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8100000024

第24章 人物星空(23)

金钱固然有诱惑力,可是对于田桂兰来说,唯一使她魂牵梦萦的是晋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是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1994年春,当省晋剧院由于一大批老演员和艺术骨干陆续退休、演员队伍青黄不接难以为继之时,田桂兰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担任演出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当时她还病着,风湿性心脏病,二间瓣狭窄,加上颈椎病的疼痛,搞得她彻夜难眠。医生建议她彻底休息认真治疗,家人坚决反对年过半百的她“临危受命”。田桂兰也矛盾:担此重任吧,困难太大,竞争激烈中求生存,意味着超负荷劳作和心力交瘁,而自己身体不好,恐怕力不从心,让领导和同事们失望;不干吧,眼瞅着晋剧萎缩萧条,后继乏人,不能满足广大的基层晋剧爱好者的精神需求,纵然自己功成名就又有何意义!况且自己是一名党员,应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打仗需要你冲锋的时候临阵脱逃,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就这样,田桂兰从病床上站起来,挺直腰杆,披挂上阵。她发誓使尽浑身解数,拼掉老命,也要让这个濒临瘫痪的艺术团体重整旗鼓,再创辉煌。果然不到半年,田桂兰调整了演员,恢复了剧目,带团内跑晋中、吕梁、晋北,外赴内蒙古、陕西,马不停蹄,一口气赶了20几个台口,连演150多场戏,为剧团收入62万元。剧团有了活力,演员笑了,田桂兰也笑了。

1996年,中宣部从全国劳模中选出10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委托上海东方电视台为他们拍了一部系列专题纪录片《凡人的故事》,作为党员学习的教材向全国发行。田桂兰作为一名艺术家,光荣入选。

“遴选的标准应该是德艺双馨吧?”我问。

田桂兰回答:“德艺双馨是我的追求,可我做得很不够。”

对人民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体现了艺术家的“德”;对党的事业视若生命,同样体现了艺术家的“德”。“德”是什么?是情怀,是品格,更是信念……

“培养年轻党员,首先要他们懂得为谁唱戏”

1994年3月,在北京参加第八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省委书记胡富国在同田桂兰谈起山西文艺工作时,就晋剧的发展对田桂兰嘱托道:“桂兰啊,一定要培养好接班人,让晋剧事业发扬光大!”

田桂兰的艺术成就是突出的,她从12岁演《打金枝》以来,以优美的唱腔、圆润的嗓音、娴熟的表演技艺为晋剧舞台成功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金枝女、穆桂英、耶律含嫣、殷桂英、杨排风、刘胡兰、李铁梅等,不仅在晋剧广为流布的山西、内蒙古、陕西享有盛誉,而且在北京、云南、深圳、香港等地的晋剧爱好者中也广有影响。但她毕竟不年轻了。胡书记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在她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她决心全力拼搏,尽快带出一批好徒弟来。

为了使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田桂兰主动从主演的位置上退下来,甘心给年轻演员跑龙套。阳曲县剧团有个演员叫孙红丽,扮相、唱腔都好,特别受观众欢迎。田桂兰看过孙红丽的演出录像带,认定这娃有培养前途,便几番周折多方做工作,硬是给小孙要下了进城指标。小孙进了省晋剧团后,田桂兰又很快将她定为领衔主演。后来相继把温建平、米小敏、刘建萍、郭素梅等几个青年演员都推到主演位置上,自己只做技术指导。只要有机会,就千方百计把这些艺术新秀介绍给广大观众和听众,扶持他们成材。在她的培养下,剧团里担任主演的崔建华1995年夺得第12届中国戏曲梅花奖。

为了把好苗子调进剧团,振兴晋剧艺术,她宁可把自己母亲和侄女的户口转到农村去,以换了两个进城的名额;

为了搞好剧团的经济效益,让大家过上不太拮据的生活,她做官不是官,既当演员,又管后勤,还搞外交,成天忙得团团转;

为了带新人,赶排新剧目《齐王拉马》,演了大半辈子小旦的她,竟然破了相,扮成花脸,扎大靠,在舞台上开打武戏……

想起了一句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田桂兰虽已近老年,但艺术之花尚未凋落,仍然活跃于晋剧舞台,为观众塑造出一个个流光溢彩的艺术形象。不过,了解她的人感觉得出,她工作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早已渗透了深深的护花之情。

那么,对晋剧新人的培养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呢?田桂兰略加思索,沉稳地回答道:“艺术功底相当重要,不过,培养年轻演员,首先要让他们懂得为谁唱戏。他们心里有了观众,有了人民,就会把艺术当成事业,当成生命……”

真是一片肺腑之言。田桂兰就是把艺术当成生命,而让生命之花喷芳吐艳以回报党和人民培养之恩的。这样的艺术家,人民怎会忘记她!

