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9600000058

第58章 学术部(207种)(4)

孟森编撰。历史考证文集,集中有关于清代文字狱的记载。鲁迅在《且介亭杂谈·隔膜》中说:“清朝初年的文字之狱,到清朝末年才被从新提起。……待到孟森的《心史丛刊》出,我们这才明白了较详细的状况,大家向来的意见,总以为文字之祸,是起于笑骂了清朝。然而,其实是不尽然的。”又说:“凡这等事,粗略的一看,先使我们觉得清朝的凶虐,其次,是死者的可怜。但再来一想,事情是并不这么简单的。这些惨案的来由,都只为了‘隔膜’。……施蛰存先生在《文艺风景》创刊号里,很为‘忠而获咎’者不平,就因为还不免有些‘隔膜’的缘故。”这是鲁迅对传统“忠君”观念的深刻剖析。

■《新庵笔记》

周桂笙(1863-1926)著。鲁迅曾据此书及顾颉刚《读书杂记》等,得以考见《官场现形记》作者李宝嘉工篆刻,有《芋香印谱》存世。

周桂笙,名树奎,字云子,上海人。1906年,汪庆祺创办《月月小说》,聘吴趼人任撰述编辑,桂笙为翻译编辑,与吴趼人结为至交。同时,助李怀霜编辑《天铎报》,同年发起成立译书交通公会。参加南社。著有《飞往木星》、《新庵九种》,译有《世界进化史》、《地心旅行》、《毒蛇圈》、《歇洛克复生侦探案》等。

■《新庵译屑》

周桂笙著。《中国小说史略》引述其中意见,说吴趼人之创作,“亦因人,因地,因时,各有变态’,但其大要,则在‘主张恢复旧道德’。”该书论述了《汉穆拉比法典》关于妇女地位的五条规定(即108,138,141,159及177条)。吴趼人在为《新庵译屑》写的序言中,将《汉穆拉比法典》与中国古代五刑作了比较,认为在五刑中没有将罪犯投诸水中等奇刑,可见中国较为开化。此类说法有为“旧道德”张目的意图。

■《新方言》

章太炎著。文字学著作。该书收录方言词语800余条,全书共分11卷: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释器、释天、释地、释植物、释动物、音表。鲁迅在东京时,曾听过他讲授《说文解字》。《三闲集·在钟楼上》提及此书。

■《新世说》

易宗夔(1875-?)撰。《中国小说史略》等提及此书,认为其模仿《世说新语》,成就不大。

易宗夔,曾任北洋政府法制局局长。

■《徐旭生西游日记》

徐炳昶(1888-1976)著。考古专著。1930年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印。3册。见《日记·1931/3/4》。鲁迅又作《西游日记》,见《日记·1931/4/20》。作者赠送鲁迅。

徐炳昶,字旭生,笔名虚生、遁庵,曾用名老傻。近代史学家,政治活动家。

■《续古逸丛书》

张元济等辑。47种。1922年起上海陆续影印。鲁迅托周建人从商务印书馆买来该丛书单行本2种5册。见《日记·1928/7/30》。

原有《古逸丛书》,为清末散文家、外交家黎庶昌先生所辑,成书于1884年,收书26种。张元济乃仿该书体例辑《续古逸丛书》,收宋本47种。极富文献、训诂、版本目录学价值,均为古籍珍品,对后世影响较大。

■《选适园丛书》

张均衡(1871-1927)辑。或为《适园丛书》零本。4种5册《,日记·戊午书帐》提及此书为“选适园丛书四种五册五·○○”。

张均衡,字石铭。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官兵部车驾司郎中。

嗜典籍,家有“九松精舍”,另建有“适园”,藏书10余万卷,多精本。其中多由缪荃孙校订。他主编有《适园藏书志》,为其家藏书目,由缪荃孙代笔。计有宋版书45种,元版书57种。

