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8100000023

第23章 人物星空(22)

50年代是郭兰英歌唱艺术大放光华的时期。她多么想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这个先进组织中的一分子,从而更好地为党的文艺事业贡献力量啊!但是申请书写了一次又一次,均被一些人以她曾经是旧艺人、应继续考验为由拒之门外。她沮丧过、失望过,但她没有消沉,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一场场演出,努力使艺术臻于炉火纯青。为了演好《小二黑结婚》,她几番钻研赵树理的原著,重要部分几乎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为了巡回下乡演出,她不顾身怀有孕,冒雨上山时因路滑摔倒而失去了孩子。为了演好传统剧目《窦娥冤》,她强忍个人生活的挫折,全身心投入排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的悲剧形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郭兰英组织文艺小分队,走上街头为群众演唱,不久,就受到冲击,被打成“资产阶级文艺黑尖子”,受到批斗。后来,和剧院的一些老艺术家一起被下放到张家口农村劳动改造。乡亲们不把她当成“黑帮”,热情地欢迎她演唱。她动情地为乡亲们献上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歌。张家口是郭兰英参加革命的地方,时隔20年,这里的一切仍能唤起当年美好的记忆。虽然现时被审查改造,但她坚信真金不怕火炼。当她得知党中央和周恩来总理仍在关心着中国歌舞剧院、关心着她郭兰英时,不由潸然泪下。她执著地盼着人民需要她歌声的那一天,坚持吊嗓子、练唱……

“文革”结束,郭兰英回到北京。在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文艺晚会上,郭兰英登台演唱《绣金匾》:“一绣毛主席……二绣总司令……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热爱你。”一曲未终,歌者已是泪流满面,听众中也已一片抽泣。歌声深深撼动了亿万人民的心灵,在神州大地久久回荡。有评论家说:“他人唱歌唯唱声,兰英唱歌兼唱情。”可谓一语中的。但郭兰英所唱绝非是一己悲欢之情,而是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之情,是与社会主义时代同律的大感情。

郭兰英重新走上歌剧舞台时,已年届五旬。但是,为了向她深爱的广大观众献上艺术精华,她不顾年纪大身体弱,克服重重困难,抓紧时间练功排演,再度成功地上演了歌剧《白毛女》。当喜儿盼回爹爹共度除夕、挥舞美丽的红头绳,喜悦欢快地唱起“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歌声甜美清纯,如山泉汩汩,沁人心田。当白毛女在奶奶庙发现仇人,奋起追杀,愤怒地哭诉满腔仇恨时,歌声凄厉如剑,字字血、声声泪,裂人肝胆。演出中观众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觉得,郭兰英的歌还是那样好听。然而,她毕竟不再年轻。在一次演出中,按剧情从高处跳下,腰椎严重受伤。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她坚持打了封闭针继续演出,大幕刚落下便晕倒在台上。

1981年,郭兰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7岁到52岁,她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历尽坎坷,终不改赤子之心,这是一种怎样执著的精神和可贵的品格啊!

淡泊名利,人生如诗如歌

由于年龄和健康的原因,郭兰英离开了她深爱的充分展现过她艺术才华的舞台。巨大的失落感曾沉重地袭击过她,可她挺了过来。黄河后浪推前浪,平静地想想,一切释然。过去的辉煌,属于历史,郭兰英下决心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为了延续那一脉民族艺术的精神,更为了完成周恩来总理的生前嘱托。她变卖家产,筹资办学,终于在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广州番禺建成一所“郭兰英艺术学校”。这是她新的事业。

在赴京采访“音乐电视剧《郭兰英》座谈会”之前,笔者泡图书馆查阅近几年的全国报刊目录索引,试图寻觅一些有关郭兰英的文字宣传材料,结果收效甚微。在大感失望的同时不由想到,这才是郭兰英的本色啊!比起那些小有名气就大事张扬的“星”呀“角”呀,郭兰英的朴实厚重、默默奉献也许更耐人寻味。

