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98100000018

第18章 人物星空(17)

是啊,延安总是要去的。1941年2月,韬奋愤然辞去国民参政员的职务,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秘密飞往香港。12月香港沦陷后,又由党组织秘密营救出港,先到达东江抗日根据地,又辗转至苏北解放区,准备转赴延安,而这时韬奋已不幸患上了癌症……

1944年7月24日,韬奋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在上海病逝,临终遗嘱将其骨灰运往延安。这就表明他的肉体虽化为灰烬亦不愿葬于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地域,而愿归依于新民主主义的策源地——光明的延安。他是把延安当作灵魂的归宿地呵!这年9月24日,党中央从延安致电,追认韬奋为中共正式党员,并对其作出高度评价:“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韬奋的《遗嘱》不是一份普通的遗书,而是一位民主战士捧给党、捧给祖国、捧给人民的赤心。它曾使成千上万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之感动和感奋。周恩来为韬奋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韬奋逝世时年不满五十,生命的终止对他来说太仓促了,然而他一生对光明与进步事业的追求足以辉煌他生命的足迹。而他那辉煌的生命足迹,每一步都无不是灵魂升华的结晶。他的遗嘱作为伟大生命的绝唱,一直久久地回响在历史的天空,共鸣于祖国的千山万壑、长江大河。

§§§第18节献给思想者的花环——读《一代哲人杨献珍》

在《党史文汇》做编辑工作十多年,结识了很多好作者,萧岛泉先生是其中之一。2000年春,新华社山西分社原社长马明老师转来一份关于抗战时期杨献珍在山西的稿件,并告,作者萧岛泉曾是杨献珍同志的秘书。《党史文汇》历来重视亲闻亲历的来稿,老主编郄智特将这组稿件交我处理。这组文章内容翔实,背景材料比较丰富,符合我刊“可信、可读、可鉴、可存”的标准,很快就被列入“专题史话”栏目的重点选题,连载八期,社会反响良好。

在编稿过程中,个别史实需要进一步查实或者和作者核对,由此,我和萧岛泉先生电话里相识。他是一位充满热情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长者,在杨献珍研究方面已经出了不少成果。后来我去京组稿,还专程登门拜访,老人送我家乡的新茶。有一年夏天,老人由女儿陪同来山西,下榻山西大酒店,我骑车前去看望,出来后发现放在楼侧的自行车竟不翼而飞。这些细节都印象极深。

萧岛泉是湖北人,却对山西有着很深的感情,因为他所崇敬的杨献珍抗战时期就战斗工作在这片热土上,也因为他和党史文汇编辑部六年愉快的交往。所以,当他欲将20多万字的杨献珍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时,首先想到要选择山西人民出版社。

历经波折,现在,这本凝结着萧岛泉先生心血的《一代哲人杨献珍》终于面世了。捧着它,欣慰而感动。无论先前编发稿件,还是后来联系出版,我们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本来无足挂齿,老人在书的后记却两次提到本刊编辑,使人不能不为这份超越职位、跨越年龄的信任而备觉温暖。

2006年是杨献珍诞辰110周年纪念。《一代哲人杨献珍》则是献给这位思想者的花环。

杨献珍是中国现当代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时期,长期担任我党理论教育的领导和教员,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老前辈。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真理,勇于思考,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奇崛的人生轨迹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供今人后人学习研究。萧岛泉先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新疆调到北京的,1983年开始担任时任中共中央党校顾问的杨献珍的秘书。十年“陪随”工作,使萧岛泉“真正读懂了杨献珍这部大书”。他这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他那光辉的人格力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罕见的理论勇气、超凡的革命毅力、旺盛的坚持真理的斗志,使我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激励,以致使他的道德文章、魅力操守不禁融到我的血脉之中。”1992年杨献珍去世后,萧岛泉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对杨献珍的研究宣传。自己患病,妻子去世,生活的连连打击没有阻止他奋斗的脚步。他学习原著,查阅档案,访问人物,实地考察,发掘了大量资料,陆续完成了20多万字的专题研究文章,力图真实展现杨献珍的生命之路,廓清历史上理论论战中的是非曲直,把杨献珍的哲学思想和人格风范昭示于众。有专家评价说,此谓“忠肝义胆”之“志诚君子”。

