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8300000029

第29章 我的折腾经——折腾于各种讲座(3)

当然平时的忏悔业障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在忏悔业障的功课上缺了太多的课程。所以现在要补上这些缺少的课程。多拜佛、多拜经、多拜忏是忏悔业障的最好方法。比如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拜经机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你忏悔业障的工具。

这个工具不但能够帮助你忏悔业障,还能训练你的专注。因为拜经机器能够起到帮助你达到反闻闻自性的效果,能够使得你专注起来。这就好比自己打坐是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而用拜经机器拜经就是在河上拉了一根绳子,让你沿着这个绳子渡河。

因为专注是一切修行法门的特点,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用功越专注的时候越感觉不到腿疼。包括现在也是这样,现在并不是腿不疼了,而是我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装死,如何放下,如何不理它,如何不对抗……其实,每一次长时间地打坐后下坐,腿也是疼得厉害,只是会忍耐了,所以表面上好像不疼。这个时候腿不是不疼了,而是一门心思专注在用功上了,心不跑了,所以腿才不疼了。

这在我自己身上是有过亲身体会的。刚出家的时候参加打七,疼死也不翻腿,结果疼死过两回。第一回在实在没有力气对抗之后,感觉脚上的血脉有所通畅,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舒服。第二回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一直趴在座上直到开静,基本上是爬着下的座。

隔年到云居山打七,有天也是疼得死去活来,再也没有力气抵抗。过了一会儿,两腿之间的血液突然像洪水一样地翻滚,热热的血液还从两肋往上窜,从两边的腋下直窜到头顶,体会到人生从未有过的痛快。后来再也没有这种体会,只是在腿很疼的时候,过一段时间会小通一下,也是非常的舒服。有段时间还爱上了腿疼,往往有意把腿盘得紧紧的,希望体验这种感觉。

所以,我们不要怕腿疼,不但要在家努力锻炼腿,还要积极参加禅七等集体共坐的机会。因为你一个人在家容易懈怠,只有参加集体的共坐,才能在严格环境里面,锻炼自己的身心。当然参加集体共坐会有很多的困难和不适,但这也是我们突破自己的最好机会。

最关键的是要学会专注,只有专注了才能免掉腿疼或者说忘记腿疼。也只有专注了,才能有血脉通畅的机会,才能突破腿疼这一关。不要怕腿疼坏,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因为打坐而把腿搞坏的事例。何况突破腿疼后,用功是如此的舒服,能够全身心地专注于功夫上。

所以,不要怕腿疼。应该知道,发觉腿疼的时候正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候,这个时候说明离血脉通畅的时间不远了。更不要觉得因为腿疼要付出更大精力而痛苦,为分散自己的专注力而沮丧。应该知道,学会了在注意力被分散的情况下还能用功的时候,正是你入道并大步前进的好消息,说明你知道如何用功进步了!

所以,要积极参加大众的共坐活动。这样才能最快地促进自己突破腿疼的难关。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因为你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找到自己对付腿疼的办法,更能通过这样的机会,找到自己专注用功的方式。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五讲——忏悔铺平禅修路

忏悔业障是佛教所有修行法门的基础方式,不管是使用什么修行方式,都要先忏悔业障。只有把我们以前身心的业障消除了,我们才能够用某一法门用功,进行下一步的修行功夫。这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积累了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开始要修行的时候就会跑出来障碍我们的修行。

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比我们原来是黑社会的成员(我们习惯了做贪、嗔、痴坏事)。现在我们想脱离黑社会(远离贪、嗔、痴),首先就要让大众对你有信心。如何能够让大众对你有信心呢?那就是向大众求忏悔!向大众发誓再不行恶法,向大众发誓改过修善,向大众发誓……

忏悔业障有理忏和事忏两种,这在我的早期日记《浅谈忏悔业障》里有很详细的解释,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来看看。我们要进行禅修,首先也要忏悔业障,而且对于忏悔业障有更高的要求。因为禅修是佛教修行法门中最严酷或者说是最殊胜的方法。所以,对于用禅修这一种修行方式的人要求最高。

因为禅修是直接要你开悟成佛,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基础(业障少),要想进行禅修是很困难的,或者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禅宗寺院对于禅修人员要求都很严格,要有很深的佛教修行基础才让你进行禅修。当然,这里面包含了严格地忏悔业障。

这在《忏悔业障作功夫》中有详细的解说。

另外,我们就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持戒、广修供养和忏悔了。这种说法在自己以前的日记《学佛应当先学戒》、《参禅先要明因果》、《供养禅修利益大》等等中有很多的描述与比喻。所以只有靠自己平时多忏悔来解决这个问题。忏悔的方法很多,拜佛、拜经、拜忏是最普遍的方式。

