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3600000002

第2章 雁斋有书(1)

1、雁斋有书初长成

“虚明两竹窗,济梦一书房”(真山民《闲居》)。读书人,哪一个没有自己的梦中书斋和书斋之梦?

在各地书友中,上海朱亚夫先生一直锺情着“华夏书斋文化”的史料研究和资料征集工作,先后编着了《名人书斋》(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八月)、《中华名人书斋大观》(与杜产明合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九月)和《名家书斋号趣谈》(江西美术出版社,二〇〇五年七月)等一系列图书问世;而石家庄周金冠先生也曾寄赠《近现代书斋室名趣录》(河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五月),天津刘尚恒学长积累有年,拟有《文人心灵独白——室名和闲章》一书的撰着。

多年来,我已经不再跟着起哄说什么构建“书香社会”一类的口号,只说养育“读书种子”和培育“读书人口”了。其实,此两细事尽管具体而微,可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道远而不见其功,几乎也是可以预计的。本人只不过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做一天书生就道几声“读书好”而已。那撞钟的和尚,又有几个真的就成了佛的?

那么,书房对于主人,对于主人的家庭,其意义何在呢?朱亚夫先生在其紫来斋中有一段话总结得相当好:

书斋,对于文人学子而言,是读书思考的清净地,是着书立说的孕育处。斋号,是斋主为自己的书斋所起的名字……如果说,书斋是文明的摇篮,家庭的绿洲,那么,斋号就是文明的象征、绿洲的代表。它蕴含着时代的特征,散发着文化的气息。我国的书斋文化绵延千年,历代名家的斋号,更是这一艺术长廊中的精致小品,呈现出班驳陆离的缤纷色彩。我们从名家斋号中,可以领略斋主的品格志向和情趣爱好,品鉴浓郁的书香风味,学习其潜心研读、励志耕耘的精神,从而感受中华文明特有的书斋文化的神韵。

不禁就此想起自己曾有的“书斋”心事来了。我的书房名为“雁斋”,无非是取自己的名字而为之,无甚深意,更没有多少“文化的气息”可以散发,这本不足奇。奇的是我的“雁斋”得名早而成形迟,多少蕴含着一些“时代的特征”,却还有些话来说说。

因为眼看着“书斋文化”就要断了“根”,要被全球的“机房文化”联了网化没啦。

话说二十多年前,我还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一个求学之生的时候,不少人都这样对我说过:“你这辈子看书可就不用愁了——全国的图书馆等于都是你的书房,到哪个图书馆都能找到你们的系友、同窗!”初不料,我自己后来也会以“万卷户”而跻身于当代藏书家之列,让这“雁斋”在江湖上有了一点小名气,以至于朱亚夫先生为编《名家书斋号趣谈》也来征稿于我。可惜我自觉尚未成“名”,因此哪有这个胆量应承作文?

其实,在大学三年级之初,我就有了第一枚印章“雁斋藏书”。坐在学习公共图书馆学的课堂里,却私下里想要拥有一枚个人的藏书章,这想法似乎有点逆着浩浩荡荡的潮流而动,人莫名其“妙”。

其实这正是我在专业里读了闲书以后的一点心得。其“妙”处在于,一个人没有爱好图书的“品性”,就难以管好公共文献资源的那番“情意”。这意思,起初大概也符合“一屋不扫……”之类的“原理”吧。不过就此实践并实行二十余年,却已到了如今只扫一屋的“文化保守”状态,竟至图书馆公门罕见余迹。抱残守缺如此,又有了相当于肉食者之“鄙”,不可救药了。

但也曾推己及人,当四年前我在南京大学指导起研究生来以后,总是设法请人为门内弟子镌上一方图章,我期待徒儿们从这赋予了人文印记的石头里,多少能够感觉到一点“爱书”的气息,尽管它似乎已经逸出了“专业”的边界。

我的专业心得,自然是因为当日求学时,读了唐弢先生书话的缘故。唐先生在《藏书印》一文中说过:

收藏书籍,加钤印记,通常多用私章,讲究一点的就另镌专印,比如“某某藏书”、“某某珍藏”之类。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其于爱好书籍的人,看来还有一点别的意义:有时买了一本心爱的书,晴窗展读,觉得纸白如玉,墨润如脂,不由你不摸出印章,在第一面右下角钤上一方朱红的印记,替这本书增些色泽,也替自己的心头添些喜悦。倘能写几句题记,那就更有意思。我们有时买进一部旧书,看到书里有读后感,有印记,而且出于名家旧藏,往往会认为是意外的收获。

