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1200000010

第10章 教育的始点是做人(2)

每月给学生写一次评语,遵循的是心理学中的“期待原理”,月月连续不断的鼓励让学生们有渐次升华的期待,在这过程中,老师会更多些细心,多些耐心,多些精心,使学生从老师那里不断得到提醒、鞭策,使他们能不断全面地、健康地发展……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儿子每月给母亲寄一次生活费和保姆费。后来改为一季度一寄、半年一寄、一年一寄。儿子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一张信,看完后,儿子如梦初醒,原来每次的汇款单都带给母亲和邻居们许多快乐,可是随着次数的减少,带给母亲的快乐也在递减,如果是继续一月一寄,会带来母亲月月的快乐。不断的期待会带给人不绝的动力,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有益的启迪:多付出一份精力给孩子,便多带给孩子一次期待。人在不断的期待中前行,孩子们就会一路走好,健康地发展。

新课改主张对学生用“成长记录袋”,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创新举措。它要求要重视学生的成长积累,及时地给予成长激励。这是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进行的改革,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所有都要着眼于每位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可以是一月一次、一周一次,甚至一天一次,以灵动的眼光,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刻画孩子的成长轨迹,要加以肯定,及时地鼓励、矫正。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了理想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让孩子始终都洋溢在成长的喜悦中,始终保持一种宝贵的快乐心境和愉悦的人际氛围。

老师,请多留点时间给学生

最近在考察一名特级教师的座谈会上,同学们对这位“名师”的教学态度和风格给予了肯定,听他的课可以视为一种享受和渴望,但也倾吐了心声:除了上课,盼望老师能常出现在我们中间,老师能找我们逐个谈话,点拨点拨方法,疏通疏通心理……看着同学们诚挚的眼睛,听着纯朴的声音,我在佩服之余,有了些想法和感悟。

同学们想常见老师,出于两方面的需要:求知和成长。由于每位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同学们不可把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全部掌握,因此,老师要给予及时的答疑、点拨。在同学们心中,老师还是“良师益友”,当孩子有了迷惑、挫折时,希望有一引路人给予疏导和指引……因此,老师才被赋予“恩师”的美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才会流传至今。著名作家魏巍的老师蔡芸芝先生除了吃饭和睡觉,始终在孩子们中间,一起唱歌跳舞、吟诗作画。她了解每位孩子,对不同孩子给予不同“保护”。因此学生都十分尊重她,她的学生都发展得十分全面,成长得十分健康。可如今,除了上课,学生很难见到老师,有题问不到,有苦诉不了。学生对老师这种呼喊与期盼,证明了老师在学生们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可同时也表明老师关心学生越来越少了。

老师来到学生们中间的时间少了,客观原因是:目前,学校开设课较多,教师担任班级的课程自然也多了,同时学生们的课余时间也相对减少了。还有就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老师要不断地“充电”来丰富自己,学习知识技能等。再加上教师本人承载的精力也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主观原因是是:一些教师“育人”观念淡化,认为教师就是把书教好便可以了。不关心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状态、学习困难,常常是上课认真负责,下课之后,立刻夹起课本离开教室,直至下次上课,方见他的身影;一些教师太过功利,由于目前评职称、晋升选优,都十分看重教科研水平,所以除了上课,剩余时间全花在研究上、科研成果上了,自然冷落了学生。一些教师是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其志趣和精力过多地放在营利赚钱上,而教书育人倒成了他的副业,缺乏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气质和形象……尽管这是教师队伍的少数,但不容忽视。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鲜活灵动的人,对学生们是否付出应有的关怀和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能健康地成长,制约着社会的进步。

对教师而言,多留点时间给学生其实很简单,便是该老师到场时候一定要到场,能到学生中去便去,少些无聊应酬,多些心思和付出。有位老师曾说过很朴实、很真挚的话:“我当老师,思想就是放不开,吃饭、睡觉都牵挂着学生,到外面开会也一样,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班上看看他们。”当觥筹交错时,要想着学生的复习是否投入;当为个别孩子进行辅导时,要闪现出更多孩子渴望的眼睛;当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烦恼时,要考虑到学生是否也碰到了麻烦……归根到底,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而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工作的首要前提。

