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30000000013

第13章 乌合之众(3)

世界是公平的,时间会让一切变得公平,小圈子的稳定必将被真正的公正和理性所取代,若始终以这种姿态面对自己的错误,早晚会被抛弃。但最可怕的现象,是我们每个人都这样。这不光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更是这个民族的悲哀。但愿这个悲哀在不久之后能够不复存在,只有懂得认错的民族才是能够纠错的民族,只有具有纠错能力的民族才能更好地发展。否则沿着错误的道路一直下去,只会错得更多,最后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哭都来不及了。倒不如在开始就大方地承认,改正之后就不会再挨骂了。

4.既喜欢结圈子,又喜欢窝里斗

中国人的群体属性是最强的,他们最愿意结圈子,可是他们又最不懂得合作,总是喜欢窝里斗。就像柏杨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单个是条龙,但是几个联合之后就变成虫了,没能耐了。

大家都应该知道曹植,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子,七步成诗,才华横溢。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也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曹操甚至曾经想过死后要把自己的家业都交给他,这自然就让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心中不爽了。于是,曹丕和曹植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最后,曹丕赢了,接替了曹操的位置。于是,他上位后的第一个动作不是改革,而是找来了曹植,对曹植说:你以前经常在老父亲的面前逞能,显示你的才华,可我觉得你是装的,如果你真的有才华,那么就在我面前作一首诗,我给你走七步的时间,你若作出来了,我放了你,作不出来就证明你虚有其表,我就杀了你。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作完了这首诗后,他老母亲出来了,帮曹植说了话,而曹丕也颇受感动,于是就顺坡下驴,放了自己的弟弟。

这就是窝里斗的一个典型案例,曹丕对待自己的亲人比对待外人更狠。可是,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呢?我们是一个讲究亲情、讲究团结的民族啊,怎么还会热衷于窝里斗呢,那不是矛盾吗?

关于这一点,看似矛盾,其实是有其内在的逻辑的。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很强的群体属性的,也就是爱找圈子,这种思维的基础是没有自我。因为他们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评价,以感受自己的存在,所以,圈子在他们的心里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会为了不违背圈子的价值取向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另一点,他们找圈子仅是为了感受自己的存在,而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有问题了,一般来说,以实现价值为目的的人,他们选择圈子的时候肯定会更加苛刻些,他们是把理想建立在圈子之上的,至少是想通过圈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这时候,圈子内的合作关系,也就是整个圈子的创造力或者说效率,对他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这是他们实现自我的手段。所以,对他们来说,圈子的创造力或者效率跟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发展方向相同。因此,他们团结,他们会更加在意圈子的稳定,而不去破坏,因为构造圈子就是在实现自我。

而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建立圈子的目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中国人结圈子是为了感知自己的存在,他们走进一个圈子的目的不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想得到圈子里的人的认同,对他们来说,圈子更像是他们的庇护所。他们对圈子的要求也就变成了趋同性,他们更喜欢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组成的圈子。如果一个圈子里突然有一个人发迹了,那么,圈子里的其他人大都会疏远那人,因为这时对他们来说,这个人的存在衬托了自己的不成功。当然,也有依附于一个强者的圈子的情况,不过这种圈子更不可靠,里面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的,他们是以放弃人格的代价依附于强者。一旦圈子出了问题,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撇清跟圈子的关系,对他们来说,自己的安全更重要。所以,在自己和圈子之间他们永远都选择自己,因为他们将自己和圈子看成对立关系,而不是共存关系。还有就是,依靠这种关系成立的圈子最害怕的就是利益,因为大家进入就是为了利益,那么一旦有更大的利益出现,他们马上就会反目,之前所有的所谓盟誓,所谓团结都不在了,瞬间变成了敌对关系。