唐先生还说:“藏书印发展下来,渐衍渐繁。有人为怕子孙不能谨守先泽,便把箴规的意思镌入印章”,这就是藏书闲章中的“边锋”和“斜谷”了。虽是“斜谷”“边锋”,却也在华夏书文化中颇有一观。至少唐先生在《藏书印》一文中讲述的就是这个话题,真所谓“虽小道亦有大观焉”。

我雁斋的藏书,虽然也时常出借给学生们翻阅传观,却只在书出户庭之前,临时加盖一个图章。

举凡用娄江马士达先生所治“雁斋藏书”印的,大抵都是我书房中一二十年以上的“老友”,如《晦庵书话》们;凡用琴岛王国策先生所镌“雁斋主人藏书”印的,已是新订交的“后起之秀”,如《名人书斋》之类。

此外还有两枚爱石可见世面的,一是海宁陈伯良老先生于甲申秋赐赠之肖像图章,头像四方各布“雁斋藏书”四字,字为阴文,像则已预为主人图下发福之形,别具神采;二是福州夜趣斋主人林公武先生所赐赠之“秋禾所收旧本”,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福州陈兆育先生刊石者。两章前为青田,钮上一叶芭蕉之下,有秋禽漫步,神态安谧;后为寿山,田田荷叶之上,有两蛙唱和,意境生动——结果因为是名家仙石,反倒不得轻用,迷失了赠石人的本意。

时而偷懒,只是就便用上阳文“徐雁”之名章,以示所有。这“徐雁”两字,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未谋面的海上亡友林申清兄赴日本前所镌,私心颇为喜爱,赠人拙着时类多钤用之。林兄是研究中日藏书印的专家,着有《明清藏书家印鉴》和《中国藏书家印鉴》诸书,其学风沉郁,众口皆碑。无奈天不假其寿,以尽所学。惜哉!

在我的闲章中,比较亲近些的书友们也都知道,我是喜欢使“书名”入印或者用“书名”意蕴入印的独一个。这该是闲章中又一路“边锋”和“斜谷”了吧?请篆刻家镌成后拓印用于书装设计,或在出书后直接手钤于书扉。丛书中记得《华夏书香丛书》用的“不信书香唤不回”,《六朝松随笔文库》用的“秋窗同听”,《书林清话文库》用的“书林清话”印,以及将要交付出版的单行本《书评的学理》将用的“五十个书评家”印,皆此类也,无非烘云托月,相得益彰。至于《苍茫书城》、《中国旧书业百年》所用书名印,则开宗明义,一目了然。

雁斋有书初长成。我是在学生时代先有了“雁斋藏书”的印章,然后才有了真正的“雁斋”来“藏书”的,直到逾了万册,人以藏纸本书为“痴”的“新世纪”,这个被信息“化”了的时代。回首来路,有时不免发笑——

我该是当日无意中被“着”了“道儿”的那一位。竟从古代藏书家史实的爱好者,到自己入了所谓“当代藏书家”的伙。二十余年的工夫,“赢得书楼薄幸名”!我这个一九六三年出世的兔子,小步快跑,竟赶上了藏书家的队尾。

不过也就只得想开了,人生道上无奈多,转而一想,自己也总算有了众人摸彩我得头奖的这一回体验罢!其实,是该在清夜窃喜的,既然生当此世,还能出门挣些儿钱在家得些儿闲晚上使些儿电,无论是在职业上还是志业上,都是读些儿字写些儿文藏些儿册典。

(二〇〇六年五月九日)

2、我的笔名故事

推想笔名的源起,总是与他的文章发表史有点什么紧要的关系,总不会自己写着玩儿的文字,也署上一个笔名来现世罢?

换言之,也就是说,当想到自己的文章将要公诸于世,一旦百口哓哓,百辩莫明,于是或因胆怯,或因情怯,或为省口舌,或为躲是非,便以一个莫须有的笔名来掩人耳目,作为逃遁于人海的一策——实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之中的良招而已。

其实,一旦注玄尚白,化思想为笔墨,则白纸黑字,终是铁证如山,再多、再玄虚、再神龙般的笔名,还是难逃大小“文字狱”之罗网的。在共和国文坛上,早先以写杂文着名的有陈笑雨先生(一九一六-一九六六年,江苏靖江人),他曾以“司马龙”笔名,与张铁夫和郭小川之“丁云”笔名合成“马铁丁”,在五十年代初以金戈铁马般的“思想杂谈”蜚声江南江北,一身盔甲,满纸正气,却禁不住来自最高层的千钧一棒。当一九六六年八月“文革”初起时,即心与身俱归寂灭。从此国中舆论一律,玉宇澄清而山河红遍,百姓也即坠入水深火热之中矣。至于“十年浩劫”对于民族精神的戕害,施予国民品质的劣化,还有至今买不完的“单”。

