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5400000003

第3章 雷霆雨露皆春风——曾国藩与李元度(3)

次青以一军分守(广丰、玉山)两县,各力战五六日夜,逆贼大创,解围以去。现在广信一带,次青勋名大着,民望亦孚。浙抚晏公,保举次青以道员记名,遇有江西道员缺出,请旨简放,将来玉山守城案内,余亦当优保之,苦尽甘回,次青今日得蔗境矣。

八月初八,曾国藩与李元度、沈葆桢相见于河口营,马上要求元度再回湘军大营营务处,而将平江勇转属沈葆桢统带。至此,曾李二人得以分而复合。

为弥补歉疚,曾国藩即于八月十二日奏保元度按察使衔并加给勇号。

曾国藩让李元度重新回到自己身边,本是出于好意。于公而言,他深知带兵打仗并不适合元度,这样做也是用其所长;于私而言,运筹帷幄之中,远离战场危境,对元度及其高堂老母,未尝不是一种照顾。但久经沙场、踌躇满志的李元度显然并不领曾大帅的情,不久即以请假返乡探母为由,负气回家休息去了,甚至曾国藩屡次催他返营,元度也一推再推,“未肯应手”。李元度在家赋闲了近一年时间,直到新任浙江巡抚罗遵殿有意重招他率平江勇援浙,这才准备重新出山。由此可见,曾李二人之间的关系这时开始出现了裂痕。

罗遵殿以前是胡林翼旗下最得力的文员,与李元度经历相似,个性相投,所以他由湖北布政使升任浙江巡抚伊始,马上就酝酿起用湘军为保浙之亲军,又以李元度在浙声威卓着,适并在乡间闲住,自然首选元度。十二月,罗致书元度,邀其援浙,同时分别函商曾国藩、胡林翼,以为促请。元度奉召,果然“踊跃请行”。当然,这时的他并没有忘记征求曾国藩的意见,在得到首肯后才准备复出援浙。但计划没有变化快,李元度未及成行,浙江战局骤变。

咸丰十年(1860)二月,太平军攻陷杭州,罗遵殿以身殉职。元度复出带兵之事,遂告搁浅,胎死腹中。

这时,杭州知府王有龄又利用李元度的不满,和他拉上了关系。罗遵殿死后,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对元度屡加保举,任命其为浙江温处道道员。直到看见朝廷发来的咨文,曾国藩才知道这事,对此大为不满。他把李元度召来,明确告诉他,王有龄此举,旨在分化湘军;而元度投靠王的门下,也有背叛师门之嫌。李元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又见曾国藩此时已实授两江总督,自己也没有必要改换门庭,便答应不去浙江。于是,曾国藩向清廷奏请,改授李元度为安徽徽宁池太广道。

李元度从空有其名的浙江温处道(当地已为太平军所控制),一跃成为皖南地方主官,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

首先,曾国藩将李元度重新收归自己门下,对王有龄有釜底抽薪之效,也粉碎了政敌分裂湘军的阴谋。其次,对“闹情绪”的属下给予安抚提振,从中不难看出曾国藩对李元度的依任之专、私谊之厚。最后,这也是曾国藩汲取以往“不妄保举,不乱花钱,是以人心不附”的教训,通过报慰旧属,吸引人才。

因此,胡林翼在给李元度信中,谆谆告诫其为官之道,同时透露曾帅对其的极力提携之意:

涤帅(曾国藩)之改调皖南,私德于公甚厚,其公忠于国亦不薄。公可展垂天之翼,而培九万之风,既为地方官,则幕中可请友朋,不可以子姓昆季干预军旅地方之事,即德亦怨,异日且必有冤不可言者。每年以养廉三分之一,分惠宗戚,不可随营也。以涤帅之德之功,而人犹疑沅公(曾国荃),则阁下之族,必不可在皖南无疑。

此时的曾李关系似乎又回到了当初水乳交融、恩谊孚洽的时候。但初担重任、春风得意的李元度不会想到,等待他的绝非一马平川的坦途,而是一场刻骨铭心的惨败。

咸丰十年(1860)春,太平军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告急,曾国藩率军入驻祁门,准备攻占皖南州县,使其成为进攻苏南的基地。虽然李元度与李鸿章都提出祁门乃绝地,不可驻留,但曾国藩坚持自己的计划,并未采纳他们的建议。

