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52200000017

第17章 戏曲梅花群芳谱(7)

1958年杨红丽出生于一个梨园之家,父亲杨录光是晋剧前辈,母亲张鸣琴更是丁派传人中的佼佼者、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家庭的艺术熏陶使杨红丽从小就和晋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儿时的她是在剧团长大的,母亲在前台演戏,她就在后台玩耍。12岁时随母亲进入剧团开始了她的学艺道路,她师从母亲张鸣琴,工须生,在母亲的悉心教授下,她得到母亲的真传,唱腔风范和表演风格都颇似其母,被广大戏迷亲切地称为“小鸣琴”。她是丁派的再传弟子。1983年调入晋中青年晋剧团,挑起了大梁。

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山西省电台举办的“杏花奖广播大赛”中,与宋转转、王二庆、王晓萍、孙红丽等获得“十佳演员”称号;1995年又在首届晋剧卡拉OK大赛中荣获演唱一等奖。同年她与丈夫办起了小鸣琴晋剧团,这是晋剧界最早创立的民营剧团,她带领剧团常年奔波于广大农村,是晋剧届最接近戏迷的演员之一。为了生存,剧团一年演出四百多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了一席之地,走出了民营剧团发展的新路子。剧团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常演剧目有《下河东》、《十五贯》、《芦花》、《困皇陵》、《双龙会》、《义仆忠魂》、《嘉靖宫变》等30多本戏。为了提高剧团的艺术质量,也为了拓宽演出剧目,杨红丽又自筹资金,排出了新编历史剧《蒯彻装疯》,她在剧中饰蒯彻。1999年杨红丽率团参加了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五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以《蒯彻装疯》和传统戏《芦花》获综合大奖。2000年,杨红丽又以民营剧团破格参加梅花奖的角逐,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民营剧团首次获取梅花大奖。2000年该团应文化部、中国剧协邀请进京演出又荣获“成功奖”,同年获得了山西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杨红丽从艺三十多年来,通过无数次的舞台实践,使自己的表演水平走向成熟。她继承了母亲张鸣琴独特的唱腔和落落大方的表演风格,唱腔浑厚悠扬,吐字沉稳清晰,具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纯朴节律,传统中路梆子的韵味浓厚,她做戏细腻生动,表演真挚,形象逼真,表现力十分独到。在《下河东》、《花烛恨》、《画龙点睛》、《芦花》、《十五贯》、《蒯彻装疯》等20多部剧目中担任主演,塑造了几十个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她一扫女性的脂粉气,在舞台上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雄健阳刚的男主人公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与喜爱。

二十八、胡嫦娥

当代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1961年胡嫦娥出生于太原市清徐县里旺村。从小受戏迷父亲的影响,唱戏成了她心中的梦想。14岁时胡嫦娥考入清徐县文艺培训班,主工青衣。她扮相好、嗓子好,又很用功,1978年在随团演出中就已崭露头角。并以一出《三姐下凡》获得太原市戏剧调演优秀青年演员奖。并且得到老一辈艺术家牛桂英、花艳君的悉心指点,艺术水平很快得到提高。1985年调入太原市实验晋剧院,拜著名青衣张翠英为师,在老师一点一滴的耐心教授下,她的艺术技艺得到全面发展,在无数次的舞台实践积累中,她的表演艺术日渐羽翼丰满,成为晋剧青衣行当中一位十分出色的演员。

在舞台上她成功地塑造了《莲花庵》中的刘秀英、《大脚皇后》中的马秀英、《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芦花》中的李氏、《宫变》中的皇后等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她在表演中注重人物内在感情和外在动作的结合,善于将戏曲程式和人物形象完美融汇,并通过唱腔唱出韵味唱出感情。她扮相俊美,身段典雅,声音委婉清丽,若行云流水,表演真挚沉稳、细腻传神,注重形似更追求神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1982年她在《见皇姑》中饰秦香莲,获得市级演员奖,1986年她以《灵棚会》参加山西省振兴晋剧调演获银牌奖,同年她的《杀庙》又获太原市首届希望杯金奖,1989年获第二届希望杯金奖,1996年她扮演《芦花》中的李氏获山西省戏剧“杏花奖”,1997年在山西省现代戏调演中获优秀表演奖,1999年她在《大脚皇后》中饰演马秀英,获国庆五十周年献礼演出优秀表演奖。2000年12月,胡嫦娥进京举办“个人专场演出”角逐梅花奖,她在现代戏《大院媳妇》,折子戏《绑子》、《采桑》、《三上轿》中的精彩演唱和细腻传神的人物刻画,广受专家赞誉,终于登上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领奖台。

