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3100000017

第17章 黄震的义理史学(2)

黄震的义理史学中有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观点,即“史无定体论”。黄震认为,只要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予以记载的文本,都可以看作是“史书”,如《名臣言行录》。《名臣言行录》是朱熹所编,其本意在于:予读近代文集及记事之书,观其所载国朝名臣言行之迹多有补于世教,然以其散出而无统也,既莫究其始终表里之全,而又汩于虚浮诡诞之说,予尝病之,于是掇取其要,聚为此录,以备记览。“尽管后人肯定了这部着作的史学价值,但究其形式,并不符合史着的要求。而黄震则以”史无定体论“明确表示,《名臣言行录》就是一部史学作品。他说:然则此录岂特记诸贤之言行而已哉!愚尝谓史无定体,《书》随事为篇,《春秋》纪年以书,班、马以来分纪传,而此录亦朱文公阴寓本朝之史。”这也就意味着,《名臣言行录》不仅仅是朱熹对前贤言行的记录,还包含着宋代历史的记述。黄震以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如释藩镇兵权而天下定,取幽燕纳李继捧而狄患启,李文靖镇以清静而民生安,寇莱公决策亲征而边好久,王文正苟且顺从天书祷祠之妄作而国力几弊,王沂公相仁宗初年,韩魏公保佑英宗、神宗初年,而主少国危之日安若泰山,王安石行新法、开边隙而天下几危,宣仁圣烈太后相司马公而天下再安,范纯仁兼用小人,致章子厚、蔡京辈绍述安石而国家遂有南迁之祸。盛衰大要,不出此数者,皆可考见。“所以,凡国朝盛衰之故,亦莫不隐然备间其间矣”。

黄震“史无定体”的思想也表现于他的历史撰述之中。黄震并不讳言对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的推崇:然朱文公作《通鉴纲目》,亦惟始于三晋大夫,其事惟史,虽不以大事为名,而纲即所以继《春秋》,目即所以继三传,剪裁出入,首尾贯通。“也因此,他所着的《古今纪要》体例与《纲目》有相似之处。同《纲目》一样,《古今纪要》以每一朝的帝王为核心,下以简练的语言叙述重大事件,并夹杂有自己的评论,同时以小字标注年代。但是,《古今纪要》的记述形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其每叙述完一朝帝王的事迹,会按照类别来记载大臣的事情,形式为大字书写臣子之类型,如孝义、隐逸、儒学等,小字记叙名字和他们的主要事件。这明显是把纪传体的体例形式融合于史着中。而且黄震的分类会随朝代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说,《古今纪要》卷5之前,选择那些重要大臣不加分类的一并书写。从卷6南朝开始,将大臣分为儒林、文学、孝义、隐逸、恩幸五类,分而述之,同时还增加了”夷貊类“记载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此后,根据每朝的特点,相应地增加或者减少类传的数量。如唐太宗下,将大臣划分为忠义、孝友、隐逸、循吏、儒学、文艺、方技、奸臣八类,且单独将”唐初起兵割据者“列为一项。从卷10中宗之下,又独列”相“类。唐玄宗时因为发生了”安史之乱,“以郭子仪和李光弼为代表的武将地位被凸显出来,所以又专列”将“一类。五代时期,士风颓废,气节沦丧,黄震又在卷16中仿照欧阳修作《五代史》的体例,列死节、死事、去就不违义、以忠获罪至死不言等类别,且以大字顶格书写,以示庄重。而且,从唐朝开始,对于每一君的皇后和皇子也都加以叙述。《古今纪要》体例上的这些”变化“都可以体现出黄震”史无定体的思想。

黄震提出“史无定体”也有着时代的因素。我们知道,宋代史学非常兴盛,不仅史着众多,体例上也多有创新,如纪事本末体、纲目体等。而“史无定体”可以看作是对此现象的一个总结。同时,以之为据,可以扩大史学着作的范围,这对于“义理史学”思想的表述和传扬是非常有利的。