座谈会上,李瑞环同志讲了一段心里话:给兰英拍戏,了却了我心里的一个不平衡。现在唱歌的人越来越多了,老百姓也喜欢听歌,明星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包装,各种各样的出场价格,很多人都有专辑。像郭兰英这样一个大艺术家,在中国的革命过程中起过非常了不起作用的这么一个艺术家,没有她的一盘郑重其事的,没有她的广告,没有什么声音,所以我心里对这件事一直不平衡,也觉得不公道。可以这样说,郭兰英的歌开辟了中国民族歌曲唱法的一代先河。我们现在很多明星都有成名曲,像郭兰英这样有这么多被群众喜闻乐见的歌,到今天所有的歌唱家里还没一个。不信你们数一数,郭兰英的歌在人的脑子里记住的有多少?不讲那几部歌剧,经常能够背出来的像《南泥湾》《翻身道情》《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绣金匾》等等,可以数很多。现在有几个很著名的演员彭丽媛、李谷一等都是兰英同志的徒弟。所以,郭兰英的民歌成就是很了不起的。过去,一个大型晚会,只要郭兰英一出场,全场的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她的歌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一个歌唱演员能够有这么大的影响,这样受人的爱戴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给兰英拍一部电视剧,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她,不仅可以很好地回顾历史,而且对今后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电视剧,会给很多人一点启发:唱歌除了给钱以外还有别的没有?

李瑞环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

是的,追逐个人名利的人,人民视之如草芥,淡泊个人名利的人,人民仰之如大树。而只有珍藏于人民大众心中的“名”,才会永恒。

郭兰英说:“我本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苦娃子,能有今天,全靠党和人民的培养。我想说的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太多了,大家的厚爱让我深感不安。我不想对这个剧发表任何意见,我只想在我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歌坛再多培养几个人才,来报答培育、爱护我的人民。”

70岁的郭兰英风采依然。她是那种储蓄着激情的人,时时会把健康向上的力量传递给周围的朋友。她的歌曾鼓舞、激励、影响过几代人,至今仍回荡在历史的长廊,余音绕梁。她的人生如诗如歌,历风雨沧桑而融赤子情怀,和着时代的主旋律,飞扬起独特的风景。

走近郭兰英,我们强烈地感到: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执著追求的人,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艺术家,她的艺术生命是不朽的,她的生命是辉煌的。

§§§第26节访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晋剧表演艺术家田桂兰

马蹄莲·土壤——艺术·人民——访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晋剧表演艺术家田桂兰

对晋剧,我是绝对的外行,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田桂兰的尊敬。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值得尊敬,但田桂兰是我所尊敬的名人,因为她把自己的事业和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感情紧紧地联在了一起。九八初夏,重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仿佛叩响历史的回音壁,那光辉文献所揭示的深刻的艺术哲理,从并不遥远的过去辐射而来,久久地,久久地回荡于天地之间。

于是,去采访田桂兰。捧一束洁白的马蹄莲,一半表达心中的敬意,一半或许是为了引起一个话题:人民大众是艺术之花的深根沃土——这的确是一个严肃的命题,而田桂兰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为这个命题作了闪光的注脚。

“是人民培养起来的演员,就要为人民好好演戏”

1941年,田桂兰出生在汾阳县冀村镇。由于家境贫寒,从七八岁起,她就和父亲一道提篮小卖,挣钱度日。因了做小生意,也就经常赶集市赴庙会,那时镇上常有戏班子演出,她特别爱听。日子久了,舞台上演员的举手投足、唱腔台词都深深地印在她幼小的心里,回到家里哼哼呀呀,比比划划,还蛮像回事的。街坊邻居都夸奖她聪明伶俐,长大会有出息。父亲叹了口气:穷人家的孩子出息个甚咧!

