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800000031

第31章 后宫往事——皇权光环中的智慧女人(2)

朱元璋在郭子兴部中由于能征擅战、多谋善断,逐渐被重用,但却遭到周围人的忌劾排挤。郭子兴性情暴躁,主意多变,听信谗言,猜忌朱元璋,有一次,朱元璋打了胜仗,向郭子兴报功,但郭子兴只是冷淡地敷衍了几句。朱元璋非常懊丧,回到自己家中,长吁短叹。马氏见了,就关切地问:“听说夫君打了胜仗,我正为你高兴,为什么夫君却闷闷不乐·难道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朱元璋说:“你怎会知道我的事·”马氏说:“莫非是我义父薄待了你·”朱元璋被妻子猜到心事,更加烦闷,说:“你虽然知道,又有什么用呢·”马氏说:“你可知道义父为什么这样对待你吗·”朱元璋说:“以前怕我专权,已削了我兵权。现在怀疑我不肯尽力,我却争先杀敌。虽然打了胜仗,你义父仍然对我冷淡。我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他,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

马氏想了一会儿,问:“你每次出征回来,有没有给义父礼物·”朱元璋听了一愣,说:“没有。”马氏说,“我知道其他将帅,回来时都有礼物献给义父,夫君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忿然说:“他们是掳掠来的,我出兵时秋毫无犯,哪里会有礼物!就是有从敌人那里夺来的财物,也应该分给部下,为什么要献给主帅·”马氏说:“体恤民生,慰劳将士,理应如此。但义父不知道这些,见别人都有礼物,只有夫君没有任何表示,反而怀疑你私吞金帛,因此心中不高兴,这才薄待了夫君。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你与我的义父前嫌尽释。”朱元璋问:“你能有什么办法·快讲出来!”马氏说:“我这里还有一些积蓄,你把它们献给义母,请义母向义父说明情况,义父一定高兴,不会再难为你。”朱元璋觉得十分过意不去,说:“既然这样,就按你说的办吧,不过这样有点太委屈你了!”

第二天,马氏将自己积蓄的贵重首饰等物品一一捡出,送给义母张氏,并且说是元璋孝敬义父、义母的一点儿心意。张氏满心欢喜地告诉郭子兴,郭子兴神色怡然地说:“元璋这么有孝心,以前倒是我错疑了他。”自此以后,郭子兴对朱元璋疑虑渐释,遇到战事,都和朱元璋商议。翁婿和好,滁阳城从此巩固。

郭子兴的儿子天叙、天爵二人,目光短浅,气量狭窄,对朱元璋被重用心怀不满,常常乘机诋毁。一次,由于年景欠收,朱元璋被郭子兴怀疑,幽禁别室,闭门思过。他们暗中命令伙夫,不给朱元璋送饭,想饿死他。眼看丈夫饿得不行了,马氏悄悄来到军营伙房,乘人不备从蒸笼中拿出两块蒸饼就跑,不巧与郭子兴夫人张氏撞了个满怀。她迅速将蒸饼藏入怀中,低头向郭夫人请安,神色极为慌张。郭夫人见状,心知有异,将她带入内屋,仔细询问。马氏伏地大哭,说出了偷饼的事。张夫人忙令她解衣,拿出饼子,只见马氏胸前已烫起了燎泡,那饼还热气腾腾的。张夫人不禁泪下,一面为她敷药,一面问明了事情的缘由。后来经张夫人解释,郭子兴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释放了朱元璋,并把天叙、天爵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使朱元璋稍安一时。还有一次,天叙、天爵突然邀请朱元璋出城宴饮,企图用毒酒谋杀朱元璋。马氏闻知,立即密告朱元璋。朱元璋假装赴宴,骑马至中途,忽然下马,对天念念有词,然后上马急驰而归。后来他对天爵、天叙说:“天上神明指示于我,说你二人置毒酒中,令我迅速回家,免得中毒。”天叙、天爵真以为有神人暗助,吓得汗流浃背,从此再也不敢陷害朱元璋了。只有朱元璋内心清楚,这个“神人”就是爱妻马秀英。

