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4800000013

第13章 历史的关公(4)

说起曹操对待关羽,确实优厚,但河北名将颜良大军压境,曹军众多将领无人能敌,关羽万马军中冲入敌阵,斩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已是足够报答的了,已经还报了曹操的恩情,按事先约定的“立志报曹公乃去”的承诺,已经是恩怨分明,私谊了断;日后离开曹营,就是两个阵营,壁垒分明了。后来关羽决然挂印封金,留书辞别,走上了千里寻兄的艰难道路,眼看着是要投奔曹操的敌对阵营了。这时候袁绍的势力要比曹操大得多,中原逐鹿,鹿死谁手?还是未定之天。放走关羽去投向袁绍,眼睁睁地看着敌人营垒将要增加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实在是难以容忍,而曹操硬是没有派兵追赶(“羽尽封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见《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第六)。曹操这样厚待关羽,英雄相惜,实在也是异乎寻常的,是不可多得的。曹操一生,奸诈阴毒,硬负天下之人,绝不让天下人有负于己,对关羽可算是唯一例外。对于曹操这一行动,后世论者纷纷称赞,以为是曹操一生中少有的亮点。评注《三国志》的裴松之读到这件事,写道:“臣松之以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就是对曹操的最正面的权威评价。

《三国演义》又接着写道,曹操又向关羽提起当初他出五关斩六将的事。就算关羽斩了颜良报还了曹操厚恩,而他离开许都,千里单骑,一路上又杀了曹操许多部下,曹操仍然没有派兵追赶,实际上就又欠下曹操的人情账了。以关羽知恩重义的性情,他的行动就是必然的了: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欲皆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关羽临阵前,立了军令状,捉不到曹操,要以军法从事,军事法庭要判死刑的。但,只要对自己有恩,哪怕是敌人,也要倾力酬报。违背军令,要被处死,要丢失性命,也在所不惜。在封建时代,这就是“义”的最高境界,关羽把“义”字做到了极致。

“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当初许田射猎,曹操有僭越行为,关羽要杀曹操,是忠;今日华容埋伏,因曹操有旧时厚恩,关羽不杀曹操,是义。顺逆不分不为忠,恩怨不明不为义。曹操虽大奸大恶,得罪朝廷,得罪天下,而当初却能够不杀关羽,而且以国士待之,就是关羽的知己。不记旧恩,杀我知己,关羽这样的血性男子岂肯为之?即使为公义而灭私恩,为朝廷杀贼,为天下除凶,那也要请别人杀。别人杀,是大义;关羽杀,则不义。长期以来,封建社会的舆论界,对这件事就是这样评价,就是这样判断。

就是到了现代,多数人仍然还是这样判断。关羽义释曹操的大义行动,最是符合中国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普世道德,最是符合中国人普遍的做人标范。即使现代人的敌我意识、阶级意识大大提升,明白了曹操是人民公敌,是首恶元凶,大多数人特别是底层大众仍然不会因此而放弃传统的认知判断。即使现代人的国家观念、政治观念大大提升,明白了关羽临阵纵敌对“革命”事业和政治集团的巨大损失和危害,大多数人特别是普通百姓仍然不会改变对关羽这一义举的心理认同。在中国民族精神的构成中,“义”的成分和分量是太重要了,阶级、政治、敌我、立场……这些现代社会的观念形态,不可能一下子从根本上改变民众的传统的精神坐标。

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民间立场。

但是,我们毕竟是到了现代。

关羽义释曹操事件不可避免地由历史语境进入了现代语境,而现代语境中的价值判断和是非标准毕竟是有了新的尺度。人们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和评价,不能总是停留在感情层面,毕竟是要进行理性的学术的评判。一千八百多年前关羽义释曹操的大义行动,在现代国家政治、阶级立场的新的尺度面前,就有了不同的评价,就有了许多非议。曹操是汉贼,是天下混乱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刘备集团的主要敌人。赤壁之战前,夺荆州,追刘备,刘备集团的主要成员和一家老小被赶得狼狈逃窜,几乎全军覆没,妻离子散。这时候幸得联合孙权,共同破敌,取得胜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若能活捉曹操,则敌军瓦解,汉室可复兴,天下可一统,百姓即可从长期的战争中解放出来。关羽身为反曹势力中的一员,战斗中得遇敌酋,以一己私恩,误天下公义,敌我立场哪里去了?阶级立场哪里去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关羽不可避免地受到责难。民间立场也罢,百姓观点也罢,毕竟要服从时代的进步和政治的考量。大量的批判关羽战场纵敌的观点和文章,在各种媒体和出版物中不断出现。比如“至于华容道义释曹操,更是以原则作交易,是将个人恩怨凌驾于国家根本利益之上的罪恶行为的典型”(胡觉照:“不义不忠不仁的关羽”——《异说三国》,三秦出版社2007年版)。而网络上不时出现的“关羽华容放曹是忠于刘备吗?”“关羽的义对谁有利?”等种种议论,光看这题目,我们就不得不为关羽感到难堪。