《一代哲人杨献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人物传记,它是由六篇专题研究文章结集而成的,它们既各自成篇,相对独立,又内在相关,形断意连,总体上反映了杨献珍一生的重要经历和重要哲学思想。其中,《哲人之初》写的是杨献珍的成长历程,从爱国者到马克思主义者,那是20世纪中国一代革命者千百万人大致相同的追求之路;《百炼一金刚》写的是杨献珍及其战友在草岚子监狱的对敌斗争,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烽火岁月》写的是杨献珍在山西抗日前线的革命活动,有勇有谋,粉碎敌顽;《经世济民,以人为本》《一代哲人的风范》主要写的是杨献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哲学观点、理论建树及其坎坷的政治命运。全书许多材料新鲜生动,整体风格严肃厚重,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当然,作者行文间感情色彩比较浓烈,述评性文字未必句句剀切精当,但颇耐人寻味,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杨献珍逝世已有14个年头了,时间的流逝、实践的发展已将他雕成一尊真正的“思想者”。革命足迹,学术争鸣,人生风雨,一切都已随他而去。留给我们的,应该是丰碑,是景仰,是思考,还是一声沉重的叹息?读了萧岛泉先生的《一代哲人杨献珍》,如果能够找出答案,一定也是作者的愿望。

§§§第19节容国团的名言与他的成功——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访谈录

199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党史文汇》重发《新体育》1959年第8期《世界冠军容国团》一文,有着一层特殊的意义;而为了配合该文的重新面世,我和同事小姚冒着酷暑赶往北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6月12日上午10时如约采访了容国团的老战友、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又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记者向李富荣同志递上采访提纲,上面列了几个事先拟好的问题:一、容国团留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您认为容国团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三、您认为今天重提容国团精神有无特别的意义?四、……

李富荣似在思考,沉默片刻,边审视采访提纲,边缓缓地说:“我不可能一一回答你们的问题,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吧!”

当然,我们表示理解和尊重。按下微型采访机的录音键,李富荣那清晰而沉稳的声音随着时间一起轻轻地流淌着:

容国团是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他1958年从香港回到广东省打乒乓球,后来调到国家队。我和他在一起生活、工作、战斗过,在一个宿舍住了三年半时间。他从小长在香港,他毅然离开香港而回到广东,说明他对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往。回广东后不久,他从自己的亲身体会觉得,在香港打球跟在广东打球是不一样的,在香港受气受欺,在广东受人尊重,打球条件非常好。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和为祖国争荣誉的雄心壮志。他当时就立下三年之后即1961年要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在当时中国的乒乓球界还没有人敢提这样的豪言壮语,因为当时我们的水平还不算太高,是容国团为中国树立了攀登世界乒乓球运动高峰的目标。他的训练非常刻苦,而且在技术上有创新,比如他的转与不转的发球,他的转与不转的搓球,他的侧旋的拉球,丰富了中国乒乓运动的技术领域。容国团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回来时,患有严重的肺病,身体也很瘦,但通过将近两年的苦练,整个变了一个人,身体练得非常强壮。在刻苦训练中,他提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名言。为了祖国的荣誉去拼搏,这种思想境界在当时确实是非常高的。他在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提前实现了他的誓言。我以前多次跟记者们讲过,容国团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先驱,由于有了容国团,才打开了中国乒乓球界、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通向世界冠军的大门。继容国团之后,1961年,我们在第26届世界乒乓锦标赛上,夺取了三项世界冠军,特别是男团打败了日本,从此标志着中国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乒坛上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李富荣很动情地讲道:“我跟容国团同屋好几年,对他十分了解。他的个人品质、修养非常好,与同志们相处也很融洽,确实是个很好的同志。我们现在还经常回忆他,怀念他,用他的事迹来教育年轻一代运动员,让他们向容国团同志学习,要为祖国的荣誉去打球,去拼搏;让他们像容国团那样,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刻苦训练。容国团同志‘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名言一直流传至今,已成为我们乒乓球队以及各个运动队的精神财富。我想,如果在建设我们现代化国家的今天,各行各业都有这种为祖国荣誉而拼搏的精神,就一定能把各项工作搞好。”

当我们问到,如何评价《党史文汇》1997年推出“新中国的脊梁”这一专栏,重新选发新中国诞生后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老英雄、老模范的先进事迹这一编辑思想时,李富荣同志说:“这个专栏很有意义,很有必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没有希望,很重要的是要看这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哪怕眼前我们还落后一点,或者说我们还有些不足,有些困难,有些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的,只要这个民族有奋发向上的精神,有拼搏的精神,任何事情都能办得到,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国家也好,民族也好,就会充满希望。你们党史刊物宣传这种精神,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教育青年一代,都是非常必要的。”