现在有了拜经机器的帮助,通过拜经的方式来忏悔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如果花三个月的时间拜一部《妙法莲华经》,或者是两个月的时间拜一部《楞严经》之后,人的筋骨基本全软了。这样的情况下,腿基本上就不会疼了,算是过了腿关。如果能够常年坚持拜下去的话,烦恼妄想就会减少,禅修打坐用功就会很顺利了。

对于我们业障很大的末法众生来说,尤其是没有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自己补上忏悔的课程是很重要的。这个方面自古以来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比如祖师留下的《易筋经》,就是专门为缺少忏悔身体筋骨很硬的人设计的一个课程,如此等等有很多很多的办法。当然对于目前的人来说,拜忏和拜经是最佳选择,尤其是拜《楞严经》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没有补上忏悔课程来参加禅修的在家居士障碍很多,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常常能看见的。比如很多功夫不错的居士业障很重(自然在之前的参禅用功中吃尽了苦头),表现在做功夫的时候很难深入;稍微有点成绩被人议论是非……更不要说绝大部分人连进禅堂的机会都有限,不得不走在生活中修行这条极其艰苦的道路上。

功夫比较好的人很难找到同参道友,进行深入的禅修。功夫差点的人,往往找不到好的指导老师,而且常常被神通、鬼神等等现象迷惑。最最困难的是,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禅修。他们不得不把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求上。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功夫难以深入。因为生活中的干扰太大,需求太多,根本无法安静下来禅修。所以,我总是建议他们知道了这个法门之后,学会禅修中专注的方式。然后在生活中努力形成专注的习惯,如果将来有机会就深入下去,即使没有机会,将来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时候会容易一些。

因为在家人不管是在广修供养,还是忏悔业障上都显得资粮不足。所以,要深入下去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而且这些问题绝大部分是很严重的。与其这样不如随顺世缘,应用好基本的专注这一法门,有机会就多多训练自己的专注力。不要贪功激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就要在不足之处好好做功夫。在广修供养上面多做功夫,在忏悔业障上面多做功夫,期望以后的禅修之路可以好走一些。虽然今生的机会好像渺茫,但是为我们以后的日子积累福德资粮,同样是功不唐捐的事情,不要因此而断掉我们的累劫以来辛苦所成。

今天能达到这样的成就,是我们累劫以来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换来的。我们不能把这种辛苦付之一炬。我们只要努力下去,不断地广修供养与忏悔业障,我们总有一天能够成就,因为我们最终都要成佛做祖的。所以,我们要不停止地广修供养与忏悔业障下去,所谓虚空有尽,我此供养与忏悔无有穷尽。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六讲——《易筋经》指导禅修

我们先看《易筋经》的正文部分:

如是我闻,佛将涅盘,阿难问佛,以何为师。

佛告阿难,以戒为师,人有十恶,应当戒之。

杀盗邪淫,两舌恶骂,妄言绮语,贪嗔愚痴。

金刚能断,无住生心,般若心经,自在菩提。

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航海西来,为传佛旨。

二入四行,传法慧可,凝住壁观,无他无自。

三祖僧璨,白衣谒祖,著信心铭,道破天机。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只管打坐。

初基新学,筋骨僵硬,难以久坐,先习易筋。

舌抵上腭,闭唇合齿,鼻息调匀,凝神一志。

呼气转势,尽力拉伸,势定之后,吸呼三次。

从第二势,到十一势,十八十九,脚跟提起。

男女老幼,日行两次,孕妇产后,月半再习。

坚持不懈,柔韧筋骨,祛病延年,开悟有期。

此易筋经,三十六势,名称如下,如图所示。

托钵化缘,合掌感谢,伸手接物,捧回胸前,

荷担西行,托杵打妖,两腋夹枪,右手左探,

横肱一击,左手右探,横肱一击,右求观音,

右手拔箭,向左开弓,左求观音,左手拔箭,

向右开弓,展翅回宫,托塔镇魔,左旋探路,

伏地昂头,回抱还左,右旋探路,伏地昂头,

回抱还右,握拳左奔,握拳右奔,伏耳入门,

稽首拜佛,聆听佛旨,昂头接经,感谢佛祖,

感谢苍天,道别佛祖,托钵回国,跏趺坐禅。

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

闲居静处,息诸缘务,放舍诸缘,休息万念。

厚敷坐物,臀部垫高,宽衣周正,包裹两膝。

先抬右脚,至左大腿,再抬左脚,至右大腿。

两手相叠,拇指相拄,右手在下,顿置左脚。

若半跏趺,但左压右,若脚相反,手亦相反。

上身前躬,慢慢直起,左右摇振,正身端坐。

耳与肩对,鼻与脐对,勿曲勿耸,自然竖直。

口吐浊气,闭口纳气,舌抵上腭,闭唇合齿。

目须常开,鼻息微通,宽放脐腹,绵绵呼吸。

自然无为,如如不动,兀兀而坐,犹如磐石。

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一切境界,皆不理会。

坐禅之要,非思量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如若昏沉,轻转上身,若多散乱,数出入息。

