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08100000011

第11章 品味历史明珠,莫以表相论英雄(2)

关于曹操屠徐州一事,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到底有没有这个事,杀了多少人,怎么杀的,为什么杀,一直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公论。

据《曹瞒传》载,曹操彭城坑杀男女数万。而《后汉书·陶谦传》则称,曹操“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而《资治通鉴》则说仅彭城一次就坑杀男女数十万!那么这些是事实吗?

据史书记载,曹操的确有两次用兵徐州。第一次是初平四年(193年),陶谦与下邳阙宣举兵造反,曹操征陶谦。

《三国志·武帝记》载:“四年春,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次是为公出征。曹操跟徐州城居民没有什么仇恨,不可能杀害无辜的老百姓。他昔日一直很爱护百姓的,曾经因为自己的战马受惊踩踏老百姓的庄稼就要自刎谢罪的他,怎么可能随意杀害老百姓呢?

《三国志·陶谦传》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这里的描述是陶谦兵败走,死了万人。这样看来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次是兴平元年(194年)春,曹操的父亲为陶谦所害,所以曹操为复仇东伐。这一次是为私复仇东伐。

《三国志·武帝记》载:“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报杀父之仇,曹操的确杀了一些人,可能做得过分些。

《世语》对这个事有个说法,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遗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邵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邵时已死。”

《曹瞒传》载:“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客观地来看,这里面写得还是有些道理的。陶谦派去迎接曹操家人的士兵半路上起了贪财之心,杀害了曹操家人,上山为匪,给陶谦惹了祸端,连累了徐州城人。

由此可见关于曹操屠徐州之事,《世语》写得已经比较详细,但是,《后汉书》的作者弃而不用,而采用《曹瞒传》的说法,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把陶谦说成正人君子,把曹操描述成屠城的恶魔。

《曹瞒传》正是曹操屠杀徐州百姓谎言之源头,而《后汉书·陶谦传》没能仔细考证,不负责任地照搬野史传说,才最终使曹操屠杀百姓的恶名从此流传天下。

换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曹操真的杀害徐州无辜百姓数十万,那么,这个事肯定成为一个让他的政敌攻击他的把柄,但是,在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里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曹操屠徐州是无中生有,或者是小题大做。当然,如果曹操真的杀害平民,确实应该批判,但不管怎样,不该无中生有、夸大事实。

老梁论成败

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作者在写书立传的时候,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容易缺乏公正客观的态度,多多少少带有主观色彩。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曹操是好人或坏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他也只是时代潮流中的一朵浪花,被时代的潮流所裹挟。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曹操是时代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历史上的一个杰出人物。他一生征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在历史的军事、政治、文学甚至教育上,写下了属于他的浓厚一笔。

“黑道”刘备——被谬赞的败者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会认为刘备是个仁义忠厚的人,再加上在任何一版的电视剧中,刘备都长着一张忠厚、老实、仁德的脸,再加上刘备之心软、爱哭,导致他被人们公认为是古代慈善家、有仁爱之心的“刘皇叔”。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跟曹操比有什么不同?

“黑道大哥”——怒鞭督邮,展武夫本色

大部分读者都认为,刘备脾气好。仅拿“三顾茅庐”一回来说,他去了三次卧龙岗,前两次皆空手而还,却丝毫不为所怒。许多人根据罗贯中的书中描述,得出了刘备脾气很好的结论。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备是个暴脾气的人。

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知道,“怒鞭督邮”这段故事相当有名,这件事发生于刘、关、张三人结义,讨伐完黄巾贼余党有功,进而获得皇帝召见后。皇帝见了刘备以后,便许了他一个中山府安喜县尉的职位,该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县武装部部长。在战乱年代,武装部部长远比县长权力更大。遗憾的是,刘备到职后才3个多月,朝廷即又降诏,说凡是因为军功而升任官职者要全部淘汰掉。