当时,湘军前期重要将领如江忠源、罗泽南、李续宾、曾国华等能独当一面者,均已相继战死,所以一旦面临重大战局,曾国藩在用人上难免捉襟见肘。八月初七,李元度率领新招募的三千平江勇刚到祁门大营,曾国藩便命其据守徽州。他当然知道元度“平日文理尚优,带勇非其所长”,但一来作为皖南兵备道,李元度职责所系,义不容辞;二来也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不得不让元度去坚守待援。故于其行前再三训导、反复叮咛:

“徽州乃皖南大城,又是祁门的屏障,长毛打徽州,是想冲破这道门,窜进祁门来,守住徽州意义重大。张副宪防守徽州几年,虽说没有打什么胜仗,但也没有丢失,你千万不要把它丢了。”

“你放心,长毛撼山易,撼平江勇难。有平江勇在,徽州城决不会缺一个角。”李元度似乎胸有成竹。

曾国藩见他说得如此轻巧,反倒不放心他去了,但眼下实在调不出其他人,只得正色对他说:“此次围徽州的是长毛的精锐部队,你不可小觑。按理你带勇多年,我不用多叮嘱,但徽州府关系太大了,我不得不和你约法五章。你做得到就去,做不到可不去,我再另外择人。”

李元度心里大不悦,但也只好洗耳恭听:

第一戒浮。你身边有不少书读得好,但并无打仗经验的文人,对其中那些好说大话者,决不可重用。第二戒自负。

到徽州后,切莫自视过高,师心自用。第三戒滥。银钱的使用,立功人员的保举,都要有所节制。第四戒反复。为统领者切忌朝令夕改。第五戒私。用人当为官择人,不可为人择官。

曾国藩的这五章,章章都是针对李元度的弱点而言的,但元度此时却一句也听不进。曾国藩刚说完,他便拍着胸膛说:“你也不必多说了,我立个军令状吧,徽州府倘若丢失,你唯我是问!”

徽州府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皖南五府州的经济中心,历来以牌坊众多、石雕精美闻名于世,城内匠人制的纸、笔、墨、砚,最受读书人看重,尤其是徽墨,与湖笔、端砚、宣纸并称,号为文房四宝中的佳品。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张芾在徽州驻防六年,上个月奉召回京,后回陕西泾阳原籍任职,留下一万四千绿营兵在徽州。按理说人员不少了,但这些兵已有五个月未领到饷银,军心浮动,不但不能打仗,反而成了徽州城的祸根。

此时的皖南军务,已开始进入逆境,天时已过,事机不利,而踌躇满志、不知深浅的李元度哪里晓得其中利害。平江勇八月十四日开进徽州城,十六日宁国就告陷落,太平军将领罗大纲、周国虞率领四万人马直逼徽州城下。

李元度毕竟是文人带兵,军事上还比较外行,加之近来接连打了几场胜仗,不免有些飘飘然、陶陶然、昏昏然。此时的他早已忘记了曾国藩的“约法五章”和“只可固守,不可出城决战”的告诫,也忽视了湘军最为重视的扎营、筑垒,而是选择率军出城,与进攻徽州城的太平军对阵,想趁其立足未稳,速战速决。谁知平江新勇,未经战阵,难当大敌,一战即溃,只得退守孤城,期待后援。不料几天后,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领的五万精兵与罗大纲部会合一处,九万大军将徽州城围得个严严实实、水泄不通。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李元度四处布防、疲于招架之际,城内那些原本因为欠饷心存不满、后来又为平江勇所排挤的绿营军突然聚众哗变。他们里应外合,反戈一击,打开城门让太平军进城。初临大战、早已疲累不堪的平江勇哪里见过这种场面,顿时惊慌失措,仓皇四散。兵败如山倒,李元度虽竭力抵挡,几濒于死,却也有心无力,回天乏术了。最后,只好在少数亲随的护卫下,奋力突围,逃出城外。八月二十五日,徽州城遂告失守。

徽州失守的严重性,堪比三国时的马谡失街亭,不仅使祁门变成了前线,更要命的是使曾国藩的精心部署全被打乱,皖南战局急转直下。处于惊涛骇浪中的曾国藩远没有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时的从容与镇定,他私下里已现绝望之情,并偷偷地写了遗嘱,寄给家中的两个儿子,交代自己的后事。