关羽的大义行动,遭遇了时代的否定。

事实若是果真如此,关羽也确实难辞其咎。不管怎么说,在战场上故意放走敌军首领、国家大敌,用现在的价值观念来评判,用理性的而不是盲目的价值观念来判断,是不可原谅的,是难以置辩的。

但是,历史的真实并不是这样。

华容放曹,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虚构,是作家罗贯中以当时的“义气”观念塑造关羽形象的演义情节,是一种艺术描写。以封建社会的“义气”观和价值观来看,华容放曹是关羽不忘旧情知恩必报的大义表现,是关羽义重如山性格的必然行动。有了这一笔,艺术效果当然是极其强烈的了。关羽的“义”就表现得登峰造极,关羽的艺术形象就更加丰满高大。事实上,我们心目中关羽的高大形象,就是因包括这一情节在内的艺术描写树立起来的。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关羽是他主要的描写对象;塑造关羽“义绝”的艺术形象,是他主要的创作任务。他虚构了华容放曹这一情节,是艺术上的成功,是他高度艺术水平的表现。他当然不会想到,多少年之后,人们的价值观念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义”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义”不能代替阶级性和人民性,敌我界限原则立场成了判断人物行动的主要依据。这是几百年前的罗贯中始料未及的,是无法预料的。他不可能会想到当初为塑造关羽英雄形象虚构的情节,如今成为关羽历史行为的污点而颇遭诟病。否则何必那样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呢?既然诸葛亮算计得那样周到,用兵又那样地谨慎,怎么能够派与曹操有感情瓜葛的关羽去华容道上伏兵呢?他要写成诸葛亮派张飞或者赵云去华容拦截,不是就轻而易举地把曹操俘虏了吗?

只是这样《三国演义》就没法往下写了,与三国时代的历史事实就相距甚远了。

那么,真实的历史事实是怎样的呢?

历史事实是,华容放曹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

赤壁战争相持阶段,曹操的大本营驻扎赤壁的对岸——长江北岸的乌林,水军和战船就停靠在长江北岸集结。周瑜作为总司令,率领孙、刘联军驻扎夏口与曹军对峙。

这时关羽的部队在哪里呢?

其实这时候关羽并不在孙、刘联军的大部队之中,而是被刘备委派,驻防在更后一些的地方,在汉水以北。因为刘备对联军部队只有五万兵力抗击曹兵很不放心,作了两种打算,派关羽离开大部队驻扎,胜则可随后追击,而有所失利,则可预作退路,接应溃退的部队。关羽在撤离樊城战役中率领一万兵力作战略回旋,刘备大本营被曹操轻骑部队追赶,遭遇当阳,大败溃逃,幸有关羽及时率兵在汉津口接应,才不至于全军覆没。这一战役中关羽的战略指挥能力对刘备的印象是太深刻了。刘备在赤壁之战这场胜负未卜的大战之前,保留关羽作为战略预备队,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能够理解的。

……(刘备)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兵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陈寿着《三国志》为官方史书,但太为简略。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采用了当时一些其他史书的内容,《江表传》即为其中之一。这里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