四、重道德更重事功的史学评论

义理史学特别强调道德内容,黄震也是如此。在《古今纪要》中,有大量内容与道德相联系。如在南朝之后大臣的分类上,多以“德行”为标准,如忠义、孝友、隐逸等。以此为标准,黄震对一些“不以德行为重”的史书提出了批评。如李延寿的《南史》将“循吏传”列于“儒林传”前,文学传“列于”孝义传“前,黄震即认为其”文章往往陋弱,至其条画布置尤更可笑。《南史》分国以传其臣,但因为仕于齐者往往尝仕于宋,今日之仕于梁者,他日未必不仕于陈也,所以按朝代为大臣作传没有任何意义,应该效法欧阳修《新五代史》列杂臣传。基于义理史学的需要,黄震特别指出,一些道德高深的名士宿儒也应当在史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隋书》文学传未能把王通列入,尤皆秕糠可笑,不知所说者何事而可名文学哉!。

黄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以道德为标尺,他对不真心好德的汉武帝和汉宣帝都提出了批评:武帝本心实不在修德,宣帝本心实不在尚德。虽曰喜之,非能心诚好之也。二帝终身之所行,已占乎此时矣。不把杨雄列为“儒者”也是因为他投靠王莽,丧失了臣节,然儒非徒文之可名也,必道德深醇而后可以言儒,必出处无愧而后可以言儒。汉世之儒惟董生,其次王阳可耳。雄美新投阁,大节已亏,儒于何有?

值得注意的是,黄震的义理史学中,事功思想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对于史书的评价,就多以之作为衡量的标准。如黄震特别重视能够造福于民的“循吏”,在他看来:

天地生才,国家养士,正为何事?孔子历聘,孟子游说,果为何说?而惑于庄生寓言之许由哉?且隐逸者,独善其身之名也。唐“隐逸”惟孙思邈志行修洁,言论可法,无愧于隐逸之名。其余不为清谈则为沉湎,又否则为道士异端之学,败礼伤教,于斯为甚。使唐之大体不正,又一西晋矣。曾是而谓之独善可乎?就使其能独善,是其志不伸于时,泽不加于民,德虽未必与达者异,而功则不得与达者伍,隐逸不先循吏亦昭昭矣。

从黄震对“志伸于时,泽加于民,达者之功”的肯定已经表明“功业”的重要意义。所以他特别反感那些只会讲经说古、吟诗作对的士人,强调应该有建立功业之“实”,世岂有不学而可以为国,又岂有空文无实而可以言学者哉!

黄震对提倡“事功”的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苏轼、苏辙也都赞赏有加:

公(欧阳修)于后学从游,多谈吏事,且曰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呜呼,公一代文章宗师,东坡先生所尊事,昌黎公以来一人而已,所言犹若是,后之欲为文者可以观矣。

新法之行,东坡为争不胜,扰扰垂二十年,天下几危,温公革弊一新,五年而吕大防、刘挚调停之说起,颖滨争之;又四年,李清臣用而绍述之说起,新法复行,颖滨争不胜,天下事去矣。二公议论,关系之大若此。若其文章声望,儿童所共知,此不暇复论之。

即使是五代、两宋时期着名的“隐士”陈抟,在黄震笔下也展示了其“出世”的一面:希夷陈先生,周世宗问黄白不对而对以苍生为念,宋琪等问修养道不对而对以合德为治,历五季闻革命辄颦蹙。太祖登极则惊喜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呜呼!先生虽隐,岂忘世独善者哉?

有鉴于此,黄震指出,如果个人的“德行”只是展示了自己的名节而无助于国家的福祉,其行为应该被批评而非赞誉。他通过太伯、季札“让国”事件说明了这一观点:

太伯三让而周兴,季札三让而吴亡,以季札为贤,王季其不贤者乎?札,周之后也,不慕其前文人而区区慕一曹子臧,且阖闾为乱,札反为之使晋,以观诸侯之变,曾不闻一语谏止,何耶?吴之有季札,犹宋之有公子目夷也。目夷既逊位襄公,襄公用鄫子谏围曹,谏求诸侯,谏楚半济而不击,又谏襄公,虽不用,而目夷于宗国之义尽矣。札偏忧他国之存亡,于宗国独忘言焉,又何耶。然则札未得与目夷比,其闻于后世者,博学耳。

