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朱由栩一声淡淡的话语,朝堂上下所有的目光都看到了陈杰身上,陈杰只觉得一道道有如神注的目光聚集在他脸庞,而其中最为炽热的几道目光,哪怕他不用眼睛看也知道来自何方。
魏进忠这一次是真的害怕了,杀害杨宗秋以前他虽然就想到这件事情可能会比较麻烦,但是眼下做了都做了,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可吃,他也并不觉得心中悔恨,朝堂之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击袭来时,魏进忠心中也并不十分慌张,直到他看见皇帝陛下的脸色变得铁青的时候,魏进忠才恍然觉悟到,这件事情恐怕并不能够这般善了。
而当武德皇帝将问题的处决建议权丢给陈杰的时候,魏进忠的神经不由得绷紧了起来,这陈杰乃是东林党之中最具战斗力的一员虎将,以前杨宗秋当政的时候就是这个家伙每每率先打响和他之间的战争,对于陈杰,魏进忠是恨之入骨,估计陈杰对于他也一样。
魏进忠的双眼紧紧盯着陈杰,生恐从陈杰的嘴中会听到什么对自己不利的消息,现在武德皇帝对于他的态度十分暧昧,虽然昨天晚上很是爽快的表示与乃兄一般,尽将国事拖于自己,但是今天面对着朝臣的攻伐,这小皇帝就显得不那么厚道了,竟然没有帮着他将这股弹劾之风给压制下去,这样魏进忠心中多少有点窝火。
朱由栩此刻心中其实十分窝火,魏进忠没有经过他的允许就私自处死了当朝内阁首辅,这种事情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明室开国三百年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不到今天竟然让他朱由栩给遇上了,你教朱由栩心中如何能不急?
他魏进忠今天能够杀了杨宗秋,那么明天也就能够杀了他这个皇帝,皇宫之内尽皆都是魏进忠的党羽,如果不能想办法铲除魏进忠,朱由栩相信自己将始终生活在黑暗的阴影之中,然而朱由栩又明白现在他的帝位并不稳定,如果不想办法先稳住魏进忠,一旦这家伙反了,那么到时候就贼没除掉,还要搭上朱由栩的小命了,这种亏本生意可不能做。
朱由栩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陈杰,对于陈杰,他的印象非常不错,毕竟昨天晚上扶持他上位的首要功臣之中除了英国公张浩然之外就属他了,而张浩然乃是世袭的英国公,除了在改立新帝这种关键性的时刻起到作用以外,平日的朝政并不能参与,因此朱由栩此刻心中唯一能够期盼的,也就只有陈杰了。
虽然陈杰率先带头挑起了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战斗,但是朱由栩相信这个老滑头心中肯定有自己的底线才对,昨天晚上自己要杀一个方知涯这老家伙都拼死要活的拦着他,担心这样一来会激怒魏进忠,将他逼反,没有理由现在却言不由衷才对。
而东林党以李长青为首的诸人也都虎视眈眈的盯着陈杰,他们的嘴角已经浮现出一股胜利的笑容,谁都知道今上乃是陈杰等东林党巨头扶持上位的,而现在遇到这种国之大事,武德皇帝首先想到的也是征询陈杰的意见,这说明什么?只要打倒了魏进忠,东林党重现众正盈朝的日子不再远矣。
与之相反,像阉党重要骨干成员崔呈秀、齐泰等人则把眼珠子瞪得大大的,眨都不眨的看着陈杰,恨不得一口就将陈杰给吞到肚中,要是从陈杰嘴中说出来点什么不利的话,估计他们真的会不顾仪态的冲上来和陈杰拼命。
陈杰淡淡的咳嗽了一声,此刻的他当真是如芒刺在背,那一道道目光让他呼吸都不由得为之一簇,虽然昨晚就已经想过今日所要面对的这种情况,然而真的面临之时,他发现自己并不能够同之前所设想的那本从容。
“皇上,臣以为,关于杨大人遇害一案,应该予以彻查,魏公公执掌东厂,本朝例制东厂拥有法外审理之权,但杨大人乃是本朝第一内阁首辅,此案牵涉甚大,臣以为应该慎重行事,因此微臣建议将此案交由三法司会审,重新鉴定魏公公所言之杨大人不法之事,三法司之鉴定结果必定大公无私,到时候是非黑白,自有定论,相信魏公公对此,应该也没有异议吧。”
陈杰斟酌再三,终于还是说出了自己最终的建议。他的话,说的文雅一点,是阐述职能,分权处理,说的直白一点,根本就是一堆废话,再说的单纯一点,就是在和稀泥,将这个最重要的矛盾问题给暂时性的转移开来。
高明,不得不说陈杰是一个政坛上和稀泥的高手,因为陈杰知道现在并非是东林党与阉党全面开战的最佳时机,此时激怒魏进忠,很有可能会逼得魏进忠走向极端,万一九千岁造反想去当万岁,那事情可就大不妙了。而且关于杨宗秋的死,陈杰还要负很大的责任,虽然知道这件事情的人不多,但是一旦魏进忠提前倒台,方知涯受到牵连的话,谁也不能保证这家伙就不会把他给供出来。
因此这个答案是陈杰考虑了许久之后最成熟的处理结果。三法司会审,在明代可是很有讲究的东西,明朝的中央司法机构统称“三法司”,指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
