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4500000200

第200章 不败之地

有很多事情不深想,不细想,就很难洞察里面的玄机。

袁绍这会儿幡然醒悟过来。

他向曹操提出的三个条件,曹操能完成第一个,出兵一起攻打关中。

可是后面两个,一个将关中敕封给他,一个将天子送到邺城。

这两个条件,曹操还真有反悔的底气。

诸侯之间往往可以用背信弃义作为攻伐的大义。

只不过这一次,若袁绍与曹操真打下关中,曹操背约的话,袁绍丝毫没有理由指责曹操什么。

难道将曹操背信弃义的始末公之于众吗?

袁绍是汉室的大将军,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但他不是天子,大汉江山的属地,是天子敕封给你,就是你的,不敕封给你,你敢公开抢吗?如果袁绍用这种理由来指责曹操,等同把矛头指向天子,而他这个四世三公兴兵除暴的大汉诸侯,不就等于犯上作乱吗?

至于天子移驾邺城,那就更不用提了,袁绍只能公开用请,不能公开去抢,否则他和李傕郭汜,董卓又有什么区别?

起初没有想那么深,袁绍只觉自己实力强横,曹操没有胆量背约。

现在一想,曹操若背约,他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表情沉重,眼神阴鸷。

袁绍眯起眼轻声道:“曹阿瞒若真负我,那就别怪我不念旧情了。”

如果曹操真的死抱着天子不撒手,袁绍只剩下最后一条路。

把曹**上董卓与李傕郭汜相同的道路上。

袁绍的势力在不断扩张,终有一日河北与中原会针锋相对,曹操不肯归附,袁绍难道就能罢休吗?

既然曹操阻挡着袁绍的步伐,那袁绍只能消灭曹操。

郭图见到袁绍果然把心思放在了曹操头上,不得不说,他有点儿歪打正着。

“主公,在下看来,此次攻伐关中,曹阿瞒的本意恐怕是让主公与郭嘉两败俱伤,所以,曹阿瞒极有可能从中作梗,还望主公早做提防。”

袁绍不屑冷笑,将他与曹操之前的战略部署说了出来,末了加了句。

“曹阿瞒带来的五万兵马都去打武关,他就留在我这里,量他也不敢耍什么阴谋诡计。”

“原来主公早有准备,是在下献丑了,呵呵,主公龙骧虎视,又怎会设想不周呢?”

郭图这记马屁拍的袁绍浑身舒坦,严肃的表情瞬间就眉开眼笑。

话分两头。

曹操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到自己的居所之处,内堂书房中,程昱与荀攸等候多时,曹操归来后,程昱就急迫地问道:“主公与袁绍商议如何?”

曹**朗一笑。

“袁本初果然中计,明日就让元让与妙才领军去武关吧。”

从一开始,曹操就想把自己的兵马调离袁绍眼皮底下,因为他另有计划。

不过说完之后,曹操又低笑道:“袁本初却还忌惮我在他背后暗施冷箭,所以,他让我留在他身旁随他一同攻打函谷关。”

程昱与荀攸猛然一惊,荀攸就急切地问道:“主公如何回复袁绍的?”

曹操不以为然,道:“答应了。”

答应了?!

程昱和荀攸表情极为不可思议。

在他二人准备劝说几句时,曹操抬手止住他们的话头,微笑道:“袁本初挥军二十万而来,他要害我,我就算带着五万兵马在身边也恐遭不测,眼下形势,断不能给袁本初与郭嘉言和的机会,因此我必须留下,呵呵,我要在袁本初的身边瞧着他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败亡。”

程昱与荀攸表情凝重,对曹操肃然起敬。

这份胆魄,天下罕见。

不带兵马留在袁绍这里,是冒险,是玩命。

可曹操崛起中原,中原四通八达,百战之地,强敌环峙,曹操从夹缝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从起兵那一天,他只有宗族子弟可怜的几千兵马,到如今拥兵超过十万,从一郡太守做到了兖州豫州的主宰者,从一个阉宦之后到了今天挟天子令诸侯!

