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禅坛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境内,距许昌市仅15公里。据介绍,原来的受禅坛有三层,非常高大,十分壮观。当年汉献帝刘协在坛上请魏王曹丕受禅,亲手将玉玺奉上。坛下有400余名大小官僚和30余万禁军将士目睹了这一事件。
如今,这里只留下一个荒草丛生的大土堆。直径300米,高度18米,占地仍有5280平方米。坛顶有块锅盖大小的地方寸草不生,据说那是当年汉献帝跪过的地方,为土坛平添了一点神秘的色彩。
距此不远,有个类似农家小院的建筑。那里摆放着劝进碑和受禅碑。两碑大小基本相当。受禅碑正面有字22行,每行最满49个字,全碑共1359个字。现在碑上文字仅存900多个。这里平素大门紧锁,很少有人知道,但这里面的两块其貌不扬且损毁严重的石碑,堪称国宝,是举世无双的“三绝”碑!
相传此碑碑文出自大臣王朗之手,书法是吏部尚书梁鹄的杰作,而刻碑者是当时鼎鼎有名的钟繇。文章、书法、雕刻,都堪称绝品,故称“三绝”碑。作为那个时期保留下来的石碑,它不仅记载了一段历史,而且也记载了汉字演变及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其价值很高。
就在献帝禅让的14年后,即公元234年,献帝刘协死去,终年54岁。魏明帝曹睿(曹丕之子)以汉天子礼仪葬其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
终其一生,汉献帝刘协始终是个悲剧人物,虽少年睿智,但一生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无法施展。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或许他会成为一个好皇帝。可惜他生逢末世,只能苟全性命而已。他虽有心回天,但先人留给他的实在是个烂摊子,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车轮。他一生的坎坷际遇,的确可悲!可叹!不过,作为末代皇帝,汉献帝最终得以颐养天年,寿终正寝,这样的结局应该还算美好的。
世界历史上显赫辉煌的汉帝国陨落了,中国历史上由刘姓做君主统治全国(而非割据称雄)的封建时代从此结束。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之谜
明成祖朱棣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正是元末群雄并起、互相征伐的战乱时期。但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旧历年底,朱棣七周岁时,朱元璋才为其正式取名为朱棣。朱棣不仅名字起得晚,而且其生母是谁,居然也是个谜,这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个谜确实存在,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
朱棣自称是马皇后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谓嫡子了。但自永乐年间以来,各种官方史书和野史上都对成祖朱棣的生母问题有所记载和猜测。二十世纪以来,李晋华、傅斯年、朱希祖、吴晗等一批知名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翔实的研究,就连陈寅恪这样的学术大家也对这个问题怀有兴趣,并给傅斯年提供相关史料。但据历代学者考证,朱棣的生母应该不是马皇后。到底生母是谁,也说法不一:有的说朱棣与周王朱楠是马皇后所生,而太子及秦王、晋王等都是庶出。有的说朱棣是达妃所生,太子与秦王、晋王则是马皇后所生。有的则说朱棣的生母是硕妃。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明成祖朱棣自称自己是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所生。马皇后,凤阳宿县(今安徽宿县)人,濠州红巾军郭子兴养女。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郭子兴将其许配给部将朱元璋。当年朱元璋受到了郭子兴的猜忌,马氏多次从中调解周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马氏为皇后,对她十分信赖,多次听从她的意见宽免大臣过错。因此,有人将她与历史上的贤后——唐代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太祖实录》和《太宗实录》都说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后来的史籍如《明史》等正史多因循这种说法。
但是除朱棣外,马皇后亲生皇子都有谁,又有着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朱棣在夺取皇位后,马上让人编了一部叫《奉天靖难记》的书,为自己篡夺皇位辩解。该书开卷就标榜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今上皇帝(指成祖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晋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马皇后只亲生燕王,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晋王都不是马皇后亲生。其实仔细推敲起来就会发现,《太祖实录》为成祖朱棣所修(成祖为了抹杀自己即位前的真实事实,曾两次改修《太祖实录》,删减篡改之处甚多),《太宗实录》为宣宗所修,其中自然也有粉饰的成分,当然宣称朱棣为马皇后的嫡子。
社会上更加流行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即成祖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走蒙古,朱元璋入大都(今北京)后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洪吉喇氏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其实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徐达攻陷大都是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而朱棣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两者相差达8年之久。这种情况可能由于朱元璋刑罚过严、朱棣杀戮过重,从而导致民情激愤,因而编造谣言以发泄胸中的不满情绪,以至于以讹传讹。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说成祖是达妃所生,或元主妃不是洪吉喇氏而是翁氏,等等,但都影响不大。实际上,朱棣的生母争论的焦点是成祖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以上看法都可以归纳到这个问题上来。朱棣非马皇后亲生而生母为妃的说法,经过明史专家李晋华、吴晗等人的精细考证,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朱棣为何一再强调自己是嫡出呢?这是因为明朝的皇位继承制为嫡长子继承制,只有嫡子继承皇位才是深得人心的,否则会危及皇权的稳定。特别是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将建文帝赶下台后取而代之,更恐难以服众。朱棣担心后人说他篡权,所以才千方百计强调自己嫡出的身份。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伎俩,是不足为怪的。