解放了,天晴了,穷人翻身了。听说文水县那边有太原的剧团招演员,田桂兰便背着父母偷偷赶去报名。徒步跑了70多里路,赶到时人家已招满了。当时担任太原市人民晋剧团团长的老艺术家张宝奎,看到这个长相俊俏、一身灵气的小姑娘,认定是个好苗苗,于是破格录取了她。父亲从汾阳追到文水,又从文水追到太原,死活要拉她回去:“咱田门中不能出个女戏子,这是辱没祖宗的事啊!”田桂兰硬是不肯回去。时任太原市文教市长的刘舒侠专门赶来,苦口婆心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老人终于想通了,对女儿说:“真是世道变了,共产党说唱戏是艺术,不受人小看,妮子,那就好好地学戏吧,别给共产党丢人!”

田桂兰终于留在了剧团,那年她12岁。

从此,练功、学戏,苦练、苦学。在启蒙老师郭双喜、刘仙玲的教练下,田桂兰三个月后就登台演出了《打金枝》。随后,转入新成立的太原市戏剧学校深造,这样她的老师可就多了,除晋剧名家丁果仙、牛桂英、张宝奎外,她还拜四川省川剧艺术大师杨友鹤、京剧艺术大师尚小云为师。老师们手把手地传授自己的拿手戏和艺术特技,并指导她演出新剧目,使她打下了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晋剧艺术家的扎实的艺术功底。而在学艺术的同时,她也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艺术技巧之外的东西,懂得了如何从艺,如何做人。

就在田桂兰步入梨园不久,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1956年,我国著名美学家、雕塑家王朝闻来山西,为刘胡兰烈士塑像。由于刘胡兰生前没有留下照片,王朝闻只好让刘胡兰母亲胡文秀陪着,四处寻找与刘胡兰形体和五官长得相像的人。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田桂兰上街时在柳巷开明照相馆附近被他们注意上了。“太像了,太像了!”胡文秀激动地说。田桂兰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女英雄刘胡兰塑像的模特儿。回忆这段经历,田桂兰说:“我和王朝闻老师在一起有三个月时间,王老师对我讲,要塑造英雄形象,更要塑造一种精神,要学英雄更要做英雄。这对我一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极大的。”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晋剧表演艺术家,田桂兰的成功之路上洒满了艰辛的汗水。她自己当年就是个小戏迷,她知道广大基层群众对晋剧是多么喜闻乐见,自从踏上舞台那天起,就决心要练好艺术功底,为群众演好戏。当然,她更知道,自己的艺术生命是党和人民给的,只有练好功唱好戏,才对得起党和人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良好的艺术天赋加上勤奋与努力,田桂兰没几年就唱红了。1961年就曾到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演出,受到亲切的接见和鼓励。

从艺45年,田桂兰体会最深的是:“观众的情是艺术的根,人民培养起来的演员,就要为人民好好演戏。”成名之前如此,成名之后仍然如此,她将艺术情结紧紧地系牵于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民,无怨无悔。1986年她摘取了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桂冠。此后一系列荣誉接踵而来,但她一直没有离开演出一线。年龄大了,身体多病,仍然活跃于舞台,和年轻同行们一起,把群众喜爱的晋剧艺术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甚至敬老院的病床前。

在浑源县大磁窑村演出《春江月》时,脚脖子扭伤,脚肿得穿不上鞋,她用剪子剪开彩鞋,把鞋绑在脚上,咬着牙坚持演完。观众掌声一阵阵响起,不少知情同事却掉了泪。

在内蒙古准格尔旗,几天坚持冒雨演出,她的关节炎犯了,腿肿得不能弯曲。群众并不晓得真情,恳切地要求她演功夫戏《富贵图》。为了不让热情的观众失望,她自己打了封闭针,然后着装登台,把美好的形象留给观众。

在晋西北保德县演出时,正是数九寒天北风怒号的季节。露天舞台上,她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却一招一式毫不马虎,看到台下裹着老羊皮袄的观众笑了,她觉得心里热乎乎的。