老师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学生身上,既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和灵魂。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要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要与同学们易位相处,努力架设起沟通心灵的桥梁,促使师生一起走进灿烂明媚的阳光中。

引领孩子跳出自我的“圈子”

当幼儿园里的屏幕上显示着一张儿童笑脸和一张哭脸时。老师问孩子:“小朋友为什么会笑会哭呢?”答案不一,基本上就是:给他买新玩具了,买好吃的了,买新衣服了,或是不肯买新玩具了,不买好吃的了,不买新衣服了。在为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同时又不免有所感悟:在孩子的大脑里,除了吃、穿、玩,就没有别人吗?

目前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其关爱更多地体现在穿、吃、玩上面,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意志、态度、情感、习惯的培养。于是,充斥孩子大脑的主要是家庭生活的内容。长久下去,孩子的生活圈变得狭小,其思维场仅仅是自己小小的天地。对于现状,在动员全社会改变家庭教育形式的同时,教师肩负的责任就相对更大了。上面事例中,那位教师就较聪明地问孩子:“小朋友,在学校碰到过什么开心的事吗?”“放学路上遇到过不高兴的事吗?”“跟爸爸妈妈逛商店时,遇到过不高兴的事吗?”这样,就引领着学生走出了“自我”的圈子、“家庭”的圈子,让他们将视野打开,拓宽了其思维发展的经纬,从而关心周围的世界,走到生活空间中去。

目前谈到教育时,十分流行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可孩子发展的条件是要我们老师去创造的,培养孩子具备关注周围的习惯和情感,就是在为孩子今后的发展积累珍贵的财富。在此讲一个“大陆板块漂移说”诞生的故事,有助于对培养孩子关心周围有更深一层的理解: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因病卧床休息,常常搞科研养成的习惯,使那敏锐的眼睛开始了“扫射”他所在的这个空间: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于是开始紧盯着地图研究起来。他突然看到:大西洋两岸的地形似乎是互补的,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刚果、几内亚凹进去的部分与南美大陆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地区凸出的部分相对应,可将它们完全拼合在一起。这一发现令他感动不己,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这两块大陆是否原来就连在一起?为什么会分开?于是魏格纳着手搜集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的资料,最终证实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大陆板块漂移说。自然魏格纳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原因,可他对周围世界热情地研究,对普通人熟视无睹的空间充满关注,这也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让孩子关注周围世界,对孩子全面发展十分有利。

引导孩子去关注周围世界,培养“关注”的习惯。去关注每件事情、每样东西,带着好奇心去寻觅“世上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去关心“今日的太阳与昨日不同”。培养他们健全人格,让孩子以其广阔的知识面、良好的习惯、高涨的观察和研究热情去投身于学习和生活,然后不断有新想法、新发现,不断创造世界的辉煌!

做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曾见到让人费解的情景:两个孩子打架,大人都去劝架,但两个幼儿园小男孩却在旁边喊着“打呀,打呀”;一位父亲接儿子回家,正遇到一起车祸,被撞者浑身是血躺在路上,旁边人急着打110、120,可小孩却一脸麻木地说:“为什么还没死呀。”是的,小孩子本身并无恶意,可是这样的行为却要我们注意要让孩子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加强生命意识,要热爱生命,爱护生命;要让孩子们懂得去关心别人、同情别人,要拥有一颗温暖的心。做为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必须要思考怎样在孩子们刚迈入学校大门时,就受到良好的能让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怎样对这些稚嫩的生命实施做人的教育。

教育宗旨,首先是要教孩子怎样做人。目前幼儿教育偏离了这一宗旨:教孩子认字、做加减数学,热衷于开展活动,让幼儿表演自己的某些才艺,显出独特办学和不凡成果;有的仅关心幼儿园的评估定类,这样既有面子又有提高收费标准的实惠……这些都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了所有是为了幼儿的发展这一根本宗旨。因此,要从幼儿抓起,这是孩子们做人的第一步。要让孩子具有健康的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学习品质、劳动能力、鉴赏水平等。

