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10000000020

第20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七讲(2)

但他的老婆不相信,怀疑是这个朋友谋财害命,把他害死了,就骂他。他觉得很委屈,就又千里迢迢重新跑回安葬朋友的墓前来哭,说:“怎么办呀,你老婆误会我,认为是我谋财害命把你害死了。”这鬼就做人声来回答他:“这样吧,你赶快往家乡走,我就附在你身上,用我的声调来告诉我的老婆,我是自己得暴病死掉的,跟她解释一下。”这个人就答应了,然后就一路往回走。

本来都好好的,可这个人原来进过寺院,听过人家念阿弥陀佛,心里越想这个事情越觉得难过,觉得自己无缘无故受这样的委屈很冤枉,心想:“这个世界真是苦,阿弥陀佛”。他就动了一个念头,没有念出声,脑海里只出现了一句阿弥陀佛,这鬼跟在他身后就很害怕说:“哎呀,你身体怎么突然发大光明了?我不能跟你走,我眼睛都睁不开。”

所以一般人认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没什么,但要知道,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

这个人听到这鬼这么讲,就真正地发自内心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他说:“哎呀,原来这个法门这么好,我只是动了一个念头,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光明都这么炽盛。”所以他就马上发心,生意不做了,出家剃度,专修净土,以后成为高僧。

这是蕅益大师同时代亲眼所见的,所以一个人至诚念佛就能放光,诸天鬼神都能看到这些光明,而对念佛人恭敬有加。一般的世俗人每天都费尽心机,追名逐利,所以身心灰暗,诸天神就不会去恭敬他、护持他。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上讲到一个公案说:一个有禅定的人,先是看到有一些天神鬼神聚在一起,很恭敬合掌围绕着两个法师,后来那些天神鬼神又马上指责那两个法师。虽然那两个法师自己看不到,但那个有禅定的人看到了。等那两个法师走了以后,鬼神把他们的足迹都扫掉,就是很看不起他们。

有禅定的人出定以后,(因为是同一个寺院里的出家人)他就去找那两个法师问:“你们前面在那里谈什么呢?”两个法师就把他们在说什么统统原原本本就说了一遍。

原来一开始那两个法师都是在谈论怎样修行佛法,所以那些天神都合掌恭敬地来听,后来那两个法师慢慢的心就转到凡夫心来了,讨论哪天做什么佛事呀、做什么普佛呀、有什么供养呀,东家长西家短。天龙鬼神就看不起他们了。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进入到念佛堂,要能精进念佛。不过我看我们常住道风很好,大家进来都没什么散心杂话,天天精进念佛,这是非常难得的,一定有无量的天龙八部来护持和恭敬。

这是讲增上善业所感,要知道老实念佛就是增上善业。

为什么念佛能生极乐世界呢?我们讲到了世出世间一切理法,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一切事法,不出因果二字。从理体上来说,一切都是心性所变现的;从事相上来说,一定离不开因果二字。同样的,色法成就、心法成就,都要因缘具足。色法二缘成就,即具足亲因缘和增上缘,就能成就色法。

心法是四缘成就,就是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

比如我心里起个念头,要由常州去南京,我想去南京这个念头就是亲因缘。然后我上了车,这个念头要一直有,如果我走到半路不想去了,那就去不了了,就不能达到目的地,因为想去南京的念头,这个等无间缘断掉了,然后我就折回头了。所缘缘就是目标,目的地。目的地南京是所缘缘。增上缘就是有一些增上的工具,如坐车去,车就是增上缘。

同样,信愿念佛,得生极乐,也是心法四缘具足,我们的真心本体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这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的亲因缘;以这一句佛号作为所缘境,这是所缘缘;净念相继,最低的标准也就是念佛成片,这是等无间缘。然后我们老实念佛,念佛的行持、实践就是增上的善业,这是增上缘。所以具足四缘,感生凡圣同居净土,感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一种增上善业所感。

第二种能感生的因是[圆五品观所感],圆五品观是圆教观行五品位:

一、随喜。二、读诵。三、解说。四、兼修六度。五、正修六度。

第一随喜:随喜法很重要,如果我们跟对方的功德相等,他修什么功德,我至诚随喜他,就能得到和他一样的功德;如果我修行的功德超过对方,他修的善业、善法,我随喜他,所得到的功德还要超过他;如果对方的功德比我高很多,我随喜他,也能得到跟他差不多一半的功德。

