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800000062

第62章 君臣往事——伴君如伴虎,而且是猛虎(1)

天才统帅韩信的悲剧结局

韩信作为一代名将,彪炳史册。公元前204年,他用背水一战的策略,以数千兵力击败二十万赵军。公元前202年,他用十面埋伏的计策,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可以说,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在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难道韩信之死真的是应了那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在楚汉相争的最后关头,韩信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用项羽的说客武涉的话说,是“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用齐国辩士蒯通的话说,是“当今二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总之,韩信已成为刘、项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因此,武涉和蒯通的意见是一致的,即韩信应该取中立态度,谁也不帮,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个建议如果当时被采纳,则《三国演义》的故事,只怕就等不到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来演了。

可是,韩信犹豫过来犹豫过去,最后还是下不了背叛刘邦的决心。因为,韩信觉得刘邦于己有恩,终不忍背叛。韩信对项羽的说客说,当初我事奉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从,这才背楚归汉。汉王授我大将军印,给我数十万兵,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省下自己的饭菜给我吃,言听计从,这才有了我韩信的今天。一个人,这样亲爱信任我,我背叛他,不吉祥啊!

当然,韩信也还有几分侥幸,总以为自己有功于汉,终不至于真的兔死狗烹。总而言之,说到底,还是“不忍”。不忍,就是妇人之仁。于是,有着妇人之仁的韩信,最后还是被那个不仁的妇人吕后给收拾了。

其实刘邦早就想收拾韩信了。尽管刘邦出于政治的需要重用了韩信,尽管听了他一席高论后也“自以为得信晚”,但他刚一进军营就伸手要权要官,而且狮子大开口,非大将军不当,也仍然会让刘邦心中不快,并留下阴影。没有哪个当领导的会真心喜欢这种狂傲的下属,无论他们是如何地有真才实学。也不会有哪个领导会高兴被自己的下属趁机要挟敲一竹杠,也不管他们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可以肯定,当韩信要求当假齐王时,刘邦心里便已经动了杀机,只不过并没有流露出来罢了。因为刘邦能忍。为了自己的所谓“大业”,刘邦是什么都忍得下的。

当然,当刘邦认为可以不必再忍时,事情就大不一样了。

刘邦收拾韩信,是一步一步来的。也可以说,是有计划有预谋的。

就在韩信发兵帮刘邦打败项羽没多久,刘邦就突然袭击夺走了韩信的兵权,然后借口“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把他打发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州市)当楚王。这种事刘邦以前就干过一回。刘邦曾在某个清晨佯称汉使,飞骑驰入军营,趁韩信和赵王张耳还没起床,就在他们的卧室内夺走印符,调兵遣将,弄得韩信和张耳大惊失色。这一次又故伎重演,趁着平定鲁国的机会,突然“还至定陶,驰入齐王(韩信)壁(军营),夺其军”。有过经验教训的韩信,应该想到刘邦会来这一手。在两次被突然袭击后,韩信也应该有所警觉,可惜他没有。

在刘邦心里,韩信其实已对他构成威胁。蒯通早就对韩信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也就是说,一个为人之臣的,如果才智、能力和功劳都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也就性命难保了。因为所谓君臣关系,诚如韩非子所言,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双方的关系之所以能够维持,全在于人君手上有足够用于封赏的官爵,而人臣的智力又总是不够用,或总是有用武之地。如果某个人臣的智力和功勋已大得赏无可赏,这个买卖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再下一步,便只有请人君让出自己的交椅,这是任何一个稍有头脑和能力的君主都断然不能接受的。刘邦和韩信的关系便正是这样。所以,刘邦非干掉韩信不可。

不过,刘邦还是打算一步一步来,并不打算一下子就置韩信于死地。就在徙韩信为楚王的第二年,刘邦伪称天子巡狩,出游云梦,从洛阳来到陈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在诸侯郊迎的道旁,突然袭击秘密逮捕了韩信,理由是有人告他谋反。这当然不是事实。要反,当齐王时反不好,等到今天?刘邦也清楚那举报是诬告,但却不愿放过这个收拾韩信的机会,于是便把他绑在车上带回了洛阳。一到洛阳,便宣布大赦天下,也趁机“赦免”了韩信,只不过把他降为淮阴侯,也不让他到封地就职,而是留在朝中,颇有些“宽大处理,以观后效”的意味。

