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8200000005

第5章 醋事的夸张

酒醋同源,有诗酒文章就有醋故事。五味中最能彰显山西特色的莫过于醋。醋是一种酸性刺激性调味品,其形成和得名在民间有多种传说。普遍的传说是,夏代的“杜康造酒儿造醋”,杜康发明了酿酒技术,其子以酒糟而酿醋。山西民间传说是,古时酿的酒只是一般的米酒、黄酒,酒放过21天就变酸成醋了,于是,有了会意字“酒合廿一日”为“醋”。酒变酸了舍不得倒,还能凑合着当酒调在菜肴中食用,人们就把它叫成“凑合”,至今山西中南部仍把“醋”念作“凑”或“凑调合”。另外,“醋”通“措”、“错”。这些传说道出了民间地方风味形成的一些特点,即节俭度日,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执著于任何的可能性,甚至将错就错探讨规律以玉成创新。

事实上,醋的酿造和食用史源远流长,自古便是人们喜欢的一种调味品。远古人已知用火和调味品灭腥、去臊、除膻了,“仪狄始作酒,辨五味”,古人的“五味”是指酸、苦、辛、咸、甘。尧帝部落曾用一种被称作萱荚的瑞草作酢,东汉人应劭所著《风俗通义》载:“酢如萱荚……古太平萱荚生阶,其味酸,王者取以调味,后以醯醢代之。”古太平即为今山西的襄汾县。《尚书》中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殷商时代,在傅岩(今平陆县境内)从事过版筑的傅说就采用“加梅于菜羹”,以酸果调味。西周时,王宫设有专人管理醋,曰“醯人”。《周礼·天官》记载王室设醯人供宾客,一次用醯五十瓮。庄颁《物原类考》考证,“酱成于盐,同时已有醋,一名苦酒,周时称醯,汉时称醋”。《物原·食原》中第7、40条中记有“殷果作醋,周公作酱荠辣”。《礼记》称“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从这些记载来看,食醋的起源当在西周之前,帝王贵族不仅饮食时使用,还将之作祭礼之用。到了春秋,醯在民间成了日常生活用品,《论语·公冶长》有“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意思是,孔子讲:“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讨点醋,他没有,却到邻居那里转讨一点给人。”可见孔夫子时代的人们是多么爱惜醋,甚至以醋论到了人品。

在人们的生活中,醋不但是一种调味品,而且有一定的医用价值。战国初期名医扁鹊以为醋能消毒“理诸药”,北魏《齐民要术·作酢法》称“酢,今醋也”,总结了22种制酢法。南朝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提到“醋之为用,无所不入”。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界定酢“味酸,温涩,无毒,消痛肿,散水气,杀邪毒”,李时珍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醋有“下气除烦,治妇人心痛血气,并产后及伤损金疮出血昏运,杀一切鱼、肉、菜毒”的功能(《本草纲目》卷25)。不仅在中国,世界诸多国家和民族对醋的使用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罗马的民间医学中曾广泛用醋治疗创伤,欧美人甚至用醋泡面包。口味的感觉,科学的验证,注定使醋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吴中才子”唐伯虎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除夕口占》),以醋入诗而不失雅,殊为可贵。

由此可见,醋非晋人独识独好,更非晋人所独享,然而晋醋何以誉满中华?答案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晋人爱醋的习惯历史悠久,与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多数人以杂粮为主的生活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要适应一方水土,醋使山西这方黄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老百姓称山西“水硬”,即水土碱性强,需要用酸来中和,嗜醋是晋人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同时,在饮食结构方面,晋人以小杂粮为主,食用高粱面、莜面、荞面、豆面、糕面等,这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通过醋调和,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在醋与盐之间,人类首先选择盐。民谚有“能说会道离不了钱,五味调和离不了盐”、“茶饭赖,咸菜拽”,如同必备醋具一样,山西民间每个家庭的餐桌上常有一两样咸菜或酸菜,因为冬春两季当地没有新鲜蔬菜,全靠咸菜和酸菜佐餐。各种各样的咸菜和酸菜,几乎是山西百姓餐桌大半年的必备之物。由此也可看出,晋人嗜醋不免掺杂着无奈的酸楚。

第二,山西水土和农作物适宜醋的酿造生产。因地制宜、因材而用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山西百家争酸、全民酿醋的现象。食醋生产的原料多用高粱、大麦、豌豆、小米、玉米等杂粮,而山西正是小杂粮生产的基地,这也是山西酿醋业的大宗。但是在不发达的商品生产条件下,自给自足的酿醋作坊大量存在着,在山西广大农村中的许多人家都有一套制醋的器具和经验,故而庭院常备酿醋大缸。据历史记载,壶关县辛寨村酿醋始于北宋,后来这个村“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张洪光、郭起云主编,《物产与特产》87页,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晋人或以腌酸菜汤代醋食用,或以柿子酿醋,或以米、枣、沙棘等酿醋,身边有什么能酿出酸味的作物就酿什么样的醋,完全属于小区域或个性的醋,并且钟爱到它醋不可替代的程度。许慎《说文解字》称“醯,酸也”,段玉裁注“凡味酸者,皆谓之酢”,醯、酢都是酸,而酸即为醋,竟有如此认识。因此,山西百姓家酿小醋虽别有味道,但也合古风。

