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海拔2416米,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据说,这是因为丽江的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修筑髙大的城墙,那么其结果就会形成木字加框而成“困”字。这种观点,我认为实在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文字游戏的解释,无论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角度来分析,都是站不住脚的。
站在玉龙桥上,丽江古城就在眼前,桥下便是流向古城的清澈见底的玉泉河水,水源来自离古城一公里外的黑龙潭。在玉龙桥旁,有水车等物,尤其是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5月视察丽江古城时的题词:“世界文化遗产一丽江古城”,十分醒目,旅游的人大多以此为背景照相留念。
丽江古城的路是用当地的天然五花石铺成的,由于年代的久远,经几百年的人踏马踩车碾,现在的铺路石虽然光滑,但已是路面不平,到处是坑坑窝窝。踏在丽江古城的街头,在我的脚下呈现出一幅幅五彩的、永不褪色的天然图画,那色彩,白的似脂,黄的像玉,红的如玛瑙,绿的赛翡翠。走在这样的路面上,我似乎看到了千百年来一批批来自昆明和西藏的运送茶盐、药材、皮草和丝绸的各民族商队,仿佛听到了悠悠的铃铛和马蹄声。丽江古城街头的五彩石路面,承载着各民族频繁交往的脚步,记录着各民族和睦交融的历史,映衬着各民族灿烂文明的辉煌。
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玉泉河在玉龙桥下自北向南一分为三,依位置和流向分别为东河、中河和西河,穿过整个古城。河水流进城区后,又分成若干条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主街傍河,小巷临渠。这里的人们爱水护水,淸晨是取饮用水之时,到上午十点钟以后,才能允许洗菜、洗衣。这一用水习俗,人人恪守。只要你走在大街小巷,一路上就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不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水声像川流不息的游客一样,向世人昭示着高原古城充满了勃勃生机。说到水,丽江古城的井泉,更有特色。古城之井,形是井状,实则是从地下喷桶而出的泉水,因古城的地下水位高,所以井浅水旺,涌流不竭。古城的井泉,在出水处,都用石条或砖砌一个护栏,把水围成一个潭,以便取水。传统的井泉,一般都是“三眼井”,即依水势流向,分别由高向低串联起三个有圆形护栏的水潭。第一潭为泉水源头,无杂质无污染,为饮用水;第二潭紧接泉水源下流之水,水质干净,为洗菜专用;第三潭承前潭之水,专用于洗衣物。溢璨井泉是一个“单眼井”,泉水如珠涌现,晶莹洁净,名实相符。甘泽泉则是古城最大的“三眼井”,水旺人多,但往来用水的人们井然有序。我好奇地拿上放在井泉旁边的小碗,一口气喝下了半碗泉水,顿时,感觉到泉水甘甜清冽,如同古城民风一样醇厚。
桥是丽江古城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约2平方公里的城区内,就架设有形状各异的大小桥共76座,其中大石桥、万子桥、百岁桥、南门桥等最为有名。如离四方街100米远的大石桥,为明代木土司所建,因桥下河水中能看到玉龙雪山的倒影,又名映雪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岩石支炮,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炮,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因为地处古城中心,密土巷、五一街、与四方街交汇于此,大石桥负载了几百年古城的商旅往来市井交流。众多的桥,不但方便了古城内居民的生活,也方便了游人的观光。
丽江古城的建筑保持着明淸的特色,多为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古朴典雅,外拙内秀,玲珑精巧,家家泉水,户户垂柳,被中外建筑学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游完了丽江古城的主要景点后,天也全黑了,我便找了一家紧靠河边的餐馆,买了一份正宗的丽江粑粑和一碗鸡豌豆粉,边吃边欣赏丽江古城的夜景。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了一阵又一阵的纳西古乐和歌声。这被称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的古乐和歌声,给夜色下的丽江古城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和朦耽的美丽。丽江古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特色,以及东巴文化、白沙壁画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与悦人耳目的鸟语花香、风情独特的民族歌舞,构成了一幅独具特色的纳西族风情画卷,透射出古朴、安宁、祥和、大同的筑围。我身临其境,觉得自己的整个思绪,心灵与肉体,都被这静溢、悠闲的世外杉源所过滤和净化。