爱新觉罗·福临出家之谜
在金庸著名的武侠小说《鹿鼎记》当中,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位之后,曾到五台山探望自己的父亲爱新觉罗·福临。这与民间传说爱新觉罗·福临皇帝在24岁的时候并没有去世,而是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的说法相符。随着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爱新觉罗·福临出家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甚至很多人都认为爱新觉罗·福临确实没有在皇宫去世。但是,在正史之中,爱新觉罗·福临死于天花,并不是出家当了和尚。然而,许多笃信爱新觉罗·福临出家的人认为,死于天花只是皇家对外的说辞,并非事实,历史上的爱新觉罗·福临只是在那时脱去了龙袍穿上了袈裟而已。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为了了解爱新觉罗·福临是否出家,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爱新觉罗·福临皇帝与佛教的渊源。爱新觉罗·福临的祖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当政时期,藏传佛教已经传到了赫图阿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佛教寺庙,自己也经常手持念珠。到爱新觉罗·皇太极即位后,在盛京(今沈阳)建立了实胜寺,藏传佛教对于后金的影响已经很大。孝庄皇后来自蒙古草原,从小就受到了佛教的熏陶,再加上爱新觉罗·皇太极突然去世,她年幼的儿子继承帝位,所以,她以信奉佛教来排解孤独、压力、苦闷。爱新觉罗·福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还有身边太监的怂恿,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信奉佛教。
清世祖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爱新觉罗·福临来到海会寺与憨璞聪和尚见面,并进行了愉快的交谈。经过这次交谈,爱新觉罗·福临十分欣赏憨璞聪,将他招入宫中。同年十月,在皇城西苑的万善殿再次召见憨璞聪和尚。之后,赐予他“明觉禅师”的封号。爱新觉罗·福临对佛教的信奉越来越虔诚,还召见其他的和尚到宫中讲经说法,并给自己取了法名“行痴”,法号“痴道人”。玉林琇和尚称赞爱新觉罗·福临为“佛心天子”。
爱新觉罗·福临对佛法十分着迷,总有剃度出家的想法。据记载,爱新觉罗·福临皇帝确实曾要放弃皇位,出家做和尚。不过,由于孝庄皇太后的阻拦,又还俗。爱新觉罗·福临最宠爱的董鄂妃去世,爱新觉罗·福临心情低落,也是支持爱新觉罗·福临没有在皇宫去世,而是出家说法的证据。
不过,爱新觉罗·福临患天花是有记载的,而且当时清朝廷确实曾在爱新觉罗·福临生病期间禁止民间炒豆、点灯、倒垃圾。据此估计,爱新觉罗·福临确实应该是死于天花,因为上面的禁忌只有在皇帝患天花(出痘)时才会出现。
所以,根据上面的史实,爱新觉罗·福临皇帝痴迷佛教、有出家的意愿都是真实的。但是,在他还没有来得及成为和尚的时候,就已经患天花离开了人世。不过,话说回来,明清的正史都是改来改去,语多不真,所以,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是否出家,至今仍是一个谜。
雍正皇帝死因之谜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雍正皇帝在北京圆明园去世,据《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清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日,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三天,可算急症。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于是,关于雍正皇帝的真正死因,产生了多种猜测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被吕四娘杀死,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都有雍正遇刺身亡之文。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吕四娘拜师习武,勤学苦练,尤长剑术,技艺高超。后来,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或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雍正的剑客,后离去,培养了女徒吕四娘。这个民间传说,流传200多年。到1981年,曾发掘雍正泰陵地宫,未打开,即作罢。但民间传言雍正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这些传说,都是无中生有,纯属野史逸闻。学者认为,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就连吕留良父子坟墓,都加以监视,吕女不可能逃脱。所以,吕四娘行刺雍正说,实属子虚乌有,绝不可信。
第二种说法是雍正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据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后来被雍正霸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就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与竺香玉合谋,用丹药将雍正毒死。这是编造的故事,纯属无稽之谈。
第三种说法是雍正是被宫女缢死的。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传说清世宗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睡熟,用绳缢杀,气将绝,被救活。这个逸闻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组,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磔死。显然,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与嘉靖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勒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