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600000007

第7章 执行没有借口,找对方法做对事—不要任务要结果 (1)

面对任务,你的第一反应是服从

如果你亲眼看到过军队的训练和生活,让你体会最深的可能莫过于“服从”二字。

长官一声令下,队员立即无条件执行——

滂沱大雨中,士兵照常训练,执行口令不得有丝毫懈怠;

没有长官的命令,行进路上的水洼沟壑好像根本就不存在;

新兵的第一次跳伞训练,每个人在机舱口都不得有一丝犹豫。

无论前面是生是死、是水是火,只要你是一名战士,“毫无保留地服从”就是你的首要职责!

对于任何团体和组织,服从精神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我们的身边常常有这样或那样企图推卸责任或拒绝服从命令的情况发生,是服从还是敷衍,这样的选择经常在一个人心头徘徊:

“这件事我不大清楚,请你问问别人。”

“老板,我星期六有事,您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选。”

“对不起,星期五下午我们不处理类似事务。”

“这个我不会。”

“学校里没教过这个。”

……

相信无论哪个领导听到这些对话都会火冒三丈。一个团体要想运作良好,必须要有良好的服从精神。

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可以说,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

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碰到上司布置任务的时候,这时,你往往会很自然地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花费你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我能不能办?应该怎样去办?第二,向你布置任务的上司正在等待你表态,等待你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你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还是对上司说“不”?

一个不找借口、坚决服从、全心全力去执行任务的员工必定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工作中受到提拔的也往往是这些人。

巴顿将军在他的《我所知道的战争》这本战争回忆录中曾写到这样一个细节:“我要提拔人时常常把所有的候选人排到一起,给他们提一个我想要他们解决的问题。我说:‘伙计们,我要在仓库后面挖一条9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的战壕。’我就告诉他们那么多。我有一个有窗户或有大节孔的仓库。候选人正在检查工具时,我走进仓库,通过窗户或节孔观察他们。我看到伙计们把锹和镐都放到仓库后面的地上。他们休息几分钟后开始议论我为什么要他们挖这么浅的战壕。他们有的说6英寸深还不够当火炮掩体。其他人争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如果伙计们是军官,他们会抱怨他们不该干挖战壕这么普通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伙计对别人下命令:‘让我们把战壕挖好后离开这里吧。那个老家伙想用战壕干什么都没关系。’”最后,巴顿写道:“那个伙计得到了提拔。我必须挑选坚决服从命令,不找任何借口去地完成任务的人。”

巴顿将军不仅要求别人服从他的命令,同时也是以身作则的榜样。布雷德利将军就曾经给巴顿写过这样一个评语:“他总是乐于并且全力支持上级的计划,而不管他自己对这些计划的看法如何。”巴顿将军被喻为西点军校最杰出的学员之一,他被历代西点学员所崇拜,他的这种坚决服从命令的职业军人风范是重要原因之一。

工作中,服从不仅是对上级命令的贯彻,它更多地表现为对工作积极接受的态度,意味着不逃避责任、热情投入以及牺牲精神。

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找推卸责任的理由,上司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你再三解释的原因。狼群绝对服从的本能使它们的团队成为一支组织严密、战斗力强的团队。无数公司因为员工纪律涣散、执行能力差而导致衰败。

对于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优秀员工能够绝对服从,承担起责任,也因此享受到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所获得的成果。他们不见得有超凡的能力,却绝对有着超凡的心态。他们坦率地应承下任务,积极主动地寻找方法,并对自己的执行结果及时回复,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逃避、退缩,为自己寻找借口。

王光和张颐同时供职于一家音像公司,他们能力相当。有一次,公司从德国进口了一套当时最先进的采编设备,比公司现在用的老式采编设备要高好几个档次。但是说明书是用德文写的,公司里没有人能看得懂。老板把王光叫到办公室,告诉他:“我们公司新引进了一套数字采编系统,希望你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再带领大家一起吃。”王光连忙摇头说:“我觉得不太合适,一方面我对德语一窍不通,连说明书都看不懂;另一方面,我怕把设备搞出毛病来。”老板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又叫来了张颐,张颐很爽快地答应了,老板很高兴。

张颐接下任务后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对德文也是一窍不通,于是就去附近一所大学的外语学院,请德语系的教授帮忙,把德文的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在摸索新设备的过程中,他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在教授的帮助下,通过电子邮件,向德国厂家的技术专家请教。短短一个月下来,张颐已经能够熟练使用新的采编设备。在他的指导下,同事们也都很快学会了使用方法。张颐因此到了老板的赞赏。以后,有了什么任务,老板总是第一时间找到张颐。因为他知道,张颐不会让他失望。王光用一个借口逃避了一个难题,同时也把加薪晋升的机会给丢弃了。