明室开国,中央司法机构设置发生较大变化,司法权更趋集中完善,明代法外司法机构的出现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强化的体现。明代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司法机构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职权分离和相互牵制的特点。同时也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强化的体现。
明朝将元朝废除的大理寺重新设置起来,但是其职责改为法律复核机关。刑部作为中央审判机关。刑部的所有案件都必须由大理寺复核,可见刑部与大理寺的职能。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其职责是监察百官,参与审理大案,平反冤案。
有明一代的司法机构设置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法外”特务司法机构。主要是厂、卫司法,内廷的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外廷的锦衣卫。厂卫制司法机机构成为加强皇权专制和实行高压政治的工具。其主要特点是法外用刑,三法司无权干涉,不受普通司法机构和法律约束,拥有监督司法机关的权力,非法逮捕不受限制。主要处理政治案件,是政治斗争的工具。特务政治加剧了明代社会矛盾,削弱了司法机构的权威。
而陈杰所图谋的,并不是想要凭此就要了魏进忠的命,而是希望能够通过皇帝下旨将此案发放到三法司会审,从而将东厂法外特权给变相否认和剥夺,不管此案结果如何,如论杨宗秋有罪无罪都不要紧,相信等案情结果出来的时候,魏进忠已然不在东厂提督太监这个位置上了。
陈杰真正所图谋的,是稳住魏进忠,迷惑魏进忠,一步步蚕食和分夺他的权利,从而才能最终将这个恶人打倒,而将此案三法司会审,相信魏进忠对于这个结果是能够接受的,因为三法司之中刑部尚书崔呈秀是魏进忠的人,刑部乃是负责定罪最重要的一环,刑部尚书崔呈秀又是魏进忠的人,他有什么理由会反对?
而对东林党人来说,大理寺和都察院都是他们的人,发放三法司会审,三比二,他们依然有着很高的胜算,自然也不会反对。想到这里,陈杰的嘴角不由得浮现起一股得意的笑容。
朱由栩想了想,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好像能够暂时将两边人马的怒火都给压制下去,只要他们不再吵闹起来就好,其他的都以后再说吧,反正杨宗秋死了都死了,到时候追封下表示表示就好了。但是在此之前,朱由栩还是很有政治觉悟的事先征求一下魏进忠的意见,他问道:“公公,你觉得如何?”
果然如同陈杰所料想的那般,魏进忠说道:“皇上,陈大人所言,老奴完全复议,三法司会审乃是最为公允的做法,相信事情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到时候还请皇上为正义主持公道呢。”
朱由栩哈哈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魏进忠的双眼与崔呈秀对望一眼,一大一小的两双眼中都看到了一种奸邪的笑容,如果说在场众人除了陈杰这个始作俑者暗自得意外,还有一个书生也看透了这种布局,排在末席的方知涯今日也荣幸进了这朝堂,因为不久之后他将会在两党的共同支持下荣登国子监祭酒的职位。
目睹了正常风波之后的方知涯看着堂上得意洋洋的魏进忠与崔呈秀,心中却是一叹,这没读过书的人当真是无知者无畏,陈杰的用心已昭然若晓,而他所用的手段,一百年前在大明宫庭却已然有人用过,而且他还是魏进忠的前辈,他的名字叫冯保,万历朝司礼监掌印太监。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隆庆皇帝朱载垕驾崩,年三十六岁。皇帝死了,按照惯例,大家都得哭一场,无论真心假意,该走的程序还是得走,同理,按照惯例,哭完了就该商量遗产、权力方面的问题。
当时最自信最得意的人是内阁首辅高拱,因为先帝托孤是托付于他,皇帝死前都说了,太子交付给我,还有谁能取代我不成?
然而却偏偏就有人敢取代他。因为这个时候冯保拿出了一份圣旨,当然,这是隆庆皇帝一生最后的一道旨意,还是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编排的,它在官方称为遗诏。
“着令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内阁大学士共同辅政!”
高首辅生气了,得意忘形一时忘记这茬了,但是现在木已成舟,何况他转念一想,遗诏上没说冯保辅政,司礼监张印太监孟冲是他的人,也就点头同意了。
但事实再一次证明,高首辅错了,错的很离谱,因为第二天另一道遗诏就出现了,原司礼监掌印太监孟冲退休,由秉笔太监冯保接任。
原来如此!
一百年后,风云变幻,还是一样的明宫,又一次上演了类似的剧本,方知涯闭着眼睛都能够想得出来,就在崔呈秀最得意的时候,阉党之中率先倒台的就是这位仁兄,原因很简单,三法司会审,刑部是关键,而他老兄偏偏就是刑部尚书,你不倒台,东林党怎么为杨宗秋张扬正义?
……
……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