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3500000002

第2章 学林往事(2)

姚华的书法更是了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刘海粟为《姚茫父书画集》所作的序言中,品评介绍姚华的书法艺术为:“作书如大匠造殿堂,以欧、颜为梁柱,门朝像赞为砖瓦,晋人行草为门窗帘幕,《石门颂》为匾额,高起高落,内敛郁郁之气,得金文倒薤法,笔先顿而后曳,方圆相济,笔情刀味如名流高座,意气慑人。”原美专学生刘寄踪在给姚华的孙女姚伊的一封信中,为姚华书法作品的不朽,提供了另一层面的识见:“记得每当姚师上课的那天,同学们老早就准备好纸张、笔砚,渴望能获得姚师一帧墨迹。有些同学在上课之前,就伫候在教室门口,争先迎接姚老师到来。姚师常有求必应,不惮其烦,在课时之内,手不停挥,给每个提出请求的同学,各写一贴,决不使人们失望;姚师书法有:行、草、楷、篆各体,隶书少见。他用笔有神,转折绵密,结构谨严,自成一家。不论纸张形式,纸质优劣,从不预作规划,总是高屋建瓴,胸有成竹。一面写,才一面将纸卷逐渐展开,都能一气呵成,布局适当。”清末民初,书法界受包世臣、康有为“学碑成楷”的影响极深,姚华虽“信而好古”,但却能以“述而不作”之法,求得自成一家而独立于书坛,真乃通人也!关于姚华的楷书,郑天挺教授称其为是“以隶运平原(颜真卿),方中有圆,体韵丕变,酷似北碑”;老友陈师曾则谓“兼冬心、完白之长”。邓见宽先生撰文更进一步指出:姚华“实际上是用其家乡前辈书家莫友芝以隶入楷的方法,而又自出新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姚华对唐碑的看法,也与康有为不同。他认为“中唐碑刻,笔迹宛然,北海(李邕)之流,且以书家而兼石师,刻笔之精,自得奥窔”。所以,他好用短颖健毫作书,下笔有如刀刻,古拙浑朴,意趣盎然。别人写篆书,历来是以李斯、李阳冰为最,姚华却参以金文及“汉三颂”书之,其作有如铸金契石,字体则疏密相成,庄重雍容。也难怪,六十多年过去了,国内外有识之士仍在四处收寻姚华的墨宝。据北京宝古斋黄玉兰、陈岩两位经理说,法国使馆一官员收买了姚华的大量字画,后来他调到日本任职,还专诚回到北京收集姚华的作品。

姚华作画亦是一奇。四十岁以前还无此雅好,但自从他“与周印昆、陈叔通登泰岱,游曲阜,访邓蔚、灵岩,泛西湖,扬帆海上,名山在胸”之后,恣意作画竟情不尽,笔不止。此时的姚华,用郑天挺教授的话说:“姚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三十年,向学之士莫不知有弗堂先生。晚年潜翳古寺,出其余绪以为书画,见者惊为瑰宝,而文名反为所掩。”姚华的画究竟有多好?请看刘海粟老人的一番自白:“读茫父书画,化身为梅林舞鹤,云海翔鹰,幅无大小,无不开阔,斯时斯地,吾土吾民之情,横溢画外,虽经百去劫,甲子重周,展卷犹湿,若甫竣稿。窃谓读书之暇,得一小轩,一椅而外,不容他物,壁上挂茫父佳作一帧,煮茗焚香,日坐二小时,相对忘机,于愿足矣!”大师可挂姚华的佳作鉴赏,一般的爱画者若能得姚华的一幅半缣,视为珍宝,亦是不易。

旧京画坛,先以姜颖生、林畏庐两人为巨擘。民国初,陶宝泉殊有画名。至民国五、六年之后,陈师曾以其笔力高古和为人温雅且有特行而凸起,与其最数往还的有姚华、王梦白、陈半丁、齐白石。至抗日战争前,凡谈及国画大家,必曰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陈师曾病殁金陵后,画坛主将是谁,因分歧较大,不宜考辨,但代表艺坛发言的却是姚华,恐无可非议。一九二八年,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创办《艺林旬刊》。在创刊号上,惟一的祝辞就是姚华的一首祝诗。诗云:“绘画由来清净土,近来恶道转嚣尘。一幢高树人须见,待救诸天七返身。”从这首诗中,也可看出陈师曾逝世后,画坛风云流散,画派争纷别斗,姚华甚为痛心的境况。此后,《艺林旬刊》及北大造形美术研究会创办的《造形美术》,这两个在当时极有影响的艺术杂志,就成为姚华经常发表艺术论着的阵地。正因为姚华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当时画坛无人企及的地位,所以友朋星聚,门生众多,也就不足为奇。仅举梅兰芳先生回忆文章一例:“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泰戈尔夜车赴太原。那天中午,我和梁启超、姚茫父等为泰翁饯行……泰戈尔问我:‘听说梅先生对绘画曾下过工夫。’我告诉他:‘那天出席的画家如齐白石、陈半丁、姚茫父都是我的老师。’我指着茫父先生说:‘我爱画人物、佛像,曾画过如来、文殊、观音、罗汉像,就得到姚先生的指导。’”最为难得的是,一九二六年,姚华猝患中风,以致半身不遂,只能以一只残臂作书绘画,直到逝世前,还躺在床上着述了最后一本文字学专着——《黔语》。

