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5200000020

第20章 胡适的为人(7)

但是我们在这里要考虑一个问题,即读哪些书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使读书变得“有用”。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要用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就是说,书对我们没有用的时候,我们还读不读书?当我们解决了自己面临的问题之后,还是否需要再读书?还有,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书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也就是说,是有用的。比如像胡先生所言,他的一位朋友傍灯读书,灯芯短了。这位朋友便想起曾在《伊索寓言》中读到,乌鸦要喝水,便在水瓶中放置石头,使水位升高的故事。于是,这位朋友便举一反三,在灯中加水,使灯油升高,够到了灯芯,解决了不能点灯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读书自然是立竿见影,大有实效,大为有用了。但我担心的是,这种对读书“实用性”的强调可能导致一种单纯的功利性追求,进而诱发一种因不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而出现的读书无用论。事实是,越是不读书的人,越认为读书无用,读书也就越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当然也就更不可能解决具有“实用意义”的问题。

而一旦不能解决这些所谓的具有“实用意义”的问题,读书也就真的无用了。而事实是,大部分的书对我们来说,都不具备这样的“实用性”意义。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思考问题的另一方面,即读书是否还具有一种“无用之用”的价值?就是说,它并不对我们解决具体的问题负责,或者干脆就不能或不可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某种具体问题。它只是对人的精神世界,对人的心灵天地的滋养和培育。我们不仅仅要从书中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还要从书中得到一些做人的最基本的素质,比如,对蒙昧的抛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对善良、道义、理想、爱心的承认和确立等等。发现和接近这些美好的崇高的东西,使自己受到它们的滋润和感染,这种脱离了实用意义,但对人的成长和完善来说更为重要的东西才是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才是我们之所以离不开书的根本原因。

胡适在这次演讲中引用了从前一位大哲学家关于读书的好处的名言,即“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并且解释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年轻的漂亮太太。虽然胡先生对这位大哲学家的观点并不一定完全赞成,但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读书意义的理解还是从所谓的“有用之用”上来说的。也就是说,他强调读书的“实用性”意义。不过似乎也有人就古人的这几句话做过另一种解释。这人是谁已经不记得了,但他的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大意是说,这位大哲学家并不是说读书真的能得到什么高官厚禄美女华宅,而是说,人们从读书中得到的乐趣就如同做了大官,拥有豪屋,享有美女这些世俗之乐一样的“幸福”了。读书之此乐,如同彼乐。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种精神的满足,而非“有用之用”了。

16、周胡婚姻之比较

鲁迅、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共同发起、推动了掀开现代中国新篇章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坚强,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战士。后来,尽管二人由于志趣和信仰的不同,开始了各异的人生道路,但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中的贡献却是与日共存,不可泯灭的。对他们人生道路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那一段已经逝去的历史,了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

鲁迅比胡适大整整十岁,但他们所处的时代无疑是相同的。那是一个封建统治行将灭亡,中华民族即将求得新生的时刻。所以,在周、胡二人的身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种新旧时代交替之际,不同的文化观念在他们身上的不同反映。就婚姻而言,他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均是幼年失怙,均为父母之命,都做过不同的反抗,当然,也形成了各异的结果。这里仅就周、胡二人在婚姻的选择和处理的方式上进行比较,以图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走进历史,了解两位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在人生观方面的异同。