1978年,75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巴黎聚会。当记者问他们在哪所学校接受了自认为是最好的教育时,科学家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他们学会了将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东西要摆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等等。是啊!学会做人,就必须要从幼时开始。现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对育人目标提出了定位:要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国民教育系列。因此,必须根据总目标,将培养健全人格当作是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从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精心设计幼儿教育课程,精心开发幼儿教育资源,精心实施幼儿教育计划,一切从幼儿实际出发、紧扣健全人格的培养,努力让孩子们自小就知荣辱、辨是非、懂道理、会做人。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大力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传统的重文轻理的私塾式课程逐步转变,科学技术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逐步成为我国现代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知识经济社会的逐步到来使得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我国在国际化的科学教育浪潮中也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今天,中国科学教育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方法正在逐步和国际相衔接,许多适合于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科学教育资源得到开发,社会科普、科学出版、互联网络的普及发展为科学教育提供了不断改善的社会条件与氛围,科学教育在中国已经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与认同。

然而,科技教育在走向繁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区,普及科学文化,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一、培养科学素养的误区

1.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忽视培养人文素养

只有保持左右两个轮子平衡,马车才能在大路上平稳行驶;只有保持左右两翼均衡,鸟儿才能在空中自由飞翔;人的文化素养同样需要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支撑才能得以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们物质生活质量方面,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人文学科及科学学科的人文特质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生命质量、提高生命价值以及激发自由精神、发掘创造潜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一个人缺少基本的人文素养,他们往往缺乏善感的心灵,其心智很难有宽广的视野,精神世界仅能在一个维度单一的层面上生发,其性格往往与和周围的环境、整个社会不协调,其整个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到较高层次。我国著名数学家王梓坤教授曾寄语学理工的学生:“科学界著名的老专家除了有过人的勤奋和出众的才华外,还有卓越的见识。”有见识才能把握好方向,选准道路,避免走弯路和错路;有见识才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在不同环境中乘风破浪;有见识才可以登高望远,思想开朗,思路开放,取得常人难以达到的成绩……那么,如何获得卓越的见识呢?不但要靠实践中总结经验,还要靠学习各类人文类课程。因为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学科集中了古今中外无数人的社会经验和认识,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因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原本文采飞动的语文被窄化成了字词句段的庸俗技能,熏陶、享受的艺术类课程成为了被人忽视的“小学科”,充满智慧的哲学课变成了乏味的背诵课……换之的是被“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等科学学科的教育方式来装扮;人文教育特有的“熏陶”、“同化”、“感受”、“享受”、“鼓励”等特质已被人们所淡忘。这些现象导致当今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发展的不均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很多从事技术的人缺少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车间、办公室乱七八糟,穿衣搭配极不协调;许多工程师自称无艺术细胞,五音不全,更不懂如何欣赏音乐;理工科大学生成绩很好,写出的论文却是词不达意;所谓的科技精英由于有缺陷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导致找不到正确人生的坐标,变成酒徒、赌徒,走上了极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归之路,甚至成为反社会的黑客。说到“莘莘学子”读称“幸幸学子”,“畸形”读作“奇形”之类更是司空见惯的笑话。

2.过分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忽略了培养科学意识和习惯

当今,对于怎样进行有效的科学思维训练,大多数教师都有着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学校以“思维训练”作为课题,进行深层的研究、层层剖析,由解题步骤的规范训练起步,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路的同时还注重训练开放式的思维,经常搞些一题多解或一法解多题的练习,获得充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这只能应付考试和相对简单的应用,还不能确保能很好地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其实与科学思维相比,科学意识和习惯同样重要。有不少发明创造来自于科学的意识和习惯。

