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此周安排强推,各位走过路过的书友请援手散人,加个收藏,投张小票。散人在此给各位躹躬作揖了。
另个每天八千字绝不实言,请各位书友放心收藏。
刘勖抬头望去,却见三人却是一样的打扮,秃头短须,布衣草带,脚登草履。背负长剑,脸上沟壑纵横,满面风霜之色。俨然一副后世苦修者的模样。隐隐约约间,却总是感觉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些人似的。
刘勖起身对着三人一揖还礼,道:“在下五原宜梁刘勖,敢问三位侠士尊姓大名?”
听到刘勖自报家门,钟叔堰等三人骤然脸色大变,盯着刘勖的眼神更是锐利无比,三人就像是审核一样绝世珍宝一样把刘勖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透。
良久之后,三人才脸如常,三人相互交换了个眼色后逐个向前,通报自己姓名。虽然不明白刚才三人为何如此怪异地打量着自已,但刘勖还是一一还礼,还拉着人家那双满是老茧伤疤的手,连道“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客套话。一顿免费的马屁却是把这三位大侠感动得无以言表。
那年长的钟叔堰道:“今日午间与君同处驿站休息,偶闻公子救世扶民之言,心在下等人心折,故前来拜访,失礼之处,还请公子大人大量,多多包涵。”
刘勖一阵恍然,难怪如此眼熟,原来就是坐在驿站角落里的那群人。当时光线昏暗,也没有多加注意。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跟上来了。还能潜入到这有卫兵把守的县令府内,还来这帮人还是有点本事的。只是不知道他们如此辛苦地跟着自己有什么目的。而且,当时好像他们是四个人的,怎么现在只有三个人,不知这另外一个人是在外面放风还是另有图谋去了。
“不知三位大侠到此,有何事要指点在下?”
钟叔堰对着孟磊一点头,孟磊起谢向着刘勖一行礼,就出门而去了。钟叔堰对着刘勖笑道:“公子莫无须起疑,我只是叫孟磊出外面看着点,以防止有人打扰我们的谈话。”
刘勖无所谓地耸了耸肩,道:“钟大侠有事请直说,在下必坦言相告。”
钟叔堰肃言道:“公子可曾知晓墨家?”
刘勖恍然大悟,原来这帮人是墨子的遗贤。对于墨家,说实在话,他还真不是太清楚。印像最清楚的莫过于前世曾看过一部叫《墨攻》电影了,那个满面沧桑布衣草鞋却又坚忍倔强大智大勇的主角就是他对墨者的最大的记忆。还有就是初中历史时,老师在讲诸子百家时,曾讲过的墨家“非攻”“兼爱”等词语。
当下也只能组织起脑海里这些混乱的词汇,道:“久闻墨家乃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之一,兼爱、非攻二思想更是深入民心。在下也是闻名久矣,今日得见墨家大贤,实是三生有幸。”
钟叔堰心中一声长叹,看来此人对于墨家也是知之甚少,不过世上之人,还能知道“兼爱”“非攻”二主张的恐怕也是凤毛麒角,翏如晨星了。只是不知道他对于这“兼爱”“非攻”到底能够领悟多少。
钟叔堰道:“不知公子何以理解墨家这兼爱、非攻二法?”
“嗯……这个兼爱,即为博爱天下苍生,不以出身而定贵贱,不以血统而论尊卑。嗯……那个,就是说天下众生平等,要一视同仁。”
“至于这个非攻嘛……就是告诫世人,要一心向善,和平相处,不可以兵事强服其众。战争只能给天下黎民百姓带来灾害,却无益于为天下人创造幸福。”
刘勖当真是搜肠刮肚,穷思极虑,并结合墨家一向反对军事进攻,倡导各守其地的历史观点,才对这“兼爱”“非攻”作出一番自己也不知对错的解释。
“公子所言,虽与墨门教义有所偏移,然而总的意思却也有异曲同共之理。”钟叔堰听后思付良久后,方才对刘勖的解释加以评论。接着又道:“听公子今日与你那随从的对话,言及似将有祸事现于世,不知可否为我等解此困惑?”
刘勖一时还没搞清楚钟叔堰的来意,更皆是初次相谈,也有所顾及,此等大违伦道之言实在不便随便谈论,否则被人告个妖言乱众、蛊惑人心可就是祸由自取了。于是就打个马虎眼道:“钟大侠此来,就是为了此事么?”
那钟叔堰也是久经风霜的老江湖了,如何察觉不到刘勖的意思。自己不先以心相待,告知自己的真实意图,就想要人家对自己知无不言,于情于理也却是有点说不通。当下对着刘勖道:
“实不相瞒,我等乃当世墨门巨子墨离的门下弟子。在下就是冀州中子,今日公子所见的另外三人也是冀中墨门的杰出弟子。因数年前在我墨门总坛秦岭太白山绝峰谷的醒世石上,现出了四句预示未来数百年的天下大势的预言。所以墨门巨子命我等四处寻方预言中之人。”
原来如此,刘勖放下心来,但随即一股好奇之心又起:“不知墨门的醒世石上常出现能预示天下运势之名言么?”