这是源自于朝廷的一项明智之举——为了阻止地方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不断发展下去,下诏淘汰武人出身的地方官吏,这样的政策本身无可厚非。为了完成这项并不简单的任务,朝廷派了“督邮”一职者到各地来督促武官解职。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记录这段历史的:督邮前到安喜县视察时,这位连名字都未曾留下的督邮于三位真英雄刘、关、张面前耍尽了威风,并威胁“假冒皇亲”的刘备应被立即停职。而安喜县吏在刘备退下后,暗自与他商量:督邮如此神色,必然是想索贿。刘备明白——平日间“与民秋毫无犯,那得财物与他”,并未提供贿赂给督邮。结果,次日县吏即被拘提,且以此来要挟刘备。

性情刚烈的张飞咽不下这口气,三杯黄汤辣水下肚后,便前去理论。路上却见有五六十乡民在馆驿外痛哭,为的是督邮捉拿县吏后,欲害刘备,众乡老虽有救人之心却无救人之财,继而聚于此地。张飞一怒之下,冲入堂中用蛮武把督邮给五花大绑了,并且将他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最后,还是刘备闻讯而来后,救下了快被张飞打死的督邮——但擅自鞭打朝廷命官之祸已铸成,三人只得出逃,奔投代州刘恢。

从这段短短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一、刘备勤政而爱民,在乱世中还秋毫未犯,故有人将害之则人民为其求情,此深得民心之证也;二、莽张飞性情刚烈,遇事只想以武力解决而不考虑后果,对督邮跋扈的态度只想硬碰硬教训了事,并未考虑行事的后果如何;三、刘备仁德过人。

在《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的原文记载中,张飞在鞭打督邮时喊道:“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而演义中写到刘备闻言的反应是:“玄德终是仁慈人,急喝张飞住手。”并且在关羽进一步进策说该杀督邮,兄弟三人“弃官归乡,另图远大之计”时,他还冠冕堂皇说道:“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性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不但强留督邮一命,还把官印给挂了就潇洒离去,完全符合仁义又正派的形象,并且不愿轻易杀人。

所有的演义都会以曲解历史的方式来取悦读者,真实的历史被记录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此为下述完整文字: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汉灵帝末年,“黄巾贼”兴起,各州郡分别都有义军奋起和“黄巾贼”对抗,而刘备也率领他的一群属下跟随校尉邹靖讨贼有功,因此最后受封为安喜尉。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小小的安喜尉是不可能被召见至朝廷由皇帝来策封的,《三国演义》写到刘备是在皇帝跟前被封为中山府安喜县尉,这种写作是将帝王的格局做小、将刘备的地位抬高了。

到封为安喜尉之前,《三国演义》除了在策封过程中出了一点儿礼制上的问题之外,大抵上没有与历史相差太多,但是后面的剧情在正史中急转直下。

“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后来,这位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反而白挨了一顿鞭打的督邮由于某些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主动前往求见,但却未获得督邮的召见,因此他直接冲入府中把督邮给绑起来,并且将他给“杖两百”,最后,又将自己的官印系在马枊上,开始弃官逃命的生涯。

可以看到,在正史中,鞭打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以“仁德”著称的刘备,甚至连督邮都是他主动去找碴儿的。对照当下《三国演义》的各种版本,总是将刘备奉为“悲悯的仁德之君”,这真是歪曲了真实的历史。

这段故事在《典略》中也有记载,而且内容更为详尽,附录于下给大家参考:

“其后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备疑在遣中。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

在被任命为安喜县尉后,各州郡在不久后即接到朝廷的诏书,凡是因为军功而担任长吏者,必须免除其官职被淘汰(毕竟当时击贼者太多,朝廷养不起这么多官,只得先让他们过过瘾再裁掉他们),而刘备当时就已经怀疑自己是否就在这一拨裁撤的名单之中,而当他发现督邮来到安喜县时,心里就有一个底(被裁定了)。

“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因还治,将吏卒更诣传舍。”