§§§第27节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记朱卫华的人生追求

长久以来,一直想采访了解朱卫华同志的革命经历,但老人总是避而不谈,故一直未能如愿。直到两年前朱卫华在医院与我们作了多次长谈,又经查阅大量资料,才终于理清了朱卫华80多年的人生轨迹。而从他那不平凡的革命经历中,我们深刻地感觉到老人一生坚持党性,淡泊名利,孜孜以求的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这一点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出于对老一辈革命者的景仰,我们一次又一次穿过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位老人的革命历史——树立革命理想朱卫华,原名蔚华,字文藻,1916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父亲朱光河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但识文断字、能写信、会记账。母亲谢银枝,勤劳善良,但体弱多病,讲迷信。家中有旱地四亩,房无一间,长年租借别人的房子,直到土改时才分到房屋数间。由于家贫,朱卫华7岁便随父亲到田间参加劳动。他9岁上小学,沱阳高小毕业后以初试第一名、复试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川至中学,但家里竟穷得拿不出6块白洋的学费。父亲东凑西借,终于在交费期限的最后一天筹起了6块白洋,朱卫华冒着大雨,含着泪水走进了川至中学的校门。

川至中学是阎锡山统治山西时设在他的家乡——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的一所初级中学,所开课程除语文、数理化外,还有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由于收费较低,所以多有贫家子弟前来求学。朱卫华考进川至中学的时候,正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尽管校方三令五申严禁谈论政治,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是任何力量也压抑不住的。在党的影响下,学校的一些进步学生组织了“读书会”,这些为探求救国救民真理而如饥似渴地汲取进步思想的青年,秘密传阅马列主义理论书籍和进步文艺作品,如理论书有《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共产主义》等,文学作品有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他们常常把这些进步书籍包着写有“历史”“地理”字样的皮子,以防校方检查。但有一次朱卫华的《新型社会科学》还是被训育主任从铺下搜了出来,好在没有酿成大祸。进步书籍的传阅在学生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使封闭、保守、黑暗的校园涌动起一股爱国、进步、光明的热流。朱卫华先是参加后来又领导了“读书会”,他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共产党宣言》。通过参加读书会,朱卫华萌发了参加革命的想法。

1934年秋,在五台县大建安学校的秘密党员王堪介绍下,朱卫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随后,朱卫华又先后介绍川至中学的朱光海等四人入党。这年冬天,又在王堪的指导下建立了五台县第一个党支部,即川至中学地下党支部,朱卫华担任支部书记。从此,川至中学党的活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就更进一步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了。他们有时在阅报室以看报做掩护开会,有时利用星期天回家时在一个山沟里开会,分析斗争形势,总结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工作中的缺点,安排下一步的工作。他们通过“读书会”组织青年阅读进步书籍,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揭露蒋、阎的反动统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爱国抗日主张,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抗战爆发后,“读书会”的大部分成员都先后参加了革命。

1935年,朱卫华初中毕业,考入太原进山中学读高中。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因而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在川至中学时就以优秀成绩而得到校方的“科学奖金”,并靠这奖金维持生活。考上进山中学后,他仍依靠优异的学习成绩享受助学金,经济上基本不用家里负担。从川至中学考入进山中学的同学中,只有朱卫华和朱光海两位党员,他们的组织关系还在五台,由朱卫华化名杜道政用秘信与王堪联系。朱卫华紧密关注时局,经常从省城国民党报纸的字里行间,寻觅着党和红军的消息。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北平发生“一二·九”运动,1936年春红军东征到了山西,这一切都曾激荡着这位年轻党员的心胸。他曾在报上发表文章,批判阎锡山“做甚务甚”,要劳动人民安分守己、不要造反的反动主张,启发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在青年学生中播撒爱国抗日的革命火种。

投身抗日洪流

卢沟桥事变爆发,寇深祸急,国难当头。正在进山中学读书的朱卫华随即离开校园,返回故乡五台,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他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和党的需要、民族的利益紧紧连在一起,将名字“蔚华”改为“卫华”。

1937年8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随即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9月中旬,八路军总部到达五台,百姓群情激奋,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同一时期,由续范亭担任主任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在太原成立,地区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随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在八路军的帮助下,中共五台县各区区委相继成立。朱卫华先参加了洪水领导的五台四区“动委会”的工作,不久担任了四区区委组织委员,后又担任区委书记,参加领导了这一地区的抗日工作。他们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建立“自卫队”“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扩军筹款,壮大抗日武装;除奸反霸,改造旧政权,组建四区人民行政委员会;惩治顽固分子,进行反顽固斗争;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扩大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创办“人民商店”,互通有无,打破日伪的经济封锁,增强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凝聚力。在这期间,他还深入到煤矿工人中间进行调查研究,发动工人同窑主作斗争,动员工人参加抗日,并向县委写了专题报告,提出要重视开展工人运动的建议。