大家讲的这些故事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而当我向田桂兰问起其中的某些细节时,她却淡淡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人民,哪有我们。”

“德艺双馨是我的追求,但我做得还很不够”

田桂兰1986年拿了第四届中国戏曲梅花奖,1987年在山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荣立特等功,以后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专家”“山西省优秀文艺工作者”等光荣称号,是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么多荣誉,您觉得哪一份最值得珍视呢?”我问。话一出口,便觉得问得有些唐突。在中国,当先进其实挺难,且不说现今商潮涌动,精神的力量似乎贬值,就是先进人物本身,在金钱的诱惑和“名誉”的轰炸下,也未必都能保持一份平常心。谁知,田桂兰的回答竟与我的猜测不谋而合,她说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她受之有愧。如果非要比较不可的话,她认为梅花奖是艺术造诣的一个标尺,应该珍视;全国人大代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厚爱,更应该珍视。

面前的田桂兰优雅地吸了一口香烟,淡淡的烟雾仿佛把她带回到往事的回忆中——一次,她刚从乡下演出回来,疲惫地坐在沙发上,还未来得及打开行李,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您找谁?”

“我找田桂兰。你不认识我啦,你在我们村演过戏,我是你的观众呀!”敲门的是一位农村妇女,名叫武亨莲,孝义县兑镇人。脖子上长了瘤子,要来太原做手术,举目无亲,住不了医院,情急之下,来找他们喜爱、尊敬的演员寻求帮助。

田桂兰为这位农家姐妹对自己的信任而深深感动。她顾不得自己的劳累,马上安排武亨莲住下。第二天就去医院联系床位,替她交了住院押金,还特意请了一名老专家为她做手术。团里下乡演出又要出发了,她专门安排自己的妹妹照顾武亨莲,直到病人病愈返乡。

繁峙县敬老院有位70多岁的荣誉军人叫王志国,就因为看过田桂兰的戏,就成了她家的“亲戚”。老人隔三岔五地写信打电话,有时闻讯赶到田桂兰演出的台口又住又看戏,有时就在田桂兰的家里过年过节,剧团里的人大都认识了他。

田桂兰是个热心人,很多观众也把她当作亲人。她的戏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一带享有盛誉,断不了有老乡带着南瓜、小米、红枣来太原看她。握着他们粗糙有力的手,面对他们淳朴真挚的笑容,田桂兰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愉快和欣慰。

有一次,她在陕西省黑龙庙演出,同台演出的是石家庄的河北梆子剧团。她得知这个团业务很不景气,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就主动为该团在山西各地联系了好几场演出。有的地方提出,让我们看河北梆子可以,但田桂兰必须给观众唱几段晋剧。“没的说,我答应。”田桂兰毫不犹豫。事后有人开玩笑:这会儿竞争这么激烈,你倒好,为了帮助河北梆子,把自己也搭上了。

从艺,也要有艺德。她这么认为。

在晋剧界,田桂兰算是一个“大腕”。大腕走穴早已司空见惯,她却不干。有人主动登门,邀请她下海去当董事、代经理,许以重利;有的基层剧团也来请她坐镇:只要挂上您的名,您不用演戏,准保……都被田桂兰婉言拒绝了。

同类推荐
  • 彩云新天遇有时

    彩云新天遇有时

    本书精选近两年的散文、随笔75篇有余,其有爬崂山游记,作者多以赋、兴笔法,描述一个“驴友”眼中的自然物象与自在物象。与野人为善,成野人之美,感纯粹诗意之流转,想神圣华夏之道统,山水之爱,山水之心,野的行走,野的善美。部分文章已在网络发表,受到众多“驴友”与读者的喜爱。
  •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一个时代的记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十章

