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1100000038

第38章 太阳山上永远明亮的阳光

柘林湖边,太阳山深处,静静矗立着一栋平房瓦屋,屋前的操场上,挺立着一根旗杆,五星红旗在旗杆顶上迎风飘扬。老远,就能听到稚气但并不洪亮的读书声;间或,又会传来一阵略带沙哑但很是响亮的声音。听,这是一位老师正在给大山里的孩子上课呢!

山间的静谧似乎只能感受到这上课声在山中缥缈,有如那崎岖不平的山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四面的竹树,环抱着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教学点,把老师爽朗的笑声和孩子们稚嫩的欢语膨胀开来,在太阳山碧绿的海洋中荡漾着、荡漾着。

这里没有传奇,也没有精彩,只有守望在这里的他和他的学生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故事。

太阳山,却少有太阳。即使山下连日放晴,山间却依然雾霭朦胧,潮湿的空气似乎抓一把都能拧出水来。山间溪水淙淙,即使在炎炎夏季,趟一脚便使人凄神寒骨。每日凌晨,他打着电筒,拄着木杖,深一脚浅一脚行进在寂寥空旷、密林丛丛的大山中。他要在上午开课之前,准时把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一一接到教学点来,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落下一个。他的山间没有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也没有风霜雨雪的天气规律,有的只是朝五晚九的出行。接送孩子不仅是他的义务,也是他几十年一贯坚守的责任;孩子出行的安全是他永远的幸福。累了苦了自己算不了什么,平安了孩子才是他最大的快乐。

梅子黄熟的季节,山野中溢满了果实的芳香,栖鸟的啾鸣婉转了山间的寂静。可是一场夏水骤至,山间的小溪暴涨起来。他依旧行走在大山丛中。湍急似箭的水流横亘在面前,他没有选择,紧紧抓住事先预设在对岸的绳索,手搂背驮着每一个孩子前行,前行。他顾不得自己的危险,只要背上腋下的孩子平安无事,他就欣慰了。行走到溪流中央,一个浪头冲击过来,他打了一个趔趄,抓住、握紧绳索,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绝不能让自己的手松开,绝不能让腋下的孩子掉入水中;又一个水浪恶狠狠地撞击而来,他一颤抖,咕咚,双膝跪入水中。他庆幸绳索依然死死地拽在手中。迈不开双腿,就匍匐前行。孩子们终于安全地渡过了溪水,准时到达了学校。

大山的冬天要比山下来得早得多。凝霜、积雪、冰冻是陡峭山路的主角。每每这个季节,他穿着一双解放鞋,鞋上扎上稻草,拄一根拐杖,把孩子绑在怀里。路面滑溜他移不动双腿,多是屁股坐在霜雪路上,两手支撑路面,双手用力撑起臀部,双腿试探着往前挪动。他硬是用手当脚,爬完一段段山路。即使这样,也免不了打滑滚落。可他总会本能地保护着怀中的孩子,自己经常是手青脚肿,脸上身上鲜血直淌。此时,他的脸上却会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危险,在年复一年中不知历经了多少次多少回。他没有去统计,也不需要统计。大山的危险实在太多太多了,哪有那么多时间耗费在这如家常便饭般的经历中呢?

上课的艰难恐怕也是我们普通老师难以想象的。昏暗的教室里坐满了高高矮矮不等的四十多个孩子,可他们分别是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一个教室、一堂课要教授三个年级的课程,这课咋上?!他的复式教学法就能在一个课时下教授三个年级的课程。他先给一个年级的学生讲授新课,另外两个年级预习新课;教授完了的年级写作业或动手实践,再给其他的年级讲授新课。三个年级同步上,他的教学组织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他是全能型的教师。太阳山教学点就他一个老师。孩子们的语文、数学、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等等课程全包在他一个人身上。

三十年的守望,三十年的坚持,他用危险、困厄堆叠了一个个普普通通也平平常常的故事。似乎没有多少值得渲染和夸张的。即使在家遭不幸时,朴实的他也不会放下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

那年,两岁多的长女因感冒高烧感染了急性肺炎。他不愿耽搁学生们而送女儿到大一点的医院去治疗,只是让妻子带着女儿在乡村医生那里将就着看了看。在女儿高烧不退的情况下,挨到周末才送女儿去县医院。然而,这一切已经晚了,女儿病情的恶化让他始料不及、回天无力。弥留之际的女儿,用柴棍般的小手,紧紧攥住他的手说:“爸——爸,我——要——回——家!”他一把搂紧了女儿,一头扎在女儿的脸上,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说:“我们——回家。”女儿闭眼之际,气若游丝,喃喃地对他说:“爸——爸——,你——上课——”“孩子,爸爸对不起你!”他死死地搂抱着女儿,号啕大哭起来。哭声惊飞了树上叽喳的小鸟,也震慑了山间啁鸣的昆虫,天地间万籁俱静,只有他的哭声在竹林松海中盘旋、萦绕、弥散。女儿在他的怀抱中安详地走了。他双膝跪地,仰望苍穹,目光呆滞,一个哆嗦,侧身而倒,不省人事。

第二天,他又振作起精神,走上了属于他的那三尺讲台。他依然那么淡定,那么镇静,似乎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太阳依旧从柘林湖的东边升起来了,尽管太阳山的雾霭阻隔了明媚的阳光,但遮蔽不了正午时分太阳的光亮。他就是太阳山上永远的明亮——全国优秀教师邹有云!