还记得俞平伯晚年到香港“讲《红》”后,给港人带来的心灵震撼。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的香港《文汇报》,就曾发表黄信今先生的文章说:“知识分子的浩劫,是中国革命的最大的悲剧,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多,能在学术上有成就的知识分子、高级知识分子更少。而他们——绝大多数是爱国的知识分子,解放后几乎都汇集在新中国的旗帜下,不料却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折磨。不少人过早地丧失了生命,不少人耽误了十年、二十年的研究工作。”

无论是文人陈笑雨式的“生命丧失”,还是学者俞平伯式的“研究耽误”(其实对于一个文人学者来说,“耽误”也就是“丧失”,学术生命的“丧失”),作为现代“文字狱”的牺牲,想想都是恐怖的。因此,心有余悸的父辈无有不力戒子弟爱好文墨的,学好“数、理、化”,莫碰“文、史、哲”,成为明哲保身的一种人生方略,更不必说允许自家子弟使那笔名来满世界地舞弄了。

不过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应运而生的什么“梁效”(寓意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校”写作组)、“罗思鼎”(谐“螺丝钉”之音,寓意做无产阶级专政机器的“螺丝钉”)、“石一歌”(谐“十一个〈革命写作班子成员〉”)之类,或以笔名宣誓效忠,或以笔名形态意识,种种以“实用主义”为特征的时政怪胎,则又自当别论矣。

虽然“自当别论”,读者却不可不知。否则,有一些内容尽管字黑纸白,你却未必能够读得懂了。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健先生在《抄袭:精神的疲软与麻木》一文说,“文革”后期在农村搞“运动”时,他曾被派写一篇批判“四条汉子”的稿子,当时的潜规则是:“小报(指地方报纸)抄大报(指中央级报纸),大报抄梁效。”他解释说,所谓“梁效”便是“两校”之谐音,因为“那时清华、北大的大批判组正是‘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见《跬步斋读思续录》,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六年三月)。

偏巧于无意中读到二〇〇四年六月,当时“梁效”成员之一的陈熙中先生在接受郑实采访时说的这一段话:

当时“梁效”在北招,就是北大朗润园后面的一个招待所(位于北大校园内未名后湖东北岸——引者注),后来批判“梁效”时搞的很神秘……当时“梁效”的直接领导人迟群、谢静宜为什么搞得如此神秘,外面的人不能进来,里面写什么文章题目,也不能对外说。我想,因为当时除了“梁效”以外,北京还有好几个写作组,一个是文化部的,笔名叫“初澜”;有中央党校的,叫“唐效文”;有市委的,叫“洪广思”。上海比较重要的(与“梁效”差不多),笔名叫“罗思鼎”、“石一歌”的。

陈先生还说,各个写作组之间其实互相没有来往,“梁效”与“四人帮”分子之一姚文元没什么直接关系,与上海的“罗思鼎”、“石一歌”也没有什么联系,但与当时中央党校的“唐效文”还有来往。他认为,在当时存在的这种“大批判”组织的负责人之间,用现在的话说可能有一种“竞争”关系,“只不过是邀功请赏之类,没什么大的秘密在里边”。

在上海,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八日,黄裳先生为《珠还记幸》(三联书店,一九八五年五月)所写“后记”中语:

干了几十年的记者,试过了与报纸有关的许多行当,包括装运新闻卷筒纸这样的工作在内,那是早已不能再干记者以后的事情了。这是很强的体力劳动,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可我还是干得津津有味。现在想想几乎是不可理解的。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起早摸黑,流血流汗运来了许多卷筒纸,到头来还不是印了罗思鼎和石一歌们的大作。

在北京,二〇〇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北京大学中文系严绍璗教授在对记者陈洁的采访中也曾回忆道: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水浒》是“投降主义”,《北京晚报》不敢发。到了“文革”期间,一九七五年八月十六日,我在郊区劳动,涂炭被叫回到北大。我很紧张,结果说我理论水平很高,要调我入“梁效”。那篇文章以“闻军”为笔名在《红旗》上发表了。在当时,进“梁效”是一种光荣,也给知识分子以希望。可我本质上是个“自由知识分子”,而“梁效”是封闭的,出门很严格,要登记,还规定时间,搞得像特务组织,很讨厌。我找机会就离开了,前后只待了三个半月。

可见“今典”之不可不知。

然而,“杜人之口,难于防川”,族群的新生一代成长起来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嘴里想要说话,心里也有话可说。