原栽2003年11月15日《甘肃电力推》
乘缆车上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十五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绵延近五十公里,东西宽约十三公里。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低纬度海拔最高的山峰。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
早晨从面江乘旅游车出发,游览了白沙壁画后,从白沙东行转回到雪山公路,沿路前行约一公里后西转,再行走约四公里,便来到了雪山南簏的着名寺院玉峰寺。在玉峰寺观赏了着名的“万朵山茶”奇树后,继续向北行便来到玉龙雪山下的甘海子。从甘海子雪花山庄西行约五公里,就到了雪山脚下的下部站。这里是雪山大索道的起点站,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这里海拔3356米,索道由此往上运行,直至雪山主峰扇子陡正下方的上部站,那里海拔4506米。索道全长2914米,垂直高差1150米,是我国海拔最髙的旅游客运索道。索道采用6人座豪华脱抱式全封闭吊箱,安全舒适,由下部站的林海茫茫,到上部站的白雪皑皑,中间运行时间仅半小时。强烈的季节变化,冷暖的差异,景物的转换,会使乘坐缆车上山的游客兴奋不已。因为玉龙雪山是云南亚热带的极髙山地。从山脚河谷到峰顶具备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而在极短时间里旅游体验到四季的景色。
乘坐露天索道缆车,只觉得惊险刺激,还有一点害怕,但过几分钟就好了。坐上缆车可尽览雪山植物的垂直分布情况从海拔3000米的草甸出发,穿越髙大挺拔的各种松林杉树,随索道上升,森林渐渐远去,继而灌木丛生,还有丛丛杜鹃林,到海拔4000米以上则只能见到附着在山岩上的苔藓植物,最后就是茫茫白雪。
到了索道缆车上部站,走出索道站的站房,就步入了玉龙雪山冰川公园,公园内的滑雪场四季积雪,东西向长1000米,南北向宽600米。玉龙雪山是欧亚大陆纬度最低的一座有现代冰川分布的雪山。在其东麓,有四期更新世古冰川作用的遗迹分布在南北长十五至十六公里,东西宽四至五公里的冰川公园范围内,在这样一个离城较近的区域,却有一个面积不大但类型十分齐全多样的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可说是浓缩了全球中低纬度山岳冰川的主要精华,在我国是十分罕见的,其对冰川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科学考察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玉龙雪山虽然海拔只有5596米,但它却是世界上攀登难度最大的绝峰之一,至今仍为处女峰,国内外曾有17支登山探险队进行攀登,均告失败。
我站在滑雪场东面的边缘上,看到了现代冰川的奇观,冰川的颜色为海蓝宝石色,冰川上层覆盖着白雪,边缘发绿,而中间是一片蓝色。它的形状为不规则梭柱形,高约2米,感觉是从山顶向下爬行而突然停住,形成了一个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100米的冰塔林世界。我远眺雪山四周景观,山下的甘海子、黑水河、白水河、云杉坪、牦牛坪等尽收眼底。滑雪场的雪品质纯净,颜色晶莹,绝无污染。抓把雪人口,那清爽洁净的感觉,山下尘世无可比拟。在这里看云是一种奇异的享受,因为海拔髙,离云层近,雪山寒气升腾,暖流回旋,造成了云雾的万端变化,云似乎专门为你表演,它迅速变形,不断组合一会儿洪来,一会儿散去,在这里是真实的。
明朝面江第八代土知府木公(1494~1553)土司写的五言八句诗概雪山绝妙地描述了玉龙雪山的雄姿:“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四时光皎洁,万古势龙从。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
在玉龙雪山滑雪场的东边,竖立着一个宽约一米髙二米多的石头,上面刻有海拔4506米的标志,我还在那块大石头前照了一张像。滑雪场的天气真像娃娃脸,说变就变,一会儿太阳当头,一会儿大雾弥漫,一会儿云散风停,一会儿雪花飘舞。由于我在上山时没有租用棉大衣,所以,在滑雪场只玩了半个小时就匆匆乘上了下山的缆车。下山时的感觉比上山时的感觉更加惊险刺激,确有一种神仙下凡的感觉。
我在甘海子购物时了解到,玉龙雪山还是动植物的宝库,主要经济动物有6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云豹、金猫、雪豹、藏马鸡、绿尾虹雉、穿山甲、小熊猫、大小灵猫、白腹锦鸡,血雉白鹇等;有藻类植物31科196种,地衣植物17科20多种,苔藓植物有苔类45种、藓类130种,蕨类植物220种,种子植物145科3200余种是云南省着名的园艺类观赏植物的主要产地,有报春花60多种、杜鹃花50多种、兰花70多种。玉龙雪山是我国植物标本的集中产地,有天然高山动植物园和现代冰川博物馆之称。
我游览玉龙雪山已有几年时间了,但只要翻看到了自己在海拔4506米那块大石头旁的纪念照片,就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乘大索道缆车上玉龙雪山的情景。