■《眼学偶得》

罗振玉撰。杂著。有光绪年间刻本。见《日记·乙卯/7/27》。“眼学”与“耳食之学”相对,谓为亲眼所见而非道听途说之学。

■《杨守进自订年谱》

杨守敬自述。传记。或即《邻苏老人年谱》。见《日记·乙卯/10/7》。杨守进,应为杨守敬。

■《疑年录汇编》

张惟骧著。收在张氏《小双寂庵丛书》中。见《日记·1932/4/3》。

■《又满楼丛书》

赵诒琛辑。16种,8册。《日记·1926/10/5》提及此书。赵诒琛,于江南制造局之西,建楼贮书,名“又满楼”。所藏多为其父赵元益所遗,又收集多名藏书家之旧藏,成为上海最大的藏书家。编有《峭帆楼善本书目》、《赵氏图书馆藏书目录》。民国二年(1913年),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讨袁军围攻江南制造局,藏书楼并书被毁。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沈兼士(1887-1947)著。文字学专著。

《书信·340327致台静农》中说:“昨始得《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一本,入夜循览,砉然发蒙,然文字之学,早已一切还给章先生,略无私蓄,所以甚服此书之浩瀚,而竟不能赞一词,见兼士兄时,乞代达谢意为托。”

沈兼士,吴兴(今湖州)人,沈尹默之弟。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章太炎弟子,鲁迅同窗。所谓“右文说”,指形声字处于右边的声旁也有表意作用的意见。此说自宋代而来,成为文字学一种主张。但问题复杂,有多种意见。沈著即为此详探“推阐”,从意义分化角度分析了“右文说”的意义价值,对文字学界影响很大。

■《玉生年谱会笺》

张采田(1874-1945)撰。李商隐年谱。周建人寄赠,见《日记·1927/2/10》。

张采田,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一名尔田,字孟劬。清末官候补知县。入民国,曾参与纂修《清史稿》,并任交通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著有《史微》、《庵文集》、《庵乐府》等。

■《元明散曲小史》

梁乙真著。文学史专著。见《日记·1935/4/13》。梁乙真,现代学者,对文学史、民族史、心理学均有研究。

■《元人选元诗五种》

罗振玉编。合集。该书选入房祺辑《河汾诸老诗集》、蒋易辑《国朝风雅》、赖良辑《木雅集》、魏士达辑《敦交集》、佚名辑《伟观集》。见《日记·1935/11/19》。参《大历诗略》条说。

■《元西域人华化考》

陈垣著。史学专著。作者赠予鲁迅。见《日记·1923/11/8》。该书前有陈寅恪序略云:“陈援庵先生之书,尤为中外学人所推服。

盖先生之精思博识,吾国学者,自钱晓徵以来,未之有也。……先生是书之材料丰实,条理明辨,分析与综合二者俱极其工力,庶几宋贤著述之规模。”钱晓徵,即钱大昕。

■《杂纂四种》

章川岛(1901-1981)辑。鲁迅曾帮助辑者,1926年北京北新书局铅印,见《日记·1926/7/14》。

章川岛,即章廷谦,字矛尘,笔名川岛,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曾参与发起和编辑《语丝》,与鲁迅来往甚密。1949年前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月夜》,古籍校点本《游仙窟》(鲁迅写序)和《杂慕四种》。

■《章氏丛书》

章太炎著。1919年刊行,收入章氏著作13种。《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提及此书。

■《章氏丛书续编》

章太炎著。1933年刊行,收入章氏著作7种。《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提及此书。许寿裳赠书,1部4册。见《日记·1935/7/2》。

■《掌故丛编》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编印。史料。马幼渔(1878-1945)所赠,见《日记·1928/9/2》。

马幼渔,名裕藻,字幼渔,1927-1930年刊印《掌故丛编》10辑。

■《中国大文学史》

谢无量著。1918年出版。该书共63章,论及小说仅4章。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的参考书之一。鲁迅在广州托许广平购得,见《日记·1927/4/6》。