话说当我蠢蠢欲作其文的时候,恰当“文化大革命”已终结数年,以前语文课上从未听说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词汇正大行其市。其时文网似乎日见其弛,资深作家复出文坛,容光重焕,文学新秀一篇成名,顾盼自雄……于其时也,文坛炙手可热,文学爱好者如过江之鲫,舞文弄墨蔚为一时之尚,好了伤疤的固然忘记了“痛”,被长虫咬过的也不再惧怕“井绳”,至于在“后文革”时代接受过一九七二年春夏以来“教育回潮”的吾辈,更高喊着“人生能有几回搏”,贾着“舍我其谁”的匹夫之勇,怀笔挟策地朝那“龙门”里争相纵跳。

记得是在一九八〇年的夏天,高中学业已经结束,高考成绩尚未发榜,正是人生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无所聊赖之时。忽一日大雨,浇得人人难迈出门槛一步。我被困于当时借居的太仓县政府大院的一间宿舍内,只好朝着门外窗外如瀑布般的雨帘发愁。

愁绪纷纷之中,却见西窗外一排如伞似盖的水杉树傲岸挺立,全不为狂风暴雨所动,不禁顿生敬意,浮想联翩。于是提笔模仿着语文课本上茅盾所写《白杨礼赞》而作《水杉赋》一篇。待改定抄正,已是雨过天晴,于是踌躇着署上“余鸿”二字,稿投邮箱。所谓“余鸿”,意即“我,(徐)雁”也,本意是满心欢喜地期待发表以后作为记认,以便在熟人前有所夸口的。不料投稿如泥牛之入海,黄鹤之凌空,从此全无消息。印象中,在这笔名下从未获得过发表一文半篇的好运气。

当大二年级开始,我得以在《书林》、《集萃》、《群众文化》、《大学生》等杂志上,发表有关联语、图书馆藏书保护和书话方面的随笔文章时,用的却都是本名。而有关稿费“救急不救穷”的怪话,以及“卖文以藏书”的初始信念,都是在那个时候听进耳朵里来的。初不料在积累一二十年之后,竟也有了三四百万字的发表出版记录。看来劳作砚田,同样离不开“春耕夏耘,秋收冬获”的原则,“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啊。

个人勤勉之外,更要铭感的是时代之助。正是社会环境的风调雨顺,让我们这些资质比前辈不知差了多少层级的六〇年代人,差不多成为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国人中最享安乐祥和的一代。何以奉盛世,人情书一卷!该是我们多数同龄学者共同的一个想法吧?

同类推荐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我们争执对错,计算平衡,纠结胜负……却常常忘记了,彼此爱着,才是最重要的事。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

    艾丽丝·门罗:其人·其作·其思

    本书是国内研究艾丽丝·门罗的第一部专著。从门罗的少女时期写起,一直写到她折桂诺贝尔文学奖,对她的成长及创作经历进行了精心梳理,并选取门罗的代表作《男孩与女孩》《乞女》《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好女人的爱》《脸》等5篇小说进行深度赏析,以帮助读者贴近与读懂这位细腻独特的“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 圜中秋韵

    圜中秋韵

    这些诗作,穿越时空,畅游高山大川,七彩般之意境,悲欢离合之缠绵,爱恨情仇之纠结,一起涌向字里行间,无论是对“友谊”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对“人生”的顿悟,对“历史”的思考,对“怆然”的探究,还是对“五蕴皆空”的低吟,巧妙地引典入诗,借力发力,用语清新,不落俗套,语言精练,字少意丰,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宛如一幅幅如诗如歌的自然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情不自禁地击案而虎啸龙吟!
  • 立

    著名作家池莉历时5年最新长篇叙事散文,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一部饱含母女深情的大爱之作,继《目送》后,又一部跨两代人共读的成长之书。池莉的笔端细腻又犀利,激情又理性,真实客观又富于意蕴,从小生命的孕育开始,到与孩子共度所有岁月,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池莉不仅以母亲写女儿,还写女儿怎样成就母亲。她们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即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也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通过池莉的娓娓讲述,我们看到:爱本身就是教育。人生根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热门推荐
  • 复仇公主的恋爱路途

    复仇公主的恋爱路途

    她冷酷,她温柔,她可爱,十年前她们本应该是千金小姐,就因为突如其来的事故发生了改变,她们在复仇的路上相识,遇到了世界首富,她们在学院里遇到了惊心动魄的爱情。
  • 血祭女师误入人世

