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6800000014

第14章 书写辉煌的人生(1)

返回马萨诸塞的“绿色草地”后,巴顿一直闷闷不乐,认为命中注定自己将碌碌无为地虚度此生了。然而,准曾想到,当美国人高唱和平主义的颂歌,徜徉在平安无事的环境中时,亚洲和欧洲的形势却急转直下,东西方的法西斯强盗正在磨刀霍霍,决心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将全世界置于他们的铁蹄之下。

在远东,日本早已成为世界战争的一个重要策源地。1931年,它经过长期精心策划,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首先攻占了沈阳,然后迅速扩展进攻,野蛮地烧杀抢掠,在不到4个月的时问内就侵占了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欧洲,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意大利上台后,即加快了走向战争的进程。一方面,他们大肆宣扬军国主义、仇外情绪和“争夺生存空间”的思想,另一方面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妄图一口吞掉这个古老的国家,但遭到了当地军民极其强烈的反抗。在此前后,最大的战争祸患法西斯德国也在逐步走向战争,他们退出了国际裁军会议,废止了《凡尔赛和约》,后来又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公然向国际社会挑衅。德国还与意大利支持佛朗哥分子发动西班牙内战。1937年11月,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正式结成联盟,形成了“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巴顿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重返指挥岗位的。

1938年初,他奉命到赖利堡骑兵学校任教。此时期,他以职业军人特有的嗅觉,敏锐地感觉到了战争危机的逼近,也意识到装甲兵的时代即将到来了。虽然由于不愿得罪那些持正统观点的军方高层,巴顿很少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给学生授课时,他则大谈特谈装甲部队的优越性和有关战术问题。年中,他被晋升为上校并调任得克萨斯州克拉克堡的骑兵团长。他欣喜若狂,他来到了一个真正的野战部队,感觉自己离战争已经越来越近了。他马上托人向陆军部打招呼,告诉他们,只要有战争,巴顿招之即来。

一到克拉克堡,巴顿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改革,他剔除了许多陈旧的军事知识,把一些新的理念和军事技能补充到了作训计划之中。当时,西班牙内战已经达到高潮,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坦克和一系列新的战争手段在战争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对此,一些老朽的将军视而不见,而巴顿则做出了敏锐的反应。他设法收集到了德国新生代将领和军事专家们的军事著作,不仅潜心阅读研究,而且与军事专家们进行探讨,以便把一些新的作战原则和方式、方法运用到训练中,应付战争的需要。

巴顿的严格管理、大胆要求,尤其是他的实战演习和全新的训练方法,引起不少人的反感,其中也包括不少军界的上层人士。许多人骂他是“战争狂人”、“克拉克堡的疯子”。而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则讥讽他说:“这个大傻瓜,难道他不明白这是在自取灭亡吗?”

命运有时候很让人捉摸不定,就在巴顿紧张地练兵备战之际,11月27日,一纸调令把他调到迈尔堡任要塞司令。这是令巴顿无法容忍的——大战即将来临,而他却要离开战备部队,回到一个灯红酒绿、暖风醉人的社交场上去。难道是有人捣鬼?巴顿不得其解。无论是巴顿的敌人还是朋友,都对这一调动感到高兴。敌视他的人感到幸灾乐祸,而朋友们则认为,离开是非之地对于巴顿是一种解脱,免得他四面树敌。以致当巴顿离开克拉克堡时,送行的场面竟空前隆重。

但是,巴顿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特殊调动的幕后却隐藏着乔治·马歇尔的良苦用心。

乔治·卡特尼特·马歇尔一战后任潘兴将军的高级副官。后担任佐治亚州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骨干。1936年晋升为陆军准将。1938年接任恩比克将军的陆军副参谋长职务,晋升为上将。1939年春任代理陆军参谋长,登上了美国陆军首脑的宝座。

马歇尔到华盛顿赴任之时,欧洲和亚洲正是狼烟四起、乌云密布——西班牙内战进入高潮,希特勒的军队开进奥地利,强占苏台德区;在远东,大半个中国遭到日本法西斯铁蹄的蹂躏,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困难的阶段。美国报刊虽然对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做了大量报道,但并没有警醒昏昏欲睡的美国军队。对此,美国政界和军界的有识之士深为担忧。马歇尔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这位新任参谋部战争计划处处长看上去文质彬彬,充满书卷气,从外貌和气质上看,似乎都与职业军人格格不人。但正如他的夫人凯瑟琳·马歇尔所指出的,他身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品德加才华”。马歇尔头脑清醒,知人善任,而且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他清醒地认识到法西斯德国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是美国的头号敌人,德美之战将不可避免。同时,他还对战争艺术和科学的进步有深刻了解。他知道,在当今世界,作战样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方面,美军已远远落在了德军的后面,一大批老朽的将领把持着美军的领导权,顽固地反对改革和创新。所以,美军的当务之急是清理军官队伍,大胆启用新人。

