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9200000038

第38章 第十三 蓟辽纵青骢(四)

贞观十七年十二月新年将近而皇帝的生日也快临近了。

本来太子的婚事早应该办下来,又是刺杀,又是立储,逐渐耽搁下来,现在太子又挂了辽务枢密,更是忙碌。

治书御史柳范上书请皇帝遵《唐律》“凡男子二十,女子十五才可论婚娶”的条文。初唐很多制度有待完善,皇族还保留许多鲜卑旧风,贞观朝正是朝正规化和制度化过度的时代,皇帝也觉得要给天下树立遵守法度的典范,同意了柳范的意见,而这个时候恰好王仁裕又去世了,王家是世家,极重礼法,所以守孝是一定的。太子大婚是重典,现在马上要打仗,所以并不适合举行。

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能取胜,太宗很大方地把长孙无忌和李世勣两大臣借给了太子,所以别看太子任务重,其实他在战前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协调好长孙、李二人的工作就行了,实际上非常休闲。而贞观十七年的工作,那就主要是搭班子,组建辽东道行军总管和平壤道行军总管幕府。李治开始把自己的幕府人员抽调进入了长孙无忌的手下,负责的督办后勤工作,而对李世勣的军方系统则并没动。毕竟多年下来李世勣有自己一套打仗方法和人事储备,只是在卫尉寺监的人选上,太子坚决反对由李世勣本人来担任,那不是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李世勣倒不好出言反对,而太宗还把老资历的“军神”——退休在家的李靖也请出山,担任太子的军事顾问。

这个超强悍的阵容,足够让后世的军迷震撼了。

卫国公府。

太子到府前,早人通报,李靖和家人都一起到门前迎接。

太子远远看到翻身下了马,带着人步行向前。李靖已经是霜鬓白须,手扶灵寿节杖,已经看不到昔日戎马平生的大将军的影子,只剩下垂垂老态。他已是七十三岁的高龄了。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李治心里感叹到,上前扶着要下跪的李靖,“卫公为我大唐出生入死,戎马一生,功勋犹如万仞高山,无论是敬老还尊贤,都不应该行这礼仪。朝廷所发的鸠杖可不是徒为其表。”

古代居中寿(满七十岁)者,朝廷都要赐予灵寿杖表示尊崇,除非见到皇帝,否则自太子以下,一律见官不参。更何况李靖这样的大将呢。

李靖这支人丁比较单薄些,只有一个独苗李德謇,还因为承乾的关系被编管,几个孙子也随父亲被迁移到了吴地。因此这几年老李越发憔悴了。其夫人崔氏(并非传说中的红拂女)前几年就去世了,偌大个国公府冷清非常。除了李靖的几个侄子经常来走动,名噪一时的名将老景凄凉啊。

李治扶着李靖进到了中堂,这“武勋堂”的匾额还是皇帝亲自题写(唐朝多竖匾横匾不是很多)。

李靖把李治让到左位,李治不肯,居于右边的客位。

“上公还是那么精神。”李治客气道。

李靖一捋胡子:“仰天子福泽,老朽方能享如此清闲。”

李治取了一封信来,对李靖说道:“这是苏州刺史杨师仁给我写来的信,我想上公也可看上一看。”

李靖手抖了一下,他的侄子李德玉忙接过了信笺打开来在李靖耳边读了起来。因为管理庶务,所以李治掌握着上行的东司(吏部),于是他让张俭给苏州刺史写了封信问起李德謇的近况,并暗示其要好好照顾。

吴郡本就是富庶之地,全是念着李靖的功劳,太宗才把他的儿子改流苏州,而不是放逐岭南去捉象。唐宋贬官多逐岭南,一是道路远,二来那地方气候湿热多瘴,三来那里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治安混乱,俗话说天高皇帝远,那里的人把女婿习惯称为驸马,可见其民风强悍不羁。(老帽按:当时岭南少数民族便是今滇桂及安南诸族的先辈,但是其风俗更接近亚马逊的印地安部落,有吃人的风俗。以后会提到,心脏不好的慎看,挖哈哈!闲话不多说,回主题)