以让国本身论,太伯、季札都表现出了德;以结果论,前者让使周朝兴盛,后者让却导致了吴国的灭亡。所以,季札受人尊敬不该是因为“德”。不难看出,黄震对二者评述的关注点是其“后果”而非行为,这与“道德论人”的标准显然不同。又如,吕祖谦借杨时之论批评蔺相如,认为其行为属于匹夫之勇,不可为诫。黄震则根据当时具体的状况指出,如果没有蔺相如大义凛然的行为,只会加速赵国祸患的到来,所以蔺相如是“处万死一生之地,安若无事”的“烈士”,杨时之语也属“正道”,至于只会座谈的书生,除了惭愧还能做什么呢。所以,真正的士人应该将“德行”和“功业”合而为一,如同北宋的司马光一样,“三代后功名士未必知道德,道德士未必就功名,功名从道德中来者,温公也”。

黄震“重事功”的观点还体现在他对史学着作的评论中。如在《唐史》列传中,循吏传“位于”隐逸传“之前,黄震认为:《唐史》以隐逸先循吏,是何重介僻之士而轻为民父母者哉?”“为民父母”者自然就是那些能够在实际政务中造福于民的官员,所以列传的顺序应该是先“循吏”后“隐逸”。而且作史者在选择进入“循吏”行列的人物时一定要谨慎,不可随意选人入传。《北史》中“循吏”的择取就略显草率,“苏琼诚心爱民,西汉龚黄之俦,所宜特传,余似不必。盖两汉书于此甚不轻予,虽韩延寿亦不以入循吏”。

当然,黄震对文士功业的推重也是有原则的,即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去建功立业,否则不值得称道,如战国之士就是如此。黄震指出,战国时期的辩士不但抛弃了三代理义,还直接以“揣摩之术”来蛊惑人君,求取自己的功名富贵。更不能容忍的是士人本为“止杀助治”,而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如何灭他国为首要任务,这些人哪够得上“士”的资格,所以纵观战国二百余年时间中,惟鲁仲连正名义,止帝秦,为天下士,惟孟荀明王道,宗孔氏,为万世士,彼纷纷者不足言士。“显然,这种认识可以说又回到了”义理论史的框架中。

从现实来看,黄震对“义理史学”道德褒贬的“修正”有着积极的意义。南宋后期,程朱思想过分重视道德而忽视事功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一些学者或者官员平时高谈程朱之学,宣扬纲常气节,遇事则手足无措,慌张无计,更有一些名利之徒将程朱学术作为进身之阶,“口中常诵前贤语,举止则如无赖行”,这些现象自然不利于王朝的治理。更何况当时的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急需能够重振国事的实用人才。所以,黄震才将功利因素注入“专尚道德”的义理史学中,力图实现道德和事功的统一。

五、《史记》、《古史》的比较

南宋史家很重视司马迁的《史记》,也较推崇苏辙的《古史》,朱熹就曾在文章中借用了苏辙《古史》中的“断语”给《史记》的“缺点”作了一个总结。黄震对二书亦十分感兴趣,他在《黄氏日抄》中,有多处将两书进行比较。

首先,黄震指出,《史记》的文笔非常优美,无论是历史人物的描写还是评述都令人击节赞叹:

太史公作廉颇、蔺相如传而附之赵奢、李牧,赵之兴亡着焉。一时烈丈夫英风伟概,令人千载兴起。而史笔之妙,开合变化,又足以曲尽形容,真奇事哉。《古史》因之不敢易一字,亦宜矣。

然以文论,则史迁之赞,山峭水洁,不可尚也矣。

比较而言,《古史》在文笔上远逊于《史记》:单看《古史》,自成一家,参看《史记》,即《古史》如草茅自用之士立乎风流蕴藉贵公子之侧矣。太史公何可当也,苏子轻以疏略目之哉?

其次,黄震认为,与《古史》相比,《史记》中的很多史实更加真实可信,所以苏辙对《史记》“疏略而轻信”的论断并不准确。比如,夏朝太康、仲康的继位问题。《史记》记载,太康死后是仲康接位,而《古史》记录为后羿驱逐太康而立仲康,黄震通过分析,认为当以《史记》为准。“《史记》载太康失国,太康崩,弟仲康立。《古史》载羿逐太康而立其弟仲康……愚意若果逐太康而立仲康,则不待太康之既崩,太康崩而后仲康立,盍伤宗国之坠祀,而兄弟在外者自以次续之。于义为顺,于经亦合,当从《史记》。”又如,《史记》记载,太伯、仲庸知太王意欲立王季,故断发文身而走吴。《古史》则书太伯即位治国,至仲庸时才断发文身。对此,黄震先引用了《论衡》中关于此事的论述,然后评论说,其(指《论衡》)所载颇详,且与吾夫子三以天下让之说合,恐必有自来。很明显,黄震是同意司马迁的观点的。而且,以孔子之语判断历史的真伪,又明显符合义理史家的考史标准。