从1939年末到1945年初,朱卫华先后任中共五台县委宣传部长、副书记、书记。随着群众抗日组织普遍建立,武装斗争更加深人,党的基层组织在发展中巩固,在巩固中发展。战火考验着共产党员的坚贞和忠诚。1941年抗战进人最艰苦的时期,日军对我根据地实行“篦梳战术”和“三光政策”,在五台清水河东制造了三四十里宽的“无人区”,军事上增设据点,经济上严加封锁,妄图困死我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驻五台主力四团分散活动,朱卫华随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一方面配合四团袭扰敌人据点,开展反蚕食斗争,另一方面动员人民开展支前活动。

斗争是残酷的,困难的,但困难再大也压不垮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朱卫华与县委一班人领导全县人民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开展武装抗日、政治攻势、除奸反特的三位一体的“反蚕食”斗争,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创造了反“无人区”斗争的光辉业绩。针对游击区实际情况,他当时还提出“能带枪就能带书,有吃饭睡觉的时间就有读书的时间”的口号,发动大家见缝插针,争分夺秒地学政治、学文化,不断提高政治文化素养。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五台县工作期间,朱卫华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牢牢掌握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三大法宝,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五台党组织的建立、巩固、发展、壮大,为粉碎日寇的进攻,壮大人民力量,为迎接抗战全面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5年1月,朱卫华离开工作多年的五台故乡,调任晋察冀二地委宣传部长,直到抗战胜利。

创办《冀晋日报》

解放战争期间,朱卫华历任中共冀晋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北岳区委党校副校长。1945年9月1日,朱卫华在任冀晋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时,主持创办了冀晋区党委机关报《冀晋日报》,并兼任该报社长。《冀晋日报》为四版大报,分国际国内版、地方要闻版、地方普通版和副刊版。为办好报纸,朱卫华不仅根据形势的变化,亲自主持制定每个阶段的宣传提纲、工作计划,还要在每天晚上校审报纸大样,数年如一日。他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冀晋日报》的办报方针,即坚持党性原则,宣传党在不同斗争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区党委的工作部署,号召群众实现党提出的各项任务,反映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介绍各基层单位的工作经验。当时,报社人手很少,力量不足,朱卫华提出在各县建立通讯组的要求,并号召各级领导要亲自动手撰写稿件。当时的定襄县委书记郭修真写的通讯最多、最好,他们就以区党委的名义开展“郭修真运动”。这样做,不仅为党培养了一批办报骨干,而且使报纸办得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提高了报纸的战斗力。

1947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通过了《土地法大纲》。不久,彭真同志亲自到冀晋区党委传达部署土改工作,要求各级领导都要深入各县、区领导土改工作。朱卫华担任雁北土改工作队队长,参加雁北地区的土改工作。他亲自到灵丘县四区搞土改,并兼四区区委书记。他深入农户访贫问苦,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组织贫农团,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很快就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了。广大农民在贫农团的领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分土地、分浮财斗争。在斗争中,朱卫华十分注意掌握政策,努力防止侵犯中农利益的倾向,既消灭了地主的剥削,又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大大地激发了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土改结束后,朱卫华调任北岳区委党校副校长,主要任务是为新解放区培训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曾亲自为学员们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借古论今,深入浅出,深受大家欢迎。这几百名学员经过学习训练后,都随军南下,到南方新解放区担当了重任。

全国解放后,朱卫华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委员、秘书长,协助省委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在秘书长岗位上,朱卫华经认真调查研究,起草并印发了《办公厅工作条例》,使机关工作有条不紊,为省委起到了很好的参谋助手作用。1952年12月,中央决定撤销察哈尔省建制,将雁北13个县及大同市划归山西。朱卫华调任中共大同市委书记。

重视干部选拔

同类推荐
  • 古文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古文,内容力求简明,疏通文义;译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翻译古文,用白话文向读者展示古文风貌;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文章内容、情蕴等。通过对古文的全方位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鲁迅作品集(8)(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8)(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讲述了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 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邪》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对《诗经》的赏析作品,此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修订,并增加了部分篇章,此版为增订版。“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在书中,安意如挑选了《诗经》中部分篇章,加以现代解读,用今人眼光领略其中的诗歌之美,多有时尚化的思考、语言间杂其中,并融入现代女性的独特视角,文章清新可人,让古典诗词面目一新,使习惯了刻板教育的年轻读者真正走近了诗词的意境。这也是安意如系列图书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追捧的根本原因。
  •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本书是《中国文化名人书系》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其主要是对亲情的谈论。书中分别选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等120多位作家的多篇散文作品,如:《风筝》、《做了父亲》、《一个人在途上》、《屠敬山先生》、《望断天涯儿不归》、《白舅舅》、《心上的暗影》、《怎么爱人也不够》、《三姐夫沈二哥》、《长情默默》、《陌生的儿子》、《家累》等150篇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最华美的语言文字,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位作家在亲情方面的创作风貌。
  • 衣食大义

