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8300000030

第30章 我的折腾经——折腾于各种讲座(4)

其实,这是因为没有去认真分析用功方式的原因,我们平常散乱心习惯了,打妄想打习惯了。这个心已经习惯于这样散乱,即使要认真地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需要做些稍微复杂(相对于用功的方法,比如念阿弥陀佛、参话头起疑情、数呼吸等)一些的事情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更有甚者连念阿弥陀佛等稍微简单点的用功方式都不行,还要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加进观想。这其实不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才有的,在佛陀的时代就已经这样了。所以,我说绝大部分的人非要把自己弄得很苦的样子,简单的用功方式不用,非要把自己整得死去活来不可。

这从在很多人喜欢用持咒、观想等比较复杂的用功方式(这些用功方式也的确比较容易入门)能看出来。最典型的可以说是我常常教人在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在座上默写《心经》,因为这些稍微复杂些的事情,容易让你的专注力集中起来,这样就能对付一些用功用不上的困苦。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上面说过答案了,因为我们习惯于散乱,习惯于打妄想,这些稍微复杂些的用功方式与我们打妄想比较接近。那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就使用这些稍微复杂些的用功方式呢?这样不是很容易入门吗?这样是容易入门,但是对于长期用功就不利了。

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稍微复杂些的用功方式与打妄想比较接近,也就是说这样用功的时候,往往我们无法与打妄想区分开来,换句话来说,就是我在打妄想的时候,自己难以发现。这样一直用功下去,就不好了。所以,这些用功方式虽然容易入门,但是对于长久用功来说就不利了。

那为什么用功方式越简单越好?因为简单的用功方式比较单调,比较容易形成串习,一但形成串习,将来步入无功用就会方便很多。同时,因为简单的用功方式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发现是否在打妄想,因为功夫比较单调的时候,妄想就容易显露出来。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日常生活中,做稍微复杂些的事情时,容易专注,而做单调的事情的时候,就很难集中精神。这是因为做复杂的事情要调动更多的精力,如果刚开始做,没有形成串习之前是靠意志力。因为我们对这样的事情会感兴趣,这个时候意志力就会起做用,而做的时间或者次数多了,也就是失去意志力后再做就难了。

当然简单的用功方式很难入门。这是因为我们厌烦单调的工作,一开始就没有意志力,所以将来也不会有失去意志力的问题。这对于我们长期用功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样,我们就知道简单的用功方式有比较多的好处,尤其是将来步入无功用的用功方式的时候,这种好处会更加地显露出来。

这是因为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无聊的事情。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从事着最单调的工作,觉得非常无聊。比如长时间地做接待工作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业务熟悉之后也会感觉非常无聊。可以这样说,当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熟悉之后,都会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无聊。

我们的心向外追逐习惯了,不知道向自己的内心去追寻、去探索、去修行,所以我们常常会烦恼不断。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要去向自己的内心追寻,我们就能够慢慢摆脱这个枯燥乏味,就会慢慢减少烦恼。这样我们就能安心,这样我们就能和谐。

所以,我们需要修行做功夫。可以这样说,修行做功夫都是极其枯燥乏味的。拿禅修的几个用功的方式来说,越枯燥乏味越能提高你的功夫。当然,越枯燥乏味的用功方式越难入门。这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的问题,我们对于枯燥乏味的用功方式很快就会不耐烦。

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点,通过自己努力克服烦燥的障碍,随着专注力的增强,我们的功夫就能很快地上路。所以,古人有“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之说。也就是说,越枯燥乏味的方法,功夫越好做,这样能够最快地提高我们的水平。

反过来说,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玩游戏呢?其实玩游戏也可以说是一种做功夫。只是玩游戏都是很粗的用功方式,因为游戏都是投我们的所好。所以,它很容易就把我们的意志力调动出来,让我们专注到游戏上面来。我们一旦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意志力可言了,更提不上做功夫了。所以,这不是一种好的用功方式。

这就是我自己经常讲的简单用功方式和复杂用功方式的问题。复杂用功方式容易入门,但是很难提高。简单用功方式入门很难,但是对于提高自己的功夫来说,是比较有效的。这不光是在我们禅修的过程中是这样,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实。