2004年,正当她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她毅然离开国有剧团,自筹资金,组建了嫦娥艺术学校,11月创办了民营晋阳艺术团,成为山西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29个试点之一。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院团发展成为集“梅花晋剧院”、“杏花晋剧院”、“戏曲人才培训基地”为一体的“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建团伊始,她就把“出精品戏”列入剧团发展的长远规划,先后排演了一批享誉三晋的精品剧目,剧团可演的剧目达六十多个。2008年,她又排演了大型新编历史剧《龙兴晋阳》,之后代表山西参加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并获得两项大奖。这是我省民营剧团首次走向中国戏剧的最高舞台,引起全国戏剧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国庆前夕,以嫦娥剧团为班底,由胡嫦娥等六位晋剧“梅花奖”演员组台演出的梅花版《打金枝》,晋京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演出”。据统计,嫦娥剧团创办五年来,获全国奖17项、省级奖27项、市级奖27项,共计71项。年演出1500多场次,足迹遍布晋、陕、冀、内蒙古、豫五省区的上千个村落。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为一个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全省民营艺术团体中的领军院团。

二十九、陈素琴

当代著名上党梆子青年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1972年,陈素琴出生在高平农村的一户普通农家。村里逢年过节赶庙会总要搭台唱戏,戏台下的她总是痴迷地看着台上的那些演员,那种向往像一颗种子悄悄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1984年,适逢高平县艺校成立,决定在全县招收学员。12岁的小素琴缠着父亲领她去报名考试,她的歌曲《回娘家》赢得了老师的赞许。经过初试复试,小素琴迈出了通向艺术殿堂的第一步。进入戏校,等待她的是艰苦的练功,无论寒暑一日都不能懈怠。通过四年的学习,1988年毕业分配到了高平市人民剧团。

进入剧团后,工小旦兼小生和老旦。她是一个勤奋、敬业的演员,对艺术精益求精,她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很快就成了剧团的台柱子,什么戏她都能演,谁不在她也能顶。很快她就在同行中显露出来,并在观众中小有名气。她的表演技艺也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得到很大提高。1995年剧团移植了《风雨行宫》,陈素琴饰演女主角金桂,这个角色最能全面展示她的表演、唱腔、塑造人物等综合能力。排出这个戏至今,陈素琴演了1000多遍金桂,1997年,在山西省首届艺术新秀选拔赛中,她精心排练演出的《惊疯》,技惊四座,夺得第一名。此后,她更信心百倍,开始了向所有戏剧演员都梦寐以求的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发起冲刺。2000年,陈素琴主演的上党梆子《陈圆圆》、《惊疯》、《杀妻》参加了中国第六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共夺得12项大奖,她本人获得第一名。2001年,她又凭剧目《陈圆圆》、《杀妻》摘取了当年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6年,陈素琴饰演了七集上党梆子戏曲电视连续剧《婶娘》中的女主角春梅,由中央电视台播出。2009年,她又创排了反映矿工生活的现代戏《红腰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陈素琴继《婶娘》之后的又一力作。同年她饰演的《风雨行宫》中的金桂、《陈圆圆》中的陈圆圆,又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杏花奖”评比二度“杏花表演奖”。

2000年,28岁的陈素琴被选为高平市人民剧团团长。作为演员和团长的她,一方面自己要演出要提高,另一方面还要管理好剧团,使剧团良好健康地发展,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了这副重担。多年的付出,社会也回报给她很多荣誉,她曾被评为晋城市十大杰出青年,晋城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山西省青联常委,第九、十届山西省妇代会代表,第八、九届山西省党代会代表等。

三十、王珍如

当代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王珍如,1966年9月出生于山西省和顺县喂马村,这里可以说是晋剧的戏窝子,从小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喜爱上唱戏这一行。1979年考入山西省晋中地区文化艺术学校,主工须生行当。在校期间各门专业课程学得都很扎实。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晋中地区青年晋剧团,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活。练功、排戏、演出是她舞台生活的三部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无数次的排练演出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使自己逐渐成长起来。从小角色小人物到大角色大人物,一步步走来,终于成为剧团的顶梁柱。

