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1800000016

第16章 同治皇帝亲政及选帝闹剧(2)

会议上,慈禧与慈安两太后在龙椅上相向而坐,所有在场官员皆跪于地。慈禧坚持其一贯作风,说道:事不宜迟,应该立即选定新帝。不能因等待皇后诞下龙子而让皇位空缺着,实为不妥当。恭亲王则站出反对,称阿鲁特氏不用多久便能够诞下龙种,若要暂时隐瞒先帝驾崩一事,将此消息秘而不发,并非什么难事。若皇后产下龙子,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登基,若诞下公主,待时再选皇位继承人仍为时未晚。众亲王及皇族上下显然非常赞同这种说法。但慈禧却将这一建议丢到一边,称南方叛乱四起,尚未平定,若先帝已逝,而新帝未定的消息走漏出去,大清王朝很有可能会被推翻。她问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军机大臣及几位高官,包括来自南方的三位汉官代表,赞同慈禧的说法。他们意识到,若是大清局势不稳,南方正活跃着的叛军可能会轻而易举发展成当年太平天国运动之势。

东太后慈安称恭亲王的儿子应该继承皇位。听闻,恭亲王按照传统礼节,叩头并礼节性地婉拒,称其子何德何能获得如此殊荣,并建议选年轻的浦伦亲王为新帝。浦伦的父亲接着也婉言称不敢。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担心自己的儿子无德无能,然习俗要求,这样的时刻当事人应当采取自我否定的谦虚态度。

慈禧对载治说道:“这倒无所谓,但是你乃道光皇帝长子奕纬过继之子。”慈禧转而问恭亲王:“你们中有谁能够举出这样将皇位传递给过继之子后代的先例吗?”恭亲王迟疑了一下,指出15世纪大明朝的英宗皇帝即是如此。“这个例子不好,”慈禧说道。她自幼熟读经史,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楚。她接着说道:“英宗皇帝并非先帝龙子,而是皇帝的一位妃嫔拿来冒充的,他的统治简直是一场灾难。他一度被蒙古人掳去,回到北京,皇位已经由其弟继承,他则被软禁在北京长达八年之久。”

慈禧转向慈安,说道:“依我之见,应选定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恬为新帝,无须浪费时间。”闻此言,恭亲王转向弟弟醇亲王,愤言:“难道就完全不顾祖上立长的规定了吗?”“那我们投票解决此事吧,”慈禧说道,而慈安太后对此并无异议。投票结果是以醇亲王为首的七位亲王投票给了浦伦,三位投给了恭亲王的儿子,其余都毫不迟疑地投给了慈禧选定的候选人载恬。

投票虽公开进行,但由于众人都将慈禧太后看作大清王朝的真正统治者,且此时慈禧意志已决,多数人便顺从了慈禧的意愿,投票给了载恬。而慈安太后也只是急于得到一个结果,不想继续如此讨论,她将选帝的所有权力都交到了慈禧一人手中。

注释:① 按照顺序,恭亲王长于醇亲王。恭亲王乃道光皇帝第六子,而醇亲王则为第七子。

投票结束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狂风怒吼,沙尘满布,天气寒冷刺骨。但慈禧从来不是一个在紧要关头浪费分秒的人,她立即派了一队官兵连夜赶到西城醇亲王王府上,八抬皇家大轿,将年幼的新帝接到了宫中。与此同时,为避免恭亲王妨碍到此次接幼帝的行动,慈禧命他负责照看先皇遗体,同时命荣禄派军把守宫中各个重要角落。

慈禧办事关注细节,且行事果断,因此慈禧能够轻而易举制服反对者。很多人将其成功归结于幸运,实际上真正促使她走上成功之路的是她那种拿破仑式的性格和行事之风。

午夜之前,幼帝便被接到了皇宫,他哭泣不已,仿佛是预见到了自己在这紫禁城内凶险的未来。陪他一起来的还有其母亲,即慈禧的妹妹,还有几位乳母。遵照大清祖制,登基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到安置先皇遗体的大堂中,向先帝跪地叩首。之后两宫皇太后借口新帝年龄小,得以再次垂帘听政。摄政两宫随后以自己名义颁发一道圣旨,称:

皇帝龙驭上宾,未有储二。不得已,以醇亲王奕譞之子,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继大行皇帝为嗣,特谕。

这份圣旨丝毫没有提及皇后阿鲁特氏,连她的遗腹子也完全被忽视。慈禧再一次轻松获得全胜。诏书一发,众人皆知,皇后及她与同治皇帝那还未诞生的孩子已然希望全无,他们的未来极其凶险。

由于表面形式的要求及祖先先例的束缚,众大臣、亲王上疏请求两位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太后对此下谕应允,且在诏书中极尽表明再次垂帘摄政的不情愿,她们表现得如此谦虚正符合中国传统礼教的要求,慈禧回复奏折,称:

览王大臣等所奏,更觉悲痛莫释。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如所请。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

随后幼帝表示:“诚感两宫太后应允亲政之举。”至此,这场选帝闹剧告一段落。慈禧太后随后下令,修建西苑和颐和园的工作暂时停止,她给出的理由是,在这未来的几年里,太后发丧,没有时间亦没有心情到这边来游园赏戏。然而真正的原因是,皇帝驾崩,幼帝年幼,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根本没有必要离开紫禁城到颐和园居住。

慈禧能够力排众议,不惜违背祖制,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整个军机处,最终成功将妹妹的幼子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她独具个性及魅力,所言所行皆具说服力,这些比任何传统实力更加有效。当时军机大臣已经看出新帝身体孱弱,将来难有子嗣,因此纷纷劝谏太后。那些指责慈禧太后立新帝的诸位大臣如果有点胆识,凛然向慈禧提出这点,借此指出慈禧选定此新帝完全是出自个人野心,那么这些大臣将会在选帝一事上占据上风。然而,他们没有慈禧的那种果敢和勇气,慈禧赢得的胜利由此看来更不平凡。

自此至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宾天,众人指出,光绪皇帝登基之时,预兆不佳,会先于慈禧太后宾天,甚至很多人预测说他根本活不到亲政的那一天。他们认为慈禧太后会活得较长,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够再次选立新帝,把持朝政。但这些预言并没有应验,光绪活到了亲政的年龄,而且真正地享受到了亲政的大权。但我们明白,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若不是由于南方政局不稳,依然存在叛乱的危害,光绪帝恐怕早就性命不保,被慈禧太后废掉重立新帝了。

皇帝的年号定为“光绪”,意为“光荣永续”,之所以定年号为“光绪”,是为了强调新帝乃是大清道光皇帝的直系后代,同时希望咸丰朝与同治两朝的灾难能够早日结束。

两宫太后随后赐予阿鲁特氏一徽号。虽然阿鲁特氏获得了徽号,但她还是在同年3月27日,为抗议自己和腹中孩子所受的不公,为夫殉节。当然这只是官方对皇后之死作的解释,实际上对于此事可谓是众说纷纭,然真相将永远封存。很多人称此事应怪罪慈禧,是慈禧害死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对此,支持慈禧太后的人称,慈禧太后这时已经成功将光绪推上皇位,根本没有必要出此下策害死皇后。但有人提出即便形势所迫,需要出此下策,慈禧太后也不会这样做时,对于这种说法,仅有个别人表示赞同。大多证据表明阿特鲁氏实属被谋杀。无论如何,皇后阿鲁特氏死后比她活着时对公众舆论的影响更大。因此事,来自监察官、地方官员的成千上万的奏折汹涌而来,强烈抗议立醇亲王之幼子为新帝,称此行违背了大清祖制。这些抗议都将矛头转向慈禧,因为公认,慈安太后在此事中根本就无足轻重。此事一出,慈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叶赫那拉氏族的地位大受影响,四年后,监察御史吴可读尸谏太后,自杀于同治皇帝墓前,强烈谴责慈禧立嗣之误,将公众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这件事上。慈禧迫于压力,不得不低头,于是再下圣谕,郑重承诺光绪皇帝将来若是有了子嗣,定让其继承同治先帝之大统。

醇亲王即新帝的父亲,上奏请求免去自己诸多职务,因为作为一个朝官,他必须在朝堂上向皇帝叩首,但他又是皇帝的父亲,哪有父亲向儿子叩首之礼。这份奏折的内容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狄更斯小说中佩克斯列夫式的伪善之人的形象。奏折中,醇亲王说道:

忽蒙懿旨下降,择定嗣皇帝,仓猝昏迷,罔知所措。独犯旧有肝疾,委顿成废。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

对此,慈禧太后召集群臣共议,希望能够得到两全方案,最终,慈禧太后批复道:

拟请将该王所管各项差使,均予开除。惟每年东陵、西陵,应行致祭时,仍请饬宗人府。如遇朝廷大政,仍宜时备‘顾问’。至每年七月十日万寿,及元旦令节,皇帝行礼时,毋庸随班庆贺,均著诣寿康宫行礼。该王公忠体国,懋著贤劳,自应量予恩施,著以亲王世袭罔替,用示优异。该王所管神机营事务,本日已降旨改派其他亲王管理,惟该王办理多年,经武整军,著有成效,深堪嘉尚,仍著将应办一切事宜,随时与该王商妥为筹办,以昭慎重。