至少李德謇还是住在文明人的地方,这已经是太宗皇帝给李靖很大的面子了。

李靖听完了信,他一辈子谋国谋身都算上乘,哪里还会听不出来眼前这位太子的善意啊。向太子一拱手:“太子美意,李靖感激不尽。”

太子摆手道:“陛下让我来看看上公,天长节不是快到了吗?陛下还念叨着上公呢。”

“陛下!”李靖起身北叩,“天恩浩荡啊。”

李治拉起了李靖,两个人又谈了些,多半是些家长里短,大约谈了两个时辰,太子这才离去。

“叔父,朝廷这是个什么意思?”李德俭有些疑惑。

李靖却是双目紧闭,良久才睁开说道:“看来我这把老骨头怕是是要埋在辽东了。”语气中却没什么沮丧,浑浊的眼睛又放出光芒,倏地站了起来郎声大叫:“拿我的铠甲来,牵我的狮子骢。”

侄子们都愣住了不知道这位老军人要做什么,还是李德俭反应快大喝:“还不把上公的马牵来!”

李靖把手杖一扔,大步走到心爱的战马跟前一拉笼头。爱马也已经垂垂老矣眼睛也瞎了一只,似忽又听到了金鼓声,那老马冲天嘶鸣,李靖推看前来扶持的侄子,自己翻身上去,老马感觉到了老主人气息,欢快地蹦达起来。李德俭生怕有闪失,拉着马在院子里转了几圈。

“丈夫常怀青云志,怎肯空使白头生。历经风雨容颜衰,百战黄沙意未逞。”李靖取出佩剑弹剑做歌道。

****

两仪殿

皇帝正接受群臣和各国的使节朝拜。

大臣们有意无意地看了看御座上的皇帝还有他身边的太子。

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下,太子现在已经表现出了一些优良的品质,其做事果敢任人,敢于负责给大臣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个太子性好简朴,最恨奢侈,不过对于官员的奢侈却不是太多指责,这毕竟是一个社会风气和个人的隐私,任何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见微知著,仅仅凭借太子的一些点滴,大家对太子的将信将疑逐渐转化为了信任和尊重。太子并没打击当初的“魏王党”,反而对这些人很尊重。贞观诸臣都表现出了上下一心的状态,不过熟悉历史的李治心里清楚,这一切都只是表面而已,实际长孙无忌集团早已经开始布置下了陷阱,等待的只是时机,一个个将政敌彻底消灭的机会。

薛延陀真珠可汗的使者默咄骨上前朝贺,希望皇帝能够赐予公主。太宗还在沉吟中,不过他早时答应过了,只不过契必何力上书陈述薛延陀现在正遭遇“建国”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仆骨、回纥等杂胡不满薛延陀的统治,而真珠可汗想凭借这次政治婚姻借“天可汗”这杆大旗来镇压住内部的叛乱。

洞悉突厥诸部的太宗马上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彻底解决西北部问题的大好机会,早晚这个薛延陀部要倒霉。所以他的心里根本对赐婚这样的政治盟约没放在心里,从武力上解决才识他的首选。

太宗皇帝冷冷地问:“真珠可汗夷男今年多大了?”

“回登利可汗,鄙上今年四十有五了!”默咄骨恭敬地回答道。所谓“登利”,匈奴语为“撑涂里”,而蒙古语做“腾格里”,就是天的意思。

太宗冷笑道:“他身体倒还康健吧。”

“敝可汗尚好。”默咄骨回答道。

“大唐公主,非比一般诸胡,若无采聘,却是休提。”太宗说道,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默咄骨拿出一张单子,“这是我们准备好彩礼,金银万篓,公马三万匹,骆驼三万峰,牛皮五万张,还有各色武器铠甲等等。”

李治暗惊,这个夷男很有“才”啊,再看皇帝脸色转好,“家兄”的面子实在是大,便是太宗这样的皇帝也不好给人家三分颜面。

“高句丽使高延辉敬见天可汗。”中使宣号道。

“大唐皇帝陛下千秋万岁。”来人是个中等身材的使臣,头带雉角冠,伏身磕头。

跟每个朝代的首都一样,首都人民政治敏感度都要高于非首都地区,所以唐朝皇帝对高句丽的怨气,大家多少通过各种途径都知道了。

一时间殿上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高句丽使臣的身上。

“臣高句丽使高延辉参拜大唐皇帝陛下。”高延辉谨慎而不失骨气地说道。

太宗点了点头问道:“高丽郡王还好吗?”