至今王珍如已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先后在30多部剧目中扮演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如在《下河东》中饰演赵匡胤、《画龙点睛》中饰演李世民、《齐王拉马》中饰演齐王、《杀惜》中饰演宋江、《三关明月》中饰演佘太君、《杀驿》中饰演吴承恩、《空城计》中饰演诸葛亮、现代戏《石角凹》中饰石妈等。她在不断的演出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表演,1986年在振兴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中获得配角银牌奖;1987年在晋中地区振兴杯自创剧目调演中荣获主角一等奖;1996年在山西省第六届“杏花奖”评比演出中获得杏花奖;1998年被评选为山西省晋中市“专业优秀人才”;2002年冬进京备战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她演出的剧目是大型古装戏《三关明月》、折子戏《杀驿》、《空城计》和《绵山魂》,成功地塑造了老旦应工的佘太君和须生诸葛亮、吴承恩及介子推的艺术形象,得到北京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一举获得2003年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王珍如是一位须生演员,但值得称道的是,在她塑造的各种须生角色中,她的扮相、表演、唱腔不带脂粉气,潇洒帅气,透着干练阳刚。而在《三关明月》中,她却塑造了老旦应工的佘太君,行当的完美转换,需要的是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王珍如调动起自己的艺术积累,把佘太君刚柔相济的性格刻画得入情入理。尤其是演唱晋剧特有的“十三咳”,让观众尽情欣赏晋剧独有的韵味。她的唱腔不仅做到字、腔、声、情的和谐统一,而且还执着地寻找和追求独特的韵味,在继承和发扬丁派艺术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独有的风格。

王珍如的艺术功力是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练出来的,2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她的主要舞台是乡镇农村,每年下乡演出300场以上,到如今已有数千场的演出,她付出的艰辛和汗水终于使她羽化成蝶,登上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平台。

三十一、张彩萍

当代著名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路梆子的新一代代表人物。

张彩萍1962年1月出生于山西怀仁农村。受父亲影响,儿时就喜欢唱歌唱戏,并且是学校的文艺骨干。1975年考入原雁北地区艺术学校北路梆子表演班,专工青衣。六年的学校生活中,除了训练唱做念打等戏曲的基本功外,还排了《杨门女将》、《审椅子》、《算粮》、《秦香莲》、《金水桥》、《红灯记》、《杨开慧》等剧目,并且担任主要角色,学校的实习演出为她今后正式走上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1年毕业进入雁北地区北路梆子青年团,成为一名正式的演员。第二年就以一出《断桥》参加山西省青年演员评奖演出,获得“最佳青年演员奖”,被誉为山西的四小名旦之一。

在之后的几年中,她把精力都投入到学戏排戏演戏中,排演了《陈三两爬堂》、《窦娥冤》、《血手印》、《王宝钏》、《银屏公主》、《莲花庵》等十几出大戏,通过大量的排练演出,她的表演艺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多次荣获各类表演艺术奖项。1986年参加山西省戏曲青年团调演荣获“主演金牌奖”,1987年在山西省电台举办的北路梆子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赛评比中荣获“杏花奖”,1992年参加山西省戏曲现代戏调演荣获“主演金牌奖”,2002年在山西省小戏、小品、小剧种调演中获“表演一等奖”,2007年在大同市精品剧目展演中荣获“人民政府特别奖”。

2003年,张彩萍主演《血手印》和《琴笳赋》两剧参加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角逐,一个是描写纯真少女王桂英对爱情忠贞无悔的追求,一个是讲述东汉才女蔡文姬离夫别子书写辉煌巨著的故事;一个是天真无邪的花季少女,一个是才华横溢的中年女性。张彩萍完美地塑造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显示了很强的角色驾驭能力,由此获得第20届梅花奖的殊荣,她的唱腔也被专家赞誉为“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两个剧目可以说是张彩萍表演艺术成熟的代表性剧目。

张彩萍从艺20多年来,深入广大城镇农村演出,把最好的艺术品带给最基层的观众,下乡巡回演出达5000多场次,她的勤奋、敬业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受到了广大城乡观众的喜爱和高度赞扬。她的唱腔不仅继承了北路梆子的传统唱腔,还吸收了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唱腔的处理技巧和花腔运用融会贯通,通过不同的技术处理表达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在她主演的30余出剧目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桂英、蔡文姬、王宝钏、银屏公主、窦娥、秦香莲、白素贞等诸多女性形象。从青衣戏到小旦戏,从古装戏到现代戏,为北路梆子这一稀有剧种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的艺术贡献和成就使她成为中国剧协会员、山西省剧协理事、山西省青联委员、大同市政协委员和大同市人大代表,并被评为大同市“十佳演员”、“优秀专业人才”等荣誉称号。

三十二、吉有芳

当代著名蒲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主工花旦。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与武俊英、王艺华、景雪变并称为运城蒲剧团四大名演员。

1965年,吉有芳出生在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这里是蒲剧的“戏窝子”,村民们闲暇时都喜欢唱蒲剧。受这种艺术氛围的影响,一身灵气的吉有芳小时候便是本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小演员。10岁时,她参加县里的小戏调演,一炮打响,使她在全县引起轰动。两年后,她便成了县蒲剧团的正式演员。她曾先后师从花旦演员贾永爱、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16岁那年,她以《挂画》一剧荣获山西省青年演员调演一等奖。此后,吉有芳在稷山剧团继续演出,她的《挂画》、《柜中缘》一时成了戏迷最爱看的节目。18岁时她获全省最佳青年演员奖。