这样,我们就应该明白了中国人不能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来到圈子的目的本就不是合作,他们都是各有各的需求的。加入圈子不过是想找一些认同自己的人而已,而这认同也不是人格上的认同,不过是能一起吹牛皮的人而已,一旦关系到利益的时候,圈子马上就解散了。所以,当他们面对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分裂了,因此曹丕和曹植虽然是亲兄弟,但面对权力的时候也一样反目。

因此,中国人很难合作,或者说很难团结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他们本就不是为了团结来的,他们来到圈子的目的就是获得认同或利益,而不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对圈子的概念就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而不是利用和圈子一起成长带来好处。

这时,对他们来说,圈子的成功只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欲望,一旦他们觉得自己在合作过程中身价提升了,那么,他们就会马上选择离开这个圈子,去寻找下一个,这时候,圈子就解散了。

所以,很多的圈子都会呈现出分分合合的状况,时而一致对外,时而内斗不断,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同样是曹植的那个年代,还有几个同姓兄弟,比曹氏弟兄斗得更狠,那就是袁绍的几个儿子。

袁绍死后,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最喜欢的儿子袁尚,结果,他的大儿子袁谭就不高兴了,父亲死了没多久,就跟自己的弟弟打起来了。结果,两个人还没分出胜负呢,就被曹操抄了后路,结果袁谭被杀,益州也成了曹操的领土。

失败之后,袁尚和自己的另一个哥哥袁熙逃跑到了辽西的乌丸。当时,曹操要带兵去追杀他们以除后患。后来在郭嘉的劝说下,曹操打消了这个念头。郭嘉劝曹操不是因为他心地善良,而是他太了解袁氏兄弟了,他料定,兄弟两个去了乌丸之后,肯定会跟乌丸的公孙康联合,以期共同对付曹操,不过,一旦曹操放弃追击,他们的危险解除之后,兄弟两个肯定就会开始拿出自己窝里斗的本事,谋划公孙康的位置。那时候,公孙康肯定会将他们杀掉。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传来了消息,袁氏兄弟想要杀掉公孙康夺取辽西,结果谋划不周,反而被公孙康给杀了。

这是一个更加曲折的故事,其中有好多的情节,非常符合我们的民族习性。当然,也充分印证了之前的分析,那就是一旦遇到利益纷争的时候,中国人总是会相互反目,而患难的时候倒是好些。所以,我们从来都是能够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

那么,中国就没有一起做事的圈子吗?有,当然有,不过大都是动机很好,结果向来糟糕。很多圈子也是为了一起做事成立的,但是往往都是以解散告终,或者出现了内讧。

我们就再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为什么共患难比同富贵容易?因为吃苦的时候能享受平均,比如说,一个馒头的时候,大家一人一口,谁也不会说什么。此时的目的是寻得更多的馒头。那么,等到馒头多了,就不好办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时候是很难平均的,就会有人计较得到馒头的多少了,更有人计较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否成比例。于是矛盾就来了。所以,很多几个朋友一起做的企业都是这样,开始的时候大家干得很热闹,一旦做出一点成绩,他们就开始互相计较了。

还是文化在作怪。我们已经说过了,中国人是依靠别人的评价而感知自己的存在的,别人对他的意义也仅限于此,他们做事的时候都是依靠自己的感觉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自私,他们只关注自己的感受,所以,干活的时候也总是觉得自己干得更多,而分配的时候呢,又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最少。这也是矛盾产生的一个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总是谦虚的,不过他们一般都是"假谦",但"真虚"。很多时候他们让利不是因为真的不喜欢,而是怕别人说自己贪婪,其实心里爱得要死。他们想要的就说自己不要,然后别人硬给,最后自己勉强地应下了,还表现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觉得这样才有面子。如果你真的以为他们不要了,那他们就恨死你了。

所以呢,中国人在最开始创业的时候,通常几个人都表现得很谦虚,说自己少分点就行了。事实上呢,那时候本就无东西可分,而且,他们这么做不过是想让别人以为自己大度,而不是真的想少要。然后呢,几个人都这么说,彼此都觉得对方是厚道人,合作吧。可到了分利的时候,问题来了,给谁少了也不干,平均分也不行,我付出得多啊?