李富荣同志的话语重心长。

“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是容国团同志的名言。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拼搏,这是容国团、李富荣那一代乒乓健儿人生轨迹的闪光点。这种精神形成于新中国诞生之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运动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工人、农民、科学家、青年学生……正是这种精神产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

拼搏,为了祖国的荣誉!结束采访后,我们的心潮仍被容国团精神激荡着,久久不能平静……

§§§第20节时传祥留给我们的无价财富——访时传祥家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怀的。我国环卫战线的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以其“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思想和行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并将永远被人民呼唤。值本刊重新刊文介绍时传祥事迹、弘扬时传祥精神之际,我和同事小姚专程赴京采访了时传祥的老伴崔秀庭及长女时俊英、次子时纯利。时纯利现任北京市环卫局纪委书记,我们贸然造访市局的那天,恰好他去参加硕士研究生班的学习去了。局办公室的同志听说我们的来意后,众口一词夸起了他们的时书记:时纯利20岁继承父亲遗志,扛起铁锹、扫帚战斗在环卫第一线,多次荣获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20多年来从一个垃圾分拣工一步步奋斗到今天。前几年他从市委党校毕业后,现在又参加硕士研究生班的学习。经他们的热情联系,第二天下午,刚参加完局党委会议的时纯利,在办公室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您怎样看待您父亲的一生?怎样正确认识时传祥精神?

我父亲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农家庭,年少家穷,为了生活,到北平当了掏粪工人。旧社会,他受尽粪霸的欺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饱尝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辛酸与苦辣。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以自己的斑斑血泪控诉粪霸的滔天罪行,使罪恶深重的粪霸受到了人民的严惩。掏粪工人获得了新生,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尊重,党和政府更是时刻关怀着他们。1954年,我父亲被选为前门区掏粪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于1959年出席了第一届全国群英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受到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这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无上的光荣。

我父亲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凭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脚踏实地,不图报酬地忘我工作,自己成了全国环卫战线的一面红旗,他所在的崇文区环卫局也成了全国环卫系统的红旗单位。我父亲是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虽然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党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使他这样一个在旧社会被认为最下贱的掏粪工人,成了新中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代表。

我父亲没有什豪言壮语,也不会偷奸耍滑,只会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我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只留下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这正是时传祥精神的核心所在。时传祥精神,实质就是一种高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父亲留给我们兄妹四人和全社会的最大财富。我们兄妹四人都是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进入环卫战线的。我在环卫一线干了18年,酸甜苦辣,全都品尝过。每当思想发生动摇时,我父亲的形象就出现在面前,我父亲的话语就回响在耳边,于是,我警醒自己,应该像父亲那样忘我工作,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清洁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我们这么大的党、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事业,更需要发扬时传祥、王进喜、孟泰这样的精神,更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支柱,没有这种支柱,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大业就难以进步。在时传祥精神鼓舞下,北京的环卫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本市的掏粪工作已绝大部分由现代化的真空抽粪车操作,背粪厕所所剩无几,东城区仅有六名背粪工人,基本实现了老领导提出的放下粪桶的愿望。去年,我们与德国合作建设了几个垃圾焚烧场和垃圾填埋场。北京的环卫事业走上了快车道,我父亲如看到今天环卫事业的发展也应九泉有慰了。

——请您谈一下刘少奇主席与你父亲那次不同寻常握手的有关情况。

同类推荐
  • 柯岩文集(第六卷)

    柯岩文集(第六卷)

    世界是复杂的,孩子刚刚步入社会,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引导,将会极大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理解生活,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从而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的熏陶和影响,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孩子自身年龄、经历、学识以及他们的思维、行为特点、接受能力等等,都直接关系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 像夜菊那样绽放

    像夜菊那样绽放

    《像夜菊那样绽放》是《雪殇》作者高宏的心灵感悟随笔,年少的回忆,心情的驿站,挚爱的心思,水样的人生。不管是在阳光户外,还是在黄昏的雨巷,我们可以透过玻璃杯对着浮浮沉沉的茶喃喃轻语,也可以和知己友人一起倾听天籁之音,在作者的笔尖,我们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是那么的美丽,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徜徉其间,与如茶的女子一起享受茶语时光。
  • 一个人的微战争