第三,技术先进、水准一流的山西酿醋业,创造出了华夏名牌产品,并且创造出规范的酿醋工艺流程和食品标准,引领着酿醋业的发展方向。深厚的酿醋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必然生长出如“参天大树”般的醋产品。清顺治年间(1644—1661),介休人王来福把成熟醋醅密封贮存改为熏醅陈酿,经熏醅而制成的醋色香味俱佳。在陈酿方法上由密封陈酿改为“日晒夜露”和“冬季从醋缸中捞冰”,亦称“夏伏晒、冬捞冰”,提高了醋的浓度,使醋夏日不变腐、冬天不结冰。从此,山西酿醋工艺进入了新阶段。从醋的牌号分,有老陈醋、陈醋、白醋、保健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醋等;从生产工艺分,有二熏醋、黄醋、回流醋、封缸醋、淋醋等;从原料上分,有高粱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红薯醋等;从用曲类别上分,有大曲醋、快曲醋、自然发酵醋等。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名醋,其中“老陈醋”受到普遍欢迎。老陈醋是山西醋业的最大品牌,它以高粱为主要生产原料,所酿成品色泽清纯黑亮,散发馥郁酸香,食之绵酸甘甜,久放不变色沉淀、不腐烂变味,实为调味佐餐佳品。

第四,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和家庭分工,使醋的品质和境界超出食品调味品概念,创造出味外之旨的饮食崇拜文化。山西民间盛行“酸儿辣女”之说,以为孕妇口嗜酸者生男婴、口嗜辣者生女婴。此说实属笼统模糊,孰因孰果不清,于是,皆以嗜酸要生男婴为贵。真可谓“孕妇也知酸滋味,为生小子强爱醋”。结果未必如愿,倒让不少“十月怀胎”的孕妇一朝养成嗜“醋”族。每个人的基本口味、嗜好,都是父母培养的结果,即使缺少“醋”族先天的胎养、胎教,也难免后天的培养,而且“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使妇女主厨造成一个家庭的老幼皆能食醋也不为怪。家家如此,代代相袭,晋人食醋便蔚成风气了。

当酿醋、食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人们就容易以此譬类喻事了,中国的醋故事开始多起来了。“吃醋”的典故始自唐人笔记张鷟的《朝野佥载》:唐太宗李世民欲赐宰相房玄龄几名美女,房不敢受纳。李世民猜测房是惧内,于是,他让人准备了一壶“毒酒”,召房夫人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房夫人面无惧色,选择“宁妒而死”,当场将“毒酒”一饮而尽。但那壶“毒酒”不过是李世民想试探房夫人意志的一壶醋。房夫人舍命“吃醋”的悍烈行为向皇帝、丈夫和世人宣示了一个妻子的尊严不容侵犯。这是把“吃醋”喻为人们的嫉妒、泼悍行为。有醋必有酸,古语“措大”亦称“醋大”,常以此喻贫困寒酸的读书人。《朝野佥载》还记载:“江陵号衣冠薮泽,人言琵琶多于饭甄,措大多于鲫鱼。”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记载:“世谓秀才为措大,元人以秀才为细酸。”宋元时常以“酸”指寒窗苦读的秀才,元杂剧中专门设有角色“末扮细酸”。人们把寒怆失意的读书人称作“措大”、“细酸”,其中暗含讽刺之意。

这些故事,并没有提到山西的醋,也没有提到山西的人,可是,由醋而指酸,由酸而指土,由“吃醋”而指嫉妒,由嗜醋而指山西的颠之倒之的“公式”,还是无胫而行了。追本溯源,不外如下作法:

通意谐音作法。古代称醋为“酢、醯、苦酒”(李时珍《本草纲目》卷25),汉时有了“醋”的称呼。“醯”、“醋”二字开始通用时,正是“山西”这个域名指意转换期——西汉以前是指崤山或华山以西的秦地关中,东汉以后才逐渐指现在的河东山右之地(在《后汉书·邓禹传》中,邓禹斩河东太守,收河东地,刘秀赞他“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由于“醯”与“醋”通意、“醯”与“西”同音,由“陈醋”而转“老西”、“老醯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故事引申作法。由房玄龄夫人“吃醋”故事将妒悍行为链接到一个地域性指意明显的人物身上,这就是“河东狮吼”一词的出现。据洪迈《容斋随笔》卷3载: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居士,“好宾客,喜蓄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柳姓郡望在山西河东,苏轼以河东喻柳氏;佛家以师(狮)子吼喻威严,陈慥好谈佛,故苏轼借佛家语以戏之。《红楼梦》第79回,大同府人孙绍祖辱骂迎春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为了与“中山狼”对应,索性把与山西无涉的“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的恶妇人夏金桂称作是“河东狮”。“吃醋”、“河东狮吼”、“嫉妒泼悍”这些关键词把山西与醋联系得更紧了。何况史书中不乏对河东籍妒悍女子的记载,仅有唐一代就出现了并州祁人王皇后及其母河东柳氏、文水人武则天、蒲州人杨玉环等。