服从是没有条件的, 一个没有无条件服从意识的人,就会习惯于寻找借口,总是和悲观主义、无助感等消极因素相伴而行。无条件服从是一种自信与勇敢的体现,是勇敢负责和果断执行的表现。这表明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一个服从命令、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一个高度负责和执行力很强的员工。对他来说,工作就是不打折扣地去执行。

很多人认为自己也能够服从上级的命令,但他们所谓的服从是有条件的,他们认为“对的就服从,不对的就不服从”,或者“能做的就服从,不能做的就不服从”。这种观点是大错特错。服从是无条件的,接到指令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去执行,自作聪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个高效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服从观念,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必须有服从意识。因为企业整体的利益,不允许部属抗令而行。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那么在达到共同目标时,则可能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

完成任务≠结果

很多人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只要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就是创造了业绩,得到了结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职场中,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不等式:完成任务≠结果。任务只是结果的一个外在形式,它不仅不能代表结果,有时还会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托辞和障碍。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认为自己的工作缺乏挑战和新意,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为什么小和尚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因为小和尚在这里就是在做任务——撞钟,他以为这就是主持与众生想要的结果。但主持与众生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不是撞钟,而是唤醒沉迷的众生!在这里,小和尚的工作是撞钟,但其工作的核心价值是唤醒众生,而不是把钟敲响。这为我们的工作带来这样的启示:要取得让老板满意的结果,我们就应当关注自己工作的核心价值,而不是把目光放在任务是否完成上。

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是要获得结果。完成任务≠结果,要时刻以结果为标准、为方向,结果才是衡量执行的唯一标准!

小叶在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厨房工作,酒店有一个规定,即洗一个盘子一定要洗满七遍。一开始,小叶老老实实地和其他同事一样,按规矩来,每洗一个盘子一定洗满七遍才换下一个。如此几天过去了,小叶发现一个问题,这里的经理从来不查洗盘子的员工是否每个盘子都洗满七遍,于是,“聪明”的小叶便合理地简化了程序,把每个盘子只洗六遍,这样,他的效率就“高”了一些。经理见到他短短几天内进步很快,很高兴,奖励了他。小叶得到了鼓励,愈发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没过多久,便又简化了一次步骤——每个盘子只洗五遍。后来是四遍、三遍……直到被妒火中烧的同事们发现他的窍门,告到经理那里,小叶的伎俩才被揭穿……

工作中,我们要完成任务,更要懂得用心,提供好的结果才是创造成果的原因,想要更多的回报,那就多为公司创造价值。

比如,当你需要确保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交货时,如果把“赶上交货的时间”定义为这项工作的结果,你就有可能被这个“期限”压得焦头烂额。你必须明白,服务于客户才是这件事真正的结果,而只有明确了这一点,你才能自发地产生责任感,会付出不计一切代价的努力,拥有热情和应变能力,随时随地捍卫这一价值所在。

完成任务不仅是为一个强加任务忙碌,也不是仅把执行任务的流程做完,更为重要的是,任务取得了什么样结果,生成的效益有多大。身为职场中的一员,往往把任务等同于结果,习惯了按部就班地把流程走一遍。

正确的“完成任务”不只是“做”,还要“做对”“做好”“做成”。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好员工应该“得到做事的结果”才算是“真正完成任务”。

同类推荐
  • 9个步骤实现梦想

    9个步骤实现梦想

    本书告诫年轻人如何有目标、有计划地获得成功。书中提出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以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要做什么和如何去做。
  • 理想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理想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的培训工具书,全面提升企业战斗力的执行手册。完美复命,培养有命必复的复命精神;不折不扣,锻造非凡卓越的执行能力。
  • 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书中各种故事的主人公因其巧妙而出人意料的应变之策,使人们在心生敬佩之余,同时获得某种智慧的启迪。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突发状况,这往往需要急中生智、沉着应对方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随本书一起,在这些机智勇敢的主人公的带领下,一起感受机智的力量。
  • 幽默是一种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本书以幽默为切入点,本书为你准备的50个培养幽默感的好方法则。是让你可以用最快速度成为幽默高手的“随身指南”,它将指导你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去挖掘可以成为幽默的细节,并将这些细节提炼成便于记忆的习惯准则,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启动你的幽默细胞,让它们随时舞动。现在就开始行动吧!每天学习一个幽默的好方法,50天之后,你将会领会幽默的真正含义,培养出自己的幽默感,让你的人生充满快乐!
热门推荐
  • 挽倾