■《中国历史教科书》

夏曾佑(1865-1924)著。本书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中说:胡玉缙先生担心积攒过多的“大内档案”会因为被人偷盗而纵火,“就到教育部去商议一个迁移,或整理,或销毁的办法。专管这一类事情的是社会教育司,然而司长是夏曾佑先生。弄些什么‘国学’的人大概也都知道的,我们不必看他另外的论文,只要看他所编的两本《中国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他看中国人有怎地清楚。他是知道中国的一切事万不可‘办’的;即如档案罢,任其自然,烂掉,霉掉,蛀掉,偷掉,甚而至于烧掉,倒是天下太平;倘一加人为,一‘办’,那就舆论沸腾,不可开交了。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所以他的主张是‘这个东西万万动不得’。”

■《中国诗史》

陆侃如(1903-1978)、冯沅君(1900-1974)著。《书信·331220致曹靖华》等文提及此书,鲁迅认为“可看”。

陆侃如,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著名学者。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江苏海门,生于一爱国士绅家庭。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1924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专攻中国古典文学。大学一年级时他便出版了《屈原》,大学毕业时又出版《宋玉》一书。研究院毕业后,他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授,并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述甚丰。与冯沅君合著的《中国诗史》是第一部开创性的影响较大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已被译成英文和罗马尼亚文。

冯沅君,原名恭兰、淑兰,笔名淦女士、沅君、大琦、吴仪、易安等。陆、冯二人为夫妇。

■《中国史话》

韦休著。《日记·1932/1/19》提及此书。韦休,民国初期学者。

■《中国文学论集》

郑振铎著。见《日记·1934/4/25》。

■《中国文学史》

郑振铎著。即《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2年12月北京朴社初版。《书信·320815致台静农》中说:“郑君所作《中国文学史》……诚哉滔滔不绝,然此乃文学史资料长编,非‘史’也。但倘有具史识者,资以为史,亦可用耳。”

■《中国文学史》

林传甲(1877-1922)著。1904年出版。该书对小说所论不多。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的参考书之一。林传甲,号奎腾,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早年曾为张之洞所器重。

民国六年(1917年),愤于“外人谋我之急”,在中国地理学会发起编纂《大中华地理志》,出任总纂。勤于著述,有“学界巨子”之誉。另著有《福海归程记》、《湖南驿程记》、《满蒙回藏地名释义》、《黑龙江最新地图》、《辽金元三史蒙拾》、《筹笔轩读书日记》等。最早撰写中国文学史的是外国人。一般认为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人自己写文学史的发轫之作。

■《中国文学史大纲》

谭正璧(1901-1991)编。见《日记·1925/10/14》等。谭正璧,笔名谭雯、正璧、桎人、佩冰、璧厂、赵璧、易璧、谭嘉定等。

现代著名出版家、著作家,文学史家。一生共出版著作近百种,一千余万字。

■《中国文学史纲要》

贺凯(1899-1977)编著。见《日记·1933/9/23》等。贺凯,名文玉,字凯,以字行于世。文学史家、文字学家。

■《中国文字之原始及其构造》

蒋善国(1898-1986)著。文字学。2册。见《日记·1930/10/28》。蒋善国,汉字学家。黑龙江省庆安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后获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毕业证书。曾任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梁启超的助教。研究范围广泛。

■《中国小说史料》

孔另境(1904-1927)编。《日记·1936/10/11》等提及此书。孔另境,原名令俊,字若君,桐乡乌镇人。茅盾夫人孔德沚之弟。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1895-1990)著。《日记·1935/6/6》记载:“买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一部二本,三元八角。”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著。鲁迅著《汉文学史纲要》,开列“参考书”,该书在其间。足见鲁迅对胡适之重视。

■《中国中世纪医学史》

廖温仁(1893-1936)著。也称《支那中世医学史》。《日记·1933/4/25》提及此书。

廖温仁,台湾人。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又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专研中国医学史。以《东洋脚气病研究》获医学博士(为留日第一个获得博士的台湾人)。1932年完成日文巨著《支那中世医学史》。该书揭橥一个思想:“医学史应属文化史之特殊部分”。不久,任教于京都帝国大学。留日期间,曾援助从事社会运动的台湾人。逝世前,已获聘台北帝国大学教授,惜因早逝而未赴任。廖温仁精通中国文化,但却对中国前途完全悲观。