一、幼年失怙,母亲为他们选定终身

鲁迅一八八一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他的祖父周福清是内阁中书,在京做官。后因事下狱,家道开始中落。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年幼的周树人很小的时候就饱尝了世态炎凉的甘苦。一八九八年五月,鲁迅到南京读书。一九零二年,赴日本留学,时年二十一岁。母亲鲁瑞先后为鲁迅相了两门亲事。开始是鲁瑞的内侄女鲁琴姑。鲁迅对这门亲事并不知道,但鲁老太太却去提过亲。只是因为命相不合,犯“冲”,此事才无果而终。后来,亲戚中有一位“兰太太”常把她的内侄孙女朱安带到周家做客,引起了鲁瑞的注意。一九零一年四月三日,鲁瑞在不征求鲁迅意见的情况下,贸然派人到绍兴丁家弄朱宅“请庚”,以便择定结婚的日子,举行婚礼。这位新人便是朱安。不料还没过一年,在一九零二年三月的时候,鲁迅即赴日求学,使婚期耽搁下来。朱安生于一八七八年,长鲁迅三岁。一九零一年的时候,已是二十三岁的“老姑娘”了。鲁迅的母亲之所以选中了她做鲁迅的妻子,乃是因为赏识她的为人和德性,认为朱安有教养,懂规矩,性情好。按周建人的说法,是因为母亲相信她“一定胜过她所有的侄女、甥女。”

胡适于一八九一年生于上海,是安徽绩溪上庄人,曾随父客居上海、台湾。

后父殁,回绩溪老家。胡适的父亲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台湾被日本强占后,其父带着家眷内渡,病逝于厦门。从此,胡家也落到了家道中落的境地,靠年轻的寡母操持度日。

一九零四年,胡适辞别母亲与故乡,来到上海读书,先入梅溪学堂,继读澄衷学堂,后又考入中国公学,并于一九一零年赴美留学。一九零四年春天的时候,胡适曾跟随母亲到姑婆家看庙会,见到了江冬秀的母亲。

江母十分喜欢聪慧好学的胡适,向胡母表达了愿许嫁冬秀的好意。起初胡母顾虑家业凋敝,而江家是当地的大户,门第难配,且胡适属兔,冬秀属虎,恐属相相克。但是江母十分愿意,经过算八字、祭神灶之后,都呈天作之合的吉象。这样,胡母终于动心,为只有十三岁的胡适定了终身。江冬秀从一九零四年订婚,到一九一七年底与胡适完婚,经过了十三四个苦苦等待的年头。期间,胡适求学在外,寡母穷家,生活窘困,但江冬秀不顾未嫁之身,常常到上庄胡家陪未来的婆婆小住,帮她料理家务,宽心解愁,表现出一般旧式女子难以做到的超人的品格。

周、胡二人均幼年失怙,是母亲为他们选定了终身。这一点是非常相同的。此外,就他们的亲事而言,还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女方都比他们大。朱安大鲁迅三岁,江冬秀大胡适一岁;订婚后,他们都在外求学。时鲁迅已到日本;而胡适则离开家乡到了上海,后又去了美国;女方都是他们的远房亲戚。

鲁迅的从叔祖周玉田(兆兰)娶的夫人是朱家的姑娘,人称兰太太。而朱安则是兰太太的内侄孙女。而江冬秀的舅母是胡适的姑婆。也正因为两家有亲戚关系,所以才能常相走动,并对对方有所了解。当然,这样的了解是仅限于双方长辈的。至于当事人,则是谈不上的。

婚姻由父母决定,是封建社会里最为正常的现象。这在周、胡二人来说,也难避免。从他们婚姻的决定方式来看,我们可以非常生动地感受到,旧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他们人生道路上所产生的影响。

