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0100000009

第9章 绘画(5)

有聚必有散,这才张弛相得。否则如砌砖叠墙,过于平齐,少有神采。聚之又聚,纠集如板,画易问塞。散之又散,零星寥落,画易散乱无主。聚时要多讲究主次、大小、形状、浓淡。层次等变化,散时要讲究接气、呼应节奏。

疏密聚散专门研究构图中画面各块面的聚散规律,疏密则专注于表象为疏松的块面和表象为密实的块面间的关系。疏密和聚散如同质与量的关系,聚不等于密,因为可能是一些大面积中空物体的聚集。

祖国颂“繁处间疏处,须要得中”,看来黄公望不喜欢繁疏的变化过于强烈。“密处求疏,疏处求密”,文征明是说疏和密都不是绝对的,看是密处,其中也应有疏处;看似疏处,里面也有密处。疏疏密密,才变化丰富。浑寿平进一步说:“疏中用疏,密处加密。”后来又有人说“密不通风,疏可走马”,这样大的对比度,画面才有较大的冲击力。对疏密对比度的嗜好往往演变成不司的绘画风格。典型如明人文征明,一人就有密体和疏体两种风格。

疏密和描写对象有关。如草地当然比水池要密。疏密和描写的程度有关。一块山石可以描绘得非常详尽,就显得密;也可以画得十分简略,就显得疏。疏密与表现方法有关,如用双钩法画的树叶反而比没骨法画的树叶感觉要疏。疏密和笔墨有关,疏往往是用笔松动脱略,密是用笔严谨规矩,所以用笔的紧松也影响到疏密感。

繁略画画切不可平均使力,当繁则繁,当略则略,有繁有略,相得益彰。

菊蟹繁不仅是密,是详情细微。略不一定是疏,笔线也可甚密,但刻画疏放。

繁不一定浓,略也不一定淡。

虚实虚就是无,实就是有。但中国古典美学一直认为与实相对的虚,并非空无,而是有流动聚散的元气弥漫其间。同时,实也就不是绝对的有,好像绣花枕头揎稻草,实是实了,又实在算不得有。浑向说:“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恰是无,无处恰是有。”中国画大多是在虚处做文章的。所以浑寿平说‘用心在无笔墨处”。

虚并非空无,所以虚不一定是白,往往在笔墨有无问。虚也会是白,但画由非纸白。“有墨画处,此实笔也,无墨画处,以云气衬,此虚中之实也。树石房廊等皆有白处,又实中虚之虚也。”孔衍拭认为虚尚可有程度之分。云气当然虚得很,但以墨画出(烘染出)的云气则比留白的云气要实,他称为“虚中之实”。同样,他还认为实处也不是都实,可以来一点“实中虚”,利用掸语:“银碗里盛雪”,“明月藏鹭”,“白马人芦花”,提示了一种似是而非、反虚入浑的境界。这种境界正是由对于“虚”的细致人微的体味而产生的。

“岩岫沓冥,一炬之光,如眼有点,通体皆虚;虚中有实,可悟化境。”这是黄宾虹在其山水图上的自题。细细咀嚼,可悟出黄宾虹于虚实相生的深入见地。“眼”、“点”一般可视作虚,如黄宾虹自己就说:“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但当这虚处成为“一炬之光”,即视角中心时便反虚成实,而香冥山岫则反实成虚。所以才说“通体皆虚”。

对虚实相生,清人邹一桂说的好:“虚而不可以形求也。”只有“实者逼肖,而虚者自出”。表现虚,只在虚处着力是弄不好的。只有着力于实,实处愈实,虚处意虚,反之亦然。“画有虚实处,虚处明,实处无不明矣”(范机语)。譬如一山头放在天空的背景上就明显得很,如放在群山中,就没有那种强烈的效果了。“虚实相生,无菌处皆成妙境”,虚实变化本身即为妙境,因为这变化正可使得虚极成白的空白处也生出妙境。可以让人反复玩味、遐思不已处正是妙境。最怕虚不虚,实不实,糨糊一片。

只实不虚,画易板结壅实;过于直露,无活气,无画外消息。所以王原祁说要“实处转松”。只虚无实,令观者茫然不知所对,了无生趣,所以王原祁又作总结道:“宋、元各家,俱干实处取气,惟米家于虚中取气。然虚中之实,节节有呼吸,有照应,机灵活泼,全要于笔墨之外有余不尽。”“有呼吸”是说虚实转换要有交待,有节奏起伏;“有照应”即虚实转换要贯连通气;“灵机活泼”是强调虚实变化不能死板,因为这是虚的变化,气的变化,所以最好能令人端倪莫测。“笔墨之外有余不尽”。

