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10000000011

第11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四讲(2)

有些人就会怀疑:“现在印刷术很发达,激光排版也非常快,经书印起来很容易,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应该可以长久地保存,怎么可能会灭尽呢?”要知道经典虽在,但如果没人相信,没人读诵,没人弘扬就等于是灭尽。

所以佛陀在《法灭尽经》上说:将来末法时期,到最后的时候,经典就开始没有人相信、没有人弘扬了,首先消灭的是《首楞严经》,民国时开始是日本人说《首楞严经》是中国人伪造的。

“诸经相继灭尽,留此经住世百年。念一遍者皆得往生净土。”到那时只要有人能念一遍《无量寿经》或念一遍《佛说阿弥陀经》都能生净土,此经灭后,留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住世利生。

阿伽陀:翻译为中文就是普去,能普去重病,本经能治疗众生的一切烦恼心病,能让众生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所以比喻为“阿伽陀药,万应灵丹”。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是指能念之心,心即是佛。所念之佛,佛即是心。能所双亡,心佛一体。绝诸对待,圆融无碍。所以称为不可思议。

接下来蕅益大师进一步归纳赞叹说: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华严奥藏:《华严经》所有的奥藏皆归《阿弥陀经》里来。为什么《华严经》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圆满。而本经全部都讲圆中极圆之教,就是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讲信愿持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华严会上要念佛往生净土才圆满成佛。

法华秘髓:《妙法莲华经》上说:“但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还说听闻到《妙法莲华经》,读诵《妙法莲华经》,当来皆生西方极乐世界。本经正是专门开示信愿持名,念佛成佛,所以是法华秘髓。

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首楞严经》上讲到二十五圣修证圆通,二十五圣里就包括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文殊菩萨选择最好的法门观音菩萨耳根圆通,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从闻中入。”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选择耳根圆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是十方佛世界都契机的法门,有人学《首楞严经》就会提一个问题:“既然念佛法门这么好,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在首楞严会上为什么选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不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呢?可见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肯定要比念佛圆通高明吧?”不是的,其实是我们不懂经意。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被文殊菩萨选出来,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耳根圆通契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而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是契十方佛世界一切众生、整个法界无量佛世界的根机,所以是最为殊胜的。

《首楞严经》也是汇归到《阿弥陀经》上来才究竟圆满,以西方极乐净土为指归才是究竟圆满,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是诸佛的传心法要,就是菩萨无边行门所修六度万行的指南,因为菩萨修无量的六度万行也以导归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为归宿,所以说“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也”。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广泛地赞叹和阐述,但“穷劫莫尽”,经过很多大劫都说不完,因为本经的体就是法界,而法界无尽,所以“叹述皆莫能尽”。

可见本经是释迦佛一代教法的指归,也是十方诸佛教法的指归。所以印光法师说:“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一代时教都只是为净土法门,尤其是为本经信愿持名这个法门做注解、做前导、做前行,归根结蒂是说佛陀彻底的悲心彰显,就是这个信愿持名法门。

透过五重玄义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佛说阿弥陀经》是无比的殊胜,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所成就的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核心就是《佛说阿弥陀经》——“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底下就开始进入到经文的学习:

“人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后善。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脏腑无阙。流通如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释《法华》,初一品皆为序,后十一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则法师等五品,皆为迹门流通。盖序必提一经之纲,流通则法施不壅,关系非小。后人不达,见经文稍涉义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仅存故套。安所称初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这是先说一切经都可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蕅益大师对《阿弥陀经》的分科与古来大德有所不同,他特别地举出天台智者大师解释《妙法莲华经》的分科来作为一个例子。古大德就将:“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句判为正宗分,蕅益大师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就把这一段经文判为序分,是属于本经的发起序,而且蕅益大师将经文里的六方佛赞判为流通分,都是非常卓越的见解。

我们来看序分,先是通序,即正信序:

(甲)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初中二:初标法会时处、二引大众同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等,标说经处也。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

