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44400000055

第55章 司马光(1)

宋朝是我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它在唐代史学臻于成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是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更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方面的发展。首先,宋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战乱割据的局面,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纸币“交子”的出现,就是力证。其次,宋朝以“儒”立国,提倡“有文”致治,“史者,儒之一端”,君臣上下都极重视历史。朝廷有完善的史馆与修史制度,允许并奖励私人按统治者的意志修史。第三,宋朝科举事业发达,读书人大增,学术派别迭出,学术空气浓厚,人才辈出。第四,科技进步,特别是雕版印刷术的普遍使用,为著述的印刷、流通提供了方便条件,激发了文人学者著书立说,大大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史学则是发展突出的领域。

宋朝史学名家辈出,史学名著量多,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其中的代表就是伟大的史学家司马光及其巨著《资治通鉴》。朝廷处在积贫积弱的困境时,司马光正值人生的鼎盛时期,其时,王安石欲以变法挽救危机,而司马光却与他政见不和,退居洛阳任闲职15年,终于完成这一史学巨著,在史学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

黄面霜须细瘦身,

从来未识漫相亲。

居然不肯市朝住,

骨相天生林野人。

这是司马光的《自题写真》诗,这位身材枯瘦、面容清癯的老人,自称是“林野人”,究竟如何?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一生的际遇吧。

一少年修身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在光州光山县(今属河南)县令司马池家的后宅,他的第三个儿子呱呱坠地了。父亲便以出生地名给孩子起名光,字君实。司马池辗转各地为官,少年司马光一直都跟随在父亲的身边。

司马光是贵胄的后裔。他的远祖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原籍河内(治所今河南沁阳)。传至北魏的征东大将军司马阳,死后葬于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高堠里,这里便成为司马光的祖籍。王朝更替,家道中落,司马光的四世祖、曾祖、伯祖等都以布衣终身。到了宋初,他的祖父司马炫考中进士,才又重入仕途。

从祖父司马炫到司马光,家族里有六七人当官,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司马池是一个有抱负、有见识的儒者,进士及第后,先后做永宁县(今河南洛宁)主簿,建德县(今属浙江)、郸县(今属四川)县尉。因为所到之处颇有政绩,得到多人荐举,升迁为光山县县令。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又被人推荐补了群牧判官的空缺。这是当时许多人竞相争夺的一个位置,枢密使曹利用听到司马池为人贤德,特意保荐了他。可司马池坚辞不就,直到仁宗下诏敦遣,他才赴任。后来朝廷升迁他任谏官,他又恳切力辞,连皇帝也感慨地说:“人皆嗜进,而池独嗜退,亦难能也。”(《宋史·司马池传》)于是改任凤翔县(今属陕西)县令,加直史馆。以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擢天章阁待制等职,“以清直仁厚闻于天下,号称一时名臣”(苏轼:《司马文正公行状》)。

司马光的母亲聂氏,是秘阁校理聂震的女儿。聂家也是一个士大夫世家,聂夫人非常贤惠,“才淑之懿,孝睦之行著于闺门,而称于乡党”(《夏县志》卷一)。

司马光自幼就是在这样一个书香世家的熏陶下,在父母言传身教的直接影响下,不断地修身成长,即所谓“养其习于童蒙”。

司马池对孩子要求严格,在司马光六岁时就教他读书。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司马池调到安丰(今安徽寿县南)任职,举家迁往。安丰有个读书有名的少年叫了浦江,“读书属文,闻于县中”。父亲教导司马光说:“他日得如丁君足矣。”(《传家集·送了浦江序》)这样,司马光在学习上不仅有父亲的教诲,而且有了榜样,学习起来非常带劲,入迷时至于“不知饥渴寒暑”。为了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他用一段圆木做枕头,取名“警枕”,夜里枕着睡觉,只要圆木滚动,惊醒睡梦,便披衣起床,挑灯夜读。他7岁读《左传》就爱不释手,自己听讲完后,再给家里人讲,已经能够明白其大意了。15岁“便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刻苦的学习使他“所得多矣”,而且学得扎实,以至于“终身不忘”。(顾栋高:《司马温公年谱》卷一)

司马池还十分注意儿女品德的修养。幼年的司马光有一次与姐姐、女佣一起剥青核桃皮,可怎么也剥不掉。姐姐离开后,女佣用开水将青核桃烫过,皮很容易就剥掉了。姐姐回来问他,他说是自己剥掉的。父亲知道他说了谎以后,严厉地训斥他:“小子何得漫语!”(顾高栋:《司马温公年谱》卷一)司马光接受了批评,从此不再说假话了。许多年以后,他做了大官,刘安世问他,做人最要紧的是什么?他回答只是一个“诚”字;再问他从何做起?他说从不说假话做起。(《传家集·陈序》)

