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1800000018

第18章 做勇于奉献的人(1)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①。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②。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③。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④。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⑤。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⑥。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⑦。

【注释】

①当:抵挡。

②霹雳:迅雷声。虏骑:敌人的骑兵。蒺藜:本是带硬刺的植物,这里指的是铁蒺藜,为古代战场上用来防御的障碍物。

③弃置:抛弃一边,置而不用。蹉跎:指岁月虚度。

④穷巷:深巷。虚牖(yǒu有):空寂的窗户。

⑤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唐代常为西北边境的战地。阵如云:是说军阵排列如云一样密集。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书。交驰:往来飞马传递。日夕:白天黑夜。

⑥节使:持有朝廷符节的使臣。年少:年轻人。

⑦莫嫌:不要嫌弃。云中守:云中太守魏尚。【品评】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共30句。开头十句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老将少时有汉朝名将李广之勇,驰骋沙场,征战劳苦,却无寸功之赏。中间十句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生活。老将被弃置不用,久不习武,以耕田为生,门前冷落,但老将并未消沉。最末十句写边烽未熄、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衷肠。贺兰山一带战阵如云,老将拿出昔日的宝剑练起武功,渴望被朝廷任用。诗人借用魏尚典故,表达老将爱国之情。

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一腔爱国豪情无处诉说,这该是何等痛苦的事情,屈原因此而怒投汨罗,但本诗中的老将却并未因此消沉颓废,也没有借酒浇愁、发泄怨气,而是依然想着“誓令疏勒出飞泉”,一心为国、无欲无求的报国情怀,读之令人泪满衣襟,油然而起崇敬之情,比之左思“功成不受爵”的高尚情操,更令人钦佩、赞赏,可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烈情怀相媲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①。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沈塘坳②。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③。

布衾多年冷似铁④,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⑥!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⑦!

【注释】

①秋高:秋深。

②罥(juàn):挂。

杜甫③俄顷:一会儿。漠漠:灰暗的样子。向:将近。

④布衾:布做的被子。衾:被子。

⑤彻:彻夜,一夜到天亮。

⑥安得:怎能得到。广厦:宽大的房屋。

⑦突兀:形容高耸的房屋。见:同“现”。

【品评】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虽然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八月秋高风怒号”五句于客观描写之中寄寓情意,让读者仿佛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五句,写“南村群童”抱走茅草,为下文埋下伏笔。“俄顷风定云墨色”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诗的最后12句,诗人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和盘托出,他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

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思,不仅杜甫为之牵肠挂肚,其他文人骚客也因此寝食难安,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咏道:“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顾炎武也为之高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就这样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爱国志士们的心灵。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①。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②。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④。

【注释】

①黑云:指进军时的滚滚烟尘。向日金鳞开:太阳透过云隙照在铠甲上,像鱼鳞一样,金光闪闪。甲光:盔甲的光芒。

②塞上:长城一带,此泛指北方边地。燕脂:即胭脂,此处指暮色霞光。凝夜紫:暮色渐深,云山被霞光照射,变成紫色。一说,长城附近泥土多紫色,所以称为“紫塞”。

③易水:在今河北省易县。

④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燕昭王曾置千金于台上,用来招聘天下的贤士。玉龙:剑的代称。

【品评】

这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危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爱国光荣传统的民族。国恩重如山,报国子民心!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对国家怀有拳拳之心,对民族怀有眷眷之恋,由此,无数爱国者用生命、热血和全部精力谱写成了一曲曲千古传诵的爱国强音:陆游临死不忘国忧,刘胡兰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爱国激情,将永远回荡在中华大地,激励着后人不断探求、奋进。

咏田家①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②。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③。

【注释】

①此诗题目一作《伤田家》。

②“二月”二句:新丝,二月刚养蚕,却不得不预卖丝。新谷,五月新谷未登场,却不得不预售谷。粜(tiào),卖粮。

③绮罗筵:指富豪人家华美的筵席。

【品评】

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深刻地揭示了唐末广大农村令人怵目惊心的现实状况:蚕刚养,就卖丝;谷未登,卖青苗,广大农民无法生活,只好大批逃亡。紧接两句用一个形象比喻:“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它通俗、平易、恰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那血淋淋的现实,叫人一读就铭刻在心,永志不忘。“我愿君王心”以下是诗人陈情,表达改良现实的愿望,充满作者对田家的同情,可谓“言简意足”。

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受剥削压迫最重的一个群体,因此,许多文人作品都满蕴着对人民的同情。汉乐府民歌中的《妇病行》,描写了一个穷人家庭被贫病所困陷入绝境的不幸遭遇:妻死儿幼,丈夫和孤儿饥寒交迫,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悲惨生活。皮日休则在《橡媪叹》中比较集中细致地描写了橡媪捡取橡实以及加工用以充饥的过程,突出了人民的辛勤劳苦。总之,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描写是古代文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那份忧国忧民的真情。