所以随喜法是最巧妙、最方便、最容易积功累德、又最广泛的法。哪怕我们起一念的随喜心,随喜一切诸佛菩萨的功德,这一念的随喜心都能感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又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到广州光孝寺,印宗法师给他剃度。印宗法师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虽然是惠能大师的戒师,但是他给六祖剃度后,回过头来又拜惠能大师为师父,而且护持他,随喜他弘法的功德,惠能大师一生在南华寺弘法三十七年,度众无量。印宗法师因修随喜,也能成就与六祖一样无量无边的功德。

所以修随喜非常重要,也非常巧妙、非常殊胜,我们要能多修随喜法。

在净土法门来说,闻实相妙理、信解欢喜,名为随喜。随顺一切善事,并且尽心尽力帮助他成就这些善事。随喜就能消除凡夫的我执心,能消除凡夫的嫉妒心、障碍心。我们听闻到净土法门这个不可思议的妙理以后,能信解欢喜,发愿求往生,这是真正的修随喜。

第二读诵:读诵是每天都能读诵大乘经典,能用经典来观照自心,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心地都光明坦荡。

第三解说:就是自己所懂的净土法门都为人解说,劝其信佛、念佛。解说就是讲经说法。第四兼修六度和第五正修六度。

接下来是凡圣同居土。

[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不同于娑婆世界以粗恶五尘为体,极乐世界以殊胜妙好的色、声、香、味、触为体。

天台宗智者大师依《观无量寿经》修十六观,临入涅槃时徒众就问他:“师父啊,您老人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是什么呢?”他说他一生弘法利生,过早领众,并未专修,所以往生的品位只是圆五品,即圆教观行五品位,也就是生在凡圣同居土。当然智者大师是示现,如果能专修,往生的品位更高,另外他也是释迦佛的后身,只是示现而已。

接下来讲方便有余净土。感生方便有余净土的能感之因也有两种:

“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一、[即空观智所感],生方便有余净土的行者已经断了见惑和思惑,但尘沙惑、无明惑没有断,所以他修即空观智,不是通教即有之空,而是圆教即中之空。

二、[相似三观所感],相似三观是圆教中的相似即佛位,用功方便就是相似地修一心三观,一念之中相似圆满地具足空假中三观。方便有余土是[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妙真谛是圆教不思议真谛,即空即假即中,故名之为妙。

生凡圣同居土的人只是伏住了见思惑,并没有断烦恼,他所享受的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所变现的,故称胜妙五尘;生方便有余土的人有自己的一分断证功德,连同阿弥陀佛的加被,故称之为无漏五尘;已经断了八十八使见惑和八十一品思惑,故称无漏。

接下来是生实报庄严净土的因果。

“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以妙假观智、分证三观为能感因,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所感之果。要知道全圆道的佛法概括起来无非就是解脱道、菩萨道。

声闻、缘觉偏重于自利,以修解脱道为主。回小向大、求生西方,将来能生到方便有余净土,菩萨是福慧显发,偏重于利他,是行菩萨道。利他就一定要能入假观,到十方世界协助佛教化众生,所以要修妙假观智。

真观就是空观,观一切法的本体;假观就是俗谛,观一切诸法之相,是从空而出假,以种种的法相来度众生;分证三观就是圆教分证位之中的一心三观。

因为菩萨要能修妙假观智,所以他在一切处用种种方便度众生。所以他感的实报庄严净土是以无尽五尘为体,这显示佛法无边。无量无边的世界之中,一切凡夫生死轮回之处,即是诸佛菩萨接引度脱众生之处。众生无量,世界无边,诸佛菩萨接引众生的方便也是无量无边。所以说实报庄严净土以无尽五尘为体。

最后是生常寂光净土的因果,以即中观智究竟三观为能感之因。

“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

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所感之果。称性五尘就是色声香味触,称合真如自性,一一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自性全体显露,称合自性,这不可思议的五尘为常寂光土之体。

这段文蕅益大师很详细地把为什么极乐世界依报如此庄严,四种净土能感之因、所感之果都分析得很细,含义甚深,境界很高,但下手又非常容易。我们从始至终,从同居土到寂光土很简捷方便修行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所以持名念佛是从始至终之法,不是说我现在是凡夫,能力太差,只要持名念佛就好。