马歇尔开始筹划对军队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他知道,最关键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因此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清除老朽无能之辈,把真正有军事才能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巴顿是首批进入马歇尔视野的人之一。马歇尔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年轻有为,所以年龄超过50岁的一般不在考虑之列,而巴顿此时已年过半百了。但马歇尔对巴顿却另眼相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马歇尔是1917年在法国战场前线认识巴顿的。当时巴顿是潘兴众多副官中不起眼的一位,而马歇尔则已经进入了军队的关键部门,任第1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处长,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当时两人虽互相知晓,但直接打交道的机会却不多。后来两人同在朗格勒的陆军参谋学院学习,交情也不深。但巴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几个月的杰出表现给马歇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率领一支刚刚拼凑起来的坦克部队打败了一个旅的敌人;他用严格的纪律、威武的军容和过硬的作战技术训练出一支坚强有力的坦克部队;他是名副其实的美军第一坦克手,杰出的战术专家,所有这些都使马歇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马歇尔认为,美军迫切需要组建一支具有实战能力的坦克部队,实现部队的机械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最需要的是启用一批能适应现代战争的人才。他对巴顿在法国战场亲率坦克兵冲锋陷阵的形象记忆犹新。出于准备重用巴顿的考虑,马歇尔把巴顿调到了迈尔堡。他对副处长杰罗中校说:“巴顿是军中最优秀的坦克手……我要把他调得近一点,以备需要时召之即来。”马歇尔认为,虽然巴顿已经53岁了,但他对于坦克这种新式武器的深刻理解以及他的战术原则和攻势作战思想,都远远地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在他那古怪、粗鲁、反复无常的表象下面蕴含着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思想,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

1939年9月,德军向波兰发动“闪电战”,使波兰遭受严重破坏。首都华沙遭袭击后变为一片废墟,大批平民死亡。这便是巴顿从克拉克堡调到迈尔堡的幕后情况。可以说,这次调动是巴顿后半生的重大转折点,从此揭开了巴顿人生中那光彩照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页。

巴顿到迈尔堡接任要塞司令刚满9个月,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就在欧洲爆发了。1939年9月1日正巧是马歇尔就任陆军参谋长之日,这一天的凌晨4时45分,希特勒德国对波兰进行突然袭击。至10月6日,波军伤亡、被俘达90多万,几乎全军覆没,大部分国土沦丧。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实施以坦克和飞机为核心的闪击战,对波军实施大纵深分割包围,波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在兵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特别是军事理念和战术落后,不到1个月就土崩瓦解了。

德波战争打响后,英法虽然迫于舆论压力对德国宣战,但只是1个月后象征性地向法国和比利时边境派遣了4个师。英法百万大军静静地坐在钢筋水泥工事后面,与德军遥遥相望。直至第2年春天,双方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战斗,总计伤亡近2000人。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臭名昭著的“奇怪战争”,或叫“虚假的战争”。

英法希望德国占领波兰后会挥师东向,入侵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幻想被德国人所利用,他们一方面对英法施放和平烟幕,一方面加紧战争准备。在大举进攻英法之前,德国首先派军清除所谓“侧翼威胁”。1940年4~5月,德国对北欧和低地国家发起全面入侵,很快就打败了丹麦、挪威、荷兰和比利时。随后,德军一举突破天险阿登山口,越过马奇诺防线,向英吉利海峡扑去。英法军队兵败如山倒,从敦刻尔克撤入英国。6月22日,法国无条件投降。

号称拥有第一流陆军的世界大国法国,居然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被彻底击溃,俯首称臣,这件事当时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法国战败的原因很复杂,除去内政、外交和国际局势等因素外,法国在军事理论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严重落后,显然是重要原因。法国人忽视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过于依赖马奇诺防线,实行消极防御战略,从而丧失了战争主动权。所以,当法西斯德国使用最新的作战样式——闪击战进行打击时,法国人竟然毫无招架之力。

战争的惨剧震惊了世界,也教育、警醒了善良的人们。德国的闪击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件东西——飞机和坦克。法国就是被这两种战争机器灭亡的,而美军最缺乏的也是这两种新式兵器。组建独立的坦克部队已成为燃眉之急。