金错刀行

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①。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②。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③。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④。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⑤。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⑥。

【注释】

①金错刀:用金涂饰刀身。白玉装:用白玉装饰刀柄。

②八荒:八方荒远之地。此泛指一切荒远的地方。

③京华:即京师,指南宋都城临安。意气:豪情气概。相期:互相希望和勉励。

④史策:即史册。

⑤尔来:近来。天汉滨:汉水旁。玉嶙峋(línxún):参差矗立,洁如白玉。

⑥三户能亡秦:战国时秦国用外交手段孤立楚国,后又将楚怀王骗入武关,要求割地,怀王不答应,于是被扣留,终于死在秦国。当时楚国人民非常愤慨,民间有谣谚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品评】

这首诗犹如报国的誓言、战斗的号角,铿锵有力地掷在人们面前,表达了作者“一片丹心报天子”、为国立功的远大志向和歼灭敌人、兴复宋室的坚定信心。

全诗以金错刀起兴,以刀喻人,抒发情感。起首两句音节高亢,随后四句一转换,越写越激厉,在末尾几乎高声呼出,情感饱满,热血沸腾,激励着历代的爱国志士们。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经久不衰。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④。

【注释】

①早岁:早年。世事艰:指坚决抗金、收复失地的主张,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困难重重。气如山:收复失地的战斗意志像大山一样坚定。

②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即瓜洲镇,在今江苏扬州邗(hán)江区南长江滨,与镇江斜相对峙,是江防要地。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南宋与金在西北的交界处。上句是隐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将刘锜、虞允文等在瓜州、采石一带拒守。结果,完颜亮为部下所杀,金兵溃退。下句是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在南郑军中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③塞上长城:作者自比为可以捍卫国家、防御敌人的边塞上的长城。许:期待。

④出师一表:指诸葛亮的《出师表》。堪:可以。伯仲间:不相上下。

【品评】

此诗抒发退敌立功理想破灭的愤激之情,倾吐自己的爱国热忱,采取的是以青壮年与现在对比的手法。

前四句写往年,说自己豪气干云,亲身投入战斗行列。写得气宇轩昂,铿锵有力,与内容紧密相合。“楼船”两句全用名词组成,但恢宏广阔,老健遒劲,读后使人如见其胸怀。后四句写现在,叹息自己壮志成空,年龄老大,于是期望有诸葛亮那样的能人出兵北伐,消灭敌人。全诗刻画了一位有志于恢复中原而又报国无门、老当益壮、时刻不忘为国立功的爱国诗人形象。

爱国,在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了不同的诠释,屈原投江汨罗是爱国,子产不畏人言实行改革是爱国,葛洪为国民著书立说也是爱国。爱国,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行一言中,它不一定要为国捐躯,也不一定是抛头颅洒热血,只要言谈举止符合源远流长的爱国精神,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爱国者。

示儿①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②。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③。

【注释】

①示儿:写给儿子看。

②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③乃翁:你们的父亲,陆游自称。

【品评】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写于宋宁宗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春。这首绝笔诗凝聚着陆游毕生的心事,总结了诗人一生的政治抱负,表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首浸满血泪的悲壮的千古绝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两句说理,“万事空”与盼望“九洲同”看似矛盾,其实正表明了陆游对个人与国家截然不同的态度。“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可以说是诗人临终前的遗嘱,说自己一生一直在等待恢复中原的一天到来,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他仍坚信,这一天终会到来,希望自己到时能知道,在九泉之下得到一份安慰,分享胜利的喜悦。全诗没有一言谈及私事,但作者至真至诚的爱国情操已然力透纸背。

轰轰烈烈是爱国,默默无闻也是爱国。陆游属于前者,而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邓稼先则属于后者。当他奉命研制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神州大地试爆成功时,他的亲朋好友甚至他的妻子都不知道这颗原子弹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在身患绝症临终前,邓稼先依然别无所求,只是对夫人和同事们说:“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都已经试爆成功,我已经死不足惜了。”这位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极其荣耀的物理学家,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辛勤耕耘了30多年,他的名字就如他试爆成功的原子弹一样,回响在中华大地,并将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后来者为祖国的明天奋斗不息。

石将军战场歌

李梦阳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①。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②。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③。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④。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天生李晟为社稷,周之方叔今元老。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朝郭子仪。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黄山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再造图。

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⑤。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注释】

