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卫国中,有女名曰静,十五与氓为妻,二十为氓所遣。
静误以氓失信而迁怒,孰不知氓乃赴秦投军,不忍累及妻室,遂遣之。三岁,氓战败被俘,街心腰斩,静始知事之前后,以泪洗面,悔之不及。时为其伤,为诗云尔,——序桑之于深庭,鸿之自鸣。
鸡也不知静,独坐镜前吟。
昨夜闻战报,强秦人境来。
死士已无数,刀剑更无情。
静女观所报,中有一夫名。
夫名曰卫氓,早于战中擒。
女看夫名时,泪落似银珠。
观者不知故,啼嘘皆叹情。
瞒珊回府去,女伴问缘由。
女也难自抑,遂陈少年情。
我自贫家女,幼生淇水西。
氓家住淇东,隔河常相临。
总角少年宴,豆葱岁月盟。
誓也不相违,此情总不渝。
十五氓来谋,抱布假贸丝。
我实知此意,但求有良媒。
秋日黄昏后,车马来相迎。
移我纤纤步,迁贿与之去。
氓家贫如洗,桑叶总常青。
蚕丝如银缕,我织锦不迟。
氓以誓旦旦,此世恩爱心。
如有相背时,院桑皆死去。
“不妨经年后,氓也离复关。
淇水汤汤矣,跪垣不见君。”
静女泪如雨,女伴愤填膺。
“何乃太区区,氓也背誓信。”
多岁为夫妻,忽则暴如雷。
自言有他人,望我相成全。
我自不得信,怎奈其相劝。
言语夹枪棒,举动常中伤。
氓见余不愿,举斧斩院桑。
鸿飞于满天,雨落为人伤。
余见势已去,泣而离家去。
乘舟复还西,兄弟皆余。
我自无过错,何以受此辱。
取氓当年物,焚之而忘矣。
誓不再相见,恨之深人骨。
秋时有府吏,来报大人媒。
州县大人娶,自此进朱门。
静女对镜叹,女伴亦伤怀。
今日于市集,方见县中榜。
其间俘虏众,中有卫氓名。
余今才知氓,原乃秦国兵。
自幼随母住,暂留卫国淇。
经年秦卫战,氓不忘故园。
为免累妻室,自当遣归还。
我离氓家后,氓自去秦地。
出生而人死,为国捐身躯。
今日被卫擒,明日游街市。
城心断头台,腰斩于那时。
静女言及此,双目红如李。
梨花春带雨,女伴皆掩泣。
“余当明日去,与之相离别。
此情如磐石,千年无转移。”
鸡鸣声乍起,日上东山坡。
女也起梳妆,事事不放松。
头上戴金替,额上点花黄。
当窗修云鬓,对镜着绣装。
朱唇如樱桃,蛾眉如青黛。
只是双瞳子,泪闪如星光。
盈盈弃府去,朱门身后合。
乘车至城心,启帘观法场。
但见斩头台,当心一男儿。
白衣已浸血,斑斑似梅开。
满面方正气,一腔护国情。
扬首向天望,唯呼静女名。
静女弃车去,踉跄难言语。
四目相对望,一时皆无语。
静女取彤管,轻吹歌一曲。
氓也泪涟涟,天也雨凄凄。
彤管年已久,其炜不再留。
氓心永不变,终见故人愁。
我自离家去,回归秦国州。
参军又拜将,常在沙场留。
当年非得已,伤子玲珑心。
但愿子谅氓,并非有意驱。
我若为秦将,妻当受牵连。
尔自青葱岁,怎可因我摧?
每每于战场,战士唱军曲。
岂曰我无衣,与子共袍泽。
豪气干入云,意气趁风发。
修我戈矛戟,为我秦国起。
战场有白黄,生在山野里。
念子当年馈,尽日难忘矣。
造化不由人,怎难与君伴。
今可见子贵,心中亦欢喜。
我已将就木,愿子莫挂念。
青青如子补,悠悠似我心。
来生鹊桥会,与君共携手。
朝朝还暮暮,永世不分离。
围观人闻语,皆尽落涕来。
静女难硬咽,支吾不得言。
彤管幽幽曲,还似当年声。
劳劳听曲人,早已泪如雨。
日已西向倾,刽手抬刀刑。
纷纷六月雪,痴痴离者情。
血溅城中心,静女泪难尽。
缨缨俯尸泪,浸衣与血合。
次日鸡方鸣,渔人打鱼来。
但见淇水宽,中皆血流淌。
淇水鸣幽幽,恰如女之泣。
渔人打尸来,静女并卫氓。
淇水不断涌,春秋总遗梦。
青天不知意,流云早念情。
水中常闻泣,添有一对鱼。
双鱼合一体,渔人谓比目。
自此天地间,真情不断绝。
为诗叹年华,莫忘故人约。
后记因为我一直不相信氓的总角之宴会那样轻易地化为泡影,我将《诗经三首》演绎成了一个《孔雀东南飞》式的爱情故事。也许这代表一种信仰:关于爱情,但愿总是“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注:《诗经·氓》
《诗经·静女》
《诗经·无衣》
参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