同类推荐
  •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

    包括新闻、广告、视觉图形在内的人类传播业偏偏长期生息于工具的语境里,最终,成为“做什么”的手段或工具。更加要注意的是:这种工具性的实践与工具性的思想结伴而行,制造了相当的气候……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浙江省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媒介地理思想、试图建立媒介地理学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运用媒介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的思想,坚守“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方针,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媒介地理学中的空间、时间、地方、景观和尺度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媒介地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描述和阐述,为科学了解、认识、研究和实践媒介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理论视维。
  •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热门推荐
  • 宠妻独家限量爱

    宠妻独家限量爱

    三年前,迫于某些原因,沐清雨不得不忍痛离开纪少寒的身边;三年后,因为孩子的病情,沐清雨不得不再出现在纪少寒的面前;纪少寒将沐清雨紧紧的压在自己的身下,冷声开口:“想要我救那个孩子,拿出你的诚意!”颤抖着双手,沐清雨一颗一颗的解着身上的扣子,最后,含着泪,跑了出去。纪少寒说:“沐清雨,拿上你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我们领证结婚!”结果……沐清雨落荒而逃!纪少寒说:“沐清雨,你告诉我,要怎么才能忘了你?忘记你,我做不到。”结果……沐清雨泪流满面!纪少寒,你不知道的是,我也同样爱着你。可是……我不能,我也爱不起。只因……我赌不起……
  • 显道经

    显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柚子守则:恶魔的专属宝贝

    柚子守则:恶魔的专属宝贝

    韩晓柚是韩家最小的女儿,有三个疼爱她的哥哥。“柚子,带上它。”韩晓柚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面前的大哥递过来的东西。“喂宪你过分了,晓柚这是给你的!”二哥温柔的看着韩晓柚,小心的摊开了手,上面静静的躺着东西让她再次惊讶。“小甜甜你想不想每天都吃柚子味的糖果?”韩晓柚转过头看着从背后拿出一大罐糖果的三哥,里面明晃晃的东西让她的眼睛移不开。就在前一天她才看见他三个哥哥的约定书,上面竟然写着自己不是亲生的,也就是说她和他们三个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虽然她垂涎大哥的美色,喜欢享受二哥的温柔,愿意替三哥收那些源源不断的情书,但是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的关系变的那么微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灾星落

    灾星落

    长封,长封,高不见峰,宽不见国,欲登长封,百年不多,仙入长封,也要成风。卫长青家住长封山脚下,从小在父亲督促下,习得百家书,志在考取功名,在卫长青正要出乡去参加大考的前一个晚上,夜空中有星光坠落,灾星落,天地陨,国破山河不再,古老的预言也在流星坠落大地那一刻,开始了一一应验。
  • 随心而欲

    随心而欲

    青春使我们疯狂,梦想使我们坚强,渐渐的我们都变了,渐渐的我们都忘了,路就在我们的脚下,未来就在我们身边。
  • 我的豪门老板娘

    我的豪门老板娘

    小旅馆的服务生却力大如牛,得到混沌之气更是如虎添翼,军区首长敬他为华夏战神,他到底经历的什么,老板娘为何夜夜湿?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宗教音乐(阅读中华国粹)

    音乐是最容易引起心弦共鸣的艺术形式之一。以舒缓或明快的韵律唱诵经文,既能抚平心灵深处的创伤,又能深解经义。嘹亮的法音会使听者身心宁静,体验安祥和快乐。
  • 祸水倾城

    祸水倾城

    小时候不懂事,总跟着小姨!在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候,小姨接走了我,后来我变成了一个男人!
  • 通灵皇后

    通灵皇后

    通灵者、女神医、武林盟主唯一的徒弟、离恨宫主的嫡传弟子——穿越之后她走的是万能女主路线,脚踩阴阳两界,强到能夺天下。父皇驾崩母亲被杀,他被囚禁被流放被监视,人前颓废至谷底——人后他养鬼、杀人、造反,走的是腹黑无情路线,冷到能毁了天下。当有一天,两个无情的人撞到一块去了,目标——夺天下。一场场生死变迁,猜忌与信任之后,天下夺来了,却没注意到他们已经陷入那张叫“爱情”的网里,天下能夺,那么人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