后来,郭子兴病死,朱元璋逐渐成为主帅,马氏成为朱元璋的重要参谋之一。朱元璋每次出兵打仗,军中的文书多交给马氏办理。此时,马氏怀孕了,但战事极为紧张。朱元璋率大军向南挺进,准备渡江夺取南京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在行军路中,生活极其艰难,但贤明的马氏虽有身孕,仍然与众将士一同前进,从不叫苦叫累。

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兵东下,攻下太平,直逼江宁,朱元璋亲赴前线迎敌。为了做好后勤工作,马氏亲自率领军士家属及其他后勤人员,日夜赶制军衣军鞋,及时送往前方,保证将士的衣用供给。在强敌压境、开始处于劣势的危急关头,城中部分官兵开始动摇,而马氏却镇静自若。她发尽府中金帛衣服,犒赏将士,不但稳定了军心,而且使军士大受鼓舞,个个奋勇杀敌,因而大败陈友谅。接着朱元璋乘胜扫平各路义军,自立为吴王,马氏就成为堂堂的吴国夫人。随后朱元璋与元朝展开决战,攻入大都,平定北方。至此,统一全国的大业已基本实现。在扫平群雄之后,朱元璋于明洪武元年(1368)做了大明的开国皇帝,册封马氏为皇后。

在马氏被立为皇后以后,朱元璋曾深情地对她说:“朕起自布衣,登得帝位,外靠功臣,内恃贤后,为朕司书,为朕随军,为朕亲缉甲士衣鞋,种种劳苦,不胜枚举。古称家有良妇,犹国有良相,今得贤惠如后,朕益信古语不虚。”马氏却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君臣同艰难。”马皇后的话,可谓语重心长而又适得其时。

从此,马皇后以“为妻之道”佐助朱元璋,以皇后之尊留心政事,关心人民、礼待臣下,与朱元璋同心同德巩固大明王朝。

她勤于内治,讲求古训,力倡仁厚之道,提出“仁厚之治”的主张,将汉代与宋代两家思想合二而一,得出了“仁厚”胜过“刻薄”的结论,并写入家法,请求朱元璋允予实施。

她常劝朱元璋以尧舜为法行仁厚之政,以求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她认为要达到尧舜之治就要重法治,重贤才,重教育,实行仁厚之政。因而在这几个方面,她帮助朱元璋补弊救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朱元璋经常法外用刑,随意治罪,马皇后总是时刻加以提防,遇事设法补救并常从细枝末节中拾遗补阙,以匡不逮。一次朱元璋发脾气责骂宫女,马皇后也假意发怒命令将宫女交付宫正司论罪。朱元璋认为朕一言就是法,不必交到宫正司议罪。马皇后解释说:“帝王不可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大怒时,用刑可能会过重,不如交给宫正司,按罪定刑,公平处理。即便是陛下给人定罪,也应该根据法司的规定办事。”

在用人方面,马皇后非常爱惜人才,而且懂得贤才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她对朱元璋说:“帝王虽有圣人之聪明,也不能一人独理天下;要达到天下大治,必须择贤而用。但对贤才也不可求全责备,要宽其小过而发挥其才能。”她提出“愿得贤人共理天下”的建议,被朱元璋奉为治理名言。

马皇后常说:“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意思是君主应该过简单朴素的生活,但在发展教育、培养贤才方面要舍得花钱。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不仅要重视选拔贤才,还在于培养大批的贤才以供选拔。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又称国子监)回来,马皇后问他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答曰:“数千人。”马皇后说道:“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可是太学生虽有廪食(生活补贴),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针对这种情况,马皇后征得朱元璋同意,征集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粮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红仓制度一直延续到明代中后期,是明代发展教育的重大措施,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明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首先应归功于马皇后。