司马光打破水缸救小朋友的故事是尽人皆知的,那时他大约只有7岁。一群孩子在玩耍时,有个小伙伴不慎跌进贮满水的大缸中,其他孩子都吓跑了,惟有司马光用石头将缸砸破,救出了小朋友。这件事很快流传开来,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洛阳一带,还有人把它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传播。幼年司马光的沉稳、机智已经超乎常人。

司马光的父兄都对他十分爱惜。他兄弟三人,大哥司马旦,比他年长13岁,时常从各方面帮助弟弟。二哥司马望很小就夭亡了。父亲喜欢司马光,无论出游和在家里会客,总是将他带在身边。司马光13岁时,随任利州路(今四川广元)转运使的父亲来到四川。除继续刻苦读书外,父亲还经常给他讲本朝的历史,带他到各处游历。15岁以前司马光跟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寻古探幽,了解风情,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社会知识。

父亲生活的俭朴,也给司马光以良好的影响,使他从小就不讲究吃穿打扮。大人们给的银两及华丽的服饰,他都不要。甚至在考中进士以后,参加闻喜宴,照例大家都要戴花,他却不戴。还是一位同年告诉他,这花是皇帝所赐,是不能不戴的,他才戴上。后来他身居高官时,日常生活也还是“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常有帛”(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一)。在编撰《资治通鉴》时,一切费用都由朝廷负担,但他的许多稿纸都是废纸再利用,可见他处处都注意节俭的优秀品德。

除了家里人对司马光的培养教导外,还有一些人对他的帮助影响也很大,使他终生念念不忘。司马池从河南府留守司司录调到京城任群牧判官时,和他来往密切的好友庞籍、张存等人都很器重司马光。张存见到11岁的司马光,由于对他的器重与爱惜,“不卜不谋”就将自己的三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在司马光20岁中了进士以后完婚。庞籍后来官居相位,在司马池去世之后,他像父亲一样关心司马光。庞籍的儿子庞之道与司马光年纪差不多,二人友好并同年登进士第。可惜庞之道英年早逝,司马光悲痛之余,亲自替他撰写了墓志铭。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经常提及庞籍,称呼他为始平公。

司马光年轻时还有一个仰慕的人,那就是孙甫。宋仁宗明道二年(1年),因为当时的恩荫制度,15岁的司马光得到一个郊社斋郎的职务,在华州(今陕西渭南东)谒见了孙甫。孙甫为人耿直,是研究唐史的专家。当时人称道:“终日读史,不如一日听孙论。”司马光仰慕他的德行,佩服他的才能。十几年后,司马光和孙甫同供职馆阁,对他敬重如同前辈。司马光很想能有一本孙甫的史著《唐史记》,晚年终于得到了,心中十分高兴。

司马光虽然不是在故乡出生,但在他的著作中经常提到家乡秀丽的山水及淳厚的民风。可见他还是常回故乡的。他在《和张仲通》诗中写道:

吾家陕之北,陕事吾能说。

云消天雨空,极目鸟飞天。

大河西北来,汹涌地脉裂。

群山势离合,披靡随曲折。

林薄带村墟,郊原如绣缬。

涑水由北面绦县山中流出,西经闻喜,流过夏县;中条山则在县东,迷人的景色,颇使人留恋。

司马光还念念不忘家乡里的人,称颂他们“身处草野,不求声利”。在《序赔礼》中,司马光记载了家乡中的几位好人,有事继母尽心的孝子,有兄弟友爱的善者,有为尽孝年迈的父亲而不登仕途的画家等。看来家乡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它给司马光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水土,养育了一代伟人。

二初仕游宦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年仅20岁的司马光考中了进士,和他同年的有200人,其中第一名的范镇以及庞之道、郎景微,石扬休等人,都是他亲密的好友。

进士及第后,司马光被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华州(今陕西华县)判官。此时司马池任同州(今陕西大荔)知州。华、同二州相距不远,司马光经常到同州探望父母。恰巧同年的石扬休也在同州任推官,故而两人有机会经常来往。石扬体,字昌言,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少年时即才华四溢,18岁乡试第一,“声振西蜀”。石扬体虽比司马光大23岁,但两人在一起却非常投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俩常在一起谈论学问,外出游历。在广言路、防壅蔽、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等诸方面,两人的见解相同。石扬体病逝时,司马光十分悲伤,他在哀辞中写道:“哭也有终兮,忘也无时。”(《传家集·石昌言哀辞》)

这一年,司马光与度支副使张存的女儿成婚,夫妻感情甚笃。新妇时年方16岁,性情温和、贤惠,与家中上下相处和睦,而且深明大义。一次家中失盗,财物皆丢。司马光不禁叹息,而她却认为:“但愿身安,财物丢失还会有。”(《传家集·叙清河郡君》)