若从坐起,徐徐动身,行住坐卧,正念不失。

忽有一日,释然开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分别执著,无明愚痴,颠倒造业,永无出期。

过去未来,不止现在,纵千百劫,业不消失。

善恶历然,因果分明,苦乐齐受,皆从缘生。

缘起性空,五蕴无我,梦醒幻灭,佛在哪里。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

见亦无心,闻亦无心,觉亦无心,知亦无心。

说是经已,天人修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从文字上来看《易筋经》就是指导我们参禅打坐成道的经典。当然从字面上来看,这个经典不是佛说的。因为很明显,这是一个后人拼凑出来的经文,是修练身心的一套运动教材。但是,我看了以后很感兴趣,因为这即使不是佛陀亲口所宣,但是对于修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因为从这些指导你修行的文字来看,属于正法的范围。但是从文字来看,应该还有一些教导你体位姿势的插图,他没有发给我。但是我也差不多能够了解这些姿势的用途。其实这些姿势,无非是帮助你活动身体,或者是让你能够更快地把心安静下来。

很明显这篇文字的粗略意思是我们要想成佛作祖,需要参禅打坐。但是我们众生的筋骨僵硬不能适应参禅打坐的需要。所以先要换一套(易筋)筋骨之后才能实现。所以,这部分的文字就先教我们如何来更换筋骨,然后教我们如何端身正坐参禅成佛作祖。

我自己禅修多年之后,身体有所变化,真的就有点像自己的筋骨被改变过了一样。因为禅修以前身体非常僵硬,和平常人一样,常有一些病痛。经过近十年的禅修,不但身体变得柔软,连心态也柔软许多,连病痛也少了,甚至一些小病痛坐一两个小时就好了。

同时,适应了一些刚开始禅修的时候无法接受的方法,比如说,刚吃饱不能上座,上座前最好要行行香,下座的时候要轻轻或者说是慢慢地活动开之后再下来等等。我现在可以不受这些约束,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座。下座的时候,不管在座上如何难受或者是不管多久,也不管身体是否感觉像木头一样(因为自己常常在坐了三五个小时后下座时,整个身体像灌了铅一样,甚至连嘴巴都不能说话了,要活动几下才能说得出话),或者是脚痛得难以活动。只要想下座,一动身体就下座。身体再不舒服也能无所谓,直接去做想做的事情。

这些变化,实际上就跟《易筋经》描述的情景很类似。比如《易筋经》上来就说我们初学的人身体僵硬,难以久坐。要求我们守戒,然后再学禅修。说我们要学禅修的话,就要先学易筋——柔软筋骨。我自己近十年的禅修体会过程,还真有点像这经中描述的过程。

《易筋经》中说:“舌抵上腭,闭唇合齿,鼻息调匀,凝神一志。”这就是我常常教人调五事的过程。《易筋经》接着说的姿势,实际上就是我们调身的过程。只是他的调身是给了几个姿势让我们去练习,而不像我们教人调身是直接教你调身上座。

《易筋经》中的“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闲居静处,息诸缘务,放舍诸缘,休息万念。厚敷坐物,臀部垫高,宽衣周正,包裹两膝。先抬右脚,至左大腿,再抬左脚,至右大腿。两手相叠,拇指相拄,右手在下,顿置左脚。若半跏趺,但左压右,若脚相反,手亦相反。上身前躬,慢慢直起,左右摇振,正身端坐。耳与肩对,鼻与脐对,勿曲勿耸,自然竖直。口吐浊气,闭口纳气,舌抵上腭,闭唇合齿。目须常开,鼻息微通,宽放脐腹,绵绵呼吸。自然无为,如如不动,兀兀而坐,犹如磐石。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一切境界,皆不理会。坐禅之要,非思量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如若昏沉,轻转上身,若多散乱,数出入息。若从坐起,徐徐动身,行住坐卧,正念不失。”这完全就是我们教的如何禅修的方法了。

整部的《易筋经》实际上就是指导禅修的教科书。从要求我们持戒开始,教我们习定(也就是禅修),然后开慧。这是佛教的一个戒、定、慧的修行过程。可以这样说,我们教人禅修是一个比较粗糙的过程,而《易筋经》中教的是比较精细的过程。

所以,我看后感觉《易筋经》虽然不是佛陀亲口所宣,但完全是一部正法的禅修教科书。《易筋经》是按照佛陀教导的戒、定、慧的修行过程来指导我们修行的。不管是从开始的情况描述,还是结果上的情景描述,都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是《易筋经》对于禅修部分的教导,可以说是非常的精细,是一部难得的禅修教科书。

明一法师带禅修系列讲座第七讲——用功方式的技巧

佛教的精髓在于禅修,因为一切功德皆由禅定出。而禅修的用功方式实在太多了,真是举不胜举。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用功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刚开始禅修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体会,那就是入门好难,腿疼关很难过,用不上功更难过。这是为什么呢?