于是刘备立刻打听督邮所暂居的馆舍,并且主动前往与他相见,此时督邮大概已知刘备来意不善,假称身体不适而不见他,刘备因此而“恨之”——他恨的是什么?当然是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官就要被夺走了。此时,刘备立刻回到他的官舍,并且带领着一票安喜县的吏卒再度回到督邮暂居的馆舍(求见不成干脆动刀动枪)。

“突入门,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余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刘备带了吏卒来到馆舍外后,很不客气地冲入门内,并且大声喝道:“我收到府君的密令,他叫我前来捉拿督邮!”这招“贼喊抓贼”的法子非常有用,督邮当下就被镇住了,而刘备此时马上冲到床上把装病的督邮给绑起来,并且一路将他带到县界以外,解下自己的官绶挂在督邮的颈子上,然后将督邮“绑在树上”,以鞭杖鞭打这位朝廷命官百余下,甚至最后打爽了以后还想要杀掉他。可怜的督邮不断地苦苦哀求他,望刘备可手下留情,这才留下一条性命。

刘备身为官员,不但没有顺从朝廷之诏,反而贿赂不成主动挑衅。要知道,面对“淘汰武人官吏”这一政策,督邮本人并没有决策权,他只是公事公办,来解除刘备官职的,而他不见刘备,也恰恰是为了堵住后门、不徇私情,刘备对此怀恨在心,破门而入,将督邮绑到树上鞭打,甚至还要杀死他,这种无理取闹的行为,彻彻底底地表现了他一介武夫的嚣张气焰——但在《三国演义》中,鞭打督邮从无理取闹变成了有理惩恶,嚣张的刘备变成了“以仁德行天下”、“终是仁慈人”、“姑饶汝性命”的忠良好人刘玄德。

《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刘备正直而善良的形象,曾多次运用颠倒故事角色的手法来撰写故事,以增加人物的鲜明度,并以此让读者意识到,刘备是正统、正派的形象代表。这种例子在《三国演义》中非常多,再加上后人不断地推波助澜与渲染,一个在正史中诡计多端又擅长操弄人心、极有江湖豪侠、黑道大哥气息的刘备,竟然变成了一个推崇儒家思想的“以仁为本”的一代仁君。

刘备本色——冷酷绝情不靠谱

在时代剧变的关口,刘备如果是个没脾气的人很难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统领下面的人跟他一起打天下。所以刘备完全不是《三国演义》写的那样谦卑温顺的人,他很有脾气,而且脾气很暴躁,气急了会打人。更重要的是,他离真正的仁义还有很远的距离。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打的头一仗是“火烧博望坡”。实际上,历史上这把火不是诸葛亮烧的。火烧博望坡时诸葛亮还没出山。真正下令烧这把火的人是刘备,而且烧的也不是曹兵,烧的是自己人。

刘备之所以放火烧自己人,自有其深谋在其中——当时刘备没等曹兵在那儿安完营扎完寨,就直接在邺县打夏侯惇。此时,他手下已有赵云跟随,此役中,他令赵云故意打败仗。曹兵穷追不舍,追到博望坡时,刘备一把火便把自己的营盘烧着了,一片熊熊大火之中,猛一看上去,好像他的队伍被打得丢盔弃甲了。

其实这是为了吸引曹兵接着追他,其目的是将曹兵引到新野南边。这里土地很平,但是草极深,曹兵不熟悉地形,自然陷入草中。此时,刘备又放火烧曹兵,结果大获全胜。从这里来看,刘备是个非常有智谋的人,关键时刻能豁出去。

不少人都认为刘备忠厚、老实、对朋友很够意思,其实这都是表象,刘备身上有很虚伪的一面,也有非常狠毒甚至冷酷绝情的一面。现在仅拿刘备和吕布之间的事儿来讲。吕布虽然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但他曾多次帮助了危难中的刘备,从这点上来说,刘备欠吕布不少人情。

书中曾经写到袁术派大将纪灵率10万大军攻打刘备的事。当时,论兵力,刘备远不如袁术,若两军真正交战,刘备势必丧命。这时,吕布出来和稀泥——他一只手拉着刘备,一只手拉着纪灵,说:你们俩能不能不打?我把我的方天画戟立在辕门之外,我往后退150步开外,拿出弓箭来。我的这箭能射准这方天画戟的戟尖,你们两家化干戈为玉帛;我要射不中,你们再开打,我绝无二话!