讨伐黄巾,反攻吕布,逆转袁术,几经生死,曹操都坚挺地活着,而且比他的敌人活得都要好,将来,他还要征张绣,讨吕布,灭袁术,抗袁绍……

今天留在袁绍身边的确有危险,但他已然无所畏惧,凭他对袁绍的了解,在双方没有正式撕破脸之前,袁绍不会对他痛下杀手。

曹操底气十足,信心爆满,最根本的原因是袁绍与他两者之间是否翻脸,决定权在曹操手中,袁绍是强,可袁绍不如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打什么仗,都能摆出天子大义,也就是堂堂之鼓,正正之旗,袁绍打谁都不会有太大阻力,唯独打曹操之前要犹豫斟酌很久。

又将郭嘉的反应告知了程昱与荀攸,曹操情不自禁面带得色地问道:“以你等之见,郭嘉是否能看出形势利弊?”

既然曹操已经有了决议,荀攸与程昱也就不再坚持,听到曹操这个问题,荀攸面露思索状,半晌后才淡淡道:“郭嘉之名,如雷贯耳,在下却没有机会与此人接触,对他了解不深,不过,若是荀尚书在此,必定笃信郭嘉能将主公所谋看得一清二楚。”

曹操一愣,得意的神情消去不少,闻言点了点头。

荀彧对郭嘉的了解都比他们要深。

程昱抚着灰白的胡子若有所思,他对郭嘉有种莫名的敬畏。

因为他相信当年曹嵩被杀,张闿的供词是真的。

“主公此次不惜自损威名而设计郭嘉与袁绍,无论胜败,主公都将坐收渔利,郭嘉到底有没有看破主公的计谋,就看他如何应对了。”

程昱尽管对郭嘉神往,却不代表盲目,郭嘉能不能洞穿曹操的计策,战场上会有答案。

天下瞩目的三大诸侯在关中会战,现在仗还没打起来,曹操就先损失了威名。

因为他给郭嘉的那一封诏令,好听点的话是强人所难,不好听的话就是无理取闹。

郭嘉抗旨不尊是天下诸侯都会有反应。

以这个借口开战,实在有违诸侯之间的潜规则。

要不然,曹操自己和皇帝有什么区别?他下诏让你把属地拱手送出,你不从就是逆贼,诸侯之间的游戏不是这么玩的,要是曹操每每如此,等同树敌天下,迟早会遭到诸侯群起而攻之,那距离他灭亡也就不远了。

战场上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曹操这一次不惜先自损,后伤敌,听起来这是不智之举。

可曹操不这么认为。

能够挑起郭嘉与袁绍的战争,他损失一些威名又如何?

能够拖延袁绍三五年,给他喘息的空间,继续强盛的时间。

曹操觉得这次的损失与利益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哦?仲德此言何意?郭嘉如何应对才能瞧出他的心思?”

曹操再一次笑意玩味起来。

程昱表情一肃,朝曹操一拱手道:“郭嘉若全力死守,说明他根本没有瞧出主公是最终得益者。若是郭嘉不但要守住关中,还要重创主公与袁绍的军队,则说明郭嘉已将主公心思猜的七七八八,主战,则意味着郭嘉不希望主公如愿。”

若是郭嘉在此,必定会与程昱有着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

袁绍和曹操,不论胜败,不论他们的得失,郭嘉都没有任何好处。

这一场仗,郭嘉不是扩张,而是守住既得战果,打这样的防守战没有不死人的,没有不消耗财力的,没有不减损实力的。

所以郭嘉哪怕是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上在袁绍与曹操兵临洛阳那刻,郭嘉已经输了。

曹操成功煽动袁绍来打关中,曹操已经赢了。

至于袁绍能不能打下关中,对郭嘉而言,无非是输的到底有多惨而已。

为了不能让曹操渔翁得利,郭嘉便要战,而且战略目的就是要尽其所能地消灭袁绍与曹操的兵马。

“是吗?不管郭嘉作何应对,哪怕他能将袁本初二十万兵马全部留在关中,呵呵,我始终都是得益者。”