高延辉说道:“吾主甚安。”

“据说你也是高丽王近支?”太宗不经意地问道。

高延辉脸色微微一变对奏:“鄙臣是。”

太宗又问道:“你还是泉氏妹婿。”

高延辉脸部发烫,但是不能否认。

“三伦之中,父族亲还是妻族亲啊,贵使?”太宗笑问道。暗含意思就是问你是站在泉氏的立场还是站在高氏的立场啊。

高延辉脸色刷白,他早就听说唐朝皇帝言辞尖刻,经常直言不讳,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一出。高句丽发源于辽河流域,一直和中原王朝关系紧密,其贵族汉化程度都比较高,国内那些高级贵族也莫不以儒学为经典,常自命小中华。(老帽按:高句丽的儒学是取舍版的儒学,一如倭人的佛学)其国力远超过附近的国家,所以一直以来建立一个北达木根山(大兴安岭),西到代朔,东到倭国,南括蓟幽的“大高丽国”,和中原王朝平起平坐,一直就是他们的梦想。如果没有强悍无比的唐朝和天才的统帅李世民,那么一个华夏政权和两个汉化的胡人政权三足而立的局面只怕就要提前到来,一如后世的宋政权一样。正是看到了这个危险,所以太宗皇帝不顾大臣的劝阻,决定剪除身边这个威胁。倒不完全为的是面子。

历史证明,自太宗铲除这个高句丽这个邪恶轴心国后,东北亚的局势明显趋于稳定,而朝鲜半岛再没有可以威胁到中原王朝的政权出现,高宗灭百济那算是善后和巩固工作。

高延辉倒不愧是使臣,说道:“无论父母妻子皆为至亲,总是臣之家事,皆骨肉不可轻弃。”含糊过去。

“圣人说,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家庭就会发生危险。同样一个国家君长不像君长,属臣不像属臣,那这样的国家能维系多久呢?”太宗说道。

高延辉哑口无言。

“天可汗说得对,妻怎么能和父母一样尊贵呢?”一个声音兀自传来,大家转头一看,却是一个辫发的黑瘦高个子,看他所站的地方正是大唐的属臣。

李治整理了一下记忆,想了起来,这个人却是契丹使者支矢赫力。

那高句丽在辽东一带是强势,从同江(今黑龙江)迁移过来的契丹族人也不得不依附其生存,后来契丹首领乙律保中带领族人投靠了当时的开皇皇帝,高句丽派兵深入隋境追击,为此引发了隋和高丽的第一次黑山战役。

自此中原王朝和高句丽龌龊不断,不过高句丽国力比不上中原大国,只能是搞点小动作,比如小孩,论力气打不过大人,但是又不甘心,便搞点今天砸你们家玻璃,明天拿开水浇花之类的。大人要追究起来,便装可怜,大人一转身故态复萌继续恶心你。

一见契丹使臣那副嘴脸,高延辉恶向胆边生,也不顾这是外交场合,上去抓住对方的领子,就是两个大嘴巴。

契丹使臣也不是吃素的,拳头也打了过来,一边的使臣们或者冷眼旁观,或者拉偏架。

殿上千牛慌忙上去把几个人格分开来。

“高句丽使臣无礼,请陛下治其罪。”殿上御史。

墙倒众人推,眼见高句丽使者惹得皇帝脸色发青,众使臣便开始撩拨皇帝的火气,纷纷说该把高延辉拉下去重办。契丹使者最积极,大致说皇帝您要觉得杀这家伙脏手,我替您办了他得了。

“慢——”就在太宗要下令处置高延辉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

同类推荐
  • 盛明贤王

    盛明贤王

    历百般磨难,破万重心机,少年世子一朝封王。勇冠九边平胡虏,谋动朝野匡社稷,搅动京华风云,续写盛明乐章。
  • 历史年鉴:1903

    历史年鉴:1903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书包记事

    书包记事

    学校是我的梦魇,我不愿在现实中见到的却在梦中不断浮现,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文字驱赶它
  • 兰陵禁书