    一个人的微战争

    本书是一部富有浓郁军旅特色的散文集,全书共四十一个不同的小故事。从那些最不经意的地方入手,折射当代军营生活的侧面——面对冒烟的炸弹、战友的暴毙,思考武器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思考战争的命运,书中处处透出悲悯的情怀。陌生化是该书一大特色,作为一名曾经的武器操作手,作者巧妙地把人带进一个个陌生的领地,阅读该书犹如一次陌生的心灵旅行。书中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处处都似一个人的微战争,让人看到那最不经意背后的人性光辉,看到不一样的军营,以及军营背后神秘而真实的生活,一切未知等待读者亲自揭秘……
  • 故乡

    故乡

    本书精选现当代著名作家写故乡的优秀散文,从故乡风物、故乡往事、家园情思等角度抒写了人类的乡愁这一永恒的文化主题。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
热门推荐
  • 秀女诱君:美人斗

    秀女诱君:美人斗

    她、一届秀女。他、一国之君。他们之间偶然的相遇改变了她的一生命运。为了生存、她周旋在一个又一个陷阱的边缘。原以为爱情会天长地久、海枯石烂。最终发现、只是一场云烟!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谁在指尖。
  • 学霸杠上校草之首

    学霸杠上校草之首

    当从小父母去世的孤儿肖雅菡遇到前所未有的桃花运,在这场因她而起的情战中她会选择谁陪她走到最后
  • 死亡手札

    死亡手札

    林凡偶然之间得到了一本名为死亡手札的笔记本,里面记载着各种各样骇人的死亡方法,原本以为是他人的恶作剧,就没有在意。可噩梦随之到来,开始逐渐有人应验了笔记本上的死亡方法,而且更加超出他所认知范围的事,一件一件的登上舞台……奇门异术,饕餮食人,山海异兽,天葬师,阴阳师,不净人……这本死亡手札的真正秘密是什么?无人知晓……
  • 考鬼专家

    考鬼专家

    父亲考古,岳父古董商,而我却是稀里糊涂的成了“考鬼专家”。对,你们没看错,也没听错,我就是一个“考鬼专家”。古往今来第一位考鬼专家。
  • 九天独霸

    九天独霸

    穿越了,而且特么还穿到一个废材身上,好吧既来之则安之不过我有逆天金手指啥废材都不怕,哈哈看吾上九天独霸万界。
  • 千年倩女幽魂

    千年倩女幽魂

    又名:《鬼失惊》天师门庭系列第二部,第一部为《阿修罗的眼睛》。重新演奏一个惊怖,一个情魂,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给逝去的哥哥,在黑夜里的舞蹈,武与舞的精美结合,你从来不知道的---倩女幽魂。另:本书为暑期降温作品,看了会让人发寒的,胆子大的进来。
  •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MBook随身读)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MBook随身读)

    心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轻松调控自己的心理情绪,就能使自己积极、乐观地对待所有问题;如果我们能轻松地会意对方的心理,就可以实现完美的交际……学好心理学,可以让自己在社交、爱情、职场、生活等诸多方面占尽优势、游刃有余。 《MBook随身读: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针对不同的人际互动情境,提供了各种独特有效的应对策略,教你巧妙运用人类共通的行为准则与心理机制,迅速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握人际交往主动权,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后宫争宠记

    后宫争宠记

    身为小白领的高芸瑶在浴室洗澡时,踩到肥皂滑倒撞墙,结果悲催穿越到流月国后宫三千佳丽中的一名~~~且看女主怎样玩转后宫当上宠妃.....
  • 九逆仙途

    九逆仙途

    仙道茫茫,多少世俗红尘事。身为外门低阶弟子的齐弦,为了野心,为了红颜,纵然碎骨粉身,万劫不复,也要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哪怕是九逆仙途!
  • 警察学院的年轻教授

    警察学院的年轻教授

    故事从少女林小鱼开始。林小鱼毕业于海城警察学院刑侦专业,却在片区里担任起户籍警察来。心有不甘的她一直梦想成为出生入死的刑警,现实却牢牢地把她拴在一个小小派出所的户籍科里。无奈之际,为了脱离户籍科,小鱼报考了的母校海城警察学院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年轻的心理学博士、教授马克。马克年纪轻轻,文质彬彬,不拘礼节,他可以通过你展示出的任何细节推理出你隐藏的一切,然而最让人吃惊的是他有一种天生的能力——嗅觉发达。他的团队有擅长物证分析及化验的老专家孙明礼教授,有知识百科全书式的刑侦画像年轻专家欧阳云天。经常有刑侦部门来请这个团队利用他的心理学知识和超常嗅觉协助侦破大案要案难案。小鱼加入这个团队后,作为马克教授的研究生兼助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心动魄的、曲折离奇的刑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