曹操不怕郭嘉看得出来他的计谋,因为郭嘉是被动,形势不是郭嘉能够主导的。

有一点是袁绍没想到的,如果真的打下了关中,曹操不会在这一条件上背约,必定会将关中敕封给袁绍。

因为袁绍入关中,就意味着时刻要防备益州的郭嘉反扑。

如果这个情况出现了,曹操下一步战略就是与郭嘉化敌为友,郭嘉要什么,曹操都给他。

失去了关中的郭嘉,也就不再令诸侯忌惮,反而是曹操想要利用起来杀人的刀。

到时候郭嘉在益州,他在中原,一同拒当袁绍,袁绍东西难顾,曹操要以弱胜强,就多了几分胜算。

何况关中百废待兴,郭嘉得关中,要休养数年,袁绍得关中,同样如此,这样曹操就有更多的时间强大自身。

袁绍拥兵四十万,就算这一场仗打完他兵马一点儿也没有减损,他少说也要在关中屯兵十五万才行,毕竟郭嘉在益州可还有十万兵马。

曹操设的这一局,从始至终,他才是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人。

至于他带来的五万兵马会不会赔在战场上,他还另有打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同类推荐
  • 流落三国的星际母舰

    流落三国的星际母舰

    公元183年,黄巾起义前夜,一个往来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拉克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敦煌集团董事长,原陆军步战团退役团长刘域,在最后一次前往西亚的路上,被一颗袭击巴塔的导弹不幸误伤,一缕幽魂就此飘向苍穹。恰在这时,一艘来自公元3995年的星际母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他挽救下来,并一路带到了天下大乱、饿殍满地的三国时代。于是,一段奇妙的三国岁月就此拉开。温馨提示:本书试图展示一个全景化三国,如果仅仅只想看单纯的骑马砍杀和武将对攻,请慎入。参照上条,所以本书设定后半段还有大惊喜。本书尊重历史主线,但因剧情需要个别人物和事件将有错位。小说不是历史教材,还请较真的书友理解。
  • 夜上海往事

    夜上海往事

    《夜上海往事》讲述了:民国时的上海,是一座建造在地狱之上的天堂。一边是艰难时势,一边又醉生梦死。电影工业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明星,她们和他们成为那个时代市民娱乐消费的焦点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缘聚缘灭都成了街头巷议的谈资,重述这些故事,再现了老上海的音乐、电影工业的繁荣景象以及各路名人淑媛的传奇人生。
  • 三国之梁山群英传

    三国之梁山群英传

    王好一个现代游戏程序编写员,带着自己刚刚建好的水浒游戏人物模型穿越到三国荆南。初入贵地的王好发现自己拥有一个可以召唤水浒好汉的系统,从此展开了与天下英雄争霸的路途。
  • 盗国

    盗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候,这天已经到了被颠覆的时候。武行天下,耀眼九州。我本武耀,惧怕何人。且看我如何一步一步颠覆这天下。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方可刊而行之,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是忠也。维忠与孝,此可以为劝者也。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其为惩创,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然而史册所载,其文古,其义深,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如欲使家喻而户晓,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清和月吉,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
热门推荐
  • 绝宠后府:神医七王妃

    绝宠后府:神医七王妃

    她是在大爆炸中丧生的军医,穿越成为懦弱的风家嫡女。从出生起她就被设计,被欺辱。哼,欺辱我的渣男,给本小姐滚到一边去!设计我的贱女,本小姐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她会权谋,会易容,会绝世医术,她叱咤风云,扮猪吃虎,将渣男贱女踩在脚下。他是风流王爷,对女人不喜则杀,这一次居然栽到了她的手里?杀机与利用,棋逢对手。最后,谁又会,赢得谁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道纪元

    皇道纪元

    起初,神创造天地,天是空虚混沌,地是渊纵黑暗,辉煌的纪元,辉煌的盛世,当神明的灵运转天地时,就注定了一代传奇的开始。一位少年,体孕碎裂的紫玉,当宿命的轮盘再次开始转动时,究竟是福运还是祸端。武之极境,神之巅峰!无论是神还是魔,尽伏于脚下!新的史诗,新的篇章!看一代天骄如何踏灭万界,亘古诸天,登上神途。【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临同,不甚荣幸!】
  • 圈里圈外

