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2800000016

第16章 世界很可笑,给它一个淡淡的鬼脸(1)

大有好笑事,

略陈三五个。

张公富奢华,

孟子贫坎坷。

只取侏儒饱,

不怜方朔饿。

巴歌唱者多,

白雪无人和。

——寒山

我一生就这样随遇而安。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世间闹事,无须怨怒

这个世界上处处有可笑的事,时时有可笑的人。一件一件地说,几百年也说不完。寒山说,我就说三五个吧。

第一个是张仪和孟子。孟子大家都知道,就是孔孟之道的那个孟子。儒家学说在他手里发扬光大。他的才华德行,大约算得上是君子了。然而,他一辈子非常坎坷贫困。另一个人——张仪是战国时代的人,是纵横家的代表,曾经当上秦国的丞相。所谓纵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忽悠。很像现在搞文化创意的人,用各种各样的点子赢得别人的投资。没有什么原则,只要能忽悠到投资就是成功。

寒山觉得这件事实在很可笑。像孟子这样恪守诚实信义的人,遭受的是贫穷潦倒。像张仪这样哗众取宠、权谋算计的人,却享受富贵荣华。

第二个,寒山说的是东方朔,汉代有名的文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幽默大师,因为能讲笑话,所以汉武帝把他留在身边作大臣。东方朔其实是有治国理想的,却不得不以俳优取悦皇帝。寒山说的是东方朔早期的事情。那时,东方朔做一个小小的公车令,薪水低微,又见不到皇帝诉苦。怎么办呢?他吓唬几个为皇帝养马的侏儒说:“你们几个既不能打仗,又不能种田,又没有治国方略,皇帝打算要杀死你们。”结果,侏儒哭着跑到汉武帝那儿。汉武帝问怎么回事,侏儒就说了是东方朔告诉他们的。

汉武帝把东方朔叫到跟前,问他为何如此。东方朔就说:“这几个侏儒身高不足三尺,我的身高堂堂九尺有余,拿的薪水却和他们一样多。皇上这是要把他们饱死,而把我饿死。”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就提拔了东方朔。

第三个,寒山说,那些粗俗的歌曲唱的人很多,而那些精美的优雅的歌曲却没有多少人欣赏。这个典故大凡中国人都知道,叫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典故出自宋玉《对楚王问》,讲一个歌者先唱了《下里巴人》,全国有几千人去附和他;又唱了《阳阿》《薤露》,全国有几百人附和他;最后唱了《阳春》《白雪》,全国只有几十个人附和他。由此,有了“曲高和寡”这个成语。

寒山讲的这三件事,其实都和命运有关。第一件事,关于个人的品德和命运,好的德行并不能带来好的命运。第二件事,好的天赋也并不能带给你好的报酬。第三件事,好的品质也并不一定让你更受欢迎。

三件事,说的都是世间的不公。所以,隐含的问题是如何看待世间的不公。再往深里说,三件事,说的都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命运。所以,如何看待世间不公的问题,其实是:如何把握我们不能把握的?再往深里说,是如何看待世间的宿命?

为何好人没有好报?

关于“好人常常不得好报,坏人过得很好”,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感慨。上天似乎不会因为你有好的品德而特别垂顾你,也不会因为你作恶累累而惩罚你。好像我们已经见惯了好人遭遇灾厄,而坏人春风得意,这是为什么呢?只能如孔子那样感叹:都是命啊!都是命!有什么办法呢?命中注定似的,伯牛那样的好人,偏偏得这样的绝症,偏偏要死掉,怎么会这样呢?

在西方,一些人为此而怀疑上帝。假如有上帝的话,上帝怎么会让好人受苦呢?而孔子却没有什么怀疑,只是认定这是天命。所谓“知天命”,就是对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的坦然接受。

我试着从逻辑的角度对此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好与坏的判定很复杂,你看到的一个很好的邻居可能是一个变态的连环杀手;我们如何判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

第二,我们认定的好人,往往是对我们有利的人,而坏人,不过是对我们不利的人。

第三,我们没有人知道上帝或造物主对于幸福的界定。我们按照世间的习见,认为财富、名气就是美好的命运。但或许,在造物主那里,这些不过是粪土,而我们认为的磨难、厄运里其实深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美、幸福和宁静。谁知道呢?谁知道造物主的规则呢?