就是在这样“连日忧灼之至,竟夕不能成寐”的情况下,曾国藩也并未有过多责怪李元度的失职,只是认为其“矜夸虚浮,视为不堪重用”,反而为其生死担忧。他在日记中写道:

是日平江各营败勇俱至祁门,未得次青实在下落,殊为凄咽……思次青之败,由于自是。

失守徽州,贻误大局,李元度确实难逃其咎。但此时的他不去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仗着往日的功劳和交情,耍起骄气来,认为你曾国藩并不能把我怎么样。在八月二十六日写给曾国藩的报败之书上,他百般辩解,文过饰非,强词夺理。随后又惧罪不归,在外游荡躲避了近一个月,不得已才回到大营,却并未待罪听候处罚,而是私下向粮台索要欠饷,径自回湖南募勇去了。

儒家崇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清廷对于阵亡、殉职的文武官员,无不优予抚恤。所以当曾国藩接到李元度的报败之信后,方知他并未阵亡,亦未殉职,且语“多怙过饰非之词”,十分震怒,断定他“大节已亏,此后难于自立矣……此人殆不足与为善矣”

及至见李元度回来后毫无悔过与歉疚之情,更是怒不可遏。他在日记中写道:“傍夕,次青自广信来,至营一见,尚无悔过之意,恐难长进。”于是,治军严明的曾大帅也不顾往日的情分,决心挥泪斩马谡,向朝廷严劾李元度。

不料,此举却遭到以得意门生李鸿章为首的部属、幕僚们的集体反对,认为这是忘恩负义之举。众人之所以劝阻,主要是因为李元度是曾氏幕府的元老级人物,他入幕比李鸿章早五年,比左宗棠早七年,独立统兵比曾国荃还早一年半。而且元度“御士有恩,取友必信”,对后来者多有提携,广为关照,因此在幕府上下颇有威望。如今看到大师兄被参,大家难免物伤其类、兔死狐悲。在李鸿章带领下,全体幕僚一同为元度求情。

李鸿章见曾国藩不为所动,声言:“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

曾国藩正在气头上,马上表示你不拟稿,我可以自己写!

李鸿章原本就不愿在祁门这个兵家绝地再待下去,于是“愤然求去”,而曾国藩则“立遣之”。李鸿章随即离开祁门,到福建出任延建邵道。

最终,曾国藩还是力排众议,向朝廷上奏:

李元度躁扰愎谏,既不稳修营垒,又不能坚守待援,仅守一昼夜而溃,贻误大局,责无可贷,请旨“将李元度革职拿问”。

不久,廷谕照准,将李元度革职拿问。但曾国藩毕竟念及二人私谊,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追责,只是让其停职返乡,闭门思过。

徽州之败,虽然使得曾李关系再生裂痕,但确由李元度的过失而起,曾国藩作为主管领导,上奏弹劾,于情于理,都不为过。因此,这一事件对于两人的师生恩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及至后来李元度期盼东山再起,竟然不惜背叛师门,方使二人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达到完全决裂、形同陌路的境地。

从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的战场,回到炊烟袅袅、青山绿水的家乡,李元度心里一点也不平静。当年,他凭着书生意气的一腔血诚,带着立德立功的狂热激情投笔从戎、转战南北。现在,他既为辜负了曾国藩的嘱托而深感内疚,同时也有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志向。恰在此时,杭州告急,浙江巡抚王有龄召他增援。

王有龄任浙抚以来,一直想拉拢能征惯战的湘军,以屏卫浙江,遂许诺上疏,请求清廷撤销李元度的处分,并升任其为浙江布政使。而清廷此时也有意利用湘军集团的内部矛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因此对王有龄笼络并奏调李元度的行为,自然表示支持。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初九日,清廷下旨说:

已革徽宁池太广道李元度,着曾国藩饬令前赴浙江,交瑞昌、王有龄差遣委用。其应得罪名,仍着曾国藩查办。

而李元度在官文、王有龄等人的撺掇下,“并不具禀请示,即行募勇赴浙”。

湘军中另一领袖级人物胡林翼,在徽州失守后,一直在挽救元度与弥合曾李关系。对于王有龄的用意,他看得很清楚。因此以好友的姿态致书李元度:

……兄以仓卒召募之师,跛焉而疾入徽城,谓锐于行义则可,谓精于治军则不可。失律之咎,涤帅所属望于兄者甚赊,故其责备于兄者亦切。盖徽防关系之重,至于急不择言。近闻右军(隐射王有龄)欲勾致阁下……岂未免动心耶?大抵吾儒任事,与正人同死,死亦得附于正气之列,是为正命。附非其人,而得不死,亦为千古之玷。处世无远虑,必陷危机。一朝失足,则将以薰莸为同臭,而无解于正士之讥评。右军之权诈不可与同事,兄岂不知?而欲依附以自见,则吾窃以为阁下不取也。兄之吏才与文思过人,弟与希庵兄(李续宾)均扫榻以俟高轩之至。如可相助,为理当,亦涤帅所心许,何尝不欲酬复前劳?

但急于摆脱不利处境、期待再次证明自己的李元度,哪里听得进胡林翼的好言相劝,仍然一意孤行,决定改换门庭,投靠王有龄。他又在平江招募八千名乡勇,号称“安越军”,从平江、通城一路追击太平军李秀成部,第二年九月进入浙江省,与左宗棠互相配合,一举击败了太平军李世贤的部队,这样,他升任浙江盐运使、按察使。

曾国藩原本就与王有龄政见不合,又因其身为富庶之省浙江巡抚却屡屡拒绝在饷银上接济自己,对他极为不满。这次发现他又趁火打劫,再次分裂湘军,更感义愤填膺。尤为可气的是王有龄征召李元度,居然没有同他与胡林翼打招呼,不但属于典型的私相交结行为,而且明显蔑视作为元度旧主的自己。要知道以往的浙江巡抚无论是晏端书,还是罗遵殿,如要征用湘军某部,事前必须征得他与胡林翼的同意,这在当时也是必循的官场潜规则。虽然如曾胡之至好,也是每每信守不渝。所以王有龄再次私招元度,正犯此大忌,难怪惹得曾国藩动了真气。

而李元度这次或许是因为斗气,也可能是碍于脸面,居然也同王有龄一样,在并未征得曾国藩同意的情况下,就径自重新募勇援浙,并公然打出“安越军”的旗帜。在曾国藩的眼中,这无异于公然背弃自己,改投王有龄门下,这在当时是绝对不可容忍的罪过。何况曾国藩还了解到,李元度在赴援浙江期间,一路冒功请奖,将太平军主动放弃的城池算成自己攻下的,由此得以复职。曾国藩越想越来气,旧仇新恨,齐涌心头,便决定再次上奏,弹劾李元度。

曾国藩这次加给李元度的罪名是:第一,私求王有龄调赴浙江,并且不向我请示而擅自回湘募勇,取名“安越军”

。第二,“安越军”在江西、湖北所得胜仗,多系“冒禀邀功”。第三,李元度于咸丰十一年十月到衢州,“节节逗留,任王有龄羽檄飞催,书函哀恳,不一赴杭援救。是该员前既负臣,后又负王有龄,法有难宽,情亦难恕”,请予革职,“安越军”应予遣散。

后来,清政府命浙江巡抚左宗棠查复。左是当事人,对曾、李不睦的奥妙看得一清二楚。李元度从湖南率“安越军”到浙、赣边境后,曾奉命归左宗棠节制调遣。左本来奉命节制援浙诸军速赴浙江“剿办”,如果要追究杭州不保,王有龄兵败自杀,援救不利的责任,首当其冲的不是李元度,而是他左宗棠。但当杭州被围,王有龄呼救不迭时,曾国藩曾指示左宗棠“舍浙保赣”。所以,真正有责任的既不是李元度,也不是左宗棠,而是曾国藩。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中国大文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文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

    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和弗兰克林·罗斯福是怀着坚定信仰的奋斗者;他们是美国历史的灵魂;他们改写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也改写了世界格局;他们当之无愧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民众敬仰和学习的人。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神秘而又遥不可及。《无可替代: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总统的自传(励志珍藏译本)》编者研究美国历史多年,力求将他们真实的一生清晰地呈现给每位读者。
  • 彭德怀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彭德怀兵法(一代名帅名将兵法)