    兰陵禁书

    一个历史系辍学的女黑客bottle与她的小伙伴、商业公司调查员汤彬彬一起,在他们的精神导师、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冬至的指引下,解开历史上系列悬疑案件。。。
  • 《史记》早该这样读

    《史记》早该这样读

    《史记》是中国千年政治与战略智慧之大成者。《史记》记录的历史正是中国主流政治传统的形成时期,其影响乃至今日。《<史记>早该这样读》以创见性的视角解读《史记》,通过启发式的点评战争、政治事件、政策改革、人物奋斗史甚至宫廷阴谋,领悟《史记》的内在价值,从而揭示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政治基因。天下遍读史记,误读却遍天下。国际政治学者、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带你解密史记,厘清误读细节。
热门推荐
  • 异世重逢之花千骨

    异世重逢之花千骨

    第一世为第一杀手化骨与好姐妹化萱同死,并穿越为月家千金,呵,从现在起,月婳孤这个名字必定会响彻这个大陆。看月婳孤和她的好姐妹殇雪落【化萱】如何翻云覆雨,一步步解开身世之谜。【女主不小白,一对一。披着花千骨外衣的玄幻轻松文。文笔要求非常高的,就请止步了。】
  • 久妹

    久妹

    久妹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求生自保寻获爱情的故事。
  • 叛逆期的爱恋

    叛逆期的爱恋

    言小慧认为初中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是缘分是天注定的,即使如小慧这样的乖孩子(?)也是抵挡不了爱情的诱惑滴!女主非玛丽苏,非花痴,性格多变,但大多数是还是乖乖滴!
  • 夏日中的一抹笑颜

    夏日中的一抹笑颜

    一场车祸,带走了嫣然的妈妈,而罪归祸首居然是嫣嫣?所有的事情终归都发生在夏季,夏日的雨,夏日的表白……姐妹俩进入阳光中学后,温和的学长,帅气的校草,以及更多的扑朔迷离......
  • 道极天

    道极天

    小门派少主硬遭寒山城第一势力逼迫,无奈远走他乡,却不料自家门派已然解散消失,心中带恨的他能否如愿登顶,重回铸造门派荣耀!一路披荆斩棘,锤炼己身,让我们一起见证他的成长!
  • 上古神记之云中阁

    上古神记之云中阁

    【本文完结,新书《独家甜宠:呆萌娇妻万万岁》】我叫无歌,是爹娘从城外的忘川河边捡来的孩子。他叫无月,是云中阁的主人。我问他:无月,你是妖还是仙?他回答:我忘了……我跟着他斩妖除魔杀鬼灭怪,收集着各种鬼怪的记忆,却唯独找不到他的记忆。有一天云中阁来了一名女子,她告诉我:无歌,其实你并不是无歌……直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事情都出乎了我的意料……
  • 穷妻富妾

    穷妻富妾

    重活一世,阮思虞依旧还是那个名动京城,却手无束鸡之力的阮家庶女,卷土重来,她只有一个目标:宁做穷人妻,不为富人妾!可;重生的人,好像不止她一个呢……
  • 宿命说:我们并不陌生

    宿命说:我们并不陌生

    "宿非陌,它这个名字的特殊含义是你和我注定会在一起,而在这条路上,我们彼此并不陌生。“
  • 重生之狂医冥后

    重生之狂医冥后

    一朝穿越,医世家主的她成为周楚国尊贵的长公主,但为何非要抽风倒贴敌国丞相为妻?洞房花烛夜,不堪旁人凌辱,血溅当场以求清名?她堂堂天纵领域高手岂能有这么憋屈的一世,看她如何力挽狂澜,成为一代冥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娇总裁宠萌妻

    傲娇总裁宠萌妻

    他是傲娇总裁,集团上下,光鲜瞩目;她是被遗孤女,天地之大,无人问津。一夜尝爱,她失去了珍贵的第一次,漆黑之下,她捕捉不到他的任何信息。再见面,她是他公司的小职员,他随意欺凌,毫无章法。她委曲求全,处处忍耐,只为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她被逼离开,他却死死追逐;他经历生死,终于博得认可,却不想,自己的小萌妻,竟是自己找寻多年的邻家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