姚华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主要在刻铜品、唐画壁砖和西域古迹笺及颖拓上。据邓云乡介绍,鲁迅曾购得一破铜墨盒子,盒面所绘一正面鸟正是姚华手笔,那鸟两目圆睁,立于山茶花上,旁书一绝句。鲁迅戏呼这不寻常的两目可怖的鸟为怪鸟,并赞茫父一反历代画家画鸟只画侧面的传统,长期将这破铜墨盒子放置案头。鲁迅、郑振铎十分喜爱姚华的书画笺,现已为人所熟知。郑振铎称其“唐画壁砖笺、西域古迹笺,虽仅仿古不同创作,然亦开后来一大派”;鲁迅则称其笺纸“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时代”。

郭沫若在一九五七年见陈叔通以姚华颖拓泰山残刻二十九字见示后,即抒感叹:“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郭沫若还对陈叔通此举大加赞赏:“叔老特加珍护,匪惟念旧,别具慧眼,知音难得。呜呼!茫父不朽矣。”此后不久,郭老犹言未尽,又书一通:“叔通重茫父,用意良可射,毡拓贵其真,颖拓贵其假……”除郭沫若外,马叙伦、林志钧、邵裴子等老先生亦对姚华的颖拓作品,表示了不同学术观点的赞赏。

姚华生当晚清,虽科举进士,但国事乱象他是痛恨异常的,只因官小职低,图强抱负无从施展。留学东京,本想治经世学,归国后,还曾着《财政论》、《银行论》,以示启蒙,但腐败的清王朝何能以《财政论》、《银行论》相救!清王朝被推翻后,姚华是以万象更生的企盼,才进入民国参议院当议员的。虽为民国,但政坛你争我夺,为个人谋的陋习丝毫没有改变。姚华耻于这种奔官成风的明争暗斗,毅然弃官而去,就连新学的法律政治,也一并丢弃。不能为国家福祉效力,就退其次,赁居破寺中,办教育,重理旧业,书法绘画,作文论艺。宁出售才华,换取生活必需,也不取军阀当政的一分一厘,这岂是当时旧式文人能做、甘做的行止?姜德明、史树青、朱崇演曾以姚华在不同时期诗刺窃国大盗袁世凯,诗吊爱国学生刘和珍、杨德群,不畏株连,为与李大钊同时遇难的爱国学生方伯务题诗出版遗作的进步史实,撰文予以高度评述。萧乾、文洁若先生将姚华论定为是“一位有气节的现代中国文化名人”。对于姚华的一生,文洁若总结为:“字里行间显示出了一位耿直不阿的中国文化人的铮铮铁骨。茫老毕生从未屈于军阀。”

其实,姚华淡泊名利,决心在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努力追求新思想、新观念的志向,早在他写的《弗堂记》一文中就有显示:“弗堂陋室也。其成也苟,一切弗中制度,主人乐以为堂,因而堂之。”其中“一切弗中制度,主人乐以为堂”,就是心志。而在抵御西方文化的侵略,维护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延续上,姚华亦是杰出的代表人物。民初,针对国人言必希腊、罗马、英法的文化本位倒置现象,姚华和陈师曾联合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的大村西崖教授,多次研讨东方绘画理论,最终以三人分别撰写的《中国文人画复兴》、《中国文人画价值》和《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而结集,由中华书局出版。这个集子,在我国艺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通人,竟无人作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不朽何在?难道只有字画、颖拓、破墨盒子?

