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1200000019

第19章 军事·兵器(2)

唐末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有位将领叫朱温。后来他叛变降唐,在帮助唐朝政府镇压了农民起义后,又与其它割据势力展开长期争夺。由于连年混战,士兵厌战,纷纷逃亡,朱温为了稳定军心,推行了一种残酷的军纪:“凡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拔斩队’。”结果士兵逃亡的更多。朱温一怒之下,命令在军中士兵的脸上刻上文字,记下所在军队的称号。同时,在通道设立关卡严格盘查过往人员,以辑拿逃亡者。逃亡者一旦被缉获,立即将其按脸上刻的军队称号送回原单位,以酷刑处死。有的士兵躲关避卡,费尽心机回到老家,但因黥面难藏,被人发现,左邻右舍怕背知情不报的罪,也不敢将其留下。

公元906年(唐天三年),朱温的劲敌刘仁恭规定:凡士兵必须在面部刻上“定霸都”(这里的“都”,是唐末五代期间军队的一种称号);凡当官的,必须在手臂刺上“一心事主”四个字,以督其拼死作战,为自己效力。

黥面在军中定制以后,起初是强迫进行,后来人们习以为常,成为多数人的自愿行为。特别是那些私人武装部队,在重金奖赏之下,士兵往往自愿黥面,以示忠诚。

元朝时,士兵黥面的现象渐渐消失,但军中仍有少数人自愿纹身。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是在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名称,因而颇为人们所熟知。那么,十八般兵器都是什么呢?它们的形成又是怎样?

“十八般兵器”的说法由来已久,它是从“十八般武艺”一词演变来的。“十八般武艺”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华岳编的一部兵书《翠微北征录》,他说:“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华岳是武状元出身,一生博览了不少兵书。从他这句话里可以得知,南宋时的军用器械有三十六种,而武艺则是十八种,但这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却没有说。到了明代,“十八般武艺”已经作为武举考试的科目。据谢肇制《五杂俎》记述,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因军事紧急,开武科而召募天下英雄,“山西李通者行教京师,试其技艺,十八般皆能,无人可与为敌,遂应首选,”这“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是:“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这十八般武艺是演练兵器的技艺,前十七种都是兵器名称,而第十八“白打”是徒手格斗。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第二回在描写九纹龙史进跟王进学习武艺时,也提到了“十八般武艺”,其内容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与前一种说法有一定出入,已全部变成了兵器的名称,但因铳是一种金属管状射击武器,在宋代还没有,在元代也很少见,故可能是后人增补的。由此可见“十八般兵器”是由“十八般武艺”演变而来的,一直流传至今。现在这一名词已为武术界所广泛所用,说法较多,较常见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鎲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还应指出,这十八般兵器即使在古代,也并不能囊括所有的武器,上文提到的南宋华岳在《翠微北征录》中就说“军器三十六”。除此而外,还有各种甲、胄、盾、牌等防护兵器,各种战车,云梯等也都属于兵器。

古人的佩剑之风

剑不仅用于沙场,也是我国古代人雅爱的佩饰武器。在周秦汉唐2000多年间,一直盛行佩剑之风。西周到春秋,剑主要用来佩带防身。另外,腰间悬剑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标志,剑只有贵族才能佩带,其他人是不许带的。战国时期铁剑也开始使用,锻制技术达到极高的程度,剑从原来短而厚向长而薄发展,最长的有1米多。长了有利于实战,但从剑鞘拔出却不方便,荆轲刺秦王时,秦始皇就因为剑长拔不出来而几乎丧命。

到隋唐时期,佩剑之风尤为盛行。《隋书·礼仪志》载:“一品,玉具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名号侯虽四,五品,并银装剑,佩水苍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则象剑。带直剑者入宗庙及升殿,若在仗内,皆解剑。一品及散郡公,开国公侯伯,皆双佩。二品,三品及开国子男,五等散品号侯,皆只佩。”唐代剑被文人墨客视为饰物,常以抒发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如大诗人李白少年习剑,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有“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王维有“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动百万师”等剑与战争的诗句留于后人。