刘邦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刘邦深知,政治斗争讲究的是“有理、有利、有节”。此刻杀了韩信,理由并不充足,诸臣心中不服,自己也于心不忍。后来,韩信果真与陈豨合谋反汉,被吕后用萧何之计秘密逮捕后处死。刘邦从战场归来听到消息后,其反应是“且喜且怜之”。好一个“且喜且怜”,实在是刘邦真情的写照。刘邦对韩信的感情确实是复杂的。刘邦虽然嫉恨讨厌韩信,却也欣赏怜爱韩信。韩信毕竟是有功之臣,也是有才之人,能不杀,当然最好是不杀。何况韩信将兵多年,在军队中有一定威望,也多少有些心腹。骤然杀了韩信,弄不好会引起兵变。因此,刘邦决定再等一等,再看一看。

的确,刘邦对韩信,不能不有所忌惮。

就在有人举报韩信谋反,诸将也异口同声扬言要立即发兵“活埋了那小子”时,刘邦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去和陈平商量。陈平问:陛下的兵比韩信更精吗?刘邦说:不能比。陈平又问:陛下的将比韩信更强吗?刘邦说:比不上。陈平说:兵不如人家精,将不如人家将,却发兵去讨伐,不是赶着人家造反吗?这才定下了秘密逮捕的计策。可见,刘邦对韩信的实力还是有所顾忌的,对韩信的心理也不完全摸底。

然而就在这时,韩信却干了一件蠢事。

当刘邦自称“天子巡狩”,带着不多的人马南巡,即将来到楚国边境时,韩信有些慌乱起来。韩信总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对劲,却又想不出哪里不对。因此,韩信不知自己应该如何对付才好:举兵造反吧,想想自己并没有什么得罪皇上的地方,皇上未必是来讨伐自己的。亲自去拜见吧,又总觉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弄不好一去就会被抓起来。这时,有人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说:皇上最恨的是钟离将军。如果提着钟离将军的脑袋去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咱们也就没事了。钟离将军即钟离眜,是楚国的名将,也是韩信的铁哥们。项羽死后,钟离眜无处遁逃,便躲在韩信这里。刘邦仇恨钟离眜,曾下诏通缉,却被韩信保护起来。但这回,韩信为了自保,却决定拿好朋友的脑袋去邀功行赏、讨好卖乖。

可惜韩信打错了算盘。刘邦固然仇恨钟离眜,同样也嫉恨韩信。刘邦要的是一统天下,是他刘氏家族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哪里仅仅只是一颗钟离眜的人头?所以,韩信出卖了朋友,刘邦却并不领情,只不过冷笑一声,然后一声断喝:左右,给我拿下!于是堂堂楚王便成了阶下之囚。韩信不服,高叫:我有何罪?刘邦说人家告你谋反。说完便让人把韩信捆起扔在车上。韩信仰天长叹:“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是该死了!刘邦却回过头来说,少废话!你以为你反迹还不彰明吗?

实在地说,这时的韩信是冤枉的。但认真想想,却也不冤枉。韩信早就应该想到刘邦会来这一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功高震主,死到临头,这些道理,韩信不是不懂。武涉、蒯通他们也讲得很清楚:刘邦这个人,是靠不住的。在政治斗争中,交情友谊,亲密战友什么的,也是靠不住的。武涉说:刘邦这个人,野心极大而品性极差。他多次被项王捏在手里,项王可怜他,不肯杀他,他却一脱离危险便反咬项王一口,其不可亲近信任如此,你怎么就那么信得过他呢?告诉你吧,阁下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全因为项王在。项王今日亡,明天就轮到阁下!蒯通也说:永远都不要相信什么君臣之谊。文种、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打败吴国,成就霸业,立功成名之日也就是他们身首异处之时。这些话说得都很透彻,可惜韩信听不进去,这才有了今天。

如果说,妇人之仁使韩信坐失良机,那么,小人之心则使他铸成大错。韩信杀钟离眜以讨好刘邦,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韩信卖友求荣,便首先在道德上输了一着,使自己成为道德法庭上的罪人。我们知道,韩信原本是无罪的。加上他战功显赫,天下皆知,刘邦要杀他,就要受到道义上的谴责,承担道义上的责任。现在好了,刘邦可以放手干了。因为他要诛杀的,已不是劳苦功高的英雄,而是背信弃义的小人。杀功臣是有忌讳的,杀小人则理所应当。所谓“小人”,在中国也差不多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意思。所以韩信此举,无异为刘邦洗刷了道德罪责,而把自己送上了刑场。