①遗镞(cú):遗迹。

②蒙尘:谓天子被俘。反覆:一再,十月间的进攻已非首次,所以这样说。

③彰义门:北京城九门之一,门前胡儿饮马,烽火烛天。意味着京城已危在旦夕。

④天清:天时,野旷:地利。

⑤枭(xiāo)雄:此用褒义,英雄豪杰之意。云台:汉代洛阳南宫中的高台,明帝图画中兴功臣32人于其上。杨:指杨弘,亦明代卫国功臣。

【品评】

这首诗歌颂明代英勇抗击瓦剌族入侵的将军石亨,是一首洋溢着高尚的民族气节的诗篇。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大荒四经

    大荒四经

    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最丰富、最深入、最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再现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盛况,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
热门推荐
  • 有你走过的每分每秒

    有你走过的每分每秒

    一个屌丝,两个千金小姐之间的那点事。。。
  • 逃离恶魔总裁(完本)

    逃离恶魔总裁(完本)

    六岁的时候她跑去跟邻居家的小男孩一起玩他抓她回来用刷子刷遍她的全身还让她一遍遍念着——我下次不敢了十四岁时她去参加联谊他关了她十天打得她爬不起来“以后不准去上学了!”十六岁初潮她以为自己要死了哭着求他:“把我的骨灰撒到海里吧,那样我就自由了。”他冷冷回答:“等你死了再说吧。”她不断找寻逃跑的机会终于赔上了一切逃了出来很多年后金霖看到了一张与自己肖似的小脸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残忍的冷笑……介绍朋友的美文伤疤娘娘http://novel.hongxiu.com/a/230416/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 血屠异界

    血屠异界

    冷风,生死关头被病毒同化,获得神秘力量。力量开启,他被带到了以实力为尊的异世界。一场腥风血雨之旅,他能否掌控自己的命运?
  • 斩仙逍遥外传

    斩仙逍遥外传

    “你若无情我便休,从今以后你做你的掌门,我做我的百姓,从此陌路至死不相往来。”如果当初我没有上这方寸山,就不会遇见你,就不会有今后的这么多痛苦。念当初,樱花醉香,此生不枉。望归处,步摇流影,来世续姻。余生好久,他好难忘……
  • 猎爱

    猎爱

    在都市生活里,一位平凡的女人爱上一位看似和自己身份悬殊太大的男人。女主角安琪是一位未婚先孕的妈妈,对于自己的宝贝孩子。安琪更是疼爱有加,可是对于那个孩子的爸爸。安琪确实咬牙切齿的恨着,讨厌着。他就是一个恶魔,一个来自安琪心里无法摆脱的恶魔不肯放掉她的恶魔。和他纠缠了多年,安琪深知自己无法斗得过他。每次遍体鳞伤的也只有安琪。就像是一只受伤的小猫一样,独自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在黑暗里瑟瑟发抖。
  • 和道姑捉鬼的日子

    和道姑捉鬼的日子

    明月几时有,抬头自己瞅。而我,古月,只能瞅见一堆又一堆的妖魔鬼怪。我是道士?不是。我是和尚?还没娶老婆呢,哪能看破红尘啊。我是-----谁?站出来!刚才谁说我是神棍的?你见过这么帅的神棍吗?我只是个普通人。至于为什么捉鬼,都是因为我开了天眼。为什么我会开天眼呢?只因为我撞到一个女道姑的胸脯-----记者:“后来呢,后来呢?”我:“后来,就过上了没羞没臊-----”花满楼:“古月,赶紧给老娘回来,买根儿黄瓜你跟记者扯什么淡。”
  • 喉舌

    喉舌

    官场道与术、权与利、荣与辱、罪与罚、官场成与败是人生哲学最精彩的展示,阅读这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官场经验,可触类旁通,增加更丰富的生存智慧。主人公秦雄阴差阳错并机关算尽地当上了伶南日报的总编辑,正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在他的努力和筹备下,一家隶属于日报的充满生命力的快报应运而生。然而好景不长,他即遭冷藏……他曾经徘徊,曾经低落。他熬过了人生的冬天,但是他能越过报业变革的各种暗礁险滩吗?在文坛和官场,文人相轻、朋友反目、文化人格堕落,难道是中国文人的千古宿命吗?在一桩桩关于新闻的“政治事件”背后,隐藏着多少匪夷所思的内幕?
  •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王妃很无良:代夫娶亲

    王妃很无良:代夫娶亲

    所谓的冤家路窄就是走到哪里都会遇上,她才不会忘记当日这位高傲的王爷在新婚之夜给自己的侮辱,看到他都懒得搭理他。可是他却阴魂不散地跟着自己,非得和她交朋友,居然还提出让她娶了他的女人,有没有搞错?让自己的王妃娶亲的王爷,真是史上的极品。行,娶就娶吧,不过要是出了什么事情可别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