    挽倾

    我中了一种毒,名字叫做相思引。鲛人泣泪成珠,却失了最最珍贵的记忆。冰棺之中女子紧锁眉头,在等待王子,经历百般磨难,生死沉沦,最后重获新生。
  • 灵魂典当行

    灵魂典当行

    一间不同的当铺,典当的不止是金银珠宝,大屋楼契,还有一个人的四肢、内脏、儿子、女儿、妻子、运气、机遇、快乐,以及灵魂,价值高昂,只看你舍不舍得。灵魂典当行这一代的主人——李达,一个平凡无奇的大学生,在一次车祸中死去,死后奇异的重生改天换命,得到了灵魂典当行!克星天使的出现,是因为李达的霍乱人间?还是因为李达的救赎带走了本给属于天使的信仰和灵魂?灵魂典当行,面对的客户不仅仅是人类,随着典当行主人李达的能力越来越强,下至地府冥界的鬼魂前来典当…上至诸界妖魔仙神纷纷现身为求一当…中至跨位面的灵魂典当行主人相互交易…本书已签约,大大们放心收藏。
  • 中国养生汤膳

    中国养生汤膳

    本书是一本介绍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汤膳的普及性书籍。介绍了养生汤膳的保健作用及各类汤膳的制作与要求,还介绍了常见病的汤膳治疗及一年四季宜服用的养生汤膳。
  • 月无眠:不做你的妻 (完结)

    月无眠:不做你的妻 (完结)

    他步步为营、处心积虑,抛弃了自己所有的良知,只为了完成复仇的计划。以为自己不再有爱,却叫他遇到了她。面对可以左右他情感的女人,他只有敬而远之。他不想因她坏了大事、更不想她卷进这场权力争夺的漩涡中。但是,他们还是逃不掉命运的驱使,她成为了他的妻子。为了他的计划,他伤害了她。看着他一步步走入权力的深渊中,一点点迷失了自我,她的心好痛;而面对他越来越疯狂的残暴,以及对自己几近冷血的凌辱,她又要如何解脱......。这是一篇汤汤构思了很久得以诞生的作品。喜欢的亲们,要为汤汤打气呦!汤汤已经完结的作品:《冷血帝王的替罪新娘》http://novel.hongxiu.com/a/119773/汤汤正在连载的作品:《帝姬泪:蝶媚天下》http://novel.hongxiu.com/a/129323/
  • 替身宠妃

    替身宠妃

    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公主,却不是皇家的血脉。虽然经常毛毛燥燥,可她是大家的开心果,皇宫里除了他,每一个人都喜欢她。但是,就因为这一个他,让她所有的开心和快乐都没有了意义,所以为了他,她决定改变自己。只是,她终究没能改变自己,不过她有一个好姐妹帮助她,所以她不担心。互换身份,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原本以为这样他就会喜欢她。可是,她怎么觉得,他好像也不喜欢这样改变的她。原来,一切都是他错了,他喜欢的是原来那个她。
  • 阴阳师·泷夜叉姬

    阴阳师·泷夜叉姬

    平安时代,百鬼夜行。朝中要臣怪病缠身,孕妇频频遭袭,神秘女子驾着巨型蜘蛛出没于黑夜。不可思议的怪事陆续发生,阴阳师安倍晴明与武士源博雅也被卷入旋涡中央。这桩桩件件异事背后,竟指向一出惊天阴谋……
  • 太平鬼世

    太平鬼世

    她面目狰狞,手指渗入皮肤,一把撕下了脸皮,鲜血像喷出,脸变得模糊了。。。
  • 川康纪

    川康纪

    时民国,中华乱。群雄并起,军阀分立,列强欲分中华而食之。蜀中,三少年,迎乱世而生,恩怨并济,闯川中,战倭寇,共演热血之史。
  • 仙魔生死界

    仙魔生死界

    神界与阿修罗界大战,被好友姐姐背叛,即将陨落之际,忽然天地轮转,审判之星被遮掩,一线生机出现,李轩辕的一丝神魂进入凡间,来到物是人非的凡间,失去记忆,懵懂无知的修行,记忆召回的难以接受,“为什么?”李轩辕愤怒抬头,看向苍天,“我要报仇,踏平十二重天!”光怪陆离的凡间,荒诞不羁的情节,无所安放的心,一切都从头开始了!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