据说他射戟那天,外头风力有六七级。但吕布这一箭射出去,正中150步开外的戟尖!纪灵没想到吕布竟然真的会射中,想想也可能是天意如此。君子无二话,他立即率军退去。就这样,吕布救了刘备一命。

后来,吕布因为虐待自己手下,被大将宋宪、魏续偷走方天画戟,并趁吕布睡着的时候,把他拿下交给曹操。大难当头,吕布对曹操求饶,表达追随之心。曹操有个优点,喜欢像吕布这样的猛将,他这样的人才到谁手里都是个宝儿。杀不杀吕布,曹操一时间没有最终裁决。

中间,曹操站起来上了趟厕所,屋里头就剩下吕布和刘备了。吕布一看四下无人,立即向刘备求救——玄德,你可得救我一命!刘备自然点头应允。此时,吕布一颗心总算放进了肚子里——他欠我人情,自然会替我美言几句。不一会儿,曹操回来后端坐不言,吕布又接着求情——若饶我不死,我愿效犬马之劳。

听了吕布的话,曹操一转身看着刘备说:玄德以为如何?曹操这个动作有点儿类似今天的“元芳你怎么看”。他把球儿踢给刘备要听刘备怎么说。结果,刘备出尔反尔,不仅没有为吕布说好话,反而说了一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意思是告诉曹操,难道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了吗?曹操一听这话,立即大声喝道:“推出去斩了!”吕布被带出去之前,气得指着刘备大骂:“大耳贼,大耳贼!”

吕布之所以这样骂刘备,也恰恰是因为他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双手过膝,一个是耳大垂肩。所以吕布叫:“大耳贼!大耳贼!辕门射戟为了谁?”由此可见,刘备这个人毫无忠义可言,也无感恩之心。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我的春秋不可能这么萌

    我的春秋不可能这么萌

    苏重城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春秋乱世,正准备用历史知识大展拳脚的时候,却发现这并不是他所知道的‘春秋乱世’。城池被娘化了也就算了,诸侯被娘化了又是什么情况?晋国君主晋悼姬的神术技是【言出法随】?鲁国史官软妹子左秋茗的神术技是大预言术【洞见古今】?齐国相国小萝莉晏樱的被动神术技是点满技能树的【千载一圣】?想要统一诸夏,就必须要攻略城娘和诸侯姬?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人形自走对城宝具在春秋乱世开水晶宫的故事。…………PS;在你们上舰的时候,已经有人御城了。设定源于御城collection,这是一篇披着历史皮的日常吐槽系宅文,梗多慎入。
  • 大话万历

    大话万历

    一代英主为何背负千古骂名?一部以另类手法著就的“新历史小说”。以“大话”的方式,还万历一个生活的“本相”,甩开“细节真实”的历史拖累,循着大势可能的客观主线,让读者不时在幽默、荒诞的会心一笑中去结识万历。
  • 部落法师

    部落法师

    李冥作为建筑学大二的学生,在中德交流年有幸成为十个交换生之一,在挣扎着忍痛离开家人和女朋友,坐上了飞往德国的班机。不成想,噩梦开始,他无意中穿越到了一个原始部落;怀揣着那遥不可及的回家梦,且看他如何在原始的崇拜里,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法师,圣人。
  • 苍穹的业火

    苍穹的业火

    十三年,让年少轻狂的少年变得成熟。五年,让一个虚无的部队成为现实并获得全社会的认可。一个被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却在即将揭晓的时刻再度化为飘渺。战火,再一次蔓延到这个刚刚从战火中站立起来的城市。曾经的少年,如今成为将校的他们,再度拿起手中的武器,去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道士进城