    他的带兵哲学是与生俱来的他对战场的嗅觉也是他人所不具备的,他打胜仗的秘诀就是他对自己军队和敌人的了解和对战场的时刻把握。他的每一项部署每一次出兵都与战场的形势和客观事实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他--彭德怀 ,是每一格军人特别是军事指战员所学习的榜样, 是当代军人所必需了解和崇拜的将军。
热门推荐
  • 百鬼店

    百鬼店

    我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与我类似的事,但在这里,我将把我所经历过的,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
  • 心灵力:读懂10个词,换一生平心静气

    心灵力:读懂10个词,换一生平心静气

    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从忍耐、放弃、压力、豁达、信念等方面进行论述,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为读者奉上一款用“20”个字涵盖的营养健康的心灵大餐,希冀大家能够因此而具备一种健康智慧的人生心态,拥有一种摆脱烦恼仰望幸福的绝妙方法。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你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人活一世,也就求个心的安稳,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的风平浪静?
  • 三国列女传

    三国列女传

    草芯儿在油盏里静静的躺,可亮起的光辉,在这厅堂,终是颤微微。年复一年,再过一番歌舞,人走、声息、酒气未散,一片狼籍总归是狼剩下的,谁记得,这又该是谁的府邸?
  • 乱入三国之一统天下

    乱入三国之一统天下

    东汉末年,时空具乱!王旭,带着数据奖励系统,横空而来……旭哥:“我真的不想这样……”系统:“其实,此时此刻,貂蝉正在饱受命运的摧残!”旭哥:“啥玩意?好吧,还能说什么,接受任务!”不一样的乱世,不一样的三国,一样的是我们从始至终未曾湮灭过一丝一毫的赤心热血!
  • 嚣张宝宝:爹地欠账还钱!

    嚣张宝宝:爹地欠账还钱!

    初见,她问:“听说你是来和我清算各种费用?”再见,她在法国教堂举行婚礼,他宛若撒旦现身,抢走新郎。五岁的陆小易无比嚣张的黑了顾九夜的电脑——还我妈咪奶粉钱!“5213?”“错!是五千二百一十三千万,再乘以二,看在我们是父子的份上,四舍五入再给你打个折,算你一个亿好了。”“……”“如果爹地这辈子只有我们两个孩子,妈咪的营养费、精神损失费就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地球“发烧”了(趣味地理卷)

    地球“发烧”了(趣味地理卷)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差异的学科,是最美丽的科学,也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科学。为什么这样说呢?
  • 婚不可测

    婚不可测

    即将完结,放心进坑,欢迎点赞收藏,各种求~【傲娇白领VS冷情BOSS】相亲偶遇极品男,却是她的空降大老板,这男人是她初恋男神,促使她患上恋爱恐惧症,这次重逢他百般纠缠,无论什么都要经过批准。衣服太短,不行!裙子太薄,不行!妆化太浓,不行!她厌他、躲他、只因为当年,告白后,却发现他已经有了未婚妻!他发生车祸,她幡然悔悟,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停止爱过他……**************她怀孕了!劲爆豪门丑闻从天而降:他是她的哥哥。她可以为了孩子,不顾一切跟他在一起,只是人言可畏,即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旧爱相携,她从他身边溜走,留下的只有恨。一朝生变,她父亲死在他母亲手中……*************这是一篇治愈系暖文,保证暖心暖肝暖肺暖胃,如果能博你会心一笑,麻烦动动手指按按收藏推荐~
  • 重生之不败虐杀

    重生之不败虐杀

    带着虐杀原形专属系统穿越异界,成为罗家的废物少主。彪悍的人生从此开始!什么丹田破碎不能修炼?哥有虐杀原形专属系统,突破对哥来说不过是杀杀怪,做做任务,偶尔杀杀人,太轻松了!所谓的天才在哥的眼中只是经验和进化点数而已!功法?只要看一下名字,便可以学会。都练几遍便可以升级!……哥来了,你们做好被吞噬的准备了吗?
  • 日本首相评传

    日本首相评传

    每一个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本书将为你揭示日本首相的故事。
  • 不是王又何妨

    不是王又何妨

    这是一个奇特的世界~这里是有着和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样环境的世界~这里是有着拥有古代城池和现代设施两者相融的世界~这是不分国家,不问地界,每个地方都以城池为主~这里有着和地球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地方~而我们的主角就诞生在了这个世界~且看他如何在这个世界成为一代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