二、接受新思想后,无奈的反抗与成婚

鲁迅、胡适不同与那一时代一般青年的地方就是他们都能够走出家乡,到外面的世界里求学、奋斗,因而也就拥有了别一样的思想和生活。当然,对于家庭为自己择定的婚姻,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可以说,在旧的时代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般青年婚姻之路的必然。因此,他们在这样的文化制约中,尽管有许多的不愿意,有许多的哀怨情愁,但最终的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屈服,一种是自戕。但就鲁迅和胡适这样的接受了新思想的新青年来说,反抗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反抗是反抗,反抗的方式和结果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母亲为自己订婚的时候,鲁迅正在南京江南陆师学堂求学。他的母亲当然是在没有征求鲁迅意见的情况下做的决定。现在关于鲁迅婚姻问题的资料比较少,就是有关的年谱也语焉不详。因此我们还找不到更多的材料。但是在张能耿与张款合着的《鲁迅家世》中,对此一事件有所研究。他们指出,“鲁迅母亲大约考虑这一年鲁迅祖父获释回家是一大喜事,便想来个双喜临门而急于为鲁迅择日成亲吧。不料鲁迅在一九零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下午,即随江南水师学堂总办俞明震,离南京经上海去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收到母亲来信,说已定下朱家亲事,这时鲁迅曾迁就过母亲,不过提出结婚的先决条件是放小脚,并去学堂读书,结果是一条也做不到。”由此来看,鲁迅似乎是到了日本以后才知道自己的这门亲事的。张着说鲁迅曾“迁就”过母亲。但我以为这“迁就”很可琢磨。也许鲁迅是真的不愿违背母意,也许只是明知不可而故意提出的条件。总之,从内心来说,鲁迅对这样的择婚方式和这样的亲事是不满意的。一九零三年夏天,当鲁迅从日本回国省亲时,发现自己提出的要求一条也没有实现,便明确对这门亲事表示反对。后来更写信给母亲,“要朱家姑娘另外嫁人”。

胡适是在十三岁的时候,由母亲定的婚。现在还很难说,当时胡母是否征求了胡适的意见。但即使胡适同意了母亲的选择,又能说明什么呢?对一个还只有十三岁的少年来说,是否同意事实上都是多余的。关键是胡母同意与否。当胡适在梅溪学堂和澄衷学堂读书时,也许是年龄还小,对自己的婚事还没有太多的感觉。

但后来,也就是一九零六年,他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对新知识的接受了解,婚姻问题也渐渐地成为他心中的大事。所以他在《竞业旬报》上写了一些类似于《敬告中国的女子》之类的文章,对旧式婚姻进行了批判。在一九零七年的时候,胡适因脚气病回乡休养,答应母亲将在一两年内成婚。到了一九零八年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他请算命先生拣好了日子,布置了新房,备办了嫁妆,要胡适请假回家成婚。而胡适不仅不回家,还给母亲写了一封言词十分强烈的信,说不可因儿女之私误己学业,加累家庭,提出了不能结婚的六条理由和六大不利,并且对择婚之人进行了非常义愤的“谩骂”,说“大人又何必因此极可杀、极可烹,鸡狗不如之愚人蠢虫瞎子之一言,而以极不愿意、极办不到之事,强迫大人所生所爱之儿耶?”及至一九一零年,胡适赴美留学,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婚娶之事愈加难以成行。期间,胡适虽然也在家书中念及江冬秀,但从内心深处来说,是拒绝、抵触这一婚约的。他在家信中要求江冬秀放脚,识字,给自己写信。如在一九一一年五月二十日给江冬秀的信中即说,“姊现尚有工夫读书否?甚愿有工夫时能温习旧日所读之书。”一九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的信中又说到“适前有书嘱卿放足,不知已放大否……胡适之之妇,不当畏旁人之言也。”

所幸的是这些要求江冬秀都努力践行。虽然脚骨已变形,但她不再缠脚;字也逐渐认得多起来,并能给胡写信。所以胡适说“来书词旨通畅,快慰何可言喻”,“来书言放足事,闻之极为欣慰”。再加上江冬秀常到胡家陪伴自己守寡的母亲,胡适越来越不能否认自己的这门亲事。不过从胡返国后对结婚一事的百般推迟来看,他在内心深处是很不情愿的。还在美国的时候,他就写信给母亲,说“婚事今夏决不能办。一因无时候,一因此时无钱也”。此外,胡适对旧的婚俗也多有不满,需“与里中人士商议一种改良的婚礼。”这封信作于一九一七年四月。

一九一七年七月,胡适返国,但并没有立即回家成婚,而是先在上海滞留,并写信给母亲,说“此次归里,决计不迎娶,家中千万勿作迎娶之预备。”理由是因为天太热,因为时间太仓促,等等。到北京大学任教后,又写信要江冬秀到北京结婚。从他的这些信中,我们可以了解胡适内心深处的思想于一二。

