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5700000026

第26章 天兰(2)

“七·七”事变以后,全国抗战形势急转直下。天兰同志决定离开北平,投奔延安这个他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1937年9月,他先到了西安,找到地下党员陈翰伯同志,讲了自己的打算。陈翰伯同志当时是西安《文化月报》社的总编辑。后来天兰同志于12月渡过黄河,来到山西省洪洞县境,找到八路军总司令部。当时他的同学余建亭和赵荣声都在丁玲同志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大家见了面。有一天,丁玲同志请他吃饭,晚上还游览了赵城的城墙。后来,天兰同志就到八路军总司令部当秘书和翻译组组长。他在这里工作了3个多月,帮助办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前线》。这是个政治理论刊物。1938年4月,天兰同志终于来到了延安城,在军委政治部工作。政治部主任是谭政同志。天兰同志在这里担任通讯股长,兼“火线通讯社”社长。

天兰同志的着名诗作《队长骑马去了》就是在这时写下的。说到这首长诗,他心里涌出无限感慨。原来,这首诗曾经给他带来过光荣与欢欣,也带来过委屈与痛苦。

1938年4月的一天,天兰同志参加听取汇报,在汇报中,有人讲了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抗战开始,山西的阎匪军顶不住日寇侵略军的进攻,一直向后溃退。有一个八路军干部叫王凤刚,是我们派在阎匪军里做工作的。他收拾溃军,拉起了一支抗日游击队,由他任支队长,作战非常勇敢,一时名气很大。土皇帝阎锡山得知后,就以召集开会为名,暗中捕杀了王凤刚同志。他那支200多人的抗日武装也被剿杀得剩下20多人。但这些队员聚而不散,一直怀念自己的队长。天兰同志被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就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概括,写出了富有激情的长诗《队长骑马去了》。最早,这首诗在周扬同志主编的《文艺战线》上发表,后来,又在茅盾同志在香港主办的《文艺阵地》上转载,一时广为流传。尤其在国民党统治的重庆,也产生了很大的革命影响。所以,很快便让国民党当局严令禁止出版了。

国民党剿杀革命文艺,这并不奇怪。想不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天兰同志却因为这首诗受到许多的连累,说他是“污蔑八路军”,说是“在胡风主办的杂志上发表过”,等等。天兰同志也承认,这首诗仍然有不少缺点,比如因为当时正在搞统一战线,未能在作品中点阎匪的名;再比如,诗的结尾也显得有点软弱,等等。但这是创作上的问题,硬要拉到政治方面去无限上纲,谁能吃得消呢?好在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终归是扼杀不了的,《队长骑马去了》这首诗,至今还鲜明地保留在读过它的人们的心上,便是明证。这也是天兰同志引以自慰的事。

“鲁艺”六年

天兰同志1938年7月调到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一直工作到1944年秋天,其间共是6年多的光阴。

当时,“鲁艺”的院长是吴玉章同志,周扬同志是副院长,宋侃夫是政治部主任。天兰同志在“鲁艺”教“世界短篇名着选读”,同时还兼任了其他许多职务:文学部党支部书记、编译科长、教职学员会主席、延安演出委员会主任等。

据天兰同志回忆,他在“鲁艺”工作这几年,是相当紧张而愉快的。除了教学任务外,还有其他许多工作,把时间表排得满满的,每天都要搞到夜里十一二点钟,然后再自学马列着作两小时,到下一二点钟才能就寝。

编译科共有7个人,除了科长外,有编辑2人,一名是陈元直同志,一名是梅行同志。译员4名,是纪坚伯、颜一烟(女)、温x x、郗x x。4个译员加上科长天兰同志,每人每天翻译两千字,共一万字,晚上由天兰同志校对。那是相当紧张的。

天兰同志担任“延安演出委员会”主任,每个月组织几次演出,主要靠“鲁迅实验剧团”来搞。当时剧团团长是田方,总导演是王斌,全团有三四十人。

天兰同志担任“鲁艺”学员会主席,则要作大量的群众工作,关心纪律问题、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等。