神奇的西双版纳
令人神往的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原名勐仂。西双版纳为傣语,意为“十二(西双)千(版)田(纳)”,也就是十二个行政单位的意思。现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传说这里是孔雀的故乡,也是光明的地方。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被一个妖魔统治着,那时天上地下一片黑暗。后来有一位勇敢的年轻人杀死了妖縻,把夺得的一块宝石挂在高高的椰子树上,宝石的光芒赶走了黑暗,从此人们就把这里叫做“允景洪”即“黎明之城”,现在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传说归传说,但西双版纳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西双版纳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1度左右,年降雨量约1400毫米以上,四季常青。我从西双版纳飞机场乘上出租车,不到20分钟,就进入景洪市,一进人市区,只见葱绿的林木掩盖着鳞次栉比的楼宇,道路两旁生长着一行行高大的凤凰树、椰子树和油棕树等热带植物。凤凰树上的花儿,红似火焰;油棕树上那阔大的叶片潇洒地舒展着,洒下片片绿阴,为行人遮挡着热带的骄阳;椰子树上的椰子,累累悬挂……西双版纳的这种热带风景,让我这个北方人看后兴奋不已。
虽然,我在西双版纳只逗留了三天时间,但那里神奇的自然风光,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流着红色江水的澜沧江,景色十分壮丽,傣家的小木船在江上来回穿梭,江水流过悬崖,
穿过森林,冲过沙滩,绕过村寨,忽儿波平如镜,忽儿波涛汹涌。两岸密生着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森林,许多参天大树被丛生的藤蔓缠绕着,满身披挂,从树顶一直垂挂到江边,有的像一串串璎珞,有的像秋千,有的像老人的长须。在山坡上,还有一片接一片的人工橡胶林,据导游小姐讲,那是由建设兵团栽种管理的,也是西双版纳的特产。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又一批的的知识青年,下乡支边来到西双版纳,他们以知识和勤劳,为西双版纳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望着没有尽头的橡胶林,使我想起了一部反映上海知识青年生活的电视连续剧一这给来西双版纳旅游的人们,留下了美妙遐想的无限空间。
西双版纳金碧辉煌的佛寺和玲球俊俏的佛塔,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的佛塔不同于内地,基本上建造在绿环翠盖的小山上,大多是由一座主塔和周围的数座小塔组成,洁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塔尖上一串串精巧的铜铃,在微风的摇曳下,发出清脆的响声。远远望去,整个塔群宛如玉笋出土,因此人们又称为竹异塔。
在景洪和橄榄坝等地方,是一片片平坦的田野,千顷稻田簇拥着一个个傣族村寨。高大的椰子树旁,傣家的木竹楼被掩映在婆娑的凤尾竹中,四周长满了香蕉、槟榔和柚子树。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从木竹楼里飘出淡淡的炊烟冉冉升起,伴随着哞哞的牛叫声,傣家人从田野里、丛林中归来,在小溪流畔,三三两两的人用淸凉的水,冲去一天的疲劳,然后,神清气爽地回家去。当夜幕完全降临以后,家家木竹楼里透出橙黄的灯光,远处,隐隐传来芦笙柔美婉转的曲调,那是小伙子在召唤自己心爱的姑娘。在这恬静优雅的傣乡夜色下,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一个优秀民族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悠久历史文化。
一走进古木参天的森林公园,立刻就觉得天暗地湿气潮。
林中巨人似的大青树巍然挺立,望天树高达数十米,团花树每年树干直径能生长三四厘米,十年就可长成栋梁之材,被称为世界上生长最快的“奇迹树”,野芭蕉树肥大的叶片下是一串串芭蕉,许多不知名的大树互相拥抱在一起,枝杈重叠,葛藤缠绕,一些草本植物附生在大树的树干上,开出绚丽的花朵,犹如“空中花园”。在热带植物园中,除了许多热带珍稀树种外,还生长着千姿百态的热带花卉,有体态精巧花色繁多的金钗石斛、虎头兰、流苏贝母兰;有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火烧花、无忧花、木奶花;有网球花、金凤花、醉蝶花;还有一种会听歌跳舞的奇草等等。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独木不成林”,而在西双版纳开阔的平坝上,却能看到独木成林的奇观。能形成这种奇观的树名叫高榕,在它的树干上,会长出许多的细根茎,悬吊着生长,一旦接地后就钻人地下,然后逐渐长粗,叫做支柱根,支撑着高榕硕大的树冠枝条,远看就像几十棵小树围着一棵大树长在一起,绿阴遮天,很像是一片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