第二,韩信讨好献媚,说明心中有愧,在心理上也输了一着。本来,刘邦是多少有些心虚的。刘邦知道韩信谋反的事是诬告,也知道刚一胜利就杀功臣有些那个。现在,刘邦理直气壮了。你韩信不曾想过谋反么?窝藏敌将钟离眜就是铁证!如果说不是为了谋反,只是出于哥们义气,那你怕什么?现在主动把他的脑袋献上来,只能说明你做贼心虚,弄不好还是杀人灭口!结果,没罪的成了有罪,有愧的反倒无愧。韩信此着,岂非授人以柄,自己给自己栽赃?

第三,韩信主动屈膝,说明自己心虚,在战术上又输了一着。“两军相敌勇者胜”,韩信的心虚,就壮了刘邦的胆。本来刘邦还有些怕韩信的,现在不怕了。原来那个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的大将军韩信,也不过尔尔!别看他神气十足威风八面,原来内心深处虚弱得不堪一击。我刘某不过只是说了一声“南巡”,他就吓得屁滚尿流,忙不迭地把铁哥们卖了。这种人还不好收拾吗?

显然,韩信出卖朋友,并没能保住自己,反倒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在变相软禁韩信的那些日子里,刘邦经常找韩信聊天,十分从容地和韩信议论诸将的才能。有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超不过十万。刘邦又问: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就笑了:好好好,多多益善,怎么被我抓起来了?韩信说: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善于驾御将领),这就是我韩信斗不过陛下的原因。再说,陛下是天才,哪里是人才比得上的(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其实,话说到这个份上,韩信就该反思一下了。

所谓“天授”,是指“天子”(君权神授)还是“天才”(天纵聪明),可以先不管,“将将”一说,则值得琢磨。刘邦确实善于将将,也确有领袖的天分。但将将之法,其实不难,无非知人善用再加恩威并重而已,也就是大棒加胡萝卜。所以,既要懂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要懂得“杀一儆百”。反正,赏也好,罚也好,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小气,也不能手软。因此,在将将的过程中,杀鸡给猴看,总是免不了的。

可惜韩信并没有想到这些。韩信似乎丝毫也没有想到,刘邦对他,正处于杀与不杀的两可两难之间。不杀,留着终是个危险;杀,一时半会还下不了手。如果这时韩信收敛一下自己,夹着尾巴做人,甚至干脆告老还乡,也许还能全身而退。刘邦的诛杀功臣,毕竟没有后来朱元璋那么狠毒(此所谓时代不同也)。然而,韩信一点都不知检点。韩信常常称病不朝,住在家里也没精打采,日夜怨望,“羞与绛(绛侯周勃)、灌(颍阴侯灌婴)等列(排在同一位次)”。有一次,韩信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自言称臣,说大王您竟肯光顾小臣之府。出门之后,韩信便仰天大笑说:我韩某如今是和樊哙之流为伍了!所有这些言行,都表现出韩信对刘邦的处置是不服、不满、有怨、有恨的。这在韩信自己,是因为受了委屈;但在刘邦眼里,则是“不臣之心”。

这是不能允许的。专制政治的特点,就是不允许任何人有独立人格。既不允许有自己的看法思想,也不允许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倘有,便是“不臣”,就要翦除。何况韩信这只笼中之鼠,还当真起了打猫的心思。公元前196年,陈豨在边地反汉,刘邦御驾亲征,韩信称病不从,却派人送信给陈豨,准备在京城做内应,结果事不缜密,被手下人举报。吕后接到密告,与萧何商量,谎称边地大捷,陈豨已死,列侯群臣都要入宫庆贺。韩信心中有鬼,不敢不去。结果,韩信一进宫,就被埋藏在两旁的武士擒拿,而后又被吕氏处死在长乐宫。在这方面,吕后显然比刘邦要狠毒得多。皇后并不事先请示刘邦,事后也不通气,没有片刻犹豫和怜惜,干净利索地就把韩信干掉了。死到临头,韩信这才痛悔当初不听蒯通之计,以至于竟被妇人所戮。是啊,韩信只知道讥讽嘲笑项羽的“妇人之仁”,却不知道自己也有妇人之仁,更没想到妇人也未必都仁的。