    血祭女师误入人世

    传说我们的世界不止有人类,在我们生活的人间还存在着其他平行存在的异界,可能是地狱、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人们从未而知的魔界或者其他异界。然而原本属于异界的血祭女师误入了人世,而她来到人世的那一刻,她的所有记忆全部丢失,被自身的屏蔽封印完全屏蔽了所有关乎她自身的记忆和能力。然而,身为凡人的她在几年的风平浪静之后,生活突然有了诡异的变化。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离他而去。她极度伤心。她发誓要一探究竟。但是到最后她却发现,原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她。血祭之灾正在蔓延,面对朋友的死去,她该何去何从?这场血祭之战又会有怎样的发展?
  • 中老年人该怎么吃:饮食与健康知识问答

    中老年人该怎么吃:饮食与健康知识问答

    本书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饮食需求,从食品营养专家的视角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及相关知识,科学地回答了中老年人究竟应当怎样吃才能实现健康长寿的一系列问题。
  • 我的老婆苏妲己

    我的老婆苏妲己

    新书《超级整容帝国》已经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所有票票都给新书哦!整形,美容,减肥,隆胸,美白,祛痘,除疤,……想要变美女,找圣医想要变帅哥,找圣医想要变女人,找圣医想要变男人,找圣医圣医无所不能,圣医无所不精。一个略带猥琐的医科大学毕业生,一个来自未来的顶级整形师,建立自己的整容帝国。“整形去韩国?不,去华夏找圣医。变性去泰国?不,去华夏找圣医,圣医,专治各种不美”
  • 都市至尊魔皇

    都市至尊魔皇

    一次车祸,改变了吴风的生命轨迹,身体里强大的力量注定他不再是普通人,那些威胁到自己以及威胁到自己身边的人,都会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当自己成为巅峰,走进平行空间,遇见另一个自己,吴风才意识到原来这一切竟是个阴谋。是隐忍还是反抗?无风三尺浪!我叫吴风,我绝不屈服命运!
  • 软饭保镖

    软饭保镖

    他是个瘦如排骨的中学生,但很光荣地,成为了美女的贴身保镖,并很好地将软饭和保镖两大矛盾结合于一体。他警觉性高,能听到隔音房间里女主人的轻声细语;他反应灵敏,能数清飞车的车轮转动圈数,世界都在慢动作;他记忆力非凡,能帮女主人记住台上每一个麻将……他是个天才。当美女的保镖,让她们来看我的脸色吧!——许念。
  • 武战无双

    武战无双

    苏城练习了家族中最难练习的功法,一切武道实力落到谷底,但天降神秘水滴和火焰,进入灵魂,凡是水系火系武学,学起来如有神助。水火阵图,焚天冰海。天地之间神火神水,都为我所用,炼丹炼器,尽皆如意,水界火界,为我所开,取其神力,颠倒乾坤。从一个卑微之子,一步步走向万界武道巅峰,武战无双。
  • 格外情深,贺少的闲妻

    格外情深,贺少的闲妻

    一纸婚书,捆住两个毫无瓜葛的人。新婚之夜,他一把火烧了结婚证书,眉眼冷凝:“舒梓乔,贺太太这个位置,迟早让你如坐针毡!”她淡然而笑,他不愿娶,她就想嫁吗?***婚后生活,如履薄冰。他的刻意刁难,威逼利诱,只是为了离婚二字。她遭遇山体滑坡,他忙碌在美女的首映礼上;她险遭侮辱,他抱着心爱的女人步入房间……一切的一切,她本该漠然,只是贺一格,为何你我明明陌生如许,偏偏却早有瓜葛?***不知何时开始的以后,她爱上了他。他不知爱否,却屡屡如神祗般解救她于危难之中。她自知沉沦,无力自拔.“舒梓乔,你知道,你的人生有污点,跟一格无法匹配。更何况,他根本不爱你,你又何必死守着这样的婚姻让世人嘲笑呢?”终有一天,他心爱的女人傲然出现,无名指上的钻戒刺得耀眼。她微笑抬眼:“要我离婚吗?你让他亲自谈。”***
  • 老公,少动歪脑筋

    老公,少动歪脑筋

    她是他权宜之下娶回来的人,反正不会有婚礼,不会有宴客,更不会有人知道。他是她第一次相见就决定要嫁的人,所以,她殷勤,在意,付出。没想到换回的竟是他的暴戾,他的轻视,他的侮辱。即便这样,她也没想过怨恨他,可他不该勾引她的好友,让她失了清白,又没了尊严。心头,一缕恨意升起,她要报复这个对她无情无义的男人!
  • 我的抓鬼除妖录

    我的抓鬼除妖录

    讲述一个阴阳先生和他一群小伙伴在一起遇见的种种不可思议的事和各种危机,他们在一起会经历怎样离奇搞笑的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