比如唱歌的时候,对于一些难度比较高的拖长音,或者是带转调的拖长音,我们往往就在拖长音的时候,加个重唱几个字的内容。通过重唱这几个字的内容来把这个拖长音分解成短音节,这样就不容易跑调。有的甚至是靠辅助的音乐来实现“重唱”,使得我们不容易跑调。这就是典型的简单用功方式与复杂用功方式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真正难唱的拖长音才是衡量一个歌手的水平,这个难就难在了这是一个“简单”的用功方式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时候就“累点”弄点重唱几个字来解决问题。要想练成唱歌高手,就不能老是去用“重唱”或者叫耍花腔的方式来练习,就要实打实地去做功夫。

通常我们常把简单的用功方式复杂化,使得自己容易入门,不容易跑调。我们的秉性就是这样恶劣。所以,在丛林里的唱念,讲究的是正板正腔不带杂碎,而赶经忏的人,唱的往往就是花腔了。这是从唱念上来看所用的一些功夫。我想这种情况在很多人是有亲身体会的,大家自己也能够感受得到。

我们在自己做功夫的时候要能够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复杂的用功方式来做功夫。很多人问我,数息很容易打妄想,是否加个念经或者加个观想什么的,这是典型的苦命问题,我当然是一棒子打死了。不过这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是在佛陀的时代就有了的。

所以,我一般是回答说如果是刚刚入门那还可以,如果是已经用功有一段时间了,那就不可以。原因就是这样,这就好比前面说的唱歌做功夫一样,只有简单的用功方式才能最快最好地提高我们的功夫水平。要是总想靠别的内容来增加点“兴趣”,那么你的功夫想提高就难了。

知道了简单和复杂的用功方式的利弊之后,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刚开始学用功的人和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用功的人),选择不同的用功方式去用功。而且最好是固定下某一种用功方式去用功,不要这种用功方式试试,那种用功方式也试试,这就是宗门下说的老鼠啃棺材的比喻。

我们如果像老鼠啃棺材一样这里啃几口,那里啃几口,我们无法啃穿这么厚的棺材。只有对准一个地方坚持不懈地啃下去,才有得见天日的一天。我们选好一种用功方式后就不要换来换去,更加不要攀缘其他自以为更加高明的用功方式。

因为一切法平等,差别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同时,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时间来看日记,因为看日记不是做功夫,只是增加自己的思维分别而已。我们应该在找到一适合自己的用功方式之后,一门深入地做功夫,所谓的“得意忘言做功夫”。

希望大家知道这些道理后,知道如何去做功夫后,就要“得意忘言”。把以前所知道的这些道理都忘记,一门心思做功夫。这样才符合停下思维分别做功夫的要求,佛佛祖祖所说的要大家歇下来,歇即菩提即是这个道理。因为做功夫就是要停下我们这个思维分别的心。

所以,四祖大师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说:“得意即忘言”。就是说,明白了他或者佛佛祖祖所说的话后,就要把他或者佛佛祖祖的话忘记。然后按照他说的道理去做功夫。把我们自己的功夫慢慢做得由生转熟,把我们的思维分别习惯慢慢做得由熟转生。

同样,佛陀在《金刚经》里也说:“佛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都是在说,佛佛祖祖所说的这些法,就像渡河用的船,过了河了就不要再带着这些船。因为你要是再带着这些“法”去行的话,这些“法”就成了你新的累赘,这些“法”反而成为了你的障碍。

我在《龟推白云鱼翻天》中也说,我所说的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些所说不过是反反复复在捡前人的口水,把前人的口水再次喷给大家。所以,大家知道了这些方法后,就没有必要再去来来回回地看,而是应该去行,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功夫,把我们的功夫做得熟熟的。

当我们把自己的功夫做得成熟后,就会知道临济祖师说“黄檗佛法无多子”的原因。当我们把自己的功夫做得成熟后,就会知道大梅法常禅师说“我自即心即佛……这老汉蛊惑人心无有了期”的原因了。当我们把自己的功夫做得成熟后,就会知道……

这些在他们师父那里明白了的祖师。他们通过努力做功夫,把自己的功夫做得像铜墙铁壁之后,就不会再被别人迷惑。雍正皇帝的《御选语录序》里,在定义开悟(破参)人的情景里面的第一条,就是说他们已经“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满”,不再迷惑了。