由此看来,不能合作也就是必然的了。

同类推荐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

    教师职业精神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它应该包括多个层面。本书的宗旨在于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创新、更新知识、培养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哈耶克社会理论

    哈耶克社会理论

    【编辑寄语:在现代学术空间中,论及自由,都绕不过哈耶克;在中国的学术中,论及哈耶克,都绕不过邓正来。】在西方自由主义或政治哲学领域中,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无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并不只在于他曾经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自由主义学术团体“朝圣山学社”的领袖人物.也不只在于他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毋宁在于他对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转向或发展以及他对当代社会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所做的知识上的贡献,一如S.Gordon在评论哈耶克政治经济学时所指出的。“哈耶克要比罗尔斯、福里德曼、熊彼特或J·克拉克更重要。甚至比任何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的学者更重要”。
热门推荐
  • 星魂之术

    星魂之术

    万古之前,苍穹巨变,满天繁星落下。化于星魂,造就一世修行之梦……我欲登天,九宵之上,凌云阁。诸君可愿,陪我。
  • 明末皇太子

    明末皇太子

    崇祯二年二月,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之中,坤宁宫中一声啼哭划过夜空。总督江南,清查盐税。他与几乎所有的官员针锋相对。南征北战,山林海陆。他为祖宗家业出生入死。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大明王朝是否浴火丛生?口衔天宪,手握乾坤。看末代太子重铸铁血河山。
  • 道修九天

    道修九天

    道在哪里?修往何处?我修道,是仰天长啸,剑问苍穹?是遍访人心,清静无魔?前世轮回,后世因果,长生路上渐渐明晰,然而何为长生,为何长生,谁又能解!(新人发书,请多关照)
  • 镜像世界

    镜像世界

    张少云一次失足落水,穿越了18年的时间。回到1997年的张少云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是自己所认识的世界,他开始重新认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参考另一个世界失败的人生来重新选择自己的未来。
  • 灵神道

    灵神道

    强者,灵神道,一飞冲天!傲立群雄!(求收藏!)
  • 皇上追妾:贵妃回家吧

    皇上追妾:贵妃回家吧

    “女人,要想在朕的后宫中呆的久一点,就要时刻记得聪明点!”他,昌盛王朝年少有为的君王。“皇上,臣妾不爱你,可以呆在冷宫。”她,清远王朝唯一的一个身为遗孤的郡主。在被冷落、抛弃、绝望后,敏安悄然放弃,却发现自己怀孕了。五年后,却不想偶遇。“女人,跟朕回宫,朕许你圣宠不衰。”敏安还未做声,只听一个奶声奶气的童音对着眼前男人霸气的说道,“男人,她是我的女人,不能跟你回宫。”云霄天暴怒,抓起眼前挑衅他的小屁孩,“女人,你敢拐走朕的孩子!”“男人,我不是你的种的,我是从我女人肚子里出来的。“云霄天嘴角抽搐,“小子,你是朕的,你口中的女人也是朕的女人。”只见小鬼有样学样,“男人,想要我的女人,除非你放弃你窝里的那群森林,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怕我的女人回去受伤。”某女满脸黑线......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吃得下·排得出·睡的着》简介:吃出健康、排出美丽、睡出年轻,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按照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调整每日的饮食、排泄、睡眠,真正做到吃得下、排得出、睡得着,那么我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也能生活得更加开心、快乐与幸福。
  • 契约情人:首席大人,我要离婚

    契约情人:首席大人,我要离婚

    一场有意策划的车祸将她送入了病房,而在她最危急的时刻,老公却辗转在另一个女人的床上恩爱缠绵,那一刻,坚守了一年的心终于恍然醒悟。“我成全你们,所以离婚吧!”那一刻,谁的心在隐隐作痛?
  • 杂纂之纂得确

    杂纂之纂得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