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之余,天兰同志自己还翻译了大量的东西。比如,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当时艾青同志主编的诗刊上发表,后来在东北光华出版社出版,新中国成立后曾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再版,最近,商务印书馆联系再版,已由天兰同志整理就绪。此时,他还翻译了《演出教程》、《和声学》、《百手图》等书,以及理论着作《马克思与库格曼通讯集》、列宁的《哲学十六条》等多种书。另外,还和曹葆华同志合译了《马恩列斯论文艺》一书,和何其芳同志合作编选了《解放区民歌选》。应该一提的还有,天兰同志曾翻译过一本十多万字的《列宁传》,交给了林伯渠同志(当时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

路社

天兰同志在“鲁艺”期间,还参与了一项值得怀念的很有意义的工作,这就是创办了文学社——“路社”。

“路社”的主任就是天兰同志,创办者还有何其芳、孔厥、公木同志等。“路社”办了一个大墙报,每期贴出来有两丈多长,为活跃延安的文化生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路社”最光荣的一页,是毛主席曾亲笔给它写过一封信。那是1938年的秋天,“路社”组织“延安诗歌座谈会”,请毛主席出席。毛主席因为工作忙,实在不能分身出来,于是就给天兰同志写了一封信,让转给“路社”,对自己不能参加会议表示歉意,同时,还给“路社”以亲切而严肃的教导。本来,天兰同志一直珍藏着这封信,可是在后来“审查”他的时候给弄丢了,实在令人惋惜。据天兰同志记忆所及,信的内容大约有以下三点:一、文艺不要脱离政治生活,要反映群众生活;二、当前要以抗日为主要内容,要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奋斗;三、要用群众的语言。全信大约有300多字。

到三五九旅去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极大地鼓舞和指引着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去深入工农兵、深入生活,改造世界观,把工作做得更好。1944年秋天,天兰同志偕同艾青、艾思奇、贺绿汀、李季4位同志,深入到三五九旅去作文艺调查,为时两个多月。天兰同志不断召开连队文艺座谈会,采访三五九旅的剧团,找战士们谈话,收集和积累了许多有用的材料,同时也受到了很大教育和锻炼。回来后,天兰同志写了一份长达一万四千多字的考察报告:《三五九旅文艺调查》,后来在艾思奇主办的《解放日报》文艺版上连载了一部分。

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天兰同志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广大八路军战士非常喜欢传统剧目,希望能给他们多演些“老戏”。所以,天兰同志就在自己的调查报告中,大胆地为战士们发出呼吁,提倡演一些历史剧目,活跃部队文化生活。然而,这种积极正确的建议却遭到了西北联防司令部(三五九旅归它管)政治部的反对,认为“不能发表”。后来,艾思奇同志亲自把稿子送到军委政治部审批。军委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陶铸同志看过稿子后,批道:“立即发表。”于是,这个调查报告才获得了与广大读者见面的机会。

青训班

1940年“鲁艺”宣传部决定,由天兰同志主办“部队文艺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为革命培养更多的文艺战士。这个训练班大约办了半年左右,开的课程有美术、戏剧等,参加人数有40多人,全是从各边区部队抽调来的一些年轻而有才华的文艺骨干,其中有不少人后来都成了我国文艺界的着名人物。天兰同志十分兴奋地告诉我,像咱们省的马烽、西戎、孙谦、胡正同志等,都曾是这个训练班的学员。

在东北

1945年8月,党抽调大批干部到东北去开展工作。天兰同志也参加了这支队伍。他们一路步行出关,11月初到达沈阳,陶铸同志让天兰同志搞文艺工作,于是他留下来编了第一期“东北文艺”。之后,调他从事工运工作,到煤矿上去,更好地熟悉了解我国的工人阶级。今天,他谈到当年和煤矿工人在一起生活的话题,还是津津乐道,十分兴奋,认为是自己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经历之一。

东北第一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是1949年召开的。天兰同志被选进了主席团。他在会刊上发表了题为《为反对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而斗争》等3篇文章。