    圈里圈外

    圈子,顾名思义,是一个互相流通的圆圈。一般说来,圈子能够为我们提供这几种基本资源:人脉资源、信息资源、情感资源。因此也有人说,圈子就是个人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交换、整合、匹配的一种魔方。圈子的出现也并不是社会开放所带来的结果。无论哪个社会,在人生漫长而艰辛的征途当中,任何人都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独自走向终点。人需要情感上的相互理解,需要尊重、信任和真诚,需要亲情、爱情、友情的支持。同时,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与人合作,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换资源。当然,个人只有进入某个圈子,成为那个圈子流通中的一个环节,才能够获取圈子提供的机会、信息、盟友、人脉……
  • 三千帝宠

    三千帝宠

    七年前,她是他的妍儿,是他口中天下最灵慧的女子。七年后,她是他的皇后,是万民口中的祸国妖妃。不过七年。“臣妾在想,如果在最无知的时候没有遇到皇上,是不是不会痛,不会受伤,更不会……生,不,如,死!”她恨,骨肉腐烂之痛,原来她只是他任意取舍的棋子。他爱,死性不移之苦,她是他永远开在池中的芙蓉花。帝王之家,在江山红颜之间利弊权衡,谁又能承诺。却不知,她于他,可辜天下,他于她,三千帝宠,不敌其爱。“妍儿,很庆幸,我能为你准备好一切。”“羽千涔,此生此世,你都不能再抛下我。”他为她付出所有,只希望,所有能如七年的初见。
  • 逆天邪神

    逆天邪神

    掌天毒之珠,承邪神之血,修逆天之力,一代邪神,君临天下!网游大神火星引力转型之作。
  • 此情无计化相思

    此情无计化相思

    致死不渝的爱!都说无奈的背后是一种放弃美,都说今生陪你一起走过的不一定是你最爱的人,都说轰轰烈烈之后追求一份平淡的幸福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事。可是,面对无奈后的放弃,面对放弃后曾经挚爱的人们之后的行同陌路,还有爱之深恨之切的伤痛,能够说,不是今生最大的遗憾事吗?甚至于是一辈子的自责与后悔!我只知道,谁也不想给自己的生命留下太多的残缺,虽然有时也有残缺美。爱过了,总是说有那个过程始终是幸福的,无论结局如何,只要彼此曾经拥有过,此生足矣!
  • 幽默随心所欲

    幽默随心所欲

    本书献给每一位渴望幸福与成功的年轻人。
  • 回到南宋当少卿

    回到南宋当少卿

    现代刑警离奇穿越到南宋初年,依靠着自己的推理和侦查的本领,在普陀寺救赵构与危难之间,并与赵构第一宠妃结成了莫逆之交。因其有功,被赵构封为大理寺少卿。山河破碎,风雨飘渺,大宋江山内忧外患,在赵构的密令之下,携丹书铁劵彻查屠龙堂谋反一事,经过重重险阻,最终直捣狼窝,活捉欲谋朝篡位的活死人赵柽,立下赫赫之功。被官封丞相,领假节钺,兼一字并肩王,泉州侯;与秦桧同掌朝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男儿当志在四方,驰骋疆场。岳飞被害,丞相挂帅,效仿武侯,北渡黄河,六战大名府,直捣黄龙,雪耻靖康!此书与2014年7月18日在起点签约,为了准备存稿,近期内一日两更。待情况稳定之后,一日至少三更,绝不断更!
  • 凤戏游龙

    凤戏游龙

    手中的剑,是拿起还是放下,是守护还是杀戮?在风卷雨击、飞沙鸣风的时代,需要拯救的,是自己,还是苍生……
  • 风流是种病姑娘别任性

    风流是种病姑娘别任性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身在何处那就随遇而安就好。若于江湖,行走在缠绵,恩怨介于柔情之间。何处何从,几人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