2010年9月

曾发表于《九江教育》2012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存在的瞬间:伍尔夫短篇小说集

    存在的瞬间:伍尔夫短篇小说集

    短篇小说集《存在的瞬间——伍尔夫短篇小说集》(原书名为《幽灵之屋及其他短篇小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自杀后,其夫伦纳德·伍尔夫为完成她的遗愿而精心编选的。书中收录了伍尔夫不同时期创作的18篇短篇小说,包括《墙上的斑点》《新裙子》《存在的瞬间》等。
  • 日月河

    日月河

    下乡青年赵志强在太子村爱上了李毛毛,但他为了招工的机会,出卖了心爱的人,从此李毛毛的人生就充满了仇恨。赵志强的离开,让生产队长李明亮有了可乘之机,但是他和李毛毛的婚姻并不幸福,他们的儿子李小毛在成长的道路上,又不断地与赵志强产生交集。
  •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凌鼎年卷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凌鼎年卷

    自从生命在地球上形成以来,新物种的生成和老物种的消失,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地球上物种的消失速度大大地加快了。本书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对动物的保护意识,认识物种、保护物种,让后代继承一个万物昌盛、生机勃勃的世界。
  • 五星饭店

    五星饭店

    潘玉龙凭借实力考入知名五星饭店——万乘大酒店。恰在此时,刚刚失去了父亲的韩国时代公司法定继承人金至爱为了躲避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和家庭财产继承纠纷入住了万乘大酒店。一个阳差阳错,潘玉龙成了金至爱的贴身管家,负责她在酒店的一切生活。涉世不深又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的金至爱在唯一的亲信被对手陷害之后,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潘玉龙身上,潘玉龙被卷入了一场异常残酷的帮派与利益的斗争之中……
热门推荐
  • 乱天诀

    乱天诀

    游戏天王凌锐,意外穿越到游戏世界,得奇异空间,修炼乱天诀。征战诸天苍穹。
  • 玲珑殇

    玲珑殇

    当代穿越小说迷慕玲珑总在幻想着如果哪天自己有幸穿越,那么要怎样怎样或者不要怎样怎样,可谁知真的有那么一天,狗屎的不行的穿越了,这才发现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差距实在不是一般大。不入皇室,不嫁帝王,是慕玲珑的第一大准则,可谁知在自己穿越的那一刻,命运的轮盘就早已刻下了她的宿命。既然无法抗争,那么就坦然面对好了,慕玲珑如是想着,便是扑入了上官浩闵的怀里。那一刻,确定自己的心意,慕玲珑在心中暗暗决定:至此之后,群男荟萃,无视,有你就好。阴谋诡计,没关系,我必相伴。你想君临天下,没问题,倾力相助!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神凰

    神凰

    这是一个落魄王子的异界之旅,我们的故事将从寒冰大陆开始!
  • 幼科类萃

    幼科类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思想和运动

    思想和运动

    本书收录的是柏格森从1903到1923年间的一些文章和演讲报告。内容包括:可能与现实、哲学的直觉、对变化的感知、对形而上学之介绍等。
  • 黑龙沟冒险:祸起三角恋

    黑龙沟冒险:祸起三角恋

    表妹失踪,巫师占卜引他以身犯险入禁地。一路惊险,曲折,幸得好友、女友互相扶持,却在深山中偶遇怪异的山村医生,神秘的山族采药女和可疑的大学生。前路漫漫,落崖的医生,落入机关的采药女,引来一群盗墓者的大学生,窥视在身后的视线到底会是谁!他们又能否救出表妹逃出这诡异的深山禁地呢!
  •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阐释了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 古屋异灵

    古屋异灵

    一场暴风雨,惊醒夜半噩梦;一次偶遇,导出以往诡异;一人出现,震撼整个心灵。君浩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抛下君浩和他姐姐。常年作为留守儿童的他,君浩长大了,姐姐读大学了。可有一天,同学突然死在家里,陆续发现奇怪的液体。君浩感觉到,一个恶魔正在逼近……而这个噩梦却是另一个自己!
  • 抗战之钢铁咆哮

    抗战之钢铁咆哮

    驾巨舰,炮轰东京;驭铁流,生擒天皇。2011年,华裔商人王飞在色列遭遇恐怖袭击,幸运脱险后,却因身上佩戴的一枚祖传铁十字勋章而被摩萨德情报局调查,结果竟然发现这枚勋章就是开启超级三体战列舰“闪光铁锤”号的钥匙!各种情报表明,日本人已经利用最年轻的黑洞活动带着数艘超级战舰回到了二战时期,于是,被系统中枢默认为指挥官的主角临危受命,和超级三体战列舰“闪光铁锤”号一起穿越到了1937年,以挫败小日本改写历史的阴谋。钢铁也会为正义而咆哮!
  • 史潮与学风

    史潮与学风

    本书作者是我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的中生代历史学家,见多识广,在过去的十来年中,除了专门的研究之外,写了一些关于学术潮流和学术风气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出来后被媒体广泛转载,读者甚多。现在学术环境不良,许多学者闭门造车,不注意潮流,同时学术风气不佳,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结集,对有志于做学问的学生来说,帮助极大。分为两编,史潮(史学潮流)编13篇,学风编10篇。这些文章长短不一,长者一万多字,短者一两千字,可能性较强,期待这位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的见解能成为中国学术界的解毒剂,为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提供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