1952年,天兰同志由东北调到中央高级党校工作,进入了理论工作战线。

结束语

整理完天兰同志的这些方方面面的经历片断,我不禁想起他在谈话中多次强调的几句话:“我的一生经历极为平凡,没有多大意思。我怀疑你整理它没有什么价值。你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关心国家大事上去。”对于他讲这些话的谦逊态度和良好用心,我是理解的。但我对因这次采访而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却毫不可惜。我深信“时势造英雄”的伟大真理,我热爱在血与火中贡献自己青春和生命的老一代革命者,我向往那令人激动不安的、充满奋斗和创造的、理想和事业高于一切的革命年代。这种精神的渴求,能从这次采访中哪怕得到一点满足,便是极有意义的事情。至于这篇访问记对其他同志能有什么价值,我就不敢妄断了。但愿它不是“无用之篇”吧!

同类推荐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谜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的文字游戏,也是中华民间语言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与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常识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热门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

    罗毓死的很憋屈,她的灵魂怨念深重无法渡过冥河,带着一身莫名获得的彪悍武力游走在各个平行世界,拼命攻略自己一个又一个失败的前世,她用事实证明‘因果到头终有报’。因为不善言语,所以以暴制暴。(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女神的男神:晗追凯隔层纱

    女神的男神:晗追凯隔层纱

    十年前“小凯,如果有来生,你想当什么?”“那你想当什么呢?”“我啊,我想当蒲公英!”小女孩笑的甜甜的看着对面比自己高出将近一个头的帅气男孩“为什么啊?”“因为,蒲公英可以自由自在地,只要有风,就可以随风到处飞舞,多自在啊!我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十年后“你不是说你喜欢自由自在吗?为什么现在又肯来束缚在这了呢?”“原来你都还记得啊!不过,我现在更希望做一颗大树,这样,只要根在哪里,大树就会一辈子都会在哪里!不用再和最爱的人分开,不用再承受分离的痛苦!”“呵,你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大树可以永远扎根在一个地方不离开,可并不代表周围之前一直陪伴着它的其他的不会离开!!”
  • 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

    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制造业将会由原来依靠成本优势大规模制造的模式转变成“专业化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的模式。在10年之内,会有50%~60%的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迈不过这个坎儿,惨遭淘汰。鉴于目前很多传统企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本书将用“互联网的加减法” 这个简单模型清晰地说明商业新时代的游戏规则和全新玩法,帮助传统企业化解“本领恐慌” 。
  • 流云如雪

    流云如雪

    烟火虽美,但也短暂,只要你珍惜;那边是永恒……
  • 此情可待澄追一

    此情可待澄追一

    金色的夕阳让整个校园笼上一层薄纱,淡淡的阴影打在并肩行走的少男少女身上。“唯一……”司澄转过身,深情地注视着那个略带一丝羞涩的少女。“嗯……”凌唯一抬头,目光刚一对上就移开了。“我……”司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一个充满磁性的男声打断。裴远突然出现让两人都觉得有些意外。“凌唯一是我的娃娃亲老婆!”什么?!你这是明摆着要抢人啊!喂喂喂,你到底要干嘛!
  • 落神的舞会

    落神的舞会

    2332年由于一款游戏的发布,致使地球上80%的12—35岁之间的人类消失了,准确的说,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困在‘游戏’里,但是这却不仅仅是一场游戏,在这‘游戏世界’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阴谋,而进入‘游戏世界’里的玩家又该何去何从,奇幻精彩的异世界生活在此登场。
  • 最美的奇遇

    最美的奇遇

    为了自己的好友还有家人,她成了他的人,只是她不爱他,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前男友跟另一个女人很好的时候,她觉得心真的很痛很痛,她只是想找个真心爱自己的人,怎么会那么难……
  • 梦粱录

    梦粱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神冕下

    诸神冕下

    愿化作剑上铭文永存,也不愿被遗忘的活着。从神眷大陆杀向万古星空,踩着诸神的尸体,踏上至高的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