大多数人到这里就缴械投降了,认为自己根性不好,认为自己不行等等,从而放弃了修禅这一法门,真的是很可惜。我早说过了:“不要老是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一节,那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就和别人一样高了。”或者有人,稀里糊涂,东听一嘴,西学一招,结果是几十年也难以入道。

同类推荐
  •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 古老的密码:破译远古文明的方法

    古老的密码:破译远古文明的方法

    古生物学家推论:在地球诞生以来的45亿年中,地球生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经历了5次大灭绝,时间大约分别是5亿年前,3.5亿年前,2.3亿年前,1.8亿年前,6500万年前。这就是地球文明循环说。在20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过高度文明的生物,然而,全球性毁灭以及亿万年的自然变迁,抹掉了一切痕迹。我们现在迷惑不解的许多遗址、遗物,只不过是有幸保存下来的远古文明的残存物而已。即使是现代文明,也是几经毁灭性的劫难,当代人类也只是那些幸存者的后裔而已!
  •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全集

    本书主要指导读者如何为人处世,荣辱不惊,以获取生活事业的成功。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快穿之面瘫攻略

    快穿之面瘫攻略

    当穿越流成为世界主流,尤其是各个世界的女配崛起反攻时,世界混乱了!守恒力量就此打破,越来越多数不清的穿越人士席卷而来!当看到一个个奇葩世界时,她不淡定了!校园文,总裁文,网游文,生子文,末日文,修仙文……还有一堆的小白花,绿茶婊,玛丽苏,白莲花……系统君,你能不能再狗血坑爹一点!话说,这个以相貌为标准的世界是米有智商这东西的吧?还有还有,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个人属性是拿来开玩笑的吧?……注:本人渣作,请见谅!如遇到天雷狗血的地方,请各位自带避雷针!注意:已经闭群,请勿进入,不需要群了,寒假更新完结。
  • 给心灵洒点阳光

    给心灵洒点阳光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前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 逐鹿狼烟

    逐鹿狼烟

    天下者,天下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因此,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高才捷足者先得之!新主人为傲凌天,大家都齐齐下拜,拜见新的游戏之主司马睿。
  • Bob Son of Battle

    Bob Son of Bat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打工在魔界!

    打工在魔界!

    楚楚:作为一只妖,上辈子,我欠了一个书生天大的债,这辈子,我得还债,了却因果,方可晋升为仙。可是,这特么怎么搞的,他一个文弱书生怎么转世成了魔王!!!这让我一只无权无势的小妖如何还这天大的债?!其实做妖也是不错的,逍遥自在,不就少活个几十万岁嘛。这债,还是……司音大魔王淡淡地看了楚楚一眼。楚楚:这债,还,必须还,铁定还。打工,打工,还是打工!什么时候才能翻身啊!宝宝心里苦,可是宝宝不敢说。以上为婉转版简介,以下为直白版简介——暴力萝莉修仙史
  • 三种悲爱

    三种悲爱

    流星:我愿意等你,哪怕是永远!!!天使:对不起,对不起……恶魔:为什么?!为什么?!我做的所有一切,为什么你看都不看我一眼?神之子:我真的错了吗?人鱼:我愿意牺牲一切,换一双脚,再看你一次……王子:为什么?我还是保护不了你!
  • 翁迷河的青春

    翁迷河的青春

    燕子本来是要飞高的可是没有风本来是要吹动水面的还是没有这就是爱爱可以让一切停下来
  • 折翼的蝴蝶

    折翼的蝴蝶

    她,原来以为自已出身于书香门弟,有疼爱自已的父母和哥哥,但有一天哥哥抱着她说,“我要你当我的新娘。”睛天霹雳,一夜之间,她失去了所有,也失去了自已。他,二少爷,帅气逼人,不可一世,却没想到被她的黄色丝带吸引,从此倾心于她,什么?她竟然不知道他是谁,从来没见过?这妮子胆也太大了,不行,这种事绝对不能发生,他对自已保证。三人之间感情纠葛何时才能真正解开?她是否又能找回自已呢?最终那份无血缘的亲情能否温暖她那破碎的心?
  • 取因假设论

    取因假设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斯未信斋杂录

    斯未信斋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