    本书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之专题研究。就一些有争议或被忽视的问题试作探索。如胡适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变革与发展;鲁迅小说是否“蔽于‘疗救病苦’的信条”;“萧红体”的内涵和渊源;庐隐游走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写作;凌叔华小说在现代视野和委婉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曹禺话剧的民族化;沈从文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理想建构;张爱玲小说的本意在俗,其质却雅等。偏重于文学史上风格独特或有争议之名家。注重通过自叙类文献及代表性作品。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在日本看中国

    在日本看中国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在日本看中国》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完美的背后

    完美的背后

    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热门推荐
  • 心兵

    心兵

    心之所向,兵之所形。其形如何?喜着怒着哭着恨着轻松笑着还是别的?任你解读!愿有一种心,一种兵,是你所向往。哪怕帅哥一笑,美女一叹,也足够让我宽慰满足。来吧——随王启航!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经营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经营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忘不了那个混蛋得吻

    忘不了那个混蛋得吻

    他和她在树下相遇,她觉得他是自恋狂,她和他在公家车上相遇,他对她熟视无睹,她觉得他是高傲自大无理的贱男,她自认为的好朋友,背后做出了那种事,这背后到底会发生什么,请大家观文快乐。-“我就是要倾你城,做你王,扒你衣服上你床。”“你好恶心啊!”“此生此世,我就恶心你一个!”
  • 网游之终极复制术

    网游之终极复制术

    终于成为《天命》里面的一位领主玩家,却没想到一切成就,一晚之间烟消云散,借酒消愁,醒来之后他发现他重生了,并且带着‘复制图腾’重生到了两年前《天命》刚开测的时候。未来世界我来主宰,宇宙之中我称枭雄!在所有玩家都没有火器的时候,他用复制术复制了一把!在所有玩家都在为建立要塞发愁的时候,他已经建好要塞,复制众多装备打造自己的领主了。在所有玩家还在享受地面科技带来的畅快感的时候,他已经拥有自己的宇宙飞船开始遨游星际了。他是林凡,凭借复制图腾,成为《天命》宇宙之王!PS:想看打怪升级的请点X,想看11的请点X,这是一个纯粹科幻网游,科幻知识不要科普,纯属虚构!
  • 妙手神农

    妙手神农

    身患重病的李大山,因机缘巧合得到混沌真气,种水果,卖药材,做义诊,当个快乐的小农民。随身萝莉有绝招,各色佳丽齐报道。邻家女孩,甜美村花,清纯校花,娇蛮千金,高冷老板,小小的盘王村成了众香国。
  • Cousin Maude

    Cousin Mau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蛮士

    蛮士

    士为知己者死的蛮荒,藏相带领着身穿兽皮的蛮士,开疆扩土,发展经济,发展工业,纵横连挫,所向披靡,建立一个大大的蛮士帝国……
  • 裁梦录

    裁梦录

    传说,远离陆地的茫茫深海中,有神秘的境地,那是一块遥远的连想象都难以触及的土地,一个没有轮回与时空桎梏的世界,从那里可以通往前世来生的光阴。“我等了一个人很久,久得我早已经想不起来她是谁了。”本该封存的记忆,却始终不曾忘却,也不曾想,原来她的故事里,他早已来过。红颜消逝,天地间不曾为谁留下一粒尘埃。她是来历不明的弃婴,被承担,被遗忘,兜兜转转一生,本以为那是她的宿命,岂料自己却始终只是一个过客……
  • 腹黑王爷不要跑

    腹黑王爷不要跑

    她挺着肚子嫁入王府,成为他的王妃,谁知新婚第二日,他带了新欢回府。从此她成为了府中的笑柄,家族中不可提起的隐晦之处。眼见他被蛇蝎美人蚕食,陷入危险之中。六岁的儿子说道:“母妃,我们要将父王夺回来。”她说:“虐了他再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的星座

    心的星座

    为什么闭上眼睛也能如此清楚地看到你,也许这就是爱吧。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女孩许下一个心愿,希望能在离地球最近的星座,继续守护自己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