醇亲王,作为满军的首领定是严格遵守了这项命令,在新的亲王的带领下,本已存在积弊的军队内部更加堕落腐败,兵士皆为无赖之徒,长官个个腐化成风,臭名远扬。

现在回忆起当初两宫初次垂帘听政之景,不得不承认,这次历史又将重演,慈禧将再次掌控大清国的朝政。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自刘邦开汉以来,附会在他身上的神奇传说可谓多矣,史料言之凿凿称刘邦乃蚊龙播种,赤帝化身。其实,仔细研究刘邦,读者会发现他是一位极度世俗化的人——世俗化的生活、世俗化的情感、世俗化的人格……然而,也正是得益于这种世俗化,刘邦才具备了一般人少有的高级情商,这是他战胜对手,成为一代伟大开国帝王的重要因素。本书以刘邦生平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功过是非的论述,以翔实的史料佐证,以公正的角度客观评价,全景式为读者解析刘邦从嬉皮士到天下共主的真实人生。
  •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本书是一本历史随笔集,讲述了二十三位民国时期传奇女性的跌宕的情感经历。本书从男女两性关系入手介绍民国那些女子,这也是大众最感兴趣的所在,加上作者清秀淡雅的文字,使这些民国杰出女性真实而丰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仅仅在读她们的“往事”,更会从湮没已久的传奇里,体验到自己在今世的情爱悲欢,会在某段感情里,想起书里的某个人,某句话。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热门推荐
  •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雪峰义存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老婆美如妖

    我的老婆美如妖

    祖传玉佩闪光,牛逼少年登场!一块神秘玉佩、一个来自异界的美女,一场旷世奇缘……少年秦默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疠疡机要

    疠疡机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笑傲东非

    笑傲东非

    一群中国血性男子汉,在东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伴猛兽听狮吼舍生忘死,顶骄阳碾泥泞含辛茹苦,以超人的意志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干出了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番伟业……
  • 妖之异闻录

    妖之异闻录

    22岁的苏白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同时还兼营着一个不着调的商务事务调查所。但实际上他有着一本神秘莫测的见闻录,一把名为“黄泉”的刀,还有一只会变成人的黑猫。开始逐渐苏醒的上古魔物所带来的黑暗降临,让这个世界光怪陆离的一面越发的活跃与兴盛起来,只是抱着随性的心态,游走在两个世界之间的苏白,以及在不同事件中结识的朋友们,不得不开始面对这越发严重的现状。那逐渐苏醒的上古魔物,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与影响?无人知晓。而现在,故事只是从这一年之中发生的某一个故事的横切面开始,一个人,一群人,一群妖,一个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以及与那些光怪陆离的妖魔鬼怪之间的日常。
  • 抗日八女将

    抗日八女将

    (男频)穿越到修真界的何划被追杀中逃回,那时1942年,旧社会已经充满了硝烟。……生机和危机中左右,厄运与机遇间碰撞,诞生了抗战的八大女人。……对于家中男人是弱者,对于社会道德是枷锁,对于国家奇迹是挫折,她们星星之火怎样在狂风中摇曳?……书友群:486669168
  • 腹黑三姐妹杠上校草三殿下

    腹黑三姐妹杠上校草三殿下

    当三个古灵精怪的千金小姐在经历了欺骗,谎言,误会,诬陷,恶意绑架......后,她们与三位校草殿下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无量山旧事

    无量山旧事

    慨叹盛世浩劫,英雄挥剑斩苍茫。无量,浩瀚苍穹,谁与争峰?举杯邀明月,生死两仓皇。人道是,混战枭雄几多长?
  • 桥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狂女休夫,狼性邪王的毒妃

    狂女休夫,狼性邪王的毒妃

    新文已开,亲们点击上面可看传闻她阴险狡诈、虚伪做作、为了嫁人挤走别人的心头肉;又传闻她是大夏国最失败的正妃,被婆婆欺凌、被侧妃算计、表妹使绊,就连王府的狗见了她也不放过,最终因为大闹家祠被夫君一脚踹死!再次睁眼,已换成挟了两世记忆的特工女将,一过来就接了这么个烂摊子,苏浅眉抚额,于是乎,斗侧妃、斗老妃、斗表妹,斗天斗地顺便还——斗恶狗!就是一颗棋子也要活的有尊严!什么?你青梅远嫁,旧爱进宫?关本小姐什么鸟事?!挽清誉,树形象,查冤案,休邪王,临街花楼选夫,苏浅眉将绣球意外仍进猪筐,对面耶律濬扑哧冷笑:“原来你喜欢猪……”【花絮一】“本小姐不是你的王妃,她已经死了,被你踹死了!”处处被限制监视,苏浅眉怒了,也不管穿越普不普及,直接扔给他事实。“哦?那你是谁?”耶律濬倾城俊颜一脸莫测。“反正不是你王妃就对了!你节哀顺变不要太难过……”至于本尊是谁,你用不着管了!“来人,命医正速速前来给王妃把脉!她怕是患了痴傻之症,再不治,恐她连夫君爹娘都不认识了。”某女满脸黑线:你才痴傻,你全家痴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