(《书屋》,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4、胡适在商务

在商务百年的历史中,胡适与商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七日至九月七日这段日子里,胡适对商务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能不提。

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专程从上海到北京力邀胡适到商务代主其事的高梦旦,再次到胡家劝谈此事。高梦旦当时之所以要请胡去办编辑部,用高的话说,大处是因“我们那边缺少一个眼睛,我们盼望你来做我们的眼睛”,小处是因时势所趋,高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其时,胡正戴着新文化运动的红帽子,虽觉着“得着一个商务印书馆,比得着什么学校更重要”,但比起他自己想做的事来,算来算去仍感不合算。因为去商务,完全是办为人的事,而胡自信是一个有贡献能力的人,怎肯舍己为人?鉴于此,胡曾几次婉辞了高的这一邀请。可高也是个有办法的人,眼见此事要泡汤,立即拿出一个折中方案:夏天请胡到商务看看,和商务的主要成员谈谈,算是商务的客人。胡答应了这一调停的办法。

高梦旦返回上海后,因北洋政府扣发教育经费,拖欠教职员薪水甚久,北京教育界展开了一场“索薪”运动。随着“六三”事件的爆发,马叙伦被打伤,北京各学校开始罢教罢课,胡忧心忡忡,除了看书和自叹无谓的一些社交活动外,似无事可做。这期间,胡给商务去信询问究竟要他做什么事。六月二十三日,高给胡回信说:“此间关于编译事全赖先生主持。一切情形,非笔墨所能尽,可俟到沪面详。惟有一节不能不预定,则移眷是也……”从高的这封信可以看出,商务邀胡主其编务之事的决心仍没退却。六月二十七日,胡给高去信,内容不详。但联系此事的全过程,人们还是可以猜出:一、胡仍不答应带家眷去;二、商定到商务看看的具体行期。这由胡于七月十一日送走杜威后,即在十五日乘车前去上海可证。

据胡适日记载(《胡适的日记》,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胡在到达上海的第二天,即七月十七日,就在商务主要职员为其举行的接风宴席上,扮演了“顾问”的角色。例如“中国历史”一书,他主张可悬赏五千元(或三年留学经费)征书。以一年或年半为限,当可得许多好稿子。七月十八日,胡正式到商务“视察”。大概胡怕商务逼他就任,又问高究竟想让他来做什么?高没直接回答,反问胡能住多久?胡答:“北大开学时我即须回去,此已无疑。至于半年以后的事,那是另一问题,大概我不能离开北大。”高听胡这一说,马上改变了口气,说他们昨天看胡的情形,已知道不能留胡。但希望胡能看看编译所的现状,替商务做一个改良计划书。胡表示同意。双方就此在这一问题上不再存心。从这以后的十天中,胡适天天到编译所审视顾问。就在到编译所的当天,胡专访了编辑所的熟人,先后见了傅纬平、李石岑、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潘介良、郑贞文,胡的这些熟人大多对商务甚感不满。尤其是郑振铎和郑贞文,前者和“几个新进来的人本想对于改良编辑所的事作一个意见书,后来因知道绝无改良之望,故不曾做”;后者则因知道胡要来,故已做好“一个改良此间组织的计划”。胡适当时的态度既可称得上进步不过,又可说实在对得起尾大不掉的商务资方的邀请。他对郑振铎说,计划书“你们尽管去做,做了交给我,我可以用作参考材料”;看了郑贞文的组织改良计划,胡同样认为甚好,并对郑贞文所说的,“组织是一事,人才又是一事;有好组织无好人,是无用的”,很表赞同,认为“也是实情”。

同类推荐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红楼梦研究杂记

    红楼梦研究杂记

    作者对《红楼梦》的研究有独一无二的见解,尤其是通过对《红楼梦》中的诗词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曹雪芹的内心世界,而且也揭示了这部名著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同时为我们解析了人物各自将要面临的各种命运。文中所持的观点,会让我们发现,原来高鹗所续写的《红楼梦》完全是违背了曹雪芹的意愿……
  • 活着就有眷恋

    活着就有眷恋

    《活着就有眷恋》是一本散文随笔集,辑录了作者十年来所写的散文、随笔、创作谈以及演讲集等,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审视、对生命的悲情感悟、行走的经历以及读写心得。文字清新、生动、隽永,充满浪漫的抒情性。一卷在手,如同与作者同行,听她娓娓道来一路的山川风光及内心的觉醒、感受,创作的艰辛与欢愉,以及,对文学、对小说的独特理解和痴迷的热爱。
  • 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中国古代文学二十讲

    本书共20讲,内容包括:《诗经》的传统研究与现代视角、《庄子》研究浅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关汉卿剧作人物论等。
  •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是青年诗人张雷的诗歌选本。书中附录了诗人汪国真、李小雨为他的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为此书出版写的贺词,贺词说“从张诗字里行间看,他胸怀祖国,腹含宇宙;纵涉古今,横跨内外;时而悲壮,时而缠绵……相当难得”。
热门推荐
  • 食人老宅