■《周贺诗集、李丞相诗集》

[唐]周贺撰,附张元济校勘记;[五代南唐]李建勋(约872-952)撰,附张元济校勘记。诗合集。有《四部丛刊》本,总1册。见《日记·1934/4/14》。周贺,素爱山林,与僧人友善,尝出家。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

李建勋,南唐时官至司徒,赐号钟山公。

■《诸子学略说》

章太炎著。鲁迅写小说《出关》,部分取用了太炎老师的说法。

■《濯绛宦存稿》

刘毓盘(1867-1927)作。词别集。又作《濯绛宧词》。有宣统年间作者自刻书本。见《日记·1935/1/17》。作者赠鲁迅,见《日记·1925/3/20》。

刘毓盘,字子庚。光绪年间授云阳知县。民国初,执教于浙江第一师范。1919年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教授,主讲词史、词曲学等。编定《词史》一书,综述词之千年演变,颇多独到见解。该书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黄季刚《文心雕龙札记》、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为20世纪20年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的4部权威性著作。另有著作多部,毁于抗日战火。

■《字义类例》

陈独秀(1879-1942)著。文字学专著。1925年上海亚东图书馆石印本。鲁迅在北京大学售书处购得,见《日记·1926/2/3》。

陈独秀,字仲甫。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五四”运动领袖。精通训诂音韵,学有专长,章太炎也视其为畏友。陈独秀训诂音韵方面的研究著作还有《说文引申义考》、《实庵字说》、《荀子韵表及考释》、《古阴阳入互用例表》、《中国古代有夏声母说》、《连语类编》、《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韵集”目》、《“广韵”东科锺江中之古韵考》(后部分汇为《陈独秀音韵论文集》在中华书局出版)。直至1971年,梁实秋还在台湾出版陈独秀的《小学识字教本》。学者高一涵说:仲甫先生讲文字学,不在太炎先生之下。

其他类(54种)

■《大千图说》

传江希张著。《大千图说》出版于1916年,作者认为天下之害,在于“无天帝鬼神之说”云。其文荒谬,实无足观,但当时影响愚民甚众。鲁迅作《热风·(随感录)三十三》,随文征引其谬说种种,给予挖苦。说该书“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这神童算是糟了!”该书当时为美国人李佳白(RobertRichardLee)所欣赏,以万国道德总会名义出版《息战》一书,并为该书作序。

江希张为民国初年传说中的“神童”,据说不到10岁,就著有《四书白话解说》、《息战》、《大千图说》等书。但有可能为其父或他人代写。

■《动物学》

周建人(1888-1984)编著。教科书。1934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2册。见《日记·1934/7/12》。

周建人,原名松寿,字乔峰,笔名克士、高山等,鲁迅三弟。

■《俄国文学史略》

郑振铎编著。署名西谛。192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见《日记·1924/7/7》。

■《发须爪》

江绍原(1898-1983)著,周作人(1885-1967)序。民俗研究。鲁迅获作者寄赠,见《日记·1928/3/27》。

江绍原,民俗学家、比较宗教学家。

■《凡人经》

未详,或为现代民俗著作。见《日记·1935/4/4》。

■《废止朝食论》

同类推荐
  •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本书是《2007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书中所选文章均为我国2007年度最有代表性的美文。选录追求挑选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本书主要内容有:《22年前的24小时》、《漠风雕镂的“古城”》、《黄河边上的那条白狗》、《记一件有意义的好事儿》、《长山(外一篇)》、《南中国有个叫周庄的水乡》等作品。
  • 南方冰雪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

    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2008年中国南方暴风雪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一部关于存在、命运、灾难的纵深拓展之作。作者历经数月的艰辛而深入的采访,通过那些最底层的、第一现场的受灾和救灾的老百姓的亲身经历或口述,获得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和许多独特而不可重复的细节,让我们对这场灾难有了重新发现的可能。全书以交叉重现式的结构和鲜明的精神在场感,试图呈现出一种直逼物象本真的情景与氛围。在报告文学很长时间以来只强调“报告”而遗忘了“文学”时,这部作品具有很丰厚也很纯粹的文学性,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报告”核心价值。
  • 宋词概论