赤壁战争的决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夜间至二十三日拂晓,停泊在江面上的曹军主力张辽兵团和程昱兵团遭到了毁灭性失败,战船被烧毁,兵士不是被烧死就是淹死。曹操被将领们保护上岸,随同岸上乐进兵团和曹纯兵团的陆军部队逃跑。距离最近的战略后方是江陵,留有曹仁兵团在作战略预备,曹操只有逃到那里才会安全。乌林去江陵,直线道路——也就是捷径,要通过华容,这里说的华容不是如今的湖南华容县,而是汉朝时的华容,在如今湖北监利县北,在长江北岸。曹军退败,就是沿长江北岸向西逃窜。东吴陆军和刘备的主力,都在乌林以东,曹操退败,他们就由东而西尾随追赶。关羽的部队,驻防汉水以北,距敌人最远。追击逃敌,他已经是后面的梯队了。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华容,是一片沼泽地,泥泞淤积,芦草丛生,平时人迹罕至,更不用说军队通过了。周瑜和诸葛亮都没有想到曹操会通过华容退兵,也就没有能在华容预伏部队拦截。曹操走华容,是慌不择路,还是有意选择,史书未记,不得而知。不过,火烧战船,兵败赤壁,曹操当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是非常突然的,走华容似应是匆忙决定的。这样双方都没有想到要走华容,关羽就没有可能奉命去华容埋伏,华容放曹的真实性就是很不可靠的了。何况,大战之前华容在曹军以西,是曹军的控制区,驻扎大量的陆军部队,孙刘联军很难通过曹军的防守阵地去埋伏。

《三国志》是纪传体,每件事情都记在相关人物的“纪”或“传”里。赤壁兵败,曹操北逃,史书中这样记载:

——曹操纪(应是《武帝纪》,这里从简,下同):“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赤壁之战中曹军总参谋长为贾诩。贾诩传:贾诩不同意进行这场战争,给曹操提出意见,“太祖(曹操)不从,军遂无利。”

——赤壁之战中曹军的几个主力兵团司令分别是程昱、张辽和乐进。三人传中均不记。

——刘备传:“先主(刘备)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关羽传:“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诸葛亮传:“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周瑜是赤壁之战中联军总指挥。周瑜传:“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鲁肃是赤壁之战中联军总参谋长。鲁肃传:“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

参与这场战争的主要人员的纪传中,都没有华容伏兵的记载。要是真的有这样一件事,对关羽来说,就是他一生中重大的历史事件了,在他的传记里,不应该没有一字一句的记载。这样重大的事件关乎这场战争的最后结局,在其他相关的人物,特别是曹操的传记里,也不应该没有一字一句的记载。

在当时的历史语境里,这样的事件不应该成为历史的空白。

而《资治通鉴》里,对曹操华容退兵记得详细: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踏藉。陷泥中死者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史书记载得这样肯定,这样真切:刘备的部队是从后面追击的,并没有在前方华容道上布下伏兵。

《三国演义》中写到这一段,写了曹操“三笑”:曹军摆脱了东吴追兵,稍稍喘息下来,曹操笑了,说:刘备、周瑜用兵还是差一点儿,要是我,就会在这里安排一路伏兵。正说着,迎面喊声大起,原来是赵云带领伏兵杀来。双方一阵混战,曹兵损失无数,狼狈逃窜。逃出几十里,军心稍定,曹操又笑,又说:要是我用兵,在这里再埋伏一路军马,那么——话没说完,四面火起,张飞伏兵迎面截住,曹军慌忙迎战,又损失了大量的兵士军器。等逃到华容道,曹操身边已只剩几十骑人马,而且人困马乏,七歪八倒,饥寒交加,溃不成军了。到这时候,曹操又大笑起来,说:周瑜、刘备终究还是智谋不足啊,要是我,就会在这里也安排下伏兵,那我们就只能束手就擒了。曹操的笑声还未停止,前面一声炮响,伏兵涌出,大旗下立马横刀的,正是关羽。曹操的“三笑”,故事极富戏剧性,也很好地描写了曹操的诡诈性格,非常热闹好看。这一段描写,当然也是艺术虚构,但是也有所依据:

公(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军即得出,公(曹操)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第一,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

华容道上几乎要追上曹操的不是关羽,而是刘备。刘备战前的驻军位置在最前线,而且又善于陆战,追赶曹操败兵,他追在最前头是符合当时条件的。他也想到了火烧丛林灌木,只是慢了一点,没有烧着曹操,被曹操侥幸逃脱。曹操知道后面的追兵是刘备,也坦率承认刘备的军事指挥能力与自己旗鼓相当,但敏捷度稍差,要是放火早一点,曹兵就全军覆没了。

曹操没有议论关羽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否比得上自己,因为他知道后面的追兵不是关羽。

华容道上无关羽,义释曹操当然就不曾发生。

假如关羽当时在最前线,这样的事件能够发生吗?