    食人老宅

    《诡异天地》主编周正夜里加班,在答复读者来信中,无意间发现一封难以破解的匿名信,由这封匿名信引发了许多诡异事件……在这封匿名信诡异地开了后,竟然从这封匿名信中传出一声嘶力竭地女人的尖叫声!接着就看到三张彩色照片:一张,一栋破败的老宅;一张,在这栋老宅内,满地洒满鲜血;一张,同样是这栋老宅内,出现一间幽暗的小密室,密室里,摆放着一副小矮木凳,凳子上是一颗血肉模糊的女人的头,披头散发,眼睛如同猎狗的眼睛,曾明哇亮。三张彩色照片下面,竟然还附有几个字,鲜红的字,血字:女人、老宅、永乐村!!!
  • 修真玄梦

    修真玄梦

    前言:这个故事是讲一个普通乡下的一个少年无意中进入修真界,又身怀无上道法和魔教天书,后来凝成元婴飞升灵界修成仙道的故事!太古神州,天下万物,相生相克,循环不惜,自盘古开天,女娃造人,自人类开启灵志,人类就有了权利,名利,自身力量的追求,人类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有了名利权利之后,就想自己能长久的活下去,所以就有了一些聪明人,研究长生之术,最后研究的结果让他们失望告终,虽然长生之谜没有破解,但是创造出诸多功法,这些功法有巨大的毁灭力量,而且还能延长寿元的功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有了门派之分,正邪只别,几百万年来争斗不休,正所谓长生渺茫,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一剑走江湖

    一剑走江湖

    就在大学毕业的前夕,陆彦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醒之后,一切都在悄悄的变化着。后来才知道,自己大学四年无话不说的好友,一个是妖,一个是血族。更加惊喜的是,就连自己的发小也是身俱异能!在人,妖,血族,异能者频频活动,在黑暗势力的穷追猛打之下,到底什么是正,什么又是邪?陆彦该如何思考,又该如何接招?最终又是否能断定正与邪的界限?惊奇的世界,冒险的人生,一夜之间,一切都开始变得暗波汹涌···
  • 末世之剑魔

    末世之剑魔

    有人说,神遗弃了这个世界,人类即将灭亡。有人说,神选择了这个世界,人类即将浴火重生。还有人说,神选择了无数世界,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又有人说,这里只不过是众神的玩具城,而他们,是众神的玩具。
  • 现代渡劫专家

    现代渡劫专家

    起点四组的签约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收藏。从5月9日至6月14日已经更新了20万字,都不知道刷票,都不知道新人榜,不取得了如此惨淡的推荐成绩都难,哎,啥都不说了,还希望大大们支持。“记者就不能农民么?记者就不能小白么?记者就不能财迷么?”仁丹本身是名记者,虽是首次写YY文,但是也会适当加入工作经历,在某些情节方面以飨对记者职业有些好奇的读者。“不重修、不转世,就要一点点傻傻地成长。主人公易天是名记者,由于一次采访任务,为了活命,杀了化蛇修成亘古无一的妖人丹,也引发了隔三差五降下来的妖人劫,通过各种手段和机敏的头脑,当然少不了的还有运气,修炼成了双胞胎元婴,更发现自己是某人的传人,于是挑战冥王、阎罗王、蜀山、昆仑甚至仙帝,终于发现世界原来是……本书书友群11387959,欢迎加入
  • tfboys之十年之约永远爱

    tfboys之十年之约永远爱

    当三位全能女孩遇上三小只会擦出啥样滴火花呢!(银家第一次写,不好勿喷)
  • 缘千古情

    缘千古情

    太子丰为抵抗洪荒,但又因为感情被贬到人间。然而魔君张钧等等危机
  • 然后没有然后

    然后没有然后

    那是一片没有人知道的柔软海洋,它平静美好,不会被现实里的坚硬与黑暗所覆盖。但当它从复苏的那一刻起,就让我再也分不清哪里才是真实。可是,如果时间让我选择忘记,为什么又忽然来提醒?我喜欢的顾瑾轩,只喜欢我的韩云初,嫉妒我却已经离开了的程汐,报复我却终成为了好朋友的许可,都在我的身边凝成了永远,如同琥珀。那是一段无法被封印的时光,也是无法用眼泪晕染的锦色年华。已经背负了这么多的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世界里肆意盛开各自的青春?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