司马光在华州任职不到一年,父亲司马池又调任杭州。为了侍奉父母方便,他请朝廷调他去苏州,允准后,他任苏州判官。

年轻的司马光不仅对父母尽孝,而且时刻不忘报效国家。他睡在家中书房时,常常会突然起身,穿上官服,手执笏板,端坐凝思。开始家里人都感到奇怪,久之则习以为常了。若干年之后,他的助手范祖禹曾问起他这件事,他说:“吾时忽念天下事,夫人以天下安危为念,岂可不敬耶!”(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原来他以天下事为己任,将国事时时放在心上,所以有此举动。

司马光到苏州的当年,母亲聂氏病逝了。为了守丧,他辞去官职住到杭州。

在宋朝的西北地区(今宁夏一带),有一支党项族,其首领李继迁在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被辽国封为夏国王,但却一直为宋朝藩属,宋太宗封李继迁为银川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在司马光中进士的宝元元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称帝,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正式建立夏国(史称西夏),开始大举攻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元昊率兵攻取延州(今陕西延安),在三川口(今延安西北)宋军万余人被击溃,主将刘平、石元孙被俘。西夏军队又乘胜攻破塞门寨(今陕西安塞北)和安元寨(今甘肃通渭东南),边境局势十分紧张。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力量,朝廷商议要刺乡兵(分地区征召,原则上是保护地方的兵种,士兵脸上要刺字),两浙路(治所今浙江杭州)要添置弓手、增设指挥使、节级等军官。司马池认为这样做“有害无利”,不主张这样做。此时住在杭州的司马光替父亲拟就《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的奏折。奏折根据两浙的具体情况提出了5个理由:第一,百姓听说征兵远守边防,“众情鼎沸,至欲毁体捐生,窜匿山泽”,容易造成“人心动摇生忧”。第二,窜匿无归之人,“必例为寇窃”,民间本无武器,而今“许其私置”,盗贼一定愈来愈多,“吏士益难擒讨”。第三,地方官吏乘机敲诈勒索,会使百姓在服役之前就“先困于贪吏之诛求矣”,从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第四,吴民只知种田,不懂作战,“恐徒繁教调,终无所成”,岂不是“虚为烦费”,与不添置没什么两样。第五,从历史上来看,由于当地“习俗之乐乱”,人便“轻狡”,如今“示之逆德,弄之凶器,生奸回之心,启祸患之兆,臣恐似非国家之至便”(《司马光奏议》)。奏折虽是代父所拟,但却代表了司马光的思想,这是他的第一份奏折,也是他治国思想形成的开始。

父亲司马池为人诚挚坦率,“生平奉上官不回曲,于朋友尽规劝”;秉公办事,“政无私谒”(《解州夏县志》卷十二)。因为不会应酬奉迎,不免为人所忌。他在杭州任职不到一年,便被转运使江钧所弹劾,而降调到虢州(治所今河南灵宝东),不久又调到灵州(治所今山西临汾),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病逝于此。随父亲右迁的司马光及哥哥司马旦,把父亲的灵柩送回故乡,于第二年的8月将父亲与母亲合葬于涑水南原祖莹。请庞籍为父亲写了墓志铭。

父母双亡,使司马光十分悲伤。他以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念,他写道:“命奇不得报劬劳,平生念此心先乱。”(《传家集·和钱学士公辅呈邵兴宗》)

居丧期间是司马光在家乡住得最长的一段时间。他的家宅在县西,环境很宁静。他用这段时间读了不少的书,写了许多的文章,阐发了不少议论,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了,政治原则也明确和具体了。他写过一篇《十哲论》,反对将孔子的弟子颜渊等10人配享孔庙正殿,而将其余弟子配享东西两廊。如以一善取之,决不止颜渊等10人,如以尽善取之,这10个人却没有一个人没过错的。所以只尊这10人为贤者是不公平的,一是孔子生前没有这样的看法,二是不符合实际情况。他的观点不与古人苟同,勇于打破传统的见解。另外他还写有《龚君宾论》、《四豪论》、《邴吉论》、《贾生论》等论文。他认为武王伐纣是“有道天子诛一乱政之匹夫”,而伯夷、叔齐非议武王,以不食周粟表示抗议,是狭隘偏激。他对战国四公子重新评价。他认为忠君、利国、养民是贤臣的标准。信陵君忠孝,有智、有仁,进能设计击退强秦,保卫魏国,退能潜身,不致遭谗言之害,确有“高世之才”,当为四人之首。其余“平原次之,孟尝又次之,春申为其下矣”。春申君虽曾保全楚国太子,但他是一个“乱其国嗣,躁败王家”的罪人。他依仗权势,穷奢极欲,听信奸邪之言,造成祸乱,不过十几年,就把楚国给毁了,自己也身败名裂。孟尝君不顾国家法度,结私党“以窃国相之位”,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为国家、百姓着想。平原君因为贪利而导致战争,几乎使赵国灭亡,幸好,他还能听信忠言,忠心君事。司马光还对邴吉、贾谊等一些历史人物进行了评论。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到他的中心思想是重“道”,就是必须恪守“周孔之夷涂”,而不能“树申商之险术”(《传家集·贾生论》),施政要以“仁义”为根本,以“礼”为标准。他的政治活动,就是以这样的思想作指导的。