此时的巴顿虽然仍在骑兵部队任职,但他时刻关注着这场发生在军事理念和作战样式上的深刻变革,只要相关的著作翻译出版,他就想办法去索取,尔后便如饥似渴地阅读思考。英国的富勒、利德尔一哈特、德国的古德里安、隆美尔、法国的戴高乐等人的著作,他不知熟读过多少遍。巴顿被这场深刻的军事变革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对世界军事史上最先进的军事理念有了全面的了解。但是,为了不得罪那些老朽的高级军官,所以,当时巴顿为装甲兵的辩护是含糊其辞的,甚至说过一些违心的话,因此有人怀疑他是否真心拥护装甲部队。但这一切并不能迷惑马歇尔的洞察力。他知道,巴顿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坦克专家,而且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巴顿的好战心又激荡起来,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代。他四处奔走游说,试图找到能尽早参战的机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巴顿四处碰壁,因为美国此时还置身于战争之外呢。情急之下,他异想天开地把目光转向国外,给他的一位老朋友、在英军中服役的麦克诺顿将军写信,要求参战。这次巴顿竟得到了同意,虽然只能降级使用,但仍使他兴奋不已。

但就在此时,美国军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希特勒机械化部队在不到40天的时间内打败了世界一流强国法国,促使马歇尔下决心重整军备。1940年7月10日,他终于采取了决定性的步骤,签署命令,决定组建一支2个师的装甲部队,巴顿奉命到本宁堡组建一个坦克旅,不久又晋升为准将,终于实现了重返装甲部队的夙愿。

成立独立的装甲部队,由阿德纳·查菲将军出任司令。以此为起点,美国的装甲部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战争中一支不可替代的强大突击力量。

新组建的装甲部队被编为美国陆军第1装甲军,由查菲本人兼任军长。两个师长分别是马格鲁德将军和斯科特将军。不久,巴顿便来到了第2装甲师,出任旅长,到本宁堡参加创建工作。

对于巴顿来说,这次调动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是他人生道路上最重大的转折点。多年来,他始终不懈地研究坦克及其战法,为建立现代化的装甲部队而奔走呼吁,希望这一革命性的武器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如今,奋斗的目标终于变成了现实,已经黯淡了的前程突然又充满了光明,因为,早已经成为美军中不可多得的坦克专家的他要发挥作用了。但由于这一调动也意味着他将永远离开神圣的骑兵和心爱的战马,所以巴顿此时的感情世界是复杂微妙的,既有对未来事业的憧憬,也有对已逝美好岁月的感叹和惋惜。从某种意义上说,巴顿对骑兵的感情要更为炽热而深沉,即使在后来坦克大战的硝烟之中,他还经常用英国元帅黑格的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骑兵的深刻理解:“步兵和炮兵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但是只有骑兵才会使它们胜得有价值。”对骑兵的眷恋之情伴随了巴顿的一生。

但如果从战争发展史和理智的角度看问题,巴顿比谁都明白,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使骑兵的辉煌业绩渐渐化为历史,骑士们跃马挥戈,所向无敌的战斗场景已经不会重演。随着大量新武器和新技术的问世,骑兵显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了。但是,巴顿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骑兵的热情,这并不仅仅是天性使然,巴顿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骑兵的荣誉和一个个杰出战例将永垂青史,而它留给世人的宝贵传统——骑士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奔赴疆场,为国捐躯。

本宁堡位于佐治亚州腹地,古时是印第安人的商埠,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一些地名。这里的气氛紧张而凝重,一切都井然有序,全无骑兵部队中那种喧嚷躁动的气息。刚刚组建的装甲兵部队就集中在这里。所有的人——包括指挥员和士兵们,都在这里进行训练和试验,接受全新的事物,一切对于他们都显得既神秘又陌生。

初来乍到,巴顿的第一感觉是,自己似乎落伍了。回想一战期间创建装甲学校时,他事必躬亲,对每一件工作,甚至对装甲车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了如指掌。但如今,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支完全现代化的部队,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军事装备的科技含量极高,仅坦克、摩托车的各种型号就令他有些眼花缭乱。面对挑战,巴顿感到既新奇又刺激,他暗想:“当年的那套管理方式和经验已经过时了,让一切从零开始吧!”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本书共收录了九篇文章,包括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唐廷枢、清末军医——何守仁、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等。
  • 当光绪皇帝遇到明治天皇

    当光绪皇帝遇到明治天皇

    他们,同样于19世纪中后期登上了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他们的国家,同样面临着被西方列强瓜分的严重局面;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他们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维新。然而,他的改革遭到惨败,国家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他的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国家从此踏入了近代化的行列。种种的相同,却产生了最后的不同,他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他们,就是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本书是以拥有两个院士的科学世家为宣传对象的科普读物。杨廷宝,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两届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在建筑学界有“南杨北梁”之称,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副省长。杨士莪,杨廷宝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声工程学家,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曾任哈尔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书中主要讲述了杨氏父子两院士、满门科教才成长的的事迹,探索了这个文化家族培养人才的理念和做法,揭示了中国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
  •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纪伯伦全集(第四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热门推荐
  • 我们共同的未来