    宋词概论

    从宏观的角度来论述宋词发展过程,着重探讨宋词与宋代文化生活、宋人词体观念的形成和宋词的发展趋势,对宋词演唱情况、宋代歌妓状况的研究探赜索隐,别辟蹊径。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热门推荐
  • 回到爱的起点

    回到爱的起点

    如果爱能回到起点,我们是不是可以相爱一生?
  • 罪鬼

    罪鬼

    每一个人活着都是犯罪,而每一起犯罪的根源都有一只鬼,后来一只鬼的罪会不断重复抵消前世的罪,其名为罪人。同世之中,有种与生俱来的罪是轮回无法抵消的,它必须由无尽的痛苦,折磨,失去来赎罪,那是上天对他们的怜悯与惩罚,其名为罪鬼。
  • 十年星尘

    十年星尘

    圣经里说,爱是不嫉妒。所以,在陆星尘看来,她跟艾琳之间,不过如此。是的。她们在外人眼里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可只有陆星尘心里知道,她想要离艾琳远一点,再远一点。这种感觉在遇到周屿光后越加强烈。因为艾琳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陆星尘被笼罩在光芒下,成了艾琳背后的影子。终于,艾琳变得黯淡无光。陆星尘摆脱了艾琳的光芒,跟周屿光渐渐有了交集,可是,心里怎么湿漉漉的,像是忽然下起了不会停息的大雨?在青春的长河中,有的人走了,就不再回来;有的人还固执地等在原地,等着那个曾经一直想摆脱的人重新出现,带着风与海的味道,轻轻呢喃:“喂,我回来了。真好,你还在。” "
  •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一套丛书。十年情缘。终身成长。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流光:蔷薇花开(90后获奖者作文范本3)

    流光:蔷薇花开(90后获奖者作文范本3)

    《流光:蔷薇花开(90后获奖者作文范本3)》收录第九到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部分90后一等奖获奖者的优秀作品。他们中有些人已经迈入大学的殿堂,有些人还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现在,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品味青春的美好,共享90后温暖的文学盛宴。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文合集。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初高中生提高作文水平,还可以给青春文学爱好者带去全新的阅读体验,更能从作品中体会90后的青少年的思想感悟和精神世界。
  • 灵眼警探

    灵眼警探

    灵眼警探文轩,有着一双不为人知的阴阳眼,就是这一双阴阳眼,让他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听到许多别人听不到的东西。棘手的案件每天都在发生,亲情,爱情,友情……在利益面前卑微得接受着考验,在这一切的背后,谁又该为之买单,故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可是这一切真的是存在的吗?究竟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局呢?让我拭目以待吧,是真是幻,即将揭晓。
  • 快乐成长的文学故事

    快乐成长的文学故事

    本丛书能够真正启迪青少年朋友心灵,激励他们成长,内容涵盖思想品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以故事的形式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使青少年阅读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心灵启迪。
  • 欺世盗明

    欺世盗明

    现代人王卓,本是一名特种兵指挥官,因一次交通意外,灵魂穿越时空,来到了明朝末年,融入到一个富二代唐琪身上,原本可以,骑马,遛狗,赛风流,但是因为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发誓要阻止那段屈辱的历史,为了逆转历史,改兵制,强兵备,战鞑虏,霸海权,取天下。
  • 不老情天

    不老情天

    万物皆灵,群雄逐天。究竟谁可掌乾坤,又是谁可指天下?可悲,可悲,一切皆为天地局。————————————天命之子,命不比一介凡俗,爱恨情仇难自主,此生只为一人天。可叹,可叹,情到深时难自主。
  • 花都鬼少

    花都鬼少

    《都市力作》世人笑他太疯傻,他笑世人看不穿。叶家弃子叶无道,京城有名的纨绔,人渣中的人渣,废物中的废物。就是这样一个弃子纨绔,十八年后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原来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伪装,一切才是开始……叶家无道真正的帝王,慕容雪痕一世倾城,叶家晴歌风华绝代,萧家明月出尘不染,何家倾月只为君顾。林家诗韵,毕生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