第四,说到报应,说到命运。我们看到的只是眼前,最多是这一世。如果生命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我们不知道他遥远的从前和茫茫的未来。那么,你看到的只是这一世。下一世呢?上一世呢?谁知道呢?

命运对我们而言,意味着无法控制的力量。因此,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常常产生认命的念头。确实,人要死亡,什么时候死亡,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只能认命;有些人无论做什么,总是穷困,有些人不论怎么做,总是富裕,好像也是命中注定,只能认命。虽然认命,还是会抱怨,为什么我的命就不如别人呢?有一个成语叫“怨天尤人”,是我们在遇到不幸时最容易出现的情绪。

为什么这么倒霉的事情会落在我的身上呢?为什么我老老实实做人却总是遭遇艰难困苦呢?于是抱怨上天太不公平了,抱怨别人对自己的种种不好。在日常生活里,抱怨是我们经常生发的念头,所以,说我们活在抱怨的世界里,并不过分。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最多的,是命运的不公。

问题是,真的有命运吗?如果真的有,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这个人的容貌漂亮,而那个人很丑陋?为什么这个人生在富贵之家,而那个人生在困顿之家?为什么这个人能够出名,而那个人不论怎样都默默无名?……这一切都好像命中注定,好像有一种所谓的命理,在你出生的时候已经决定了。

明代的袁了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了凡四训》,讲了他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很了不起的算命先生,说他几岁会怎么样会怎么样,结果,后来一一验证。他觉得非常神奇。这时,袁了凡遇到了一位真正的佛教徒,那位佛教徒告诉他:一点也不神奇,这都是你以前所做的结果,不过是那位算命先生敏锐地觉察到罢了;如果你现在改变你的行为,你的命运就会改变。结果,接下来的事情是,算命先生所预测的都不准确了。

袁了凡这本书非常值得中国人阅读。一般中国人在命运面前,首先的反应是抱怨,然后是认命,然后是祈求神灵来帮助自己,或者通过风水的种种法门,比如改名字、改家具的方向等来实现改运。所以,风水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推崇,大批人到佛教的寺庙里去烧香、捐钱、跪拜,目的并非为了解脱,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自己的命运更好。然而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在命运面前,比如遭遇突然的疾病,首先的反应是接受,很坦然地接受,然后是思考自己过去的行为,然后是更好地活下去。

在命运面前,一个佛教徒生起的念头是因果,他用因果来看待生命的种种现象,他相信不会无缘无故地生病,不会无缘无故地倒霉,万事总有它的缘由。因此,他会坦然接受,但是并不认命,也不信命。

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么,在佛教徒看来,命运的方向盘就在自己手上,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也没有什么至高的神灵在主宰着。并没有神,也没有外在的什么神奇方法,可以改变你的命运。那么,你自己如何决定着你的命运呢?佛教用因果来解释其中的秘密,《因果经》:“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万事先看自身业多少

佛教有十二因缘的说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昭示了轮回的秘密,也昭示了生命的秘密。一般的宗教都认为存在着一个造物主,一个高于人类的全能的造物主,比如上帝。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类,以及人类所见到的大自然,都是上帝所造。但是,佛陀的十二因缘显现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并没有一个外在的造物主,而是人自己创造了自己,自己创造了自己所见到的一切。之所以有人类,之所以有大自然,之所以人类有种族等各种差异,并非上帝的旨意,而是各种生命在无数的时间里造下的各种各样的业所造成的。

没有上帝,没有外在的什么神灵,造就这个世界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业造成了这一切,是我们自己的念头造成了这一切,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如果你理解了这个观念的深刻含义,就会明白佛教的真正核心是什么,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得道的高僧并不认为佛教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佛教并不消极,而是洋溢着积极的精神。是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一切的一切,不是什么运气或神灵所为,而是我们的意识、行为种下的种子结下的果。

很多人遇到过被偷窃,或者其他倒霉的事情,往往会痛恨偷窃的人。试着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不要去痛骂小偷如何无良,也不要去责怪警察如何不得力,而是集中到自己身上:是我自己不小心丢了东西。不是别人要特别害我,而是我自己不小心把东西丢了。失恋的时候,我们往往怨恨那个离我们而去的人,试着不要去怨恨那个人,而让自己意识到是我自己爱上了那个人,但他并不爱我,意识到是我自己的爱出了问题。

试着在每次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别人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我们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是因为我们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埋怨别人上,而这丝毫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别人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有所改变。