持名至念佛成片,感生凡圣同居土,能控制见思烦恼不起现行,这其实是事一心不乱里最浅的功夫。

持续地念佛用功,见思惑断了就证到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进一步断尘沙惑、断无明惑,断一品无明,显一分法身,就入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净土、分证常寂光净土;断尽无明自性功德圆满,生常寂光净土,住常寂光净土。

这时的色声香味触都是称合真如自性的,完全是性德显现的不可思议五尘,所以称之为[称性五尘]。

前面为了让我们容易理解,把它分开来说,其实一体的,底下就归纳:

“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实四土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所以极乐同居净土,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

这段说四土圆融,为了容易了解,才分别说四种净土,其实四土是圆融无碍的。十方其他佛世界的四种土都是各别的,同居土的人见不到方便土的阿罗汉,见不到实报土的菩萨,而西方极乐四土的贤圣都在一起,只要能往生都能见到。这是极乐世界超胜于十方世界的妙处。

有些研习经论的人就会提出疑问说:“常寂光土是讲理性(常寂光就是法身德、解脱德、般若德),既然是理性,你怎么可以说它有此庄严呢?前面的三土是事相,寂光土是理体,事可以说有相,理为什么也说有庄严相呢?为什么还要说常寂光土也是以称性五尘为体呢?为什么说它有庄严相呢?”

底下经文的《要解》里蕅益大师作了一个圆满的解说。

“问:寂光惟理性,何得有此庄严?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

蕅益大师回答说:“事与理是不二的,从事上讲,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全体都是理体变现出来的,所以说[一一庄严全体理性]”。

同时常寂光土也不在三土之外,事在理中,理随事遍。所以说[一一理性具足庄严]。就是从佛边来说,全三土而成常寂光土;从众生边来说,全寂光而成三土。其实本来理体就是常寂光土,凡夫众生因为断惑深浅不同,就分别看到不同的土,所以全寂光而成三土。而在佛来说,任何土都是常寂光土,全三土而成寂光,所以经上说“诸佛住处名常寂光”。

大师进一步解释说[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小乘阿罗汉灰身灭智,入偏真涅槃,万法皆空,难起利生的妙用。而佛在常寂光土中圆见四土,有胜妙五尘来广作佛行事业,教化众生,普利众生。

如果你说常寂光土不具有胜妙五尘,不能起利生的妙用,那跟小乘的偏空涅槃有什么差别呢?所以可以知道,佛住常寂光净土,也能说种种的庄严。因为事理不二,你要离开事去说理,就说明你对理没有透彻地理解,产生那个疑问,是因为他对理体没有真正理解,而理是不可以离开事的。这是大师为了恐怕众生落于偏理废事之见而安立的问答。

下一段经文是广释。前面只略略地说,从极乐世界众生的住处、环境来说极乐世界的庄严,“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前面是说住处,接下来说极乐世界众生的出生之处,他们住的环境那么美妙,往生到极乐世界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生出来的环境是什么样呢?

(丁)二广释二:初别释所受、二舍释能受所受。(戊)初又二初释生处、二结示佛力。(己)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上明住处,今明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缩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渗戾增病没溺等也。”

这是重点地来解说八功德水,先说水。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在这七宝池、八功德水里莲花化身。

前段讲极乐世界住处的庄严,这段宝池莲花,讲生处的庄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无胎生及其他诸苦,他身处的环境是七宝所成的宝池,不像我们用石头、砖头砌池子,极乐世界纯是七宝所成的宝池。

宝池之中水也有八种功德:

第一种是澄清。一丝毫杂质都没有。

第二种是清冷。清湛凉冷,永远保持同样的温度,不同于此土的水,冷热变化。

第三是甘美,非常可口。

第四是轻软。娑婆世界的水只能向下流,极乐世界的水能向上流。

同类推荐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作为道教宫观“神圣空间”的内核与作为社会化外延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发展的,从而奠定了宫观文化的研究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道教宫观内神仙信仰在当时的政府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神仙信仰的特点,以及人神交通的斋醮仪式。第三章主要探讨宫观的神职人员——道士的产生发展、清规戒律、组织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等。第四章重点探讨了道教官观的建筑、美术以及音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解读其艺术表象下的神学思维和世俗情怀。第五章,宫观文化的世俗化典型——道教庙会。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远见:管理决窍