韩信的死作为历代功臣被诛杀的典型案例而被后人无数次地谈论。可悲的是,这一“兔死狗烹”的历史悲剧在后世又无数次地被重演着。

被枉杀的开唐第一功臣长孙无忌

唐高宗永徽六年,高宗李治宠幸武昭仪,想要废王皇后,让武昭仪正位中宫,却遭到以高宗的舅舅、太尉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众老臣的坚决反对。无论高宗如何恳求,长孙无忌仍然不肯松口,既不同意外甥皇帝废后,更不允许选武昭仪为后。

事实上,长孙无忌反对册立武昭仪为后,理由是很充分的,谁也不能说他有错。只是在整个过程中,长孙无忌透过反对废后一事所表现出来的蔑视皇帝的态度,却是大错特错——多年独掌朝政的顺遂,使长孙无忌也犯了历代顾命大臣不善终的同一个毛病。长孙无忌对年轻皇帝的感觉,一厢情愿地停留在了先帝托孤无条件依从的那一刻。最终,一件宫闱之私的废后之事,转变成了皇帝对权臣疑忌惮讳、欲除之而后快的祸源。

首先,对于高宗几次三番表达“欲立武昭仪为后”的愿望,长孙无忌都“固言不可”。高宗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向舅舅给足诚意。遂从自己的私房内库里精选了宝器锦帛,足足装了十几车,悄没声儿地密送到了太尉府,并且随即亲自登门拜访。收下了重金之后,这一次拜访似乎君臣、舅甥、宾主尽欢。高宗觉得曙光在望,于是在宴席上又高高兴兴地送给舅父第二件大礼:平白无故地擢升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做朝散大夫。两样大礼送出,高宗真正的意图也就浮出水面。当然,高宗身为皇帝,虽能当场提出交换要求,却不一定会将事情讲到透。担此重任的是武昭仪的母亲杨氏。高宗回宫之后,杨氏满怀希望地登场了。杨氏来到太尉府求见,希望长孙无忌能够应允高宗与武昭仪的“申请”。

然而,杨氏失望了,高宗和武昭仪也失望了。长孙无忌安享皇帝的贿赂不说,还居然敢收了钱不办事,毫无回转余地地将废王立武的申请打回了。

这事虽然是私下进行的,但消息很快就被广泛传扬开去。士大夫阶层自然认为此事更进一步牢固了长孙无忌在他们中间的地位,却也有识时务的人当即看出了其中的危与机。许敬宗就是这些识时务者中的一员。

同类推荐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唐末逍遥游

    唐末逍遥游

    一个理科男穿越到唐末,起初他只想坐拥娇妻美妾,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逍遥地生存下去,什么藩镇割据、契丹铁骑都与他无关,反正再怎么折腾历史都有它自己的规律。适逢乱世,他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坎坷的奇遇……面对弱肉强食的世界,惊心动魄的阴谋,他能否挽狂澜于既倒?
  • 三国之大汉顺民

    三国之大汉顺民

    人到底为何而活?这个问题,太多人研究,也都给出自己的见解。但是,没有经历过死亡,你又如何知道活着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死亡,并不可怕,对于已经死过两回的高顺来说,功名利禄就像浮云,作为两世的职业军人,服从命令就是天职,但是,当你发现你经历过一世三国,然后又经历一世现代,再重新回到三国时期,吕布杀丁原的那个晚上,你是不是还能如此淡定。转世高顺,重回熟悉而陌生的三国。从这里改变,从这里开始活着,活着,只为了在我身边,对我不离不弃的这些可爱的士兵,为了这些将我视为亲人的兄弟们。吕布、董卓、曹操、袁绍、刘备……哪一个不都是视人命如草芥,一次次,用将士的鲜血换回你们的生命,你们这些人,不配拥有这些忠诚的士兵,既然你们给不了一个军人应该有的荣耀,那就让我高顺,来结束这乱世,结束这动乱的心,结束这外族窥视的心。要么,归顺,做我大汉顺民,要不,就做我垫脚基石。
  • 极品书生混大唐