马皇后身居高位,但不骄不躁,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宽厚仁慈的性格。平时仍穿粗丝织的衣服,衣被破旧了也舍不得更换,还将宫里每次缝制农服剩下的边边角角拾起来,拼成被褥,供严冬御寒;织工治丝,她也不让丢掉一点乱丝败缕,要织工将坏乱的丝疙瘩织成次等的绢帛,赏赐给王妃、公主,并严肃地对她们说:“虽然是次等绢、帛,在民间仍然难得,赐给你们,使你们知道蚕桑之不易。”在饮食方面,马皇后从不特别讲究,平时一律粗茶淡饭。她安排丈夫的生活,同样也以俭朴为原则。有时朱元璋因服御不满意而小有怒气,马皇后就劝告他:“陛下难道忘记了过去的贫贱吗·”由于马皇后的影响和规劝,加上朱元璋也是布衣起家,他在朝中也极力提倡俭朴。朱元璋还借用马皇后的话告诫臣下:“穿衣要思织女之勤劳,吃饭要念耕夫之劳苦。一切兴作都不得劳民伤财。”

身为母亲,马皇后对子女以严为爱。她教育子女戒骄戒纵,特别是对太子朱标,要求他仁慈友爱,以便将来做一名开明君主。幼子朱植性格放荡不羁,长大后被封到开封做周王。马皇后对他极不放心,周王临行时,便派江贵妃随往监督,还将自己身上的纰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木杖一杆,嘱咐:“周王有过错,就令他披纰衣杖责。如敢违抗,驰报朝廷。”从此一见着慈母的纰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为。以严为爱,是马皇后对待子女的原则。对宁国公主、安庆公主等人,马皇后要求她们勤劳俭朴,不能“无功受禄”。对朱元璋收的义子朱文正、李文忠、朱沭英,她也细心照顾,视为己出。

身为“国母”,马皇后时刻关心民间疾苦。洪武五年(1372),发生严重春旱,秧苗不能人土,百性忧心如焚;马皇后为此焦急万分,告诫后宫节约衣食,准备迎度荒年。一天夜里,下了一场春雨,第二天,她亲自上朝庆贺,朱元璋感动地说:“皇后能同心忧民,真是天下百姓的洪福啊!”

马皇后与朱元璋忧乐与共30年,无论是在动乱的艰难岁月,还是在富贵为“天下之母”的太平盛世,相互之间,始终相敬如宾,相辅而行。她不仅时刻留心政治,帮助丈夫治国安民,而且在生活上对朱元璋体贴关心,穿衣吃饭皆亲自侍奉;无论春夏秋冬,她都比丈夫早起晚睡,辛勤操劳,遇到丈夫心情不畅时,她总是问长问短,细语相慰。因而朱元璋不仅对她尊重信赖,而且对她充满深情。

马皇后做了十五年的皇后,于洪武十五年(1382)病重,医治无效,群臣纷纷访求名医,督责医官,马皇后却很平静地对朱元璋说:“生死有命,祷祀何益·世有良医,亦不能起死回生。倘服药不效,罪及医生,转增妾过。”这种宁静安祥而又慈悲的情怀使朱元璋及群臣大为感动。朱元璋问她有何遗言,马皇后说:“妾与陛下起自布衣,赖陛下神圣得为国母,志愿已足,尚有何言!妾殁之后,只愿陛下亲贤纳谏,如是而已。”言讫而逝,享年五十一岁。马皇后的这番不是遗言的遗言,至为朴实而又至为深刻。

斯人已逝,千载余情!马皇后作为妻子,她有贤妻良母的美德;作为皇后,更是具备国母风范。马皇后既能辅助朱元璋打天下,又能辅助朱元璋治天下,真是风雨同行。马皇后被朱元璋贴切地比喻为:“家之良妻,犹如国之良母”实在是一点也不为过。马皇后以她卓越的见解,高尚的品德,超群出众的举止成为历代后妃的楷模。朱元璋此生得此一知已想必也足矣。

北宋杜太后:严家教,辅朝政

都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所以一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当然这里的父母不是指狭义的父亲,而是泛指父母亲。在传统社会里,由于妇女主内,与子女接触的时间较长,所以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也就更大。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良母教儿的故事,比如“孟母三迁”等,但下面的这位母亲不仅塑造了自己的儿子,更是影响了一朝人。