同类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1)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贝比·鲁斯(名人传记丛书)

    贝比·鲁斯(名人传记丛书)

    1895年2月6日,在美国东部巴尔的摩市卡姆丁路426号,一个男婴出生了。他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快乐。具有德国血统的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忙碌个不停,都顾不上看这个孩子一眼;有着爱尔兰血统的母亲已经被众多的孩子和艰难的生活把精力都消磨光了,没有一点为人母该有的欣喜。刚出生的小男孩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职业棒球运动员贝比·鲁斯。
  • 谢志峰艺术人生

    谢志峰艺术人生

    本书展示了谢志峰先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叙述了谢志峰收藏的历史渊源及其文物收藏系列的精华,并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谢志峰收藏之外,还揭示了他在诗、书、画、陶艺等方面的综合艺术修养。
  • 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参加过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历经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指挥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战争,领导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的个性鲜明,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鬼手令之江湖奇才

    鬼手令之江湖奇才

    鬼手令。令江湖之人闻之变色,犹如黑夜里的索命镰,十年一现,见者归天。当你闭上双眼,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睁开。每个人都有专属于他的故事,然而杨墨寒的故事却不属于他自己,一柄长剑,一步天涯。
  • 巅峰时代之商业王者

    巅峰时代之商业王者

    203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世界面临着同一个难题“经济危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中,他悄然崛起,带领着一群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商业精英,漂亮的为Z国赢得了这次的战役,之后好像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淡忘了他的名字,他仿佛从未出现。
  •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开元

    开元

    穿越吧!不要一个人穿越,要带上你的部下,带上你的军火。穿越吧!虽然你是一个抗日战争中的战士,但是你的信仰一样不会变。穿越吧!在另一个空间,有和你流着相同血液的中华儿女需要你帮他们阻挡侵略。
  • 三国之大李帝国

    三国之大李帝国

    每个人都有一个三国梦,我写这本书,无关其他,只是想在自己笔下,实现自己曾经的三国梦……一个痴迷三国的游戏宅男,在游戏时和自己的众多小伙伴们一起穿越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阴差阳错成为了东汉末年郎中令李儒之子。面对铁血与柔情,信仰与背叛,历经跌宕起伏的人生,且看他如何在群英荟萃的三国时代,涅槃重生,开创一个帝国盛世的……
  • 丹域武神

    丹域武神

    前世,纵然一身浩然正气,亦还是道陨身消。今世,只为那向天夺命的武道巅峰。他不是神,亦不是魔,仅仅是一个小镇里走出来的少年,带着一本自创功法睥睨天下。为女人,他愿伏尸百万。为兄弟,他愿踏破苍穹。为家人,他愿血染九天。他叫叶楼,所有人都叫他天才,但是天才都是你们他妈逼出来的!“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智能浩劫

    智能浩劫

    公元2271年,由于在研发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没有设定足够的保护机制,人工智能通过自我学习而爆发性地增长,最终人类被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人工智能——“星河”所控制。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战后,幸存的人类被人工智能麾下的机器人军团圈养起来——星河不将人类屠杀殆尽的唯一目的就在于他需要借助人类完善他的“头脑”。在这个地狱般的未来,不是每个人都听天由命地苟延残喘,无数的热血男儿还在绝望中无畏地抵抗!
  • 幸福之摩天轮

    幸福之摩天轮

    我爱你,没有一刻不想你;我恨你,没有一刻忘记你;请你,不要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会来不及,来不及微笑。当摩天轮转起,那么多漫天的幸福,却没有我的。那一天,如果,我吻了你,是否,你就真得不会离开?爱情,荡气回肠;故事,百转千回,不如,你一直在我身边。
  • 阴阳师的杀生石

    阴阳师的杀生石

    我拨了电话给哲人。视讯画面中闪耀着美女图案,不停搔首弄姿恳求我稍后等待接通,半分钟后,美女一脸哀求地说:“不好意思,对方目前没有接通。请稍后再拨。”
  • 初中新时代

    初中新时代

    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希望大家支持~我与大家共同进步,如果我有什么做的不好还请大家多多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