    道士进城

    “我愿窃取天道,续她之命。我愿了却残生,伴他永远!”可是上天还是无情的夺走了他身边一个个亲人朋友,让他几欲癫狂,“师父难道为情所困为情所累是这么痛苦的事情吗,我不该下山,我不该进城!”
  • 御道还乡

    御道还乡

    天地大道,万法归宗,以道之力修炼无上道法。成就真正道体,追寻大道至简。飞船失事,来到传说中的异世界,为了回家决心坚强修炼,最终悟透道的真谛,逆转时间,脚踏大道,宇宙苍穹,尽在掌握。
  • 公司黑带

    公司黑带

    领导=危险?对很多身居领导职位的人而言,领导岗位不是天堂,不是地狱,而是战场! 本书作者在访问了数十位《财富》500强公司CEO的基础上,创造性地……
  • 兔儿岭

    兔儿岭

    本书主要讲民国十八年、八百里秦川遭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兵荒马乱、盗匪四起。良家子弟墩子父母双亲死于保安团长罗玉璋之手、孤儿虎口逃生、含愤远走他乡,不料途中误入匪巢。兔儿岭上,年轻貌美的压寨夫人雪艳救墩子逃离匪窝。热血男儿终究抢杀恶人,报了杀父之仇,却又被人利用,最终难逃非命……
  • 英雄联盟之创世巅峰

    英雄联盟之创世巅峰

    他曾像鹰,盘旋在世界冠军的顶峰。“战争的硝烟”淡漠了人们的记忆,而震撼而来的LOL让他重获新生!团队五人走上世界的顶峰,迎接他们的会是什么?让世界狂热虔诚的教徒们高呼德玛西亚吧!
  • 你是人鱼

    你是人鱼

    一段苦恋,他最终落得不鱼不人,欲毁灭天下;她落得整个人鱼种族濒临灭绝,只剩下她一人。“古有后羿射日,今有我人鱼射月,只不过我是为了我的爱人,我的夫君。既然人逼我,神逼我,天下都逼我,那我也顾不得他们了,从现在起我不再在乎他们任何一个人的生死。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他“纳兰梦紧握远古神弓,毅然决绝地说道“即使最后成为了千古罪人,万事恶魔,我也要守护我的妻子,也要与她在一起,这不鱼不人的模样又算得了什么。人若拦我我杀人,神若拦我我诸神,天下若拦我我灭天下。我什么也不要,只要她”耀天紧闭双眼,一脸决然,灭天之力在体内蠢蠢欲动。“我以神权之力诅咒你们,永生永世,不得相见。如若相见,生离死别。”天神大怒。
  • 冷血复仇公主归来

    冷血复仇公主归来

    她,夏语莹,一个活泼善良的女孩,父母双亡,姐姐下落不明;她,林落熙,一个孝顺开朗的女孩,母亲被害死,父亲另娶,父亲没把她当成女儿,拿去虐待,最后派人追杀;她,慕容初晴,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子,但从小与爷爷闹别扭,她以为父亲是被爷爷害死的,所以讨厌爷爷,在家也十分任性。语莹落熙来到‘魔鬼岛’训练,认识了慕容初晴,成为了要好的姐妹,10年过后,她们又会如何复仇?在复仇的道路中,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找到了朋友,更找到了自己一生的真爱……
  • 魔斗天下

    魔斗天下

    江剑,一个普通大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来到了神秘大陆,挖掘出了自己的魔力。然而,他究竟何去何从?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幼稚理想?还是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回到原来世界后,他将如何解决恩怨情仇?他将如何上演一场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 为你画一座城

    为你画一座城

    程素音遭遇绑架,失忆归来!一个月失踪成谜。而新的谜题是,家庭迷雾重重情意深重的大哥,温柔痴情的男朋友,说两人已经结婚的高冷对象她将如何走出这场豪门争斗?新浪微博:写东西的王米娅,欢迎收听
  • 楚之漠

    楚之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楚漠说:如果有来世,我要生在平常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