鲁迅与胡适都在订婚后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在求学期间,对鲁迅影响最深的有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林纾翻译的西方小说及所谓弱小民族文学作品和章太炎的革命思想。对胡适影响最大的有《天演论》及梁启超的《新民说》,美国的民主政治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他们二人尽管年龄不同,求学的地方不同,但接受了不同于封建思想的新思想、新文化这一点却是相同的。当然,这些所谓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也是有区别的。这决定了他们日后思想的分野和道路选择的差异。

一九零六年,鲁迅在母亲的“欺骗”下从日本返回家乡,与朱安结婚。他的母亲写信说自己生病,想见儿子。于是鲁迅从日本回到了绍兴。然而事情并不如信中所言。据周建人回忆,大约在六月初,“我大哥从日本回来了,可能事先母亲没有向他说清楚,是要他回来结婚,只看见母亲和他单独谈了很久。当时家乡风俗,结婚一般在冷天,很少在热天,因为凑大哥的暑假,所以就在夏天结婚了。”鲁迅的妥协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尽管自己不知事情的底细,但家里已经做了安排,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鲁迅答应了。

如果他不答应,闹起来,朱家不好看,周家更失面子,特别是自己的母亲遭受的打击会比谁都大。其次是鲁迅在日本参加了光复会,是革命党人。因此,他觉得自己死无定期,母亲愿意有个人陪伴,也就随她去了。

因为在日本的时候,革命党曾派鲁迅去行刺。鲁迅接受了任务,又问如果自己万一死去,谁来照顾自己的母亲?上级觉得他顾虑太多,难以成事,便改派他人。由此可见鲁迅这种死无定期的思想是有依据的。无论如何,鲁迅最挂念的是自己的母亲,他最终的屈服也是因为母亲。所以别人问他家里忙什么?他只是回答“母亲娶媳妇”。

而且认为这桩婚事是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件“礼物”。鲁迅的婚礼由于当事人的漠然,办得比较简单,但一切都是按旧式风俗办的。据张着《鲁迅家世》,在一九零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农历六月六日的时候,鲁迅与朱安举行了婚礼。

那天,鲁迅头戴拿破仑帽,帽下拖出一条假辫,身穿套袍,外面罩着纱套,脚登靴子。朱安完全古装打扮,上穿红纱单衫,下着黑绸裙。两人在大厅拜堂后,在家人的簇拥下,踏着铺在地上的象征传宗接代的“袋皮”进了新房。整个过程鲁迅一言不发,默默地“忍受着家人的安排”。鲁迅在婚后第二天就住到了自己的书房,婚后第四天就和已被批准到日本留学的二弟周作人一同返日。

同类推荐
  • 杜佑评传

    杜佑评传

    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代表作《通典》一书体制宏大、思想深刻,总结过去,反映现实,开辟历史编纂学新途径,在中国古代的国家行政理论,政治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杜佑评传》紧扣唐中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时代背景,细致考察、介绍了杜佑一生的经历,他的近六十年的从政生涯和著述生活,在此基础上,对杜佑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成就及其贡献,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阐述。
  • 王安石(中国十大文豪)

    王安石(中国十大文豪)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热门推荐
  • 猎君心

    猎君心

    御前初见,岳蘅是靖国公府的贵女,一箭倾人心,他,只是个有幸一睹英姿的普通人;重逢之时,岳蘅家国两亡,满心仇恨,他,位高权重,深藏惊喜。我为你复仇,你将心给我,可好?
  • 神奇炼丹师

    神奇炼丹师

    在地球修仙的李行凤因为一只戒指的缘故,穿越到九霄大陆。可没有令人想到的是,她竟然有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穿越到九霄大陆,到底是阴谋,还是无意之间。
  • 灵龙渊