    远见:管理决窍

    所谓“全方位”,在时间主要“竖穷三际”,在空间上要“横遍十方”。对宇宙人生有“全方位”的了解,对世道人情有“全方位”的认识,如此做人处事,方能“全方位”的面面俱到。
热门推荐
  • 龙邪天下

    龙邪天下

    以真气衍化巅峰,锻造肉体,强其三魂与七魄。让其刀枪不入,不死不灭,成为风华绝代的大宗师。体系;真气十二层境界、宗师、小宗师、大宗师。*******若喜欢本书,请推荐和收藏。若不喜欢,方修也只能拿豆腐充当愤青去撞墙。
  • 校园吸血鬼

    校园吸血鬼

    被发现是吸血鬼,还缠着自己,他是吸血鬼,还能好好的玩耍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没有你,我会疯。”“疯吧。”“你不理我,我会生病。”“生病吧。”“失去你,我会死的。”“去死吧。”他沉痛无比,“怎么样才肯原谅我?”她蹙眉指着天空,“除非天地颠倒……”瞬间天在下,地在上,擦,倒立?!呜呜,又被坏哥哥欺负了。
  • 为你而策

    为你而策

    他,养她。他要她嫁入皇宫,杀了阻挡了他的那个人。计划失败,他亲手杀了她。她才知道他不爱她,只是把她当做和它们一样的棋子。她恨他。。。。。望着躺在血潭里的她,回想着她死前的眼神。他猛然惊醒。他爱她。。。再轮回,她步步为营,只为逃离他。而他却步步紧逼。。。“你恨我?”“有脑子的人都看得出来。”“我爱你。”“有脑子的人都看不出来。”
  • 天脉传奇

    天脉传奇

    江湖上出现了一个人,没有任何人见过他的样子,不晓得他是男是女,只知道他专门跟官府做对。草莽英雄的江湖恩怨。对鞑靼、倭寇的抗击,到底鹿死谁手?众多势力所围绕的“天脉之谜”又引出更大的漩涡.看主人公沈若寒如何突围而出,拯救天下!
  • 邪王欺上瘾:蛊宠嫡妃

    邪王欺上瘾:蛊宠嫡妃

    前世,她为了他不顾名节,甘心为妾。战场一役,他被下情蛊,带着另一个女人将她伤的遍体,她最终受尽折磨,身心俱死。再次重生,她对他只剩恨意,而他对她却十分熟悉,每每午夜梦回,她的脸都清晰浮现他的脑海,他与她可曾相识?抑或那是前世的记忆?情蛊未断,记忆未全,他只知道,凭着本能,他想靠近她,得到她,拥有她。
  • 解烦社

    解烦社

    他,曾贵为堂堂名门之后。他,于战场上无人能出其左右。他,曾获得国家最高军事荣誉勋章。他,如今却深藏功与名,不再与世争锋。他,金屋藏娇,却坐怀不乱,身斜影子正。他,有着一个让人陌生的称呼,专职解烦师!
  • 临尘缘哀

    临尘缘哀

    豆蔻年华无意间的相遇,神灵存在的那座深山,以魂体存在世上的代号罗刹女王,沾满鲜血的双手,缓缓地触摸上他棱角分明的脸。他说:“缘儿,论今世,也只有你一个人是属于我的。”唇舌相交,只有说不尽的情感……他从未离开过她,一直都陪伴在她身边。直到最后才明白的她,持剑将他与悬崖隔绝。殂谢非终结,孤立船头细雨伴缠绵。此世唯为赶尽杀绝,与君不辞而别....只为那瞬间,化作尘埃伴君终年...[之前用藤缦的笔名发过而今仔细修改了一番主角名稍有变动]
  • 水星神秘女孩

    水星神秘女孩

    她---来自水星,本该在水星生活的女孩,却不料掉落地球-------认识了一位男孩,并深深爱上了他水星---她的父母们------一次次的逼她返回自己的星球,并一次次的加害那个男孩------女孩一次次的恳求,最终结果如何呢?她--------叫-----------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