唐代的直刃兵器叫“唐大刀”,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已经不把剑作为实战兵器了。从宋代一直到清代,军队中剑也只是用做装饰或领导地位的象征。但不同的是,诸如武侠小说里频繁提到的一样,剑在民间的使用很广泛。尤其应该提到的是道教的“七星”剑、“挂符斩妖”剑等,都有很明显的特征。

弓与弩的独特作用

大概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初期就出现了弓类武器。弓类武器的发明使得战争从面对面的肉搏战争稍稍拉开了一些距离。当时的弓箭是以坚韧有弹性的木材为弓,兽筋为弦,在木条上装上金属的箭头与羽毛,一般的射程大概只有100步左右(约60米)。随着时间的发展,弓也开始发生了分类,从较小的3英尺左右的短弓/猎弓,4英尺左右的混合弓(骑兵弓)到5英尺以上的长弓等等。由于弓使用时必须用手拉着弦,时间久了必定难以稳定,而且由于臂力的关系无法远射。这个问题直至弩出现之后才得以解决。

弩是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镞的一种远射兵器,在冷兵器中杀伤力极大。弩是由弓演变而来的,是弓的发展。

手持弩是中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它与弓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够以机械的力量来储存拉弓的力量,在射出箭枝时不用持续地用力以保持弓弦的张开,所以它具有以下优点:一能够以脚力(或其它机械的力量)拉开弩使之能够射得更远,二可以瞄准得更准,三可以利用机械的力量连续发射两枝或更多的弩箭。

汉代人认为弩是黄帝发明的。史书记载商代人有弩,但据考证为木弩。“吴越春秋”则把弩的发明归于楚人琴氏。铜弩机是战国时期出现的。在战国时期的不少战争中均有用弩的记载。秦兵马俑坑发现了数百处弩的遗迹,反映出弩机当时在秦军的作用是很大的。

欧洲的手持弩直到中世纪骑士时代才开始(大概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使用可以发射两枝箭的十字弩(弩弓由两个弩机呈十字型装配在一起)。当时最著名的弓箭手是英格兰人,能够射穿两件重叠的锁子甲。

另外,在欧洲使用的多是大型弩(或称攻城弩),该种弩在中国也有使用。唐朝时飞将军李广军中所使用的一种大型弩,据说能射800步(约500米),能够洞裂城墙,一弩能发八矢,当之披靡。

古代火药

火药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发达的冶炼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起,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的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虽然没有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或金银,但是炼丹工匠们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硝石、硫磺与含碳物质在一起加热后,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在一次次爆炸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配制,将会制成会爆炸的火药。

火药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其时间应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前。由于这种火药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做“黑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飞火”,即火箭。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军事上广泛应用火药,出现了许多火药武器,主要有火箭、火铳、突火枪、火炮等。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时,出现了利用齿轮控制的触发性地雷与线香控制的定时水雷。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时,火药传到欧洲,引起了武器制造业和战略战术上的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对欧洲社会经济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军事史上重要的小发明——马镫

马在我国被驯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温良的优点,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早期马多被用来驾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车混合为主,动辄都是几十万,而骑兵最多不过五六千骑。后来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才为赵国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队装备,成为军事史上一项伟大的变革。此后,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发展骑兵。

但是,在当时骑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因为还没有发明马镫。马镫是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没有它,当马飞奔或腾越时,骑士们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陕西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许多与真马大小相似的陶马,马身上马具齐备,就是没有发现马镫。

马镫虽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马镫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准确的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吉林市郊帽儿山墓地是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其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1993年在帽儿山墓地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我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

同类推荐
  • 成语故事·第一辑

    成语故事·第一辑

    该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具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采取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套图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套图书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亚洲文明

    这部书囊括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和王朝更迭的历史,既包括亚洲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层次,也涉及到了对其他国家的重要影响。使得亚洲诸国从各自独立和各种争霸战争逐渐展现出新时代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性特征。亚洲作为世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为世界孕育更多的文化瑰宝,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地位。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热门推荐
  • 自吟自悟话古诗