黄宾虹在《与傅怒庵书》中提及,“如《韩非子》画筐,言其画之隙处皆成龙蛇。此凡谈画理者莫不视为神话,鄙见以为此论画虚处之宗师”。确实,“隙处皆成龙蛇”一句说明画必要有虚处,虚处又必要气脉连贯,又必然跃跃然得龙蛇之形。

“笔墨之外有余不尽”也是一种虚,藏一点,留一点,含蓄一点。或“虚实者,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这是董其昌的经验。清人唐岱的经验是:“有心要恭,落笔要松。”“松”和“详略”中的“略”是不同的。“略”是简的意思,“松”是不拘紧、不板刻、不求工致,而是生动有致,是随意,脱略形迹。所以用笔的松与紧也意味着虚与实。用笔与虚实的关系,明人李日华说的“笔断意含”也是一例。笔断也是虚,之所以是虚而不是断,因为意仍含着、连着。

浓比淡显得实,密比疏要显得实,重比轻要显得实,清晰比朦胧显得实……但是又不绝对如此。一大块水墨林漓的重墨团和用淡墨描绘得较具体的形放在一起时,却是虚的。没有什么墨色变化的浓墨块和有变化的淡墨块并置时,也可能是虚的。

笔与墨在一起时,笔意明显的要显得实,笔意不明显的,即使浓也会是虚。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说的这种哲学境界,事实上成为中国画追烟江重峦求虚实变化、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深层含义。

董其昌说的“但审虚实,以意取之”。可谓处理虚实的“八字真经”了。或详或略,或紧或松,或笔或墨,或浓或淡,或疏或密……全都以意取之。这个意我以为至少可包含这样四种:一是合于性情的自然流露,不能刻意追求;二是合理;三、即使写实也要有取舍,有夸张或简略,即所谓“经营”;四、合乎形式美规律。

虚实及其变化之所以被中国画家视作一大法门,和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分不开的,如宋人欧阳修就认为Z“事理穷尽,止于两端,不过虚与实而已。”

浓淡浓淡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浓,也没有绝对的淡,浓淡相对比而存在。因为有淡的对比,浓才显得明确、醒目、有力。同样,淡的治远。通透。舒展、虚灵,也靠浓的对比才令人意远。

浓淡变化有致,于是韵味出。有韵味的墨色变化,其浓墨淡墨都应当是变化有序的。有层次的、分明的。明洁的。自然的、浑然一体的,最好这些变化还是出人意表,不期而遇的。

一点一画有浓淡,一树一石有浓淡,一枝一叶有浓淡,画的每一部分都有浓有淡。从构图的角度看,画的块面间的浓淡变化要比块面内的浓淡变化重要得多。因为块面间的浓淡变化意味着大结构、大层次的表现。如果只注意或只满足于小的浓淡变化,忽视了块面间大的浓淡关系,画就易失去整体感,变得琐碎,甚至散乱无章,即所谓“花”。

浓可在前,淡也可在前。浓墨因其瑶池寿意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适宜表现离我们近的物象,但淡墨也可以利用加大黑自的对比度做到这一点。由此,我们看到不但浓与淡本身是相对的,它们的表现功能也是相对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处处顾及浓淡与物象表现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将精力集中于浓淡变化的“有致”上。创作起来就自由自在得多了。

“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历代名画记》)浓淡变化的根本着眼点并非是以浓淡墨色来活化对象,而在于驾驭墨色作千变万化时获得的快感,张彦远此语说得十分透彻。

黑白中国水墨画以黑色为主色调,画在白纸上,就有了黑与白的关系,并且因为水墨画在中国画中一直占有特殊地位,黑白关系便一直被看重。

黑白似乎和浓淡、虚实。疏密都有纠缠。浓、实、密几乎都意味着黑:淡极、虚极、疏极则近乎于白。但是白和它们还是不同的,有时淡的、虚的、疏的却正是画面中的本应为黑的主体部分。相反,交织的浓墨线一却时时留有白。虚实关系中也包含有黑白关系。譬如白不是没有,相反是情思观念可以任意驰骋的地方,所以白可以是一切。白往往是虚,另一方面,有时黑亦是虚,因此,虚实关系的研究似乎偏于意念。而黑白关系的研究则主要是黑白形式关系的研究。

黑白对比形成画面的大层次、大变化、大节奏、大框架。

黑白和表现对象虽然有关,但中国画家对此往往无所顾忌。如画远山,一般渐行渐淡,但有时却浓墨如漆,这和“远山如黛”无关。只是为了黑白对比,有时为了节奏与变化。

白不是无意间遗下的,是一开始便有意识地安排的,所以叫“计白当黑”。因为在中国画家心自中,白与黑同样重要。意思是说画面上有画处与无画处同样重要,不仅如此,因为留白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留白就更费中国画家的心思。