历史当然不能假如,但我们可以依据关羽当时的思想、行动的表现予以分析。在赤壁之战前夕,刘备被曹兵追赶至当阳,情况最危急的时刻,关羽带领水军万人前来接应。刘备得到关羽的支援,才不至于连同领导成员和家小一起死于乱军之中。千里溃逃,昼夜兼程,上了关羽水军的战船,刘备才喘了口气。关羽这时候没有好言安慰,反而对刘备发了脾气。我们知道关羽对刘备是非常敬重的,平时刘备接待客众,关张二人伺立身后,终日不倦。(见《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这次关羽为什么发了脾气呢?

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及至夏口,飘摇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耶?”

——《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裴松之注引《蜀记》

同类推荐
  •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是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本书从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养生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曾国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曾国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戚继光传

    戚继光传

    本书反映了戚继光从战争准备到战争实施,或说从军队建设到战争指导,对古代军事思想都有发展,而尤以对军队建设思想发展更突出。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热门推荐
  • 教研感悟

    教研感悟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所感所悟,有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课题报告、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选文围绕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质量评价,课题研究四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热点、语文学科教学等的独特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理论指导意义。
  • 世界文化博览2

    世界文化博览2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木兰将军

    木兰将军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本书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
  • 妃常难惹:娘亲太彪悍

    妃常难惹:娘亲太彪悍

    想她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也爆胎的花季美少女,一生也没做过啥缺德事情,却不料突飞横祸,被不明生物砸的头晕眼花,就这么华丽丽的去阎王爷那报到去了,妈蛋,她这个冤啊,她还有伟大理想,伟大抱负没做呢,她还不想死啊。却不料,异世重生,还未谈过恋爱的她居然怀孕了,气的她只想骂娘,哭瞎。擦擦眼泪,没事,大不了带球跑,天大地大还能没有她和宝宝的容身之处吗?却不料,某孩他爹突然冒出,邪魅妖娆的对她百般威逼利诱,妈蛋,真当她只会下蛋没脑子嘛?滚开,老娘不吃你这套!某萌宝拽着某女的衣袖撒娇道:“妈咪,偶饿了,要吃奶奶。”顿时一记寒冰刺骨的眼神扫来,吓得某宝眨着眼眸不知所措的望着浑身不断结冰的老爹。
  • 朝鲜禅教考

    朝鲜禅教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和他们的爱情

    tfboys和他们的爱情

    三小只的爱情故事哦,不会跟其他的小说重复太多
  • 希瑞经

    希瑞经

    在北地最寒冷的冬天里,透支所有生命的阿卡尼斯在自己的游侠小木屋里迅速地衰老,带着悲伤、懊悔与不甘被埋葬。六十年后,一只来自异界的怪物让这位曾经的传奇重新回到世间。而此时黑暗的云斯大陆暗流涌动,以人皮为载体的神器希瑞经在邪恶神灵的主导下重归世间。遍布社会高层的末日审判会正在计划如何将人类社会毁灭,百年一遇的兽人潮正威胁着整个大陆。而重获新生的阿卡尼斯却失去了所有的记忆,曾经失去一切的她是否能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PS:本文为《血之石》的续集,但是没看过血之石也没关系书友群:436904051本书为从起点逃难出来的,书友群可以下载《血之石》所有章节PS:伪DND
  • 吕祖飞仙记

    吕祖飞仙记

    《吕祖飞剑记》共十三回,其成书之时即以其“文采飞扬,诚慕仙道”而闻名,后更为明代萃庆堂手抄流传于世。本书叙述了吕洞宾成仙得道的故事。《吕祖飞剑记》就出现于当时。它受到了当时宗教、方士的影响。其文采优美,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文字功底。
  • 都市路神

    都市路神

    大一学生李灿热血上头,单枪匹马救助了美女少妇,勇斗恶霸,无意中成为了一条路的神仙,开启神仙都市逆袭之路。作为现世唯一的神灵,李灿表示压力很大,为了壮大神灵的群体,屌丝灿决定多多娶媳妇,为神灵族群的壮大,李灿无奈奉旨泡妞!以神之名,追求美女!
  • 绯色传奇

    绯色传奇

    身背桃花劫的少年,在神秘天书的指引下,谱写出一曲动人的爱恨情仇,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江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