所以,试着转向自己。不论发生什么,自己先承担下来。自己承担下来,就可以慢慢去解决;如果推给别人,就永远不会有解决,就永远只是在抱怨。

一切皆有因果

自己承担下来,并不是自怨自艾,而是慢慢找出原因,面对自己,面对真相。

凡事一定有它的原因,这是十二因缘说传递的一个信念。所有现象都有它的缘起,之所以来到这个世间,是因为最初的那一无明妄念,遁入时空的隧道,成为一个有形的生命,成就了一套感觉的器官。因为有感觉,所以,就有感受;因为有感受,就有贪爱;因为有贪爱,就有获取;因为有获取,就有拥有;因为有拥有,就有新的开始;因为有开始,就会有终结。

生命的现象,就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循环,不断生灭。根本的起因是无明。

所以,凡事一定有它的原因,而所有的原因,追溯起来,都应该从念头上下功夫。试着安静下来,看看哪一种烦恼,不是因为妄念而生发的。

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痛苦,常常源于我们对于原因的蒙昧。当我们自己遇到挫败的时候,我们不去思考原因,而很快陷于沮丧,很快认命;然后觉得生活一团糟,没有什么意义。当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不去思考原因,很快认定是别人的运气好;然后,总在埋怨自己的运气太差。十二因缘的道理告诉我们,凡事一定有它的原因。你无法达成某件事,一定有你自己的原因;别人能够做成某件事,一定有别人自己的原因。

很多佛教的故事里,佛陀讲到这个人为什么这样,那个人为什么那样,总要归因于他们的前世。比如他的前世射杀了一只停留在树上的鸟儿,这一世他就因采摘树上的果实而失足堕入死亡。关于前世的业力对于今世的影响,非常复杂,超出一般人的认知范围。

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在心理上有抚慰的作用。如果我的不幸,完全没有原因,那么,我对于存在就会全然失望;因为没有原因的话,就没有法则,没有规律,我对于生命就完全没有办法把握。如果我的不幸,有它的原因,那么,我对于存在就会抱着希望;因为既然有原因,那么,就有法则,有法则就可以找到生存之道。所以,对于事必有因的信念,会把人带向积极的人生道路。活着,再也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

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要抱怨,不要愤怒,不要委屈。安静下来,找到它的原因。就算你自己暂时找不到,也安静下来,相信事必有因。自己承担下来,然后,找出原因。遇到偷窃,想一想,为什么我的钱包会被偷走?遇到失恋,想一想,为什么我会被抛弃?不论遇到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想想它的因,想想它的缘。因是主要的原因,缘是外在的原因。因缘和合就促成了一件事。

再来说说被偷窃,也许是你自己太大意,或者,说得更深一些,也许你的前世曾经犯下一个贪财的业,现在遇到了这个缘,正好你出现在那辆公交车的时候,那个和你曾经有过什么过节的人也出现了,正好人很多,而你很困,于是,那个人就偷了你的东西。继而好好想一想:为什么钱财被偷了以后你会愤怒?不妨再设想那个小偷曾经和你有过什么过节,比如你在前世欠了他钱不还,现在他偷走,算是你前世赖账的一个偿还。

同类推荐
  • 心灵茶坊

    心灵茶坊

    很多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改变也许不难,也许一条故事,就能点亮你心灵的人生感悟。本书汇集古今中外最贴近青少年的心理励志故事,一起重温心灵鸡汤带来的感动。
  •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时值季羡林先生诞辰103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原来《季羡林谈人生》的基础之上,循着季羡林先生的思想轨迹,精编精选了季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精心设计出版了《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

    《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汇集了诸多名人故事和具有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伟大的思想精华有益于孩子们道德灵感和生命智慧的索取。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观念的时候,孩子在此时接受的教育是高尚的思想,并且要修炼良好的举止操行,形成健康、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生哲理,通俗易懂的故事能够深入浅出地道出大道理,并且能令孩子高兴。
  • 做人可以很艺术

    做人可以很艺术

    说到做人,老一辈的人都会说:“做人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句话到现代仍然适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与人的相处也因为时代的进步而产生了变化。做人除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之外,还要讲究做人的艺术,做人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门艺术,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去做人。著名作家凌先有认为,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做人可以很艺术,但是这种艺术应该是真诚而非虚伪的。是善良而非邪恶,是宽容而非狭义,使谦虚而非傲慢,是高尚而非庸俗,这是对做人的艺术的最经典的解析。
  •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越玩越聪明的孙子算经