    自吟自悟话古诗

    我国素以诗的国度而著称于世。诗歌是历千百年而不衰,深为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体裁,也是我国历代文学史中一份极为宝贵的遗产。它就像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中国文学这顶皇冠之上;如同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弹凑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仿若盛开的鲜花,穿越时空,送来缕缕清香。
  • 灵龙道

    灵龙道

    南乐山下云山明,日月同天降凡境。本是乱国之祸首,阴差阳错致太平。云山明,本是一小道士,因出生时,祥云聚集,山水一色,日月同天,克死双亲,被师傅元天尊定性为乱国祸首。后天下大乱,奉命下山,寻找灵龙天碑,唤醒灵龙,还天下太平,大地灵秀,山水清莹,百姓安康。却无端被卷入一场国运漩涡,道士、土匪、盗墓者、反叛首领、盟主、国师、一代帝王等多重身份转变且看他如何自如应对?
  • 九尾狐仙

    九尾狐仙

    新书《吃货来袭:萌萌仙妃》已出,欢迎大家围观!她是九尾仙狐族妖王唯一的女儿,他是看似人界的捉妖师,两人的相遇滑稽可笑,但是漫漫爱情路却是坎坷;他是妖界未来的王,她是妖界的四大法主之一,她心系他,可是他的心里却似乎有着另一个女子,不过她无悔,冥冥中自有安排…漫漫修情路,又有几个人能走过去,只是陷在其中,宁愿再也走不回来…不一样的仙侠,不一样的爱情,或许很苦,但是甜比苦多……加群:北冥家族451072355
  • 幻夜之战

    幻夜之战

    一个生活在森林中的少年,拥有着强大的实力,无意被强者看中,最后成为了同伴。然而初入尘世的他,却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在那灭世的危机之下,同伴身负重伤无法逃离,而少年却因为机缘巧合,救下一名身世离奇少女,最后才险象环生。可他却因此身负重伤,成为了废人。看少年如何恢复实力,揭露阴谋,斩杀仇敌,挑战少女身后的强大势力,最后成为一代强者。
  • 误惹暴戾蛇王

    误惹暴戾蛇王

    穿成相府三小姐,本来潇洒地很啊!结果,被陌生男人吃了!!!居然还在她肚子里留下三个蛋!身为第一废物的她收拾不了孩子他爹,对付几个小坏蛋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为何这堕胎药一次两次就是没有疗效?她桀骜不羁的人生看来是要被毁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志蓝天

    情志蓝天

    本书较系统地阐述了李天院士的成长过程。李天院士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首席专家。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多年来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研究工作。他谦逊谨慎,执著求索。严谨求实,艰苦创新,为航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实现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他一心扑在新机设计、试验、计算和研制工作上。在飞机气动力基础研究、风洞试验、国际合作,以及在先进气动布局、隐身技术、主动控制特别是在飞机总体综合设计等国家重点课题预研上做出了天创性的突出贡献。
  • 许你一世江湖无忧

    许你一世江湖无忧

    关于一个呆萌少女遇上大神的故事。以游戏《九阴真经》为创作背景。轻松幽默,一对一宠文。
  • 家庭教育口传书

    家庭教育口传书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家长。家庭教育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素质,更是提高父母的素质。“幼稚”是毕竟阶段,也是他们的快乐。身为长辈的我们,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其实,当总统是成功,当小丑也是成功。对孩子的爱需要理性,需要节制。盲目地爱孩子的父母,是犯罪者,是侵略者。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攀比的玩物。儿童更接近于动物。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快乐的童年,那么他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学校的“批量培养”相比,家庭更应该是培养“个性”孩子的地方。我们常常以“望子成龙”的名义,剥夺了他们最低限度的快乐。家庭教育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也要把孩子当成大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 最佳亲王

    最佳亲王

    做个好老公不容易,做个女王的好老公更不容易。传奇的冒险者之王莫恩,因为包办婚姻娶了女王老婆。内有奸妄作祟,外有强敌窥侧,亲王莫恩道:“谁欺负女王我欺负谁。”
  • 本事经

    本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