当然做功夫的方式有很多,四祖大师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总结说“如说而行”。就是要我们脚踏实地,按照我们自己所说的去做,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在《维摩诘经》里的形容叫“直心是道场”,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功夫做起来,做得好,否则还是在思维分别。

在我自己的师父提倡的生活禅来说就是“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该念佛就念佛,该参禅就参禅,该随众就随众,该烧香就烧香,该扫地就扫地,该……甚至把自己知道的这些道理传授给别人,如此等等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在生活中同也能做功夫,因为在生活中停止思维分别地去做事情,也就是在做功夫。

所以,我一再强调上网和用功正好是相违背的。希望明白了的人就不要老来看,没有什么新东西,不过是来回地重复。如果明白了的人还想来,希望就带几个没有明白的人来,并且通过互相的交流得到促进,甚至由你自己来解决问题。因为你刚得到这些好处是最有说服力的。

对于新来的人,还没有明白的人,有问题的人。我们可以交流,希望以最快方式来解决你们的问题,希望大家能最快地明白。所以,很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来,我们互相交流,我自己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希望你们以最快的方式,能够脱离网络,真正地步入实修的状态。当然如果网络禅堂要是弄成了就更好了。

我在网页的个人声明中说:“自己出家后发现上网和用功正好是相违背的。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网页,从中受点益。又希望大家不要老上网影响用功。因为网络是聊天、是非、放逸的大温床。”所以,希望明白了的人就不要老来看,没有什么新东西,不过是来回地重复。

更别想着我这里还有什么新办法,我这里没有办法。非要说有什么办法,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不要再去找别的什么“法”了,更不要去攀缘什么新的“法”,甚至不要来看我自己的日记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如何去做功夫了,如何去修行了,就应该放下这些“法”的包袱,好好努力精进地用功。

我还为了停止思维分别,试行了一段时间的“不识好歹”。感觉非常有效果,还介绍给一些朋友,这样在用功上会进步很快。同样,“不识好歹”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他能够去除我们很多的烦恼。这都是因为去除了思维分别的好处,所以能够使得自己的功夫长进很快。

当然要想真正地“不识好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识好歹”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一昧地“不识好歹”不讲规矩,这个世间就乱套了。所以,“不识好歹”也需要有规矩,也需要随顺世间。这在自己的日记《不识好歹有规矩》一文写得很详细,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来看。

后来,我又试行“认命”。因为发现很多不认识字、很虔诚的老婆婆,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功夫就是“认命”。这个“认命”实际上就是停止了思维分别,他们的“认命”使得他们减少很多的烦恼,是我们做功夫非常好的一个例子。我自己从中也是受益不浅。

为此我还写一篇日记《就修一颗糊涂心》。因为我发现一切的修行都是要停下思维分别。就像山上的道姑一样,他们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一个典范。他们以停下分别心地做事情,以停下分别心地生活。这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师父提出来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具体落实。

讲了这么多用功的方式之后,我自己发现这个也要停掉思维分别,哪个也要停掉思维分别,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可以分别的东西了。我找来找去,最后总结的时候后,发现就剩下一个“精进”不能丢掉。“精进”与不“精进”这个思维分别,在目前自己的境界里还不能停下来。

在我们修行做功夫来说,一切都要靠我们“精进”努力才有机会成就。不管你觉悟了还是没有觉悟,都要“精进”努力去做功夫,去修行。觉悟了的人要“精进”努力地行菩萨道,所谓普贤行愿。要“精进”努力地去发广大心,帮助更多人,成就自己庄严的国土。

当然,我们没有觉悟的人更要“精进”努力,我们要“精进”努力地去学习;我们要“精进”努力地去修行;我们要“精进”努力地去做功夫;我们要“精进”努力去……要想成就,要想觉悟,没有“精进”努力的配合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比如,佛陀在他的三十七道品里面就一再地强调精进,在三十七种修道的方式中,精进被强调了五次之多。所以,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不管用什么方式来修行,“精进”努力是最重要的,只有“精进”努力的人,才有机会把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展现出来,才有机会觉悟自己,才有机会成就自己。

如果我们不“精进”努力地去学习知识,我们连佛教的经典也看不懂的话,我们更谈不上参禅悟道。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参禅悟道的方式后,才会明白应该停止思维,不要被我们的六根所左右。这样才能用前人给我们提供的方式去明白、去开悟、去激发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显现出来。