计由当黑,就是有计划地安排白的大小、位置、形状、白与白之间的疏密。呼应、白与黑之间的对比。联系,以及他们的节奏变化关系。

国画中有黑白灰关系的研究,中国画只提黑白。在我看来。不仅是因为中国人具有简扼的表述习惯,而主要是我们对“白”情有独钟,对黑与白更有一种哲学的态度的缘故。

轻重轻重和浓淡有关,和黑白有关,和欹正、聚散有关,和疏密。虚实等都有关,但轻重又与它们不尽相同。浓、黑、密、实、聚、正中仍有轻重之别,这主要是笔的力度感不同。

位置高低对轻重的影响颇大。一般说来离纸的底边越近越重,离画面中心越远越重。因此,笔势向下的就觉得比笔势向上的重。

另外,笔与物象结构的关系也会影响到轻重感觉。笔线和结构紧密相契,形象较明确,分量就重。笔线与结构若即若离,形象就较含糊,分量也就轻。

动静南朝梁王籍有诗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把整个动静关系说活了。

构图中可利用动静关系的处理以加强意境的表现。如崇山峻岭中一缕炊烟、一挂飞泉、一只飞鸟,山重水复中一片白帆、一骑牧童。一行归雁,姹紫嫣红中几只彩蝶、儿羽黄雀、一阵轻风,浅笑短叹中几张红叶、一缕清香、几声虫鸣。

我们也常利用动静关系做笔墨形式的文章,以调动形式的趣味,增加审美情趣。如一阵严谨滞重的笔线以后来一些灵动轻盈的笔线,力量外露的泼辣的笔线后村之以力量内蕴的平和的笔线,平实的大墨块后来几个跳动的点或几道疏朗的线等。块面造型中正与外、方与圆、直与曲也是一种动静关系。

在传统中国画中,动是体现和加强静界的手段,所以动只是生命的一种律动,或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含蓄而意境隽永。静不是死寂,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因此动必须致力在有助于精神升华的情、趣、意的表现上。

穿插世界本来就是极其复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十分丰富,十分精彩。

所有以上讲的法则,如浓淡,都不是径渭分明的,穿插起来就增加了变化。

所有以上讲的法则,如黑白,都不是层次清晰的,穿插起来就增加了层次。

所有以上讲的法则,如虚实,都不是各不相干的,穿插起来就增加了关联。

所有以上讲的法则,如疏密,都不是平铺直叙的,穿插起来就增加了节奏。

同时,各种法则在实践中也是穿插运用的。

画界有一句行话——“破”。破就是打破单一的局面,就是穿与插。学画兰花、撇竹叶就是学穿插。

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句话:穿插,最终是笔墨的空插。

呼应呼应也和穿插一样,存在于构图的全过程中。构图的各个部分必须形成一个整体,贯通一气,这也就是呼应的目的。

呼应不是单方面的,是构图中各块面名段落间的相互关照,而有时却是揖让。你呼我应,我呼你应,呼了还需应,应了又得呼。

呼应就像一张网,将画面的各部分联络在一起。呼应不光是就近两块或几块间的呼应,还表现在整幅画的起首与收尾间的呼应。

印章、题款因为是构图的有机部分,也有个呼应的问题。

趋势画面的各个块面间是互为联系、互为呼应的。一开一合,一呼一应,一揖一让,一转一搭,由此及彼,画面便成为一个花卉成扇圆蔬逾珍惜运动着的整体,生机盎然。运动有方向,有轨迹,有节奏,这就是趋势。一幅画有一个趋势,画面便整体、强烈、趋势还将读者引领进画面内部,随着画面的运动轨迹完成欣赏历程。

趋势必须合理,合乎客观运动的规律。画崇山峻岭,其趋势就是山脉的走向——龙脉;画花卉,花卉的干枝叶花气脉相通,虽疏密交错,被点离落却乱而不乱。

各块面的造型也和趋势有关。扁的形有左右延扩的趋势,窄的有上下伸展的趋势,上小下大的形有稳定的势,上大下小的形则极不稳定,圆形有内含之势,波形有流动之势。选择得好,可以增强趋势。

用笔有笔势,不同的笔势会影响画面的趋势。从笔墨的角度看,一幅画的笔墨,从第一笔到最后一笔也应当是贯通一气的。

势有顺逆,在块面和笔势的处理上,可以顺势而接,也可以逆势而行。意在于右,反先趋左,意在于下,反先趋上……

问题

一、中国绘画始于何时?三代时的绘画遗迹是怎样的?