黄震肯定《史记》事迹真实,固然有“求真”的一面,但还有另外的原因。前已指出,义理史学家在考察史实时,着眼点是其中所含的“义理”,正如胡宏在《皇王大纪》中表述的那样,只要合乎理义,即便是诬罔之言不妨取之,如果有悖于理义,圣贤之语也尽可抛弃。但以此标准来取舍和评论史事必然会减弱对历史真实性的关注,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中就有这个问题。到了黄震,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纠正“义理记事”的弊端,他特别强调《史记》之真就充分体现出这点。同时,黄震还通过其他议论表明自己对历史真实性的重视。如他认为,很多史书都是“托古”而作,内容荒诞不经,列子之言类杨朱,而后世以黄老并言者,恐亦借古圣人为重,如神仙则言黄帝,俭则言尧许行,并耕则言神农,皆起于后世耳,古岂有此哉。(《吴越春秋》)多诬诞,全类野史。

最后,黄震认为,虽然《古史》在文笔和史实上不及《史记》,但所含的“义理”却远比《史记》丰富。以伍子胥为例,黄震指出,相比较《古史》,《史记》对于伍子胥的记载十分详尽,且对他复仇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苏辙认为伍子胥的行为都是违背理义之举,固对之严加批评,所以“《史记》赞伍员弃小义雪大耻而《古史》罪之,史迁不及苏子”。又如,《史记》记述孔子出生为“野合”,黄震指出“(司马迁)独其信齐东野人之语,谓夫子由野合而生,为可鄙耳”。他对《古史》否定宰我、子贡有“叛乱”的行为也表示赞赏:苏子辩宰我无从叛之事,子贡无乱齐之事,皆有功圣门!“又如,司马迁对古代快意恩仇的”侠士“极为敬仰,所以在《史记》中专辟有”刺客列传“一章,但苏辙却不以为然,考之《春秋》,无曹沫劫盟之事,而四人者,亦皆非贤,于《春秋》法当书盗而不名”,所以“彼凶愚小人,狂惑轻生,何足垂世而以传为”。

同类推荐
  • 龙啸大明

    龙啸大明

    明朝末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个痛心的时代;有人前赴后继,誓死抗击,也有人卑恭屈膝,首鼠两端;是非以经颠倒,公道失去标准。而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商毅回到崇桢十五年(1642年),得到了一个修改三百年前那场错误的机会。(故事纯属虚构。)
  • 异界一统

    异界一统

    乱世操戈,男儿当称雄。汉末三国,群雄并起。是不是看够了猪脚王八之气一发,名将美女收一大把。是不是觉得猪脚得有猪脚光环?是的我也觉得该有。是不是觉得猪脚该花心?不,我认为不该。是不是看到简介就想看书?是的,我认为你该好好看看。看看不一样的剧情,不一样的三国;看看认为一个人不行,那就要领导一群人在群雄割据的三国打造一个统一的帝国的猪脚。精彩尽在不一样的三国,猪脚期待你的阅读。
  •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

    珵美有瑕不掩瑜,穆若清风而情深。他,意外穿越到大唐,之前的记忆全失,却凭借超乎常人的记忆力通过选拔进了国子监,可面对同窗刁难,他该如何见招拆招?还有室友李玉泽是不是女儿身?随着他的身世之谜揭开,被岁月尘封的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寻身份,解秘密,找真相,除奸佞……大唐因他的存在而变得精彩纷呈,从而谱写了一曲曲热血青年们青春成长之歌。这是一段有诗、有酒、有故事的旅程。
  • 卦神皇妃

    卦神皇妃

    她因为天命,女扮男装;他因为皇位,找上了她。她冷声道:“王爷想要在下怎么做呢?”夙烨拿起穆如清的一缕发丝,放在手里把玩,“扮作女子,做本王的王妃。”只要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害怕她会做出背叛他的事吗。穆如清似是已经猜到了夙烨会这样说,“可以,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内我必定帮你夺下皇位,到时候,你要放我走。”“好,本王答应。”他说:“只要是如清,不管男女,本王都喜爱。”穆如清回头看了他一眼,“好,我知道了。”她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她知道夙烨在看着她,她却真的不敢回头,夙烨眼里的感情太过浓重,她不能接受,她早说了他并非她的良人。
  • 挥钺