抑揄阎锡山作法。近代山西出了个阎锡山,“他在风云变幻的中国政坛上,经过长期的历练,既成为了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政治家,又变得工于心计,精于权衡,善于应变,诡谲狡诈,反复无常”(景占魁,《阎锡山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让现代中国人看到一个“谲而不正”的晋文公再世。从袁世凯到蒋介石,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从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到《剑桥中华民国史》,都对阎锡山作了正反不同的评价。阎锡山对于当时的中外各种势力、各阶层人士来说,都是一个打翻了五味瓶而无法说清滋味的人物。国民党抑揄他是“土皇帝”、“山西王”、“阎老西”;共产党要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口号是要把“盐钵子(阎锡山)、酱罐子(蒋介石),统统都打翻”。“阎锡山”这个不为各方看好的风云人物曾遭到举国上下的口诛笔伐、冷嘲热讽,谐音谜语来了,梨花格——盐醯山、倒卷帘——山西阎;绰号来了,“阎老西”、“盐老醯”、“山老西”;设联求偶对的作品来了,“阎锡山游锡山锡山无锡”。直到现在,人们还禁不住要来个黑色幽默,如写他的传记书名为《山西王阎锡山》,倒卷帘就成“山西阎王锡山”等(蒋顺兴、李良玉主编,《山西王阎锡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至于说老西爱醋“缴枪不交醋葫芦”故事,也是出自1930年的中原大战。据说,当时正是大热天,晋军被蒋军围困于山上,干旱无水,只能取出醋葫芦咂一口醋,这显然比望梅止渴更现实了。蒋军以为晋军怀揣“秘密武器”,打死俘虏后,才知那是醋葫芦(张成基等编著,《三晋食苑》142页,书海出版社,2000年)。依现在人们旅居饮食要注意服水土的常识来看,当年5月至10月的中原大战,晋军南下各地征战正经夏伏天,行裹中是否夹有醋葫芦,也未可知。

酒能燃情点火,醋能理气生津。如果说酒是五谷之精,具有提萃的排他性;醋则是水土之精,具有并包的广泛性。酒若是出化乡土、超然物外、四处游荡的神,醋则是不离本宗、安土重迁、厮守一域的人。醋与酒的酿制同源不同工,都是源自于水土、五谷、百果,但结果却不同。醋生于本土但比酒更亲于本土,是不离根的产品,同时,醋的食用价值比酒更实际、比药更灵验,也更具有生理适应性和传统相习的力量。以谷酿醋培家居饮食之味,若水土汇聚而取精华;以醋作砖叩异乡生活之门,似花木移植而带原土。不离乡土不嗜醋者大有人在,但出门在外,则非食本地醋不足以悦服异地水土;入晋的异乡人,不食晋醋不足以悦服晋地水土。醋为水土之精,发挥着适应一方水土生活的引子和酵头作用,这是为世人所验证了的一条生活准则。正如河东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所写,“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养人如养树,移徙必带故土而活。晋人揣醋而旅迁,取本乡水土之精点化他乡之食,有离土不离乡之妙,收行居所得宜之功,循序渐进、登堂入室而大快朵颐,实为养生真谛。由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对醋倒是可以“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了,但你已经无法割舍它了。

从酢到醯到苦酒,从缸到坛到葫芦,颠来倒去说的不过是个“醋”,尝来品去不过是个“酸”。这样能说清山西的“醋”?“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寿洙邻,《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鲁迅研究资料》第3辑,文物出版社),醋早就进入了三味书屋。1200多年前,唐河中府虞乡县(今山西永济)人司空图在与朋友的信中写道:江岭以南的人,知道醯该是酸的、鹾该是咸的,品味到此就以为行了,但我们华夏之人不这样认为。如果缺少的醇香仅仅是酸、是咸,那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品出其“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因为“美常在咸酸之外”(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司空图是在以醋来谈品诗。或许我们该套用他的《诗品》以论其家乡之醋:“味之难,而醋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诗,而后可以言醋也。”(原文:“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 中外五千年文化常识全书(世界卷)

    中外五千年文化常识全书(世界卷)