同类推荐
  •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从民间神灵、传统节日、礼仪禁忌、民族婚俗、生肖文化、民间游戏、神话传说、华夏饮食、民族服饰、中华民居、民族工艺十一个方面展现了一幅中华民俗的多彩画卷。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演变轨迹、《龙图公案》成书内容简介、《龙图公案》展现的市井乡村风貌、《龙图公案》中的破案技巧、《龙图公案》的艺术特色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热门推荐
  • 首长秘书

    首长秘书

    《首长秘书》是作家于卓继《红色关系》、《挂职干部》后又一部长篇力作。小说围绕一位年轻的副部长的贴身秘书以其独到的悟性与灵性,在官场上躲险避难,从容走完了一段微妙的秘书生涯,成功置换身份后,带着到手的权力与无形的压力从北京走出来,步人一家大部委直属的局级单位任常务副局长。小说通过官场人物的喜怒哀乐、人性裂变、情爱婚恋、命运沉浮、欲望颠覆、权力诱惑、财色贿赂等打开了一扇扇神秘的机关生态之门,从不同视角窥探官场人物在利益与责任、游戏与信任、索取与给予、拆台与补戏、意外与制造等问题上引发的内心碰撞、权力失衡。
  • EXO姜生

    EXO姜生

    我叫姜生,我是杀手。柠檬新小说,望支持。扣扣;1250540504EXOWEAREONE
  • 秦淮悲歌

    秦淮悲歌

    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大大小小有数百次农民起义。唯一一个建立了全国政权的范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当之无愧的“伟大领袖”。在金銮殿上喊他“万岁”的声浪,真是一浪高过一浪。那些当年跟着他“闹起义”的农民兄弟们,如今都“坐天下”了。当年是“游击将军”,今天就是“一州之长”;当年相当总兵,今天就是督抚。怎能不衷心祝愿他老人家“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 重活的岁月

    重活的岁月

    他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啊。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重活的岁月里,没有那些遗憾,我们会怎样?
  • 卡神

    卡神

    在神威之地神卡就是武器凌云是被老怪物联手调教出来的小怪物。你是高手?你有极品卡?我拿一堆极品卡砸得你跪下唱征服!双手制卡很牛吗?我双脚都成!你是药剂大师?我是药剂宗师他师傅别在我面前玩技术,那都是我玩剩下的……
  • 无上龙帝

    无上龙帝

    地球一位古学研究博士,因一颗龙珠穿越重生异世,从此走上了一条修炼之路。人族与妖族共存,对立,竞争。斗人,斗妖,斗魔,逆行伐天,成为十绝武帝之一。上古龙族为何消失?一颗龙珠究竟埋葬了怎样的秘密?
  • 人贩子

    人贩子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超级校园小卧底

    超级校园小卧底

    本年度最佳儿童校园奇趣小说。打造专属你的奇趣梦工场。哎呀,烦死了,数学老师的作业总也写不完!什么,教导主任又把今天的体育课取消了?呸呸,学校食堂的东西怎么会这么难吃?哼哼,我们才不是校长嘴里的笨瓜瓜呢!快把你校园里的烦恼告诉我这个超级大卧底吧!
  • 特派穿越员

    特派穿越员

    一个新时代宅男,莫名其妙的受雇于仙界,开始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穿越生活,而且还是带着任务去穿越。有穿到小说里,有穿到古代里,有穿到电影里......担负的任务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当保姆,有去造反......每一次穿越任务完成后都会有小小的奖励,不过是随机的,可能会奖励金钱,也可能会奖励个夜壶......本书主打轻松搞笑流,故事范围很广,穿越嘛,哪哪都有可能去穿一把,我曾考虑要不要穿到《七龙珠》去转转,去研究下龟派气功,这个....有操作性么?哈哈,求收藏~求推荐!【本书签约,放心阅读】【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放个群号,空的】【103479767】
  • 未知的礼物

    未知的礼物

    生命中有爱,是我们坚持走下去的全部意义所在,而假若没有别离,成长也就无所附丽。沉默是成长的标志,而成熟的标志,就是如何去沉默。这是一个充满了种种变数的世界,你原来以为不可能的事情,但就是在你身边频频发生。本是身处于两个“世界”中的人,但他们最终经历坎坷走到了一起,这便是奇迹中的奇迹。生活一直在继续,而《未知的礼物》也一直在继续。