先讲经首的六种成就,称为正信序。

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证明此经确是佛金口宣扬的。

首先是解释信成就“如是”。通序是诸经共有的,别序就是彰一经特别的发起因缘,通序又名为证信序,分为六种成就。

[如是]是信成就,就是信顺义。信顺释迦牟尼佛的咐嘱、信顺阿弥陀佛的本愿、信顺六方诸佛的赞叹劝请。因为信顺,所以能信愿持名念佛。经文的最后是“欢喜信受”,也就是与信顺首尾呼应。

“如是”两个字意义非常深广,有些大德可以讲很长时间,比如智者大师九旬谈妙,《大智度论》一百卷之中,讲“如是”两个字就有三卷,我们略微地说一下:

蕅益大师就说:“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这就非常简明、透彻地把“如是”阐发出来了。实相妙理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依此心性念佛求生净土。能念是实相心,所念是实相佛;能求是实相信愿,所生是实相净土;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决定无非。所以名之为是。

这个实相妙理,我们的真如妙心是亘古如是,所以“古今不变名为如。”依这个实相理来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名为是”。同时万法俱寂,一心不乱,名为“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名为“是”。

万法俱寂是讲境界,就比无生法忍还要高。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中就把菩萨的境界分作五个阶段:最高的是如来的境界,叫寂灭忍。寂灭忍往下一层是无生法忍。寂灭忍就是一切万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证得下品寂灭忍是十地法云地菩萨,中品寂灭忍是等觉菩萨,上品寂灭忍是妙觉佛果位。可见,我们要成佛,念这句阿弥陀佛得生极乐,就可以成就万法寂灭,一心不乱,名之为如。

持名念佛就能证得一心不乱,由一心不乱入寂灭忍就能达佛境界,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真正不可思议,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修此法门,信愿持名就成功了。

可见,所持的弥陀名号即是实相的理体,是十方诸佛共说之道,名为“如”。众生称念阿弥陀佛,以始觉觉本觉,必得往生,决定无非,名为“是”。这叫“如是”。

[我闻]是闻成就,表师承,表示当年我阿难亲从佛闻。

佛陀当年说法并没有把它写成讲义,在佛陀入涅槃以后,佛经就经过了结集,大小乘公认的佛经结集经过了四次(小乘承认的佛经结集就有七次,大小乘都承认的就有四次)。

第一次结集时就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尊者诵出经藏,阿难一升座,那些阿罗汉都看到他身光如佛,大家就起了疑,一者怀疑阿难是不是成佛了,二者怀疑是他方佛来了或释迦牟尼佛再来了。阿难一开口说:“如是我闻。”“是这样子的,我阿难当年亲从佛闻。”众疑顿息。大家知道阿难是佛力加持,所以身光如佛。这个公案讲的很多,大家应该都有所听闻。

“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

[我闻]是闻成就,这里就特别地讲“我闻”。“我”其实是假名我,不是凡夫妄执的实我,也不同于外道妄立的神我,阿难是随顺世间假名为我,并无我见我慢,但不坏假名,所以仍称为“我闻”。

凡夫众生一天到晚打妄想,执著于身就是我,所以人我是非纠缠不断,佛陀住在真实境界里,如果一句话不说,几夫众生无由开悟,所以假名说“我”,不同于凡夫妄执的实我,不同于外道妄立的神我。

还有一个“闻”。

“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

《首楞严经》上说:“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妄为色空及与闻见。”见就是能缘的见分,缘就是所缘的相分,能缘声尘的见分,所缘声尘的相分,乃至于根身器界都不离第八识,本质上就是自心取自心,所以说是“如空印空”,这样名之为“闻”。我闻。

[一时]就是时成就。“师资契合之时,时无实法,以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名为一时。”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有四方、四维、上下,都是由抽象概念中产生出来的,属于心不相应行法。

同类推荐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本书是由大愿法师讲述。内容一方面是令我们学习如何消除身心的病苦,本经的修法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概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药师法门——禅。分别包括了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作为道教宫观“神圣空间”的内核与作为社会化外延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发展的,从而奠定了宫观文化的研究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道教宫观内神仙信仰在当时的政府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神仙信仰的特点,以及人神交通的斋醮仪式。第三章主要探讨宫观的神职人员——道士的产生发展、清规戒律、组织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等。第四章重点探讨了道教官观的建筑、美术以及音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解读其艺术表象下的神学思维和世俗情怀。第五章,宫观文化的世俗化典型——道教庙会。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远见:管理决窍