    挥钺

    历史长河中,绵延二百六十年的白马皇朝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天下陷入疯狂。这时候,西北穹州某位一穷二白、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少年开始了自己的征程!
热门推荐
  • 迷路的路

    迷路的路

    神族少年沦落至妖界,他能重返神界吗?在他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怪事,他该如何应对?面对姐姐妹妹的暧昧,他该如何抉择?他是秦嵩,是神,是妖,也是人。
  • 死神境界:黑魔导士

    死神境界:黑魔导士

    伤心病狂、泯灭人性、只为成就死神境界。到最后、竟是我错了。“爱你的不爱你的,都已经死去,你还剩下什么?”千年诅咒、千年孤寂、已经撑不下去了,这就是尽头了么……“超脱一切的死神啊!请说出你的夙愿,愿上苍达成你的夙愿。”上苍?夙愿?如果可以,我只想回到自己……死神转世、魂穿魔导世界、究竟是夙愿的达成、还是另一条血路……
  • 科技难题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科技难题博览(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 镇杀天下

    镇杀天下

    任你草根变凤凰,我也依然不惧任你天资超等,我也统统镇杀!看我杨影以杀入神,以武称帝!
  • 一品邪修

    一品邪修

    邪不胜正,一直都为天下人士坚信之理,但究竟何为正何为邪?当弱小遇到强大,正直遇到奸诈,所谓的正义还能发挥到作用?!唯有实力才是一切,其他皆是虚空假话!既然正直受到欺辱,柔弱抵抗不了强横,那我便成为一个至邪至恶之徒!为了至高无上的实力,即便背负千古骂名,受万载唾弃又有何妨?!
  • 暖冬晚冰柠

    暖冬晚冰柠

    暖暖的冬日,盛夏的天。如果说冰柠是夜曦的一种幸福,那么在暖冬那迟来的冰柠,也是一场迟来的幸福。常常和她说,喜欢有很多次,而爱只有一次。我喜欢你,我喜欢得难免会伤到你。我爱你,我要保护你,一直一直守护着你。“笨蛋,我一直喜欢着你呀!”家族叛变,众叛亲离。慕容家唯一幸存的的大小姐慕容夜曦。为了调查母亲车祸的真相,夜曦佯装失忆,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结局呢?潜入另一个家族,找回失去的真相。你知道吗?当我在冥冥之中遇到你,注定是要守护你一辈子的人!当生命如樱草花一般凋谢,迟来的幸福,如暖冬的一杯迟来的冰柠,被幸福蒸融了......
  • 神探安在天

    神探安在天

    讲述警探按在天和搭档们维护正义铲除邪恶的故事。
  • 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

    50岁以后的健康生活

    本书从7个方面介绍了应该如何在50岁以后保持健康活力、延缓衰老。书中通过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保健、饮食、心理、锻炼、疾病预防等大量的科学方法和优秀的传统理论,介绍了中老年人应该拥有的健康生活。
  • 麻辣机师

    麻辣机师

    为了让人物更加突出,故事后续大改,重启时间线,推到重建中……
  • 不老皇后的死亡笔记

    不老皇后的死亡笔记

    她是传说中被诅咒的“边界人”,被抗拒在理法之外,不老不死,尝受千年的孤独。想尽一切办法,她终于死去,却被安上了“违抗天命”的罪名。“除非汝在新轮回中能被愤怒的乱剑砍死,不然将永世保持罪恶之身,在时间的边界徘徊。”没关系,到了古代随便犯个错都会被乱剑砍死的!啧!鬼知道她穿越之后的身份竟然那么高贵!这种身份,给别人十个胆子,都不一定有人敢来砍!他是病重的天子,天生一副病态,纵有绝世容颜,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被传“那个”不行,导致后宫一再空缺。穿越之后,发现了他的软弱只不过是层羊皮,遮不住他皮下一颗无良腹黑的心!“这里的御医都去吃屎吧!这就叫‘病危’吗!那我岂不是早就入土了!”总之,腹黑皇上心计重,步步为营。“你不把我的事情说出去,我自然也不会杀了你。”嘿嘿嘿,可惜他千算万算也没有料到,她的重生,就只是为了再次死去。死?她不怕!想砍吗?快点来一刀一刀剐了她的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