钟叔堰笑道:“那自然不会,醒世石显示预言并没有时间的规律,有时候数十年就能显示出一次,有时候要等上几百年才会预告一次,而且据门中典经所记载,却是从无妄言过。”
“哦,天下竟然有如此神奇之事。在下倒是越来越感兴趣了,不知钟兄可否为在下详加说明。”所谓好奇心害死猫,刘勖现在对钟叔说的故事是越来越感兴趣了。
“呵呵,此也并不数得上是门中机密,即然公子有意了解,在下当然愿意效劳。”钟叔堰见刘勖渐渐起好奇之心,也是愈发卖力,“我门总坛的醒世石据说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当年墨门始祖墨翟建宗秦岭太白峰时,就有山中无名老人献此神石于墨门。并告诫始祖,此石有预示天机,勘破世道之神机妙用。遗传到如今,此石一共显示了七次预言。句句都被天道世事所验证,当真是灵验非凡。”
“混沌初开太极满,自有女娲补玄天。”
“先有三皇后五帝,宗派源远传万年。”
“渭河无钩一统周,礼乐相承八百秋。”
“串去中直谋天下,世道春禾换日头。”
“仁政不施难固久,二十年后谁能守。”
“卯坐金头竖刀辅,荡尽天下乙未首。”
“一土临朝天下慌,阴谋朝堂毒平床。”
“两百西来两百东,关西重草覆汉中。黑土北去助日出,三分社稷天下凶。”
“前面三句在我门创立之前就已存在,由献石老人告知我门。现如今看来也是确有此事。”
“第四句却是墨门始祖亲眼所见,串无中直是为吕字,春和换日乃一秦字,意思是周朝过后,当为吕秦阴谋天下。当时始祖尚为惊疑,不敢全信,故而放弃了前去关中辅佐秦王的良机,以致于兵法二家纵横鼎盛于战国秦朝。”
“第五、六句说的是秦朝不施仁政,暴虐天下,只承二十年而亡。而卯坐金头竖刀辅为刘字,暗示刘姓之人当能取秦而君天下。荡尽天下乙未首则说的是刘姓之人当能在乙未之年为天下之首。而汉高祖刘邦正是在乙未年建立大汉,一统天下。可惜当时墨门正处于动乱之中,被秦朝李斯焚书坑儒,捕杀天人贤人异士后,墨门分为四派,互不相服。以致于白白错失了倡道教义的最佳时机,被儒家占得便宜,贵为天下士族之首,权倾朝野。汉武帝时儒家大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让墨门一撅不振。”
“第七句一土临朝天下慌,这一土就是个王字。阴谋朝堂毒平床,却正应验了王莽勾结朝中奸邪,用毒酒药死平王于床上,并篡夺了汉政权。”
“这最后两句却是呈现于永康元年五月。因为每一次的预言都真实地预示了世道的走势,天下的变化。而每一次对于我们墨门来说,都是一次崛起的机会。经过了多次的失之交臂之后。这次墨门上下是全力以赴,争取能在这次预言中复兴墨家。”
一番长长的畅述之后,刘勖终于明白了钟叔堰找上他的意思。定是怀疑他就是墨门预言中要出现的那位人物,前来做一番试探。不过,这对于自己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自己真能是那预言中的人物,能得到墨门这样的才学绝世的教派全力相助,可是比起千军万马都还要有用。
“不知钟兄可曾找到那个预言中的人物?”刘勖觉得做一下试探是有必要的。
“不瞒公子,自从永康元年得到这个启示后,门中巨子携同五门首子和子门中十六位大子,经过数年的推测却始终不能完全明白这预言中的真中意思。”
“那不知领悟了多少?”刘勖当真是穷追不舍,兴趣也是越来越浓。
“从‘两百西来两百东’这上半句中,门中众贤得出的结论是,汉朝自高祖建都于长安,号为西汉,历时两百年。而两百年东则应是指光武帝建都洛阳,号为东汉,也应当只有两百余年光景,而自王莽毒杀平帝,至此正好是183年。因此猜得东汉应是在十余年后应当会走向灭亡。而下半句‘关西重草覆汉中’却是至今未曾猜透为何意。”
“而第二句‘黑土北去助日出’中的黑土应该是一墨子,北去助日出,是指墨门要全力支持的人物应该在北方,这里当会有预示中的天子出现。而后半句‘三分社稷天下凶’应该是说到时天下会分为三块割据势力,天下百姓社稷会陷于灾难之中。”
“那这些年来钟兄可曾找到这样的人物?”刘勖心中想着得把这几句话记下来,到时回去交给郡内的众位大师进行分析,如能找出这个预言中的天子,得不惜一切手段把他毁于萌牙状态,然而反过来收了墨家众人。
“说来惭愧,堰这些年来往返奔波与幽、并、冀各州及朔方塞外之地,遍访各地英雄豪杰,却从未找到那个令堰心服的人。眼看这预言之日即将到来,堰却是有负墨门所托,无能为力,实是愧对墨门先贤和门中兄弟。”钟叔堰不由得一声长叹,落莫之色浮于眉间。
“如此说来,钟兄众人前来寻访刘某。莫不是以为在下乃是各位要找之人?”刘勖此时却是一点也不知谦恭礼让了,赤裸裸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