    本书是一本大众趣味数学读物,以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为蓝本,用现代方式对其中的45道古代算数题目(如《鸡兔同笼》、《物不知数》、《三女归宁》等)进行层层解析,并辅以大量古今拓展题目,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算数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古人灵巧的思维方式。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从古人那里继承思维法宝、提升脑力,还能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提升古文水平,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休闲益智类读物。读者对象:大众读者。
热门推荐
  • TFBOYS浅夏殇秋

    TFBOYS浅夏殇秋

    秋天相聚,夏天分别,满满的回忆我不想有过泪水的痕迹,浅夏殇秋,离愁似水
  • 仙侠谭

    仙侠谭

    三百年前,天界第一神将伏魔星君莫生,受天尊之命,前往鬼渊诛杀入侵凡界试图盗取九神鼎的鬼王帝世,却不料与帝世大战九天九夜,不但没有分出胜负,反而互相欣赏,称兄道弟。天尊震怒,求助盘古大神,盘古大神出面,镇封三人,按照天界律法,当以抽其血,贬下凡界,经历三生三世轮回之苦。天尊为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整顿天界,更是施展神通,分身下界,创立‘轮回’组织,以用来监视惩戒莫生、帝世、离仙转生之人。
  • 药师毒后

    药师毒后

    名动天下的神医药师是她,令人恨不得杀之的毒女也是她,号令天下的幕后者亦是她…母亲是人人口中的毒妇,而她理所当然地应了毒女这个名号。出身名门世家,从小却背负着贱种的称号,被弃之于名门最脏的角落。受人欺,受人唾弃,任凭打之,骂之。而当她变成了她。往日的贱种背着毒女的名,毒茶所有欺她之人,害她之人。她的丹药可取人性命,也可救治世人,更可治得这天下。她背着世人给予的神医名号,却从不救人。她说:她的名,就是为了将这天下人贱踏于脚底下,亦是独步天下之意!*****************************************************名门“贱种”,卑贱之躯,却斗得家宅,斗得宫廷,更斗得这天下。一朝成就立国皇后,凤临天下。名门深宅,人情淡薄,阴谋算计,尔虞我诈,危机四伏又算得了什么。*****************************************************第一次与他相遇,两人便双双许下重誓,此生只爱对方,无论是身还是心,只能是对方。在这个以男人为尊的古代里,这样的誓言,对于世人而言已然是逆了天。然,他的世界只要有她一人足矣!*****************************************************他银甲加身,她站在他身后,助他得天下。夫妻携手,步步登峰。
  • 似顺论

    似顺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刺杀李鸿章

    刺杀李鸿章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与阴影构成的。1896年,李鸿章应邀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此行实为商谈《中俄密约》,达成中俄联盟,以遏制日本在远东势力的过分膨胀。临行前夕,李鸿章做了一个恶梦,梦见自己深陷狼群,四面楚歌。大清外交官陆云起受命先行前往俄阔,为恩师李鸿章扫除危险与障碍,却不幸遭人嫁祸,陷入绝境,受到狼群与俄国警方的双重追击。在他逃亡与追逐的途中,各方势力交错对抗,一个隐藏在西伯利亚深处的狼人帝国,一个刺杀李鸿章的阴谋赫然浮现。
  • 最美不过曾经

    最美不过曾经

    慕夏,叛逆如她,遇上爱情竟不知所措的。爱情所带给她的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
  • 诗话总龟后集

    诗话总龟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爱无轮

    魔爱无轮

    无情胜有情,当一切真心化为仇恨的时候,不过是一把利剑,杀人不见血。为救父亲,魔姬深陷囵吞,偶遇剑魂得以相救,从此纠缠不清。因父亲的失踪方舞伊独自带着婢女离开独秀山庄寻找父亲,却没想到一路上遭到追杀,因他相救一路相随,当揭开层层面纱之后,亲情,爱情的背叛又另她何去何从……
  • 绝世洪荒

    绝世洪荒

    洪荒之期,混沌一片,妖兽纵横,所过之处生灵涂炭。妖兽大军由四大上古妖帝率领,企图一举消灭人类,星元天尊开辟天道,封印四大妖帝,最终击败妖兽大军,妖兽大军溃败而逃,而星元天尊也不知去向............
  • 雅述

    雅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