杜太后是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母亲,她的出身虽然并不高贵,但她治家严谨,有礼法,对宋初政治有重大影响。由于她教子有方,使得太祖太宗比较注重节俭,勤于政事,关心民间疾苦,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公元960年(北宋建隆元年)1月,赵匡胤在赵光义、赵普等人的协助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使臣楚昭辅向赵匡胤的母亲报告说“点检已作天子了”时,赵匡胤的母亲说:“吾儿平生奇异,素有大志,人们都说他能极尽富贵,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尊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公元960年(北宋建隆元年)2月,赵匡胤率百官在堂上向母亲行礼叩拜,众人都一起向杜太后表示祝贺,君臣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但杜太后却显出忧心仲仲的样子,左右大臣对杜太后说:“臣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作‘母凭子贵’,现在您儿子做了天子,您怎么不高兴呢·”杜太后说:“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作‘为君者难’,天子位居亿万士民百姓之上,如果治国有道,那么当天子是很尊贵的,倘若无法掌握大权,那么到那时不想作天子,只想当个匹夫百姓也是不可能的,还会有杀身之祸的。所以我为我的儿子担忧,心中不快。”赵匡胤听了她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深为母亲这种居安思危的精神所感动。

杜太后亲历乱世,对兵变夺权、朝代更替深有体会,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她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才能使赵氏天下传之万世,不再像五代那些王朝如此短命。杜太后经常与儿子共同讨论国家大事,参与一些重大决策。常对被赵匡胤倚为股肱的赵普说:“赵书记(赵普曾在赵匡胤手下担任掌书记),我儿子阅历还很少,以后你还要多费心啊!”赵普对杜太后的信任非常感激。赵匡胤本来就很佩服赵普,母训更增强了他对赵普的信任,于是长期把他用为宰相。赵普为北宋初期开创基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杜氏对三儿子赵光义十分疼爱,要求也很严格,赵光义每次出门,她总是请赵普伴随才准予放行,甚至还要计算时间待其归来。赵光义从来不敢违命。杜太后对赵普的信任,密切了宋初的君臣关系,使宋初的政治平稳安定。

杜太后生病,自知将会一病不起,赵匡胤端汤送药,不离杜太后左右。当杜太后病危时,她命人叫来赵普,记下她的遗嘱。杜太后对宋太祖赵匡胤问道:“你知道你是怎么得天下的吗·”宋太祖赵匡胤痛哭失声,不能回答。杜太后再次催问。宋太祖赵匡胤说:“都是托祖宗和太后的洪福。”

杜太后说:“你说的不对!你能夺取天下,正是由于柴世宗柴荣传位给幼子,让小孩统治天下,大臣离心,不再为其出力。如果周有年长的君主继位,你还能作天子,得天下吗·你和光义都是我的亲生骨肉,你死以后要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天下太大,事务太多,天下能立长君,是社稷之福啊!”

宋太祖赵匡胤哭着叩头说:“我怎敢不听母亲的教诲。”

杜太后又看着赵普说:“你也一起记下我的话,不得违背。”赵普在杜太后的榻前记录下了杜太后的遗嘱,并在纸末尾写上“臣普记”。宋太祖将杜太后的遗嘱放到金匮中收藏起来,命可靠的太监保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匮之盟”。

至于赵光义是如何即位的,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甚至对于“金匮之盟”也有异议。但这些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考证吧。我们应当看到的是,一位贤良的母亲,对于后代是如何的重要。

同类推荐
  • 八卦战国

    八卦战国

    一部先秦史,上起三皇五帝,下至秦扫六合,文明在起源,国家在发展,思想在形成;一部春秋战国史,横跨东周列国,纵贯五霸七雄,三教与九流并存,英雄与骚客共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东汉末