    衣食大义

    《衣食大义》:食衣住行,各有门道,中国五千 年礼仪制度传承下来,攒下不少花活儿。汪朗检索自 己的知识库,引经据典,《衣食大义》集成数十篇关 于食衣住行的散文随笔,趣谈先人们的文化和智慧, 重拾远逝的礼仪风俗,让色彩斑斓的民族传统文化再 现灵光。
热门推荐
  • 彪悍女的厚黑论

    彪悍女的厚黑论

    职场是战场,情场是沙场,管他什么场,郁婕绝不会甘做傻傻冲锋的敢死队;那么,让她等着老天爷来安排自己的人生?门都没有!她可知道,自己不是老天爷的亲孙女,而且老爸也不姓李。既然当不成富二代,那就当富二代他妈!
  • 重生之名门贵妻

    重生之名门贵妻

    顾若瑾,前世号称商界女王的她被未婚夫抛弃,好友背叛,最后惨遭母亲毒害,带着真相含恨而终,重生后,她是人人鄙夷,家族厌弃的恶女,姐妹们算计仇视的对象,可她既然获得重生,那就势必要独揽大权,不再重蹈前世覆辙,名、利、权,她尽握在手之时,定要掀起家族、商界新一轮风暴!
  • 红鬼

    红鬼

    天哪!梦中梦!什么时候才是头啊?自从红鬼出现,身边的所有人仿佛都与红鬼有关,还让不让她活了?
  • 搞定家中小大人

    搞定家中小大人

    本书介绍了还原孩子天性的7个教育法则,还一个与孩子身心匹配的环境,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孩子。
  • 盛宠凰后:帝卿

    盛宠凰后:帝卿

    只因不能为自己的爱人谋得权位,便被昔日故人痛下杀手,手刃荒山。再度醒来却身陷诡异悬案,无头悬案一件件串联,楚媚惊得惊人真相!谁料楚媚无意之间,竟招惹了一位清风朗月实则处处算计的即墨六皇子。却不想,儿女情长未曾入心,皇权争夺触目惊心,后宫风云诡谲莫测,战场厮杀谁是枭雄?听说做皇后,非但要上得龙床,还得下得战场,更得时不时掐掐他身边开的灿烈的桃花!楚媚表示:“我受够了!我要红杏出墙!”只听某个人坏坏笑道,“既已上了我的龙榻,怎么可能让你安然下榻?”
  • 七海烟云录

    七海烟云录

    在东陆九州上生活的少年们刚刚拿起手中的剑,撬动命运的轮盘。岁月无情,英雄们喝下觚中装着盛世的酒,缕缕醇香酿成少年的胸中滴滴乱世的血……
  • 星际帝国之兵王崛起

    星际帝国之兵王崛起

    宇宙洪荒,无数种族林立,存在于时空之中,行走在光于暗之间,然后此时的天际,光明开始淡出了生灵们的视线,黑暗正在不知不觉之中侵蚀着文明的法度,压盖着,光明存在的一切气息。然而,在无数的族群的厮杀之下,一些族群从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依靠科技而崛起的人族,依靠毁天灭地的神魔一族,无穷无尽的虫族,以及无穷力量的生化一族,和最后一切淋漓精致,苛刻求精的机械一族。这个五个霸主一般的族群,囊盖住了整个天穹之中的无边无际的星域,当然,他们之下还有很多的附庸种族,也就因为它们的存在,让整个星域变得多滋多彩起来。而,这一切的故事,就由主角许笙墨为大家一一解开。ps:这属于科幻战争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都市护花邪王

    都市护花邪王

    苏天齐是天神武装佣兵团的一员,但是却为何被佣兵团倾尽全力追杀?他是隐藏在人群中的高手,却为什么身怀重伤难以根治?他不是一个好人,却为何又让众人又爱又恨?他身负死神阎罗的称号,令世界无数高手闻风丧胆,却为何丢失了四年的记忆?
  • 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求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之路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非常明确地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而“发展现代农业”自然成为今年农业工作的主题。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决定。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发达的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所必须追求的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产业基础。
  • 断天择

    断天择

    还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日子,这座城早已褪去往日的辉煌,有些不禁好奇你会置身何处,但是悲剧仍在上演,只得心碎其间。曾共度的美好,却似那过眼云烟。一颗心早已沦陷,你明白覆水难收,而我却只能举头仰望,只见那玻璃天际。请相信,只要我尚存一丝气息,你便是我永生难忘的梦。我欲断天然又能奈我何。断天择,则,天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