二、我国有无壁画,始于何时,盛行于何时,其伟大的成绩怎样?试举其例。

三、中国绘画的人物始于何时,盛于何时,其中受过何种外来艺术之影响,著名的人物画家是谁?试举其名。

四、中国的山水画最初著名者是谁,至何时始盛行,有何宗郎世宁·马术图派之不同?著名的山水画家,试举其可作代表者之姓名。

五、中国的花卉画盛行于何时?有无宗派?试将各时代之代表作家列举其名。

六、中国的台阁人物画以何时为最盛行,有无著名的画家?

七、中国画的应用或在壁,或在石,或在绢素,试举其著名之制作。

八、中国画的理论及精神有无特殊的地方?

九、中国画受外来艺术的影响约有几度?试略述其情形。其结果怎样?

同类推荐
  • 动画文化学

    动画文化学

    本书首次从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动画影像的文脉,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动画作品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用优雅的笔触和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对动画影像背后的文化现象,诸如女性主义、种族问题、文化地理和文化传播形态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构筑起动画文化生态的理论框架。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诠释出动画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动画艺术保持鲜活的血液,是动画艺术创造奇葩的源泉,是动画产业振兴腾飞的翅膀。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

    本书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 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而中国普通大众得知此书,多有赖于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此书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道具,是周星驰饰演那个屡战屡败的死跑龙套的尹天仇的唯一财产。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J.S.Bach)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热门推荐
  • 轮回千年之红颜劫

    轮回千年之红颜劫

    她,上官寒雪,表面上单纯无害,实则腹黑果决。穿越异世,倾城之颜,变态天赋,魅惑众生。然,于他面前,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女子。他说:“为她,就算倾尽所有又何妨?”“我怎么会允许你死在我面前?”“放心,凡事有我呢!”心、、、不知不觉沦陷,他却离她而去!!!决心复仇,却发现一切的一切又宛如一个巨大的阴谋。玩我??你还不够格、、、、、、
  • 蹉跎政绩

    蹉跎政绩

    本书是长篇小说。《蹉跎政绩》是继《官场风月录》三部曲后的第四部官场小说。小说围绕河阳市官场百态展开描绘,真实反映了官场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政治斗争。
  • 北城旧事

    北城旧事

    她终归还是爱了一个人十年,不长不久,不痛不痒,却是她心中一颗永久的朱砂痣。北国的冬天总是下着鹅毛大雪,就像是走入了终年不化的雪山之巅,朦胧的古城里缥缈的就如同仙境。面色苍白的少女昏睡在少年厚实的肩膀上,青丝散落,鲜红的血液从少女的肩膀处延伸蔓延一点一点的掉落在无暇的雪地上。“阿茗,我们回家。”
  • 艺概词概

    艺概词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金老婆

    千金老婆

    首先,它是一部商战类的小说;其次,它是一部违反了正常操作程序的小说;再其次,它是一部结合TVB经典剧集而成的‘佳作’;再其次,它是一部牵动你兴奋神经的作品;最重要,它是一部用纯洁性担保的全本小说;最后。很无奈的说,这就是简介。@@@@@@@@@@@@@@@@@@@@@@@@@@@@@@@@@@@@@@@@@@@@@@@@@@@@@@@@@@@@强调:不喜欢看弱主角,又觉得此书有些看头的哥们,直接略过前25章,谢谢!************************************************************《千金系列小说》读者神侃群:15242619期待中……
  • 甲午遗证

    甲午遗证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苦心经营近30年的北洋海军一朝覆灭。这场旷日持久的海陆大战,在此后长达120年的时间里,给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隐隐伤痛,也让大量的清军遗物被掳至东瀛。时值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法制晚报》甲午遗证报道组远赴日本,寻找那些曾经象征着中国战败耻辱的战利品,抚摸流浪百年的灵魂。两甲子匆匆过去,历史并未走远,当年日军的“战利品”在日本并不难觅。面对这些“甲午遗证”,中国人当如何反思?日本人又当反思什么?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 张文端公诗选

    张文端公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娲泪之我本无情

    女娲泪之我本无情

    女娲之泪,经历无数轮回终于修成人。可是,苍天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让他们相聚,这一战生死,轮回可尽兴?
  • EXO血影挚爱

    EXO血影挚爱

    世界很公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让世界颠倒的不仅仅是我们食种。爱与恨并不可能同在。有了恨自然没爱,有了爱恨自然随风飘逝。我的心不属于自己,所以不知道放在谁那里,但请你珍惜。对于那个真心的你我不会虚情假意。时间会改变很多。然而很多事它变不了。就像,我不爱你。别以为我哪天回头看你是我回心转意,说不定我会捅你一刀呢?太完美的事不会有。没的永远比美的快。
  • 栲栳山人诗集

    栲栳山人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