的至亲却离她而去。她在哭泣:大哥,不要走!冥焱,不要对我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