    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不是史料片段,而是透射人类思想的智慧之光。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覆盖面大,涉猎面广,内容包括哲学、宗教、神话、语言、文学、书籍、美术、音乐舞蹈、教育、体育、服饰、风俗礼仪、节日、历史、政治、军事、天文历法、地理、影视等诸多方面,既是一部知识大百科,又是一部生活休闲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这些故事传达了中国人心目中对一切美好的向往:追求万物平等、与大自然和睦相处、逍遥飘逸的神仙境界、长生不老……这些故事的流传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长久不衰,让中国人在平凡生活中活出更多的乐趣。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热门推荐
  • 都市夜鬼人

    都市夜鬼人

    白天城市的拥挤,人们忙忙碌碌,为了生存,夜晚灯红酒绿,叱咤酒桌,ktv等娱乐场所,可是谁又知道,在昼夜喧嚣的都市,总有一些人们看不到的故事。夜,悄然降临……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 罂粟花:血色飘零

    罂粟花:血色飘零

    前世,她被最亲密的爱人出卖,最后死亡,但是,她不怕死亡,怕的是心寒。一朝穿越,她未死成,换了身体,换了身份,也忘了他,唯一不忘的是他们。他们五人,永远是一体,他们之间,没有大哥,却有二哥,勋鹿,三哥,淩沐野,老四,风罂娆,老五,廖藜,小六,苏凡霁(ji,四声),还有一个新成员——紫魅宸。在这个大陆上,他们以音乐为秘密武器,但是,这里很少有人能把歌唱好,音乐是武器的传说也是少有人知他,紫魅宸,“是诛音”四王爷,对女主一见钟情,但是,她已受过伤,不想在拥有爱情。那么,他们的爱是萌芽,开花,结果:又或者是刚萌芽,就被扼杀?
  • 反派改良中

    反派改良中

    攻略反派,却面临着即将被反派攻略的危机!说好后期黑化的反派提前八十多章黑化的是什么鬼!一言不合,总被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失败者联盟1

    失败者联盟1

    你曾经经历过失败吗?你是否想过拥有一个能够帮助你的联盟?在K市,一个高科技时代的来临,一群与恶势力斗智斗勇的传奇。一个不败的传说,一个勇敢的少年,张羽,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一个新技术的试验品,一个学校的老大。走进失败者联盟,走进我的作品,这个夏天,陪你一起疯。
  • 我的男人们:宠物养成手札

    我的男人们:宠物养成手札

    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金丝眼镜男,一个闻所未闻的奇葩联盟,从此之后安稳的生活跟她挥泪说拜拜,开始了痛并快乐的美男养成生涯!缺根筋的路痴吸血鬼伯爵、整天蹲窗台瞌睡求爱抚的猫妖、水汪汪眼黏人的狗妖、时不时走复古风的矫情精灵、狂拽酷霸整天摆帝王范的魔王……姬小柒掩面泪狂奔,她不就是想打份兼职吗?这咋一个个都不是正常人啊!不,压根就特么不是人啊!呃,要不要来一场欢脱的女王调教故事呢?【其实是一对一,宠文,深宠。】
  • 原来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原来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在人类世界里,一位名洛晓萱的,看似平平常常的,其实背负着重大使命的人,降临在这个世界里。晓萱怎么想都不会想明白自己会是暗黑继承者。誓死要灭掉墨紫铭,但是最终她下不了手,为什么?她反复默念着,自己的姐姐被墨紫铭杀害,自己却......为了让晓萱找回真正的自己,她的死党安忆雪做出了最大的决定......
  • 女生爱臭美

    女生爱臭美

    如果你天生丽质,那是你的幸运。如果你生而不美,同样也是蝣的幸运。因为,上帝认为你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同一样东西或者同一件事情,这个人看是美的,那个人看则不美;小时候看是美的,长大了看就不美。父母牢牢记得孩子的前程,却单单忘记了他(她)还是一个孩子!属于孩子的应该是欢乐与自由,而不是沉重的荣誉!时装表演注重的是服装的展示,而风采展示需要展示的不单是服装,更多的是展示当代少年的精神风貌。我们喜欢拍艺术照,是想把最美的地方展示出来。每个人在展示美的时候,也让别人获得了美的享受。容貌通过一次手术,就可以变得美若天仙。但心灵却需要长时间的陶冶,才能变得完美无瑕。
  • 星戒之辉

    星戒之辉

    欲望会让我们迷失方向,但它或许是我们前进步伐的力量之源。只要不被他吞噬,它或许会带我们冲出人生的迷茫。。。。。。。。
  • 斗死神

    斗死神

    一个平凡少年受尽世间冷暖,他立誓欲与天争仙。
  • 王国战争

    王国战争

    互相仇恨的两国,能否在一段感情的侵蚀下,建立起心灵的链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