    东汉末

    以历史演义小说,以小说再现历史,带着各位重返汉末三国那一段风起云涌的时代!——意外的穿越,游学返乡的少年,荒山道旁的小庙,一场针对东汉未来除天子外最大掌权者的伏杀行为,他却偏偏身处其中。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但前进的道路从这一刻开始已经发生了微小的偏移……汉末,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生民百余一,千里无鸡鸣;同时,这也是一个群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多少英雄豪杰崛起陨落,他们之间有无穷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他们人性中带有奸诈、险恶、冷血,敢一怒屠城,伏尸百万,让人闻之胆寒……但是,在这些人中,更有热血、忠诚、仁义存在,他们能为兄弟血洒疆场,为谏君王而泣血殿前,为百姓更不惜此身。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我们,只是一个过客!!!
  •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本书介绍了德国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再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发展道路。
  • 科技大唐

    科技大唐

    当科技与大唐碰撞,当一位现代人穿越成为长孙无忌的庶子,历史在某一刻已经悄然改变。且看科技与大唐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璀璨的繁华。加读者群259250864。
  • 隋唐乾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

    隋唐乾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

    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代,它是一座桥梁,一端两晋南北朝,一端连着隋唐盛世。《隋唐前传之彪悍南北朝:双雄会》在天涯论坛上有着居高不下的点击量。幽默、犀利、有独到见解,具有历史类畅销书的特点。
热门推荐
  • 香江影视大亨

    香江影视大亨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全盛时期,高峰期港产片年产达三百部电影,超越当时的电影产量曾经全球第一的印度。李仁龙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来到这样的一个时代。既然来了,总得做点什么吧,我没什么太伟大的理想,只想打造一艘世界级的影视航母。
  • 乱蛊天下

    乱蛊天下

    辅唐山下,小儿初成淘气包。柴房门外,仙子飘飘姿容娇。御白鹤,飞云逐雾任逍遥。踏飞剑,侠肝义胆气势豪.英雄无泪,儿女情长,挑灯看剑,谁与我比高?美人多娇,红颜易老,情深浓处,何人度良霄?
  • 最强召唤系统

    最强召唤系统

    时空变换,正在打英雄联盟的龙凡离奇穿越了,带着所有英雄,来到了一个神秘的世界,神州大陆。识海中那一张张英雄卡就是他的全部,大喊一声“卡特琳娜”,一位身材火辣,眼神冷淡的高冷女子出现在身边。“不召唤狐狸,召我干嘛?”“当然是我想你了。”“小心我割了你的嘴。……最强召唤系统在实力为尊,武力盛行的大陆,会成为怎样的系统,在龙凡的武修路上会带来怎样的趣事囧事……
  • 小小刁民

    小小刁民

    这是两个刁民和一个准刁民的故事。一个从小小刁民一路玩官、考官、做贤官,官运亨通。一个从小小刁民一路佐官、经商、掌兵权,玩个自在。还有一个跟着刁民们练兵、救急、当幕僚,累的要死。三个娃娃一台戏,何况刁民。各位,好戏即将开台……
  • 社交知识全知道

    社交知识全知道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理论和精彩可读的故事向大家介绍日常社交的知识,其中包括社交心理、社交形象、社交礼仪、社交技巧、社交应酬、社交定律、社交识人等。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极品推销员

    极品推销员

    也可以在都市里逍遥!没钱,挣呀……没地位,拼呀……没女人,那……那就没辙了……
  • 德鲁克的经管秘诀

    德鲁克的经管秘诀

    详细介绍“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的经营理念,教您认识自己的客户群,找到自己店铺的优势,对店铺进行有效管理,达到带领团队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生存、成长和壮大,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的最终目的。本书将德鲁克的管理智慧应用在实际的管理之中,无论您是店主、店长、经理还是渴望开店的普通人,本书都值得您一读。
  • 星阁大陆

    星阁大陆

    莫名的穿越让周飞来到了星阁大陆,全新的世界等着他一步步书写自己的传奇!武者等级:静冥通府化羽太玄流星明月
  • 侠影之箫声长存

    侠影之箫声长存

    世间万物本就是离合不断,亲情可无,友情可断,人情可泯。但这箫声,我就是拼尽一切也要让它长存在这尘世间。也许,我会坚守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