    极品书生混大唐

    孟星河意外来到大唐,附身在同名败家子孟星河身上。他背负吃喝嫖赌的骂名,却一路风生水起,直捣长安,凭借前世超凡的学识荣登两榜进士,御封金科状元。他高居庙堂,心却在江湖,建立了大唐第一黑帮;他上朝搞政治,退朝搞经济,建立了繁荣的经济帝国;在京城的官场、商场、风月场所,他是名副其实的教授级人物。论官衔,他是手握重兵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手下良将无数,连当朝太子也要极力巴结。论财富,他是富可敌国的唐朝首富,哪里有人的地方,哪里就插着他公司的旗帜。论江湖,他是大唐第一黑道联盟主席,三十万亡命之徒是他小弟,任他叱咤风云。座右铭:总有一天后世的史书上会书写老子的名字。
  • 在明朝读书的日子

    在明朝读书的日子

    一个现代历史、中文系双料硕士研究生,因为一场意外使得他的灵魂与明朝中叶的一个正在娶冥婚的小正太融合到了一体。待他醒来后,面对却是一个萝莉小媳妇、一大家子的陌生亲人,以及一干来历莫名的怪蜀黍...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郑雁卿想了很久,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面对一波接一波的怪人怪事,郑雁卿觉得自己还是去学校读书算了!!!已签约,一定尽心完本;欢迎投票、收藏,谢谢!!!
热门推荐
  • 杀手的重生

    杀手的重生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国际著名杀手蓝雨在米国接到有十亿美金的任务。准备做完这最后的任务就退出杀手生涯,回国结婚生子平安过日子。在刺杀任务即将成功的时候,同自己朝夕相处十年的同伴背叛杀害后,穿越到一个修仙大陆附身在叶家二小姐叶雨馨的身上,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一生。。。。。
  • 闷骚一对:腹黑王爷烈凰妃

    闷骚一对:腹黑王爷烈凰妃

    才华横溢的大龄剩女,却穿越到草包小姐身上废材一枚,却因打了几遍太极拳就晋升为武者身为世家子弟,却变着花样教别人追老婆,四处敛财没有野心,却站到了制高点俯视天下看她怎样披荆斩棘,蜕变为浑然天成的上位者,捧得美娇王爷归他强势霸道,她笑里藏刀,看好戏开场,叮咯咙咚呛呛呛
  • 红楼之林家皇后

    红楼之林家皇后

    婉玉穿越成了一棵草,绛珠仙草,只是才修成人形没两天,她就在警幻的威逼下跳下转生池,投胎成了林家的嫡长女。只是红楼的世界危机四伏,前有在夺嫡中站错队的林如海,后有对她的修为虎视眈眈的警幻,还有时不时出来扯扯后腿的贾府中人,如何躲过一拨又一拨的明枪暗箭,立即成了婉玉的首要任务。
  • 战争主流

    战争主流

    停止上传,大脑格式化ING……
  • 夜寒沙

    夜寒沙

    在南蛮的濮部,一个孤独的少年,从遥远的南禁之地,踏雾而来。只为寻找自己的身世之谜。夜寒沙!一个简单的名字,却引来各个宗派的追杀。他总是挣扎在垂死的边缘,却始终记得她的一句话:所有的悲痛和悔恨,敌不过一场意外的惊喜。这辈子,遇见你,便是最美的惊喜。上部:魔种之殇。中部:重生艰途。下部:万象归尘。
  • 梦幻穹苍

    梦幻穹苍

    从前不会代表将来,过去不能说明以后,或许以前你是一个人人都瞧不起的废物,但是只要你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辛酸,面对别人不能面对的困难,你一定会有所作为。
  • 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心若相惜

    心若相惜

    她只是从异时空飘来的一片孤羽,何幸,被他救下,带回王府。他,看似面容绝世的王爷,然,时而残忍时而温柔。在他的背后,到底有些什么故事?他,雨楼的第一杀手,面对那个阴冷恐怖的王爷,可是天意却让他爱上了王爷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最终她是否会甘心随他而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吃饭成仙

    吃饭成仙

    “何为仙?”“九天十地唯我至尊。”“汝又何为仙?”“逍遥自在长生不老。”“汝等又何为仙。”“不就掏个饭吃吗?”别人修炼,我吃饭,别人练灵决,我吃饭,吃饭成仙。
  • 末世之晓

    末世之晓

    一场末世,一对好闺蜜。是谁负了谁?亦或是是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