    远见:管理决窍

    所谓“全方位”,在时间主要“竖穷三际”,在空间上要“横遍十方”。对宇宙人生有“全方位”的了解,对世道人情有“全方位”的认识,如此做人处事,方能“全方位”的面面俱到。
热门推荐
  • 租借王妃

    租借王妃

    为爱,她失踪三年,只为救他一命。为爱,他寻找三年,如今孑然一身。再次归来,她已非旧时容颜,化身为鸩。再见,他已不认,为有命待她归来,许鸩一年王妃。三年,他已不明了他爱的是否是旧时的容颜。真爱在身侧,他认错了人,与她擦肩而过。
  • 我的晨青梅我的辰竹马

    我的晨青梅我的辰竹马

    林晨,林辰。都是linchen却性别不同,外貌不同,性格不同,人缘不同,各种不同。但两人却是一起长大,比谁都了解彼此......当二人因为长大分道扬镳后又再次重逢,埋藏在心底的那份情系再次放大。或许有一种人,上帝一早就安排在你的身边,让她来折磨你,她就是你的克星。
  • WHAT IS MAN

    WHAT IS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迷途人与他的萤火虫们

    迷途人与他的萤火虫们

    J,为了实现他心中那个遥远的目的而开始从事杀手工作。手刃了无数条生命的他已经开始麻木了,直到有一天,一个曾经被他杀死过的女孩出现在他的面前,于是J的生活开始发生巨变。
  • 无尽层的会客馆

    无尽层的会客馆

    我叫许静,是思远杂志社的一名记者,不过,那是在三年前的今天,现在的我,不过是这家会客馆,无数冤魂中唯一完好的一个,三年前,我们八个人同时来到了会客馆,充满激动的我们,在只有两层的会客馆窜来窜去,可是,事实上,我想多了,八个人,进入会客馆之后,我才明白,其实从开始,就只有我和另一个杂志社的男生,一共两个人而已,冤魂围绕,会客馆的主人到底是谁,我沿着楼梯不断地向下跑,不,不对,不是只有两层么,为什么,永远跑不到尽头......
  • 昙花一现等君千年

    昙花一现等君千年

    一朝背叛,被逼上绝路的她,跳下悬崖。凤凰涅槃,在悬崖下她学会了救人和杀人。她,是江湖上人人闻风丧胆的冥风。而他,是姜国的六王爷。皇帝赐婚,让风轻狂和独孤尘这两个冤家被绑在同一条绳索上。明明没有任何感情的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久见真情。独孤尘一怒之下一掌把毫无准备的风轻狂拍飞了出去,风轻狂被拍飞撞到柱子上,突然喉咙一股腥甜,风轻狂捂着胸口吼道:“独孤尘,有种你打死我!”“狂儿!别跑!为夫要和你造孩子!”独孤尘妖孽的对风轻狂说道。只见风轻狂朝独孤尘拍了拍屁股撒腿就跑。边跑边喊:“有本事你来抓我啊!”
  • 心与心语

    心与心语

    潺潺流水般的生活,恐只有在发现流水走过形成的小水渠才能知道它或许曾来过。想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成首诗,去过的颓靡,无力。没有方向该如何往前?这是一篇心情杂叙,一个伪文艺青年的惆怅,迷茫。或许你们能从我描述的人看到自己的身影,又或者,如果我当初,就得到了那样的人生。其实面对那么的选择那么多可能,最终也就那么相同。但是也是滚雪球般那么地不同。
  • 重生璀璨世界

    重生璀璨世界

    封不鸣承认自己卑鄙、无耻、下流、邪恶。引爆了超级火山,而导致天地巨变。在地下水源中投毒。把‘异形’这么危险的‘宇宙臭虫’投放到世界各地。身上带着T病毒。没事的时候仍几瓶玩。。。。这是一本按照大米疯狂的想法所写的书,不喜欢的大米也没办法。。
  • 太上剑经

    太上剑经

    一部太上经,从此觅长生。一位少年,一位美少女,一把金剑,一部太上剑经,从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强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