    灵龙渊

    大道至简,人道无常。是结界隔离了一切?还是千年的时光让一切淡然?结界裂缝,人间浩劫,妖邪隐晦多时;不出则矣,出则必将邪气冲天。萍踪问道,安详掩饰暗地波澜。修真界渐忘魔界,而尘世不识世外仙界。我若成佛,天下无魔。且看凡尘才俊佳人,如何力挽狂澜,担当起维持三界和平之重责。诛妖灭邪,定叫那仙辈望而生畏之天魔魂飞魄散。(这是一群年轻人的情感故事,时光瞬间,转眼又是十年。新人新书少有名气,需争得大家的支持,收藏+推荐+票票,是大家对灵龙渊无上的支持)
  • 她的生活我的戏

    她的生活我的戏

    《她的生活我的戏》收录了《幸福在哪里》、《故事里的事》、《虚构》、《露天电影院》、《老》、《父与子》、《比拽》、《世界》、《收藏白酒之事件》、《诗人老黑》、《神奇的瓜子》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食物相克与相宜百科大全

    食物相克与相宜百科大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方式常常是怎么习惯怎么来,这些习惯虽然没有给身体带来明显的、严重的损害,但是,有一些不科学的食物搭配,直接影响了食物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一些食物搭配后其性相克,食用后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隐患;有些食物对某些疾病的康复无利,有的甚至会加重病情。
  • 超级经纪人

    超级经纪人

    超级经纪人!穿越到娱乐业超级发达的华龙国,一身前世记忆的周鑫混的风生水起!超级天后捶肩捏腿,金马影帝端茶递水!凭啥?因为周鑫能让他们分分钟火爆全世界!
  • 九阿哥福晋

    九阿哥福晋

    苏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大大的杯具只是望了一眼祠堂上供奉的画像,就给到了几百年前的大清王朝重要的是成了便宜额娘不说,肚子里还多了一块肉更让苏暖晕厥的是,自己居然成了历史上九龙夺嫡输得很惨的九阿哥胤禟的嫡福晋于是某苏开始杯具的冲老天爷嚷着劈一道雷劈死她,结果老天爷很利落的满足了她的愿望,一道雷劈下,某苏吓得缩回被我抱紧了自产小萝莉一枚从此乖乖的披着九阿哥嫡福晋的皮,种田赚钱养萝莉!
  • 末日原力师

    末日原力师

    这是未来,也是末世。这是英雄的赞歌,也是全新的纪元!黎明前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这是一个最好又最坏的时代。异能与体术,科技与源能,原力与武器,人类与异族。反击!冲锋!这是人类的荣光,这是最后的战役。异族凶残,人类危机。要么永远沉睡,人类绝灭;要么从此崛起,驱逐异族。请为战士披上神圣的光辉,杀出一个不朽的未来!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一个永不褪色的传奇故事。“敌人一天不死,僵尸之血永不流尽!”
  • 网游之死亡之舞

    网游之死亡之舞

    我是H市一个平平凡凡的游戏策划,直到我做了一个噩梦,一个全人类共同的噩梦。是梦,还是游戏?我身边不断有人死去,我要活下去,就必须战胜更多的人。我叫卢小翔,我的身边发生了无法想象的灾难,小敏,你要相信我,我一定可以活下去!卢小翔,自小习武,曾是中国电竞大神级选手,现在是H市一名普通的游戏策划,他将面临体能、知识、记忆、逻辑、意志等多方面的考验,让我们一起慢慢去探索:到底死亡之影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在梦境中连胜10局对抗赛,就可以得到死亡之影的会员卡,这是一张进入《死亡之影》的正式门票,全球只有100万个名额。
  • 钢铁武装

    钢铁武装

    高等文明的入侵让地球陷入最为黑暗的时代,人类、塔尔塔洛斯人以及金属变体。三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在地球这一片广袤的战场上奋力厮杀。张言,拥有完美的塔尔塔洛斯人的基因,同时融合了人类的基因锁,进而成为了强大的机械武装战士,为了生存、为了变的强大,在三大种族的夹缝中,他别无选择,唯有一往无前!是命运选择英雄,还是命运注定了英雄?这不是英雄的传说,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钢铁三部曲最后一部,书荒的朋友请站内搜索前两部:《钢铁躯壳》、《钢铁原核》,拜谢!】请关注最新作品——《蒸汽黎明》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