如果我们不“精进”努力地去修行,不“精进”努力地去用功,我们根本别想与佛佛祖祖们同一鼻孔出气。因为佛佛祖祖们就是“精进”努力的典范,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精进”努力做功夫而得以成就的。同样佛佛祖祖也一再强调我们要“精进”努力,一再告诫我们要“精进”努力,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进”努力的典范,这在《禅关警策》里有很多的记载。

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精进得连睡眠都要减少再减少。

同类推荐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演绎此生:虚拟毒宠

    演绎此生:虚拟毒宠

    [本书以腾讯游戏-穿越火线为主题,而区域由本人虚构。]游戏里,他是她不可一世的师傅;现实里,他是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虚拟的网络里,他是将她宠溺到无极限的师傅;虚拟的毕竟是虚拟的,无法当真!可为什么她却陷入两难?选择师傅还是选择哥哥?这个选择题很是矛盾。师傅和哥哥不都是同一个人吗?不过也罢。虚拟的幸福也还是幸福!看着她如何翻身重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仙遥

    邪仙遥

    “既入邪道,那便是一条亡命之路,身死道消,还是证道成仙,只待他日定论。”“脚踏一方天地,手掌一片苍穹,宁做逆天行事鬼,不做苟且偷生人。”套用紫霞仙子一句话:“你能猜中这故事的开头,却猜不出这故事的结局。”PS:本书读者交流群:176822696,欢迎给位看官的入驻。
  • 火影系统之异界纵横

    火影系统之异界纵横

    宅男凌浩本是一个火影迷,一不小心穿越到异界中去,却因祸得福得到了一个火影系统,这是主角在魔武大陆一步步成长为强者的故事……
  • 魔法与诅咒

    魔法与诅咒

    这是个魔法的世界,魔法能移开高山,填平大海,改变整个大陆的格局……云哲,就生活在这个魔法世界的海边小村里。一次意外让他被海云魔兽突袭,随后被神秘人搭救,更是解除了云哲身上血灵诅咒,而后在三年一届的魔法公会大选之前,来到国都参加考核的云哲意外遇在药店遇到了十耀,那么他会有什么的际遇呢?天要亡我,我要亡天!看我如何吞噬诅咒,成为至强!
  • 霸宠美男之凤倾天下

    霸宠美男之凤倾天下

    这是一个爱看女尊小说的王牌杀手,被路人甲推下楼梯,快穿成九岁吃货大小姐,萝莉长成、玩翻江山,邂逅各色美男的故事。傲娇呆萌的小员外、矜贵冰山的三皇子、心狠手辣的魔族少主、儒雅温柔的神医、妩媚妖娆的千年艳鬼、冷傲多情的杀手、呆萌抽风的名门少侠……本文女主多重身份,出现的众多美男皆是男主一人,结局1V1
  • 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

    《榜样的力量·像他们那样:感恩·责任·忠诚》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篇、责任篇、忠诚篇三部分,分别介绍与感恩、责任、忠诚有关的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如:懂得感恩的霍金、不忘师恩的周恩来、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同志、精忠报国的岳飞、革命志士李大钊……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哲理性强,结构清晰,内容新颖。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他们能够懂得感恩,富有责任感,培养忠诚的高贵品质。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补心

    补心

    她,西域蛊王的独生爱女!却与父母离散!过着备受忽略的日子!终于有一天,她走出那个熟悉的山林,不想却遇到一男“鬼”。还自诩司马家二少。复姓了不起?可以随便霸占她这个纯情少女?妖孽别跑,快快还她清白来!
  • 混在汉末当神仙

    混在汉末当神仙

    偶得太清符诏,莫玄一脚踩进东汉末年,且看他如何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在末法时代信仰封神,点燃神火。闲来无事,索性收几个弟子,养几只小妖,让貂蝉来端茶送水,拿甄宓的大腿当枕头……————————什么?曹操和袁绍他们带大军来了?“那还等什么?孔明,去试试为师教你的撒豆成兵。典韦,许褚,施展‘门神’法术,谁敢上来,干他丫的……”。对了,孔明,记得顺路让小乔来给为师捶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