    我们共同的未来

    先些这个作品的时候,我完全没想到它会成为一本小说,自己以为没有哪方面的天赋,小说的大部分内容采取红色警戒之尤里的复仇与零点行动2.2和心灵终结3.0C与奥特曼的新领域计划和麦克斯动力系统这些都是素材吧!另一方面人物领导是尤里的心灵终结部队.也说说自己的经历大家都知道红色警戒2吧自己上高二课上闲的无聊于是开始小说之旅~红警与超级武器都会在这里出现!请各位支持谢谢!
  • 剑圣奇情录

    剑圣奇情录

    既无敌于天下,是屹立绝巅孤独自赏?还是不断追求苦寻突破?且看剑魔如何演绎另一段人生!世家之争、门派之争、天下之争,爱恨情仇、宿命纠缠,静听我娓娓道来!敬请关注郭克右新书《剑圣奇情录》!
  • 解密中国大案(四)

    解密中国大案(四)

    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 孔雀王咒经一卷(妙辟印幢陀罗尼经)

    孔雀王咒经一卷(妙辟印幢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河重生:侍女千金

    星河重生:侍女千金

    新书《天命大魔头》前世沙场相伴的战神将军,今生枕边同眠的王府世子……还有元神横渡、跨越星河,重生为相府千金的战神侍女…当他们遇上她,是一场金风玉露的相逢,还是一场动荡星河的阙歌…她在复仇与使命之中反复抉择,直到,不经意间,成为传说……
  • 元始战记

    元始战记

    盘古降世,天地初开,母气显,三清化。人之本性,善乎?恶乎?百十载终归成土!修行千载,动心忍性,增益吾所不能,只为一朝成神,跳出万世轮回!偶然来到异界的少年阿,去创造奇迹吧→_→
  • 意行天下

    意行天下

    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恒大者则为天道,天为阳,地属阴。生在正道第一大派,却天生闭脉,无法修炼,遭人冷嘲热讽、唾弃谩骂。
  • 恋爱倒数100

    恋爱倒数100

    2009年5月11日7点31分,由于一公里外的火车出轨,冲上街道导致街上的大货车翻车,货车上的30头猪跑下货车满街疯跑,再致使路人甲为了躲避疯猪冲进路边的居民家,结果机缘巧合撞见正在这个人家里偷东西的小偷,小偷再沿电线杆逃跑,导致电线杆倒塌,路人乙为了躲避电线杆推了路人丙,路人丙推了路人丁······最后到路人x推了我一下。于是世界上最普通的少女卜卜被馒头噎死了!于是世界上最浪漫最搞笑的爱情故事,从此时开始倒数100天!
  • 兰纳泽

    兰纳泽

    原力是一种力,这种力将开创一个全新的世界,利用自然规则模拟自然现象施展原法(魔法)想知道火球是怎样产生的么?想知道冰刃是如何施展的么?想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独有的魔法么?兰纳泽能满足你,这是一个属于大家的世界...光是完善构建这个世界就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本作慢热英国能有哈利波特中国为什么不能有兰纳泽?JP能有海贼王和火影忍者中国为什么不能有兰纳泽?美国能有变形金刚,X战警中国为什么不能有兰纳泽?中国以前有四大名著现在为什么不能有兰纳泽?有,并且已经在起步了...欢迎加入兰纳泽这个世界也欢迎读者根据这个世界的法则发明自己的原法,怪兽
  • 豪门艳:涩女时代

    豪门艳:涩女时代

    一个即将奔赴南非的大学生,一个纵情声色的富二代,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交配了。从炮友到夫妻,他们的婚姻,正经八百就是场长期卖淫。他们交换索取各自想要的东西,突然在某天谈崩了,就分道扬镳了。有天江北在酒吧,问一个十七岁的妹妹:“你还是处女么?”妹妹说:“北哥你开什么玩笑呢?”然后江北就笑了,他记得很久以前,也有个姑娘陪他坐在这张桌子旁,姑娘一脸鄙视地说:“就你这样的人也配有处女情结?”江北以为自己有钱,所以不贪,其实他比谁都贪,新欢旧爱他都想要,当旧爱变成新欢,当新欢沦为旧爱